142 坦克生产线

科什金看完了斯大林批注过的测试文件,脸上冒出了一滴冷汗。

斯大林对于t-34坦克的设计,还有测试的结果感到相当的满意,极高的机动力,和极好的性能给他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只是,在这个坐满将帅的会议室里,在斯大林的面前,科什金总是感到有点紧张。那双粗燥的手在不停地颤抖,眼神相当的恍惚,怎么样都控制不住。

斯大林也注意到科什金的神情,为了让他心情安定下来,斯大林一开始就赞扬了科什金的设计,“科什金同志,t-34是一款优秀的坦克,无论是防御力、火力,还是机动性能都属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将会设立更多的生产线,大量生产,务求尽快地,大量地装备红军。”

在场的人,除了库利克以外,都把欣赏的目光投向了科什金。作为科什金对手科京的岳父,伏罗希洛夫到了这个时候,居然也成为了t-34坦克的重视支持者。这很大程度都是受到曼图洛夫的影响,上次的测试令他的立场更加坚定。

“斯大林同志,”科什金颤着嘴,语气紧张地说:“其实,这款坦克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空间。例如将原本的双人炮塔加大,换上85毫米m1939防空炮作为主炮,这样……可以增强火力;装甲应该加厚一点,增加防御力。而原本的双人炮塔也需要替换成三人炮塔,这样作战效率会更好。

这些改进都是曼图洛夫同志提出的,我和助手莫罗佐夫同志研究过后,一致认为这些改动是可行可取的。我们会在短时间内对设计进行改进,并生产出改进版的原型车进行测试,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投入生产。”

“很好,”斯大林满意地笑着,说:“如果研制成功并且大量生产的话,对于苏联的国防建设,还有红军作战实力将会起很重要的作用。

刚才科什金同志也说了,改进的方案是曼图洛夫同志提出的。既然这样的话,那坦克生产线的建设工作就交给曼图洛夫同志全权负责。

那么,曼图洛夫同志,您认为应该在哪里设立新型坦克的生产线?”

“斯大林同志,各位国防人民委员布的同志们、苏联红军的同志们,”曼图洛夫给众人打了招呼,“我觉得,应该在伏尔加河流域的斯大林格勒、西西伯利亚的新西伯利亚、还有乌拉尔地区的斯维德洛夫斯克州都设立新的坦克生产线。”

“为什么选这些地方?”大概的原因,斯大林马上也猜到,但还是想听听曼图洛夫的具体意见。

“斯大林格勒有全苏联设备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工厂。拖拉机的生产工序和坦克相近,如果在那里增设坦克生产线的话,估计难度不高,而且工人很容易就能上手。

至于新西伯利亚,那里也有全苏联规模最大的农业机械厂。那里生产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器械,总体生产规模比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工厂还要大,而厂里的设备也经过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的专家改良,其生产水平并不亚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工厂,都适合建立坦克生产线。

另外,新西伯利亚现在还有个军事工业综合体的项目,预计今年夏季建成。我们也可以在军工综合体里面,设立新的t-34坦克生产线,毕竟这也是军事项目。

最重要的是,新西伯利亚的原材料供应丰富,那里有全国生产质量最好,而且生产数量最多的冶金企业,可以给坦克生产提供优质而充足的金属原材料,在新西伯利亚建立坦克生产线适合不过了。

至于斯维德洛夫斯克州,那里和新西伯利亚州一样,也有相当丰富的原材料供应,而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更好的优势,在靠近西部地区的同时,又不会受到西方空袭的威胁。

只不过,这个州份还没有现成的,适合设立新生产线的拖拉机工厂。虽然没有拖拉机厂,但我们可以尝试在下塔吉克捷尔任斯基火车工厂的基础上,建立坦克生产线,人才我们可以从外地引入,并对当地的工人、工程师进行相关的培训。”

“很好,”对于曼图洛夫的提议,斯大林感到相当的满意。“在原有工厂的基础上,设立新生产线的构思相当可取。那里有现成的厂房,只需稍加扩建,或者利用现成的厂房就能设立坦克生产线,而工厂现有的工人也有机械生产的经验,容易培训。

这样,我们就能节省不少用于建设厂房和培训人才的时间,可以尽快地,让t-34投入量产,尽快武装红军。”

其实,曼图洛夫的计划和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出入。历史上,t-34坦克被批准投产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很快就设立了坦克生产线。而下塔吉克的捷尔任斯基工厂,就是乌拉尔生产联合体的前身,也在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主战坦克制造厂——乌拉尔生产联合体。

和历史不同的是,曼图洛夫的计划,把自己的家乡——新西伯利亚也纳入了坦克生产中心的行列之中。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新西伯利亚比斯大林格勒、下塔吉克更加适合生产坦克,因为那里的原材料供应充足,而且材料质量上乘,人才、设备的技术水平都比其他地方高。

“为了让曼图洛夫同志更加方便地完成建设任务,刚才政治局的会议里,已经通过了由卡冈诺维奇同志提出,让曼图洛夫同志升任建设人民委员的决议。”斯大林一时兴起,在这场军事会议里宣布了政治局的任命。

在此之前,曼图洛夫并没有接到任何有关升任人民委员的通知,因为这个任命,是在一小时前的政治局会议里决定的,就连金斯伯格也不知道有这样一回事儿。

这个任命,对于曼图洛夫来说,实在是太过突然。金斯伯格这个建设人民委员干得好好的,而且相关经验丰富。他当过副重工业人民委员,有重工业建设方面的经验,还是国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系的教授,具有丰富的,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怎么说换就换?

就算换了,那金斯伯格将会何去何从?他已经是人民委员,而且对国家有一定的贡献,又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不可能被贬职。而其他人民委员的职位并没有空缺,金斯伯格也不符合担任更高职位的条件,卸任之后,会被安排到什么职位?

这次的人事调动,就是为了“让曼图洛夫更加方便地完成任务”这么简单?

192 意义深远第三十章 把他叫来莫斯科第六十二章 穿上军服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尤科夫第一百零六章 为斯大林和女人干杯329 大反攻135 幸福的时刻340 抢技术295 空袭舰队第十八章 法国间谍243 第一元帅第六十五章 正面反击第一百零三章 身世不重要第九十六章 苏军总攻第四十五章 老寓长278 冒进的进攻计划304 原子弹的结构143 重返新西伯利亚335 强势推进305 有点麻烦269 新的盟友179 一小时后起飞!215 卢比扬卡319 重心转移191 炸弹雨354 国安体系的调整194 卢茨克337 先南后北第五十八章 莫斯科的夜晚237 渗透242 政治考虑第三十七章 物质生活245 反攻西乌克兰?186 85炮的威力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事特权311 安静的午餐205 年轻的大将第三十六章 肃反之路188 情况有变294 出击348 东西矛盾第三十六章 肃反之路242 政治考虑第四十五章 老寓长354 国安体系的调整226 无后坐力炮238 战略忽悠第二十三章 翻旧案269 新的盟友第一百一十七章 材料山334 地下工作318 安德罗波夫?142 坦克生产线234 希特勒的炮灰299 喷气时代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尤科夫163 迪纳摩球场第二十三章 翻旧案第四十九章 瞧什么?250 想要的结果274 西伯利亚工业体系194 卢茨克161 拉沃契金272 怠工问题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副人民委员181 基尔波诺斯第三十章 把他叫来莫斯科第八十一章 卷土重来第八章 炼钢技术208 沙波什尼科夫159 造舰报告第十九章 雅可夫的证据第六十章 穿西装的政委159 造舰报告第七十八章 少佐骂中将286 库宾卡测试第二十一章 狼人第八章 炼钢技术第五十四章 正式委员161 拉沃契金259 帝国军人的荣誉300 核子信件136 息事宁人313 中组部部长215 卢比扬卡364 农业问题第一百二十章 喝杯322 芬兰的命运第三十一章 两张火车票379 中东局势358 吊打鬼子373 莫洛托夫242 政治考虑274 西伯利亚工业体系第七十八章 少佐骂中将350 逮捕184 不切实际的命令381 贝利亚的恶行184 不切实际的命令289 海上较量
192 意义深远第三十章 把他叫来莫斯科第六十二章 穿上军服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尤科夫第一百零六章 为斯大林和女人干杯329 大反攻135 幸福的时刻340 抢技术295 空袭舰队第十八章 法国间谍243 第一元帅第六十五章 正面反击第一百零三章 身世不重要第九十六章 苏军总攻第四十五章 老寓长278 冒进的进攻计划304 原子弹的结构143 重返新西伯利亚335 强势推进305 有点麻烦269 新的盟友179 一小时后起飞!215 卢比扬卡319 重心转移191 炸弹雨354 国安体系的调整194 卢茨克337 先南后北第五十八章 莫斯科的夜晚237 渗透242 政治考虑第三十七章 物质生活245 反攻西乌克兰?186 85炮的威力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事特权311 安静的午餐205 年轻的大将第三十六章 肃反之路188 情况有变294 出击348 东西矛盾第三十六章 肃反之路242 政治考虑第四十五章 老寓长354 国安体系的调整226 无后坐力炮238 战略忽悠第二十三章 翻旧案269 新的盟友第一百一十七章 材料山334 地下工作318 安德罗波夫?142 坦克生产线234 希特勒的炮灰299 喷气时代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尤科夫163 迪纳摩球场第二十三章 翻旧案第四十九章 瞧什么?250 想要的结果274 西伯利亚工业体系194 卢茨克161 拉沃契金272 怠工问题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副人民委员181 基尔波诺斯第三十章 把他叫来莫斯科第八十一章 卷土重来第八章 炼钢技术208 沙波什尼科夫159 造舰报告第十九章 雅可夫的证据第六十章 穿西装的政委159 造舰报告第七十八章 少佐骂中将286 库宾卡测试第二十一章 狼人第八章 炼钢技术第五十四章 正式委员161 拉沃契金259 帝国军人的荣誉300 核子信件136 息事宁人313 中组部部长215 卢比扬卡364 农业问题第一百二十章 喝杯322 芬兰的命运第三十一章 两张火车票379 中东局势358 吊打鬼子373 莫洛托夫242 政治考虑274 西伯利亚工业体系第七十八章 少佐骂中将350 逮捕184 不切实际的命令381 贝利亚的恶行184 不切实际的命令289 海上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