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慷慨

昨夜所造的大灶,青白石锻烧已经快有一天一夜,膛底也积了大量铁灰色石灰,拿长铁钎子去捅,中层石头所烧的火候还不够,但新灶确实可行是无疑的,甚至可以造得更大。

毕竟四口大灶,平均下来一天能出二十担石灰就顶多了,但要处理人畜便溺、控制疫源,每天少不得要用上百担的石灰才够。

其他不说,三四万人,分二十五屯,每座屯寨有一千四五百人,要处置这些人每日产生的便溺污物,得要多少担石灰才够?

“韩谦,你在这边试建大灶,每出一担石灰,军府那边都以市价收之。”沈漾说道。

“石灰用越多越好,但军府财力有限,此事用多,则他事用少,”韩道勋心思在饥民身上,问范锡程,“这边四口大灶,建成后每天能出二十担石灰,你估算要用多少力工?”

韩谦急得直想跺脚,安置染疫饥民,前期都是信昌侯府拿钱物投入,难得有机会在这件事能狠狠宰李普、李冲父子一刀,怎么能心慈手软啊?

见家主问话,范锡程不顾韩谦使劲的递眼色,贼老实的回道:“照少主所授之法,烧石匠一人计三个力工,总计也只需要三十个力工就够——一个力工每天给三升粮。”

“三十个力工就够啊,那就算计一百升粮,产二十担石灰,每担石灰作价五升粮就够了。”韩道勋说道。

听他爹这话,韩谦便心痛得泣血。

每担石灰市价二十升米,他爹韩道勋慷慨劲一来,张口就将山庄所出的石灰直接削减到市价的四分之一供给屯营军府。

而且他还不能宣扬,还得保密,不能让安宁宫那边知道这边在拼命倒贴龙雀军的屯营军府,这他妈得多委屈啊!

你们这是破坏市场搞恶性竞争啊!

不过,韩谦也明白,父亲为安置这些饥民,不惜背负恶名,绝对不会坐看他从饥民身上渔利的,有苦也只能自己咽进肚子里去。

“如此甚好,石灰越用多越好,每年少不得要用七八万担,要是市价,专为一事就要用近两万石粮,确实会很吃力。”沈漾说道。

朝廷正式拔给龙雀军的军资,每年只相当于抵三四万石粮,压根不够消耗,所缺都需要龙雀军自筹。

理论上是要依赖屯营这边补充,但现在屯营这边才是最大的无底洞。

要是在采购石灰之事就要用掉两万石粮,一是反对声音会很大,第二是沈漾作为长史,龙雀军的大总管,实在也很难额外挤出这么多的钱粮来。

这一部分能压缩到每年五千石粮,就好办多了。

沈漾与韩道勋商议好这事,也没有想着要问一下韩谦的意见。

韩谦心灰意冷的跟范锡程说道:“办法是杨大人指示过的,不会有问题,你多雇些人手采石、烧石,总归要千方百计每天给沈漾送两百担石灰过去。”

韩谦原本还想着烧石灶是不是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但现在想到真要有进一步改进,他父亲多半又会慷他人之慨,那还不如保持现状,能少吸引一点注意力。

…………

…………

韩道勋并无意卷入争嫡之事,他的心思主要在染疫饥民身上。

看到沈漾在这里主事,又将右校署材官杨恩请过来,他傍晚就回城去,也不在山庄这边久留,以免安宁宫及太子那边看出破绽来,横生枝节。

也许是看到韩谦他人就在山庄这边,而韩家三四十家兵子弟又整日听从沈漾的调遣跟染疫饥民混在一起,判断韩谦对《疫水疏》、对控制疫源传染有着绝对的自信,信昌侯府所出的物资以及推荐的仓曹、兵曹、工曹参军等职很快陆续到位。

而每有大量的物资运送过来,李冲以及信昌侯长子李知诰、柴建等人,也会轮流登场,代表三皇子杨元溥向染疫饥民宣示恩惠……

韩谦留在山庄“养病”,除了继续扩建石灰窑外,还有就是家兵子弟在协助沈漾救济染疫饥民时遇到问题,他虽然不会整天泡在军府公所,但也都会想办法指导解决。

这也算是手把手的教导郭奴儿、林宗靖等家兵子弟,怎么去处理实际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当然,这也太零碎,太不成体系了,很难短时间内就让这些家兵子弟具备他所需要的侦察及反侦察能力。

韩谦便趁着“养病”的空闲,一边教导赵庭儿、赵无忌及这些家兵子弟,一边编写一些东西。

他缺乏实际的经验,所能翻阅到的书籍,言语又极其简略,没有图例,缺乏细节,他便将范锡程等家兵喊到跟前来,仔细询问。

范锡程他们没有特别深的学识,让他们去教导家兵子弟,也仅局限于拳脚骑射以及最基本的阵列排布,但他们作为军中悍卒,韩谦真要深度去挖掘,便会发现他们还是拥有很多细节方面的技能。

只是连老辣如范锡程,都没有想过简单包扎、土药、藏匿兵刃、绑绳结、察言观色甚至对敌我兵服、兵械的区别判断,这些事统统都算是技能。

韩谦自己也是一边摸索、总结,一边教导家兵子弟,而屯营军府这边也算是循序渐进的走上正轨。

郭荣、陈德等人不知道《疫水疏》的存在,对疫病自然还是畏惧如虎,怎么都不肯到桃坞集来,这也使得桃坞集发生的事,短时间内不会传出去,至少不会传到安宁宫及太子的耳朵里去。

水蛊疫目前只能控制,还是无法有效治疗,但大部分水盅疫患者,虽然之前表现出比较严重的染疫症状,但主要还是营养不良,得到救济之后,再辅以药物调养,症状就得到缓解,恢复一定的劳作能力。

沈漾主要驱使这些人,不分男女老少,在修建屯塞屋舍之余,还征调上万人沿着赤山湖北岸修筑大堤,同时又开挖新的沟塘,以便能赶在开春之时,能开垦一批旱田出来种上作物。

而症状严重,已经出现腹水、差不多已经算是疫病晚期的染疫饥民,差不多占到两成左右,这些人吃饱食,身体也是相当的虚弱,主要用于处置便溺污物等事。

信昌侯府那边即便在这大半月里输入大量的钱粮物资,但犹是不足。

兼之长期忍受饥荒、营养严重不良以及长期疫病折磨,寒流南侵之时,最初集中安置过来的染疫饥民死亡率也是高得恐怖,几乎每天都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病死。

病死者一律火化,这没有什么好疑问的。

好在这个状况持续到大半个月,就慢慢改观过来,即便每天还有十三五人病逝,死亡率也算是极高,但主要也是体质极度虚弱的人无法熬过寒冬,也没有最初大半个月时那么恐怖。

这时候屯营军府也算是渐渐有了一些模样。

有相当一部分染疫饥民的家人,他们身体除了因为长期饥饿而面黄肌瘦外,身体大体是健康的,他们也被收编到屯营军府之中,人数差不多占到饥民总数的四成。

在沈漾亲自主持下对疫源进行严格的控制,近一个月,这些人里出显明显疫病症状的,仅有十七人。而这十七人极可能都是进入屯营之前染上疫病,只是到屯营之后症状才显现出来。

这充分说明遵循《疫水疏》,对疫源进行严格控制,是确切有效的。

腊月二十四日,年关将至,李冲与长兄李知诰及姐夫柴建等人再次率部驰入屯营,运来一批肉食,这是要给此时已经正式算是龙雀军屯营兵户的饥民,过一个有肉食的丰盛年节。

虽说要从事繁重的劳作,编训之事也迫不及待的展开,但三四万饥民从随时都会倒毙道侧的境遇中彻底摆脱出来,内心深处也对解救他们的恩主三皇子及信昌侯府充满感激之情。

李冲、李知诰、柴建等人代表三皇子杨元溥慰问过兵户后,与沈漾、郭亮、张潜等人说过一会儿事情,又驱马进入秋湖山别院。

韩谦拥裘而卧,继续装病,在卧房见了李冲、李知诰、柴建三人。

韩谦的信息源太有限,也是最近才知道李知诰其实是信昌侯李普的部将之子,据冯翊说,李知诰年幼时其父在战场为保护李普而死,李普之后将李知诰过继到膝下收养。

而除了李冲之外,李普嫡长子战死沙场,此外还有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幼子,留在李氏祖籍所在的洪州寄养。

李知诰此时年逾三十,而柴建的年纪要更大一些,在大楚开国之前,他们就随李遇、李普等人征战沙场,身上透露出血杀之气。

天佑帝将李遇调入朝中担任枢密副使之后,李普及大将张蟓等人都交出兵权,随李遇归朝任事。

李知诰、柴建等李家的子婿也随后离开楚州军,调入州县任武职,主要也是负责地方上的治安缉盗,再也指挥不了真正的精锐兵马上战场冲锋陷阵。

也是这次天佑帝意欲用信昌侯府的人手,将龙雀军的框架支撑起来,李知诰、柴建等人才得以重新到军中担任都虞侯等中高级将职。

说实话,李知诰、柴建最初心里是极度抵制的,即便看过《疫水疏》也不当一回事,不以为数代医官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秘书少监韩道勋就真有解决之策。

然而近一个月,他们能随时掌握着屯营军府这边的情况发展,确切相信疫病是有效控制住了,才算是后知后觉真正认识到《疫水疏》的威力。

屯营军府共编兵户一万两千五百户,这近一个月因疫病严重死绝户上千,尚余一万一千四百余户,共编屯卒及家小三万四千余人,其中十五到五十岁的男丁一万三千余人。

这一万三千余男丁里,疫病严重、体质极度虚弱形如废物者约两千人左右;染疫但能驱使劳作者六千人,但没有疫病者还是有五千余人。

而看这边的疫源控制情况,不用担心这五千人会传染疫病,也已经着手进行初步的编训。

在此之前,他们在金陵仅有四五百人手可用,一旦天佑帝压制不住安宁宫蠢蠢欲动的野心,他们及临江侯将处于随时会覆灭的危险边缘,虽然所编五千余人,战斗力还远不足期待,但形势相比较一个月,已经改善太多。

而这一切,皆得益于一封《疫水疏》。

因此不要说被韩谦指着鼻子骂蠢货了,就算是被韩谦在头上撒过几泡尿,李冲也只能捏着鼻子,隔三岔五跑过来探望“生病”的韩谦。

李知诰、柴建以往没有跟韩谦直接打过交道,然而即便是捆绑到一棵树上的蚂蚱,韩谦不贴过去,他们也自恃身份不可能贴到韩谦跟前来。

不过,临江侯府明日设宴,三皇子杨元溥发了脾气,说韩谦再不出现,就要亲自到秋湖山别院来请,他们怕李冲请不动“生病”的韩谦,也只能硬着头皮一起过来……

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六百零九章 发动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兵第二百八十四章 岳东大营第六百零三章 迎亲(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计第一百七十六章 条件第四百九十一章 夜色第二百七十三章 声东击西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二百零二章 巧遇第五百零二章 新使第一百三十三章 试探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四百四十二章 夺城第一百六十章 软禁第二百八十章 医护营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变化第二百七十四章 诱敌出寨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谋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七百一十七章 驱逐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选之迷第七百一十一章 长信太后第三百五十九章 病逝第五百二十二章 会合第二百五十五章 诡计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五百九十七章 聘礼第七百四十四章 夺城第四百一十八章 学堂第二十三章 翻手为云第四百零三章 偷梁换柱第四百一十二章 南撤(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给你第八十一章 大事已成第五百五十四章 绝户计第三百二十三章 僚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京(二)第一百零三章 龟山第五百九十四章 条件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战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五百四十一章 选择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六百一十八章 监军(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给你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五百七十九章 将领第三百八十一章 困惑第二百一十六章 参观田庄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计(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归来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五百四十七章 形势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二百零五章 说田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约(二)第七百四十四章 夺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两年之期第十二章 晚红楼第二十七章 水蛊疫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赏爵第七百四十六章 战役(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见第六百九十五章 夜谈第一百六十七章 叙州刑徒第二百七十八章 两年之期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三百二十五章 联词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河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七百六十七章 贺礼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三百七十六章 犹豫难决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八十六章 改造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驿道第二百六十九章 番民第七百八十七章 蜀国君臣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五百六十六章 妖言惑众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见肘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衅(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五百一十章 议事第五十九章 叙州刺史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
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六百零九章 发动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兵第二百八十四章 岳东大营第六百零三章 迎亲(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计第一百七十六章 条件第四百九十一章 夜色第二百七十三章 声东击西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二百零二章 巧遇第五百零二章 新使第一百三十三章 试探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四百四十二章 夺城第一百六十章 软禁第二百八十章 医护营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变化第二百七十四章 诱敌出寨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谋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七百一十七章 驱逐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选之迷第七百一十一章 长信太后第三百五十九章 病逝第五百二十二章 会合第二百五十五章 诡计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五百九十七章 聘礼第七百四十四章 夺城第四百一十八章 学堂第二十三章 翻手为云第四百零三章 偷梁换柱第四百一十二章 南撤(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给你第八十一章 大事已成第五百五十四章 绝户计第三百二十三章 僚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京(二)第一百零三章 龟山第五百九十四章 条件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战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五百四十一章 选择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六百一十八章 监军(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给你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五百七十九章 将领第三百八十一章 困惑第二百一十六章 参观田庄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计(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归来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五百四十七章 形势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二百零五章 说田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约(二)第七百四十四章 夺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两年之期第十二章 晚红楼第二十七章 水蛊疫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赏爵第七百四十六章 战役(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见第六百九十五章 夜谈第一百六十七章 叙州刑徒第二百七十八章 两年之期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三百二十五章 联词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河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七百六十七章 贺礼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三百七十六章 犹豫难决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八十六章 改造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驿道第二百六十九章 番民第七百八十七章 蜀国君臣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五百六十六章 妖言惑众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见肘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衅(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五百一十章 议事第五十九章 叙州刺史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