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 深刻变化

只用了四天时间,梁崇信便单人孤马从缅南越过天南进入关西,并从汉中登船沿江东下,在这里一周时间后,他便可以抵达余杭府城,和刚刚临幸江南视察的皇帝陛下见面。

关西地境的道路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巴山到汉中的道路就可以感觉得到,虽然是山路,但是道路相当平整,而且沿线秩序很好,梁崇信第一次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身份如此近距离的感受这些年来的变化。沿途的茶水旅社比之前也增加了不少,路上来往商旅们表现出来的匆匆行色和休息住宿时的言谈举止都证明皇帝陛下推行的重商政策正在逐渐显现出力量。

商人们的税收虽然并没减轻多少,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昔日唐河帝国时期沿途多如牛毛的厘关被彻底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精准的税负缴纳体系,商人们不必再担心在本地缴纳了税额而走出家门又要面临另外的负担,这种体系和程序上的简化不但极大的消除了商人们最为头疼的时间消耗,而且也很大程度杜绝了原来那些官员们借机敛财的土壤,官员们对商人们的勒索已经被扼制到了“有史以来最轻微的程度”(某丝绸商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监察院分驻在各郡各府的官员密探们乐于和政府其他部门分享线索情报,因为他们可以获得足够政绩,这是他们想要升官发财的唯一途径,而其他部门也甘于为监察院的官员们所用,检举和提供线索的丰厚奖励足以让中下层的官员和普通民众眼红,而监察院则乐于发放这种将会进一步刺激官员民众检举揭发的兴趣,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奖励都会从那些徇私枉法和贪贿行贿的犯事人头资产中按照比例提出,难怪他们乐此不疲。这种机制不但大大提升了监察院地办事效率。而且也使得监察院的威信与日俱增,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也和他们下属的廉洁直接挂钩,如果一个地方官员连续出现贪渎方面的问题,那地方主官可能就不得不考虑自己是否该引咎辞职的事情,否则监察部门就会对你是否渎职展开调查。

新地《惩治商业行贿条例》已经获得了皇帝陛下签字批准并于公历700年6月1日正式生效,这一个直接针对工商业主们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展开不正当竞争而颁布的法令在帝国新成立的贵族院和平民院都引起了很大争议。并且还成为媒体五月份探讨地焦点,最终还是在平民院的强力推动下勉强在贵族院获得了通过,而皇帝陛下那一关似乎是最好过的。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签署了这份法令,这让有些人怀疑这份条例是皇帝陛下有意授意平民院的代表们提出的,目的就是严厉惩处那些有抬头趋势地以权谋私风气。

法令中明确规定,凡是为了牟取不正当利益而进行的主动行贿,无论行政官员收受与否,皆会给予行贿方以严惩。所谓的份子钱、常例钱、收取回扣、入干股分红等一系列表现都列入了具体解释中商业行贿的范畴,这给了整个工商界和政界以相当震撼,当然行政官员的主动索贿则不再此列。这是梁崇信沿路听得商人们谈论最多的议题,很显然商人们对于这份法令的颁布深感兴趣,这份条例地推行实施强度在很大程度关系着他们的生意。

和《惩治商业行贿条例》一起出台的是帝国新地《帝国官员薪俸标准条例》以及《帝国奖励航海和探索条例》,前一份条例却是由贵族院的代表提出并很快在平民院获得了通过提交帝国皇帝陛下签署生效的法令,生效时间同样是6月1日。这一份条例在帝国皇帝陛下签署生效的法中引发了极大的震动,按照职级、年限统一评定出来的标准,帝国各地的官员薪俸基本一致。比起往日为进行调整之前的官员薪水,这些官员们的收入几乎翻了两倍,而且全部面向社会公开化,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收入猛增自然让官员们喜得合不拢嘴,但是面向社会公开化又让他们有些接受不了,但是相比于前者,后一个条件虽然稍微有些苛刻。但又算不上什么了。

三份法令地推行让梁崇信一路旅途多了许多轶闻,商人们自然是在谈论监察部门的密探们开始渗入到各行各业,商人们的商业活动不得不更加规范,否

则被监察部门请去喝茶那也是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而官员们更多的在讨论这薪俸增加和公开的问题,薪俸的暴涨令人兴奋,公开则让人尴尬,但世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相比于收入增加,公开也就算不上个什么事了。官员们也在担心这一次薪俸作出如此巨大的调整能否一直坚持下去,帝国初创,对外战事不断,财政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帝国居然要进行大幅度调升薪俸,这固然能够笼络住官员们的人心,但是一旦不能持久,反而会让官员们心生怨气。也有些官员在怀疑帝国是不是在印德安地区战场上又有了新的斩获,才会让皇帝陛下有如此足的底气来作此调整。

相比于前两份条例的影响力,《帝国奖励航海和探索条例》的影响力似乎在内地中小许多,但是从一些与海外贸易有关的商人们谈话中梁崇信同样感受到了这份法令的推动力。事实上在此之前,皇帝陛下已经在许多场合公开表明了帝国支持对海外发展的态度,但是这一次却是以法令形式明确固定下来,意义自然又不同。帝国将以政策、税收和资金扶持等条件来支持帝国商人对外开展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这必将极大刺激海上航运和造船业的发展,更能够培养出一大批与海洋航运和贸易有关的人才,同时推进帝国迈动从陆地大国走向海洋大国的步伐。

在这份条例中关于奖励探索发现帝国大陆以外的海外领地给予的奖励尤其丰厚,甚至可以获得册封贵族,要知道现在帝国对于册封贵族控制得相当严格,往往一郡之地也就只有寥寥数位,有些郡甚至只有两三人,一个大府未必能够产生一人,而发现海外领地竟然可以获得这种赏赐,自然是无上殊荣,难怪会在那些常年行走于海外的商人船长水手心中引起巨大波澜,就连梁崇信在汉中登船时那些经营内河航道的船主们都在啧啧不已。

感受到帝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梁崇信亦是欣慰许多,至少帝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长足进展,社会治安秩序更是达到一个相当好的水准,无论时天南还是关西,抑或是船上,梁崇信都充分体味到了这些可喜的变化。在下行的船上,梁崇信有时候也在思索,皇帝陛下现在仍然在孜孜不倦的推动对外战事,不知道这样执着的追寻究竟是否真正符合帝国的根本利益?帝国的利益是否必需要通过对外扩张才能得到保障?而军事手段又是不是对外扩张维护帝国权益的唯一有效途径呢?

这个问题按理说对于自诩为纯粹军人的梁崇信应该不是问题,军人必需要服从政治需要,而政治是什么,政治就是统治阶层用来统驭民众满足利益需求的手段而已,至少在目前看来帝国上下并未对对外扩张战事表现出反感,或许有些眼界开阔思想开放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只要帝国的扩张能够为他们带来利益,他们也乐于见到这种局面,而一旦付出与收益无法成良性循环,那可能种种矛盾就会慢慢暴露出来。

凉爽的河风迎面吹来,让梁崇信心思慢慢回到这一次东下余杭自己将会面临的压力上。西南战事的失利对于帝国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给一直沉迷于帝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话中的帝国军方敲一个警钟也有助于杀杀军队中滋长的傲气,崔文秀在印德安战场上虽然总体局势不错,但是在局部战场上仍然遭遇了挫折,汉森同盟军的表现远远超出了帝国枢密院参谋部的预期,迫使崔文秀不得不放弃了一举拿下整个西印德安的想法,在邸报中梁崇信也看到了崔文秀谈及的对印德安战役的一些看法,看来崔文秀也在反思和转变观念,那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存在与高级军官脑海中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梁崇信深深吸了一口气,余杭之行恐怕会给自己这一段相对平静的生活划上一个句号,连第一军团军团长的职务都已经免去,看来陛下是想要让自己承担起整个西南战事的责任,但是下一步究竟该怎么走,梁崇信现在心中也没有底。

第78节 磨刀霍霍(4)第81节 悬殊第101节 对击第39节 九黄大战(4)第2节 创业(1)第136节 西风渐(5)第15节 袒露第90节 安第斯之战(3)第67节 船上(2)第6节 说服第80节 争奇斗艳(2)第33节 实情第68节 武林第13节 斗志第70节 抵京第20节 法务署长第24节 谋略第82节 风满楼(1)第71节 风起(1)第47节 群策群力(2)第15节 卧虎藏龙(3)第62节 七大家第109节 雾锁唐河第93节 罢战第25节 光复第30节 新的一页第63节 悲哀第31节 晋中事变第76节 战起第34节 王与仆(2)第16节 定板第72节 难题多多第84节 风满楼(3)第125节 尴尬之事第25节 烽烟第80节 龙种秘法(1)第75节 军法第83节 两线(2)第101节 揭幕战第7节 会猎(1)第22节 南下(2)第34节 王与仆(2)第38节 觅路第23节 腾格里风云(1)第102节 强攻第6节 大跃进第45节 接收第12节 牛人第1节 危难之际第94节 岩石第112节 新闻战第68节 杀气腾腾第52节 名诱第36节 丰泽园(2)第42节 滨海第17节 力荐第126节 会晤第40节 金陵掘金(3)第38节 风云第52节 开幕第12节 比肩(3)第7节 出卖第83节 风暴漩涡第56节 开拓第44节 大成第71节 风云再起(1)第82节 残红第5节 怀疑第24节 谋虑第45节 攘外必先安内(1)第37节 明志(3)第7节 揽士第46节 轻薄第10节 虚实相间第97节 王者战争(1)第74节 避暑第100节 露面第127节 大发展(1)第58节 风声第31节 孤注第77节 民间力量(2)最后一节后记第13节 伏锋第25节 烽烟第115节 格局第34节 偏锋第60节 江南忆第88节 安第斯之战(1)第33节 皇位第62节 海军(1)第13节 伏锋第47节 议事(3)第16节 东进方案第105节 轻重缓急第36节 知我者第85节 交锋(2)第87节 各显神通第16节 亮剑(2)第30节 树倒猢狲散(1)第38节 醋意
第78节 磨刀霍霍(4)第81节 悬殊第101节 对击第39节 九黄大战(4)第2节 创业(1)第136节 西风渐(5)第15节 袒露第90节 安第斯之战(3)第67节 船上(2)第6节 说服第80节 争奇斗艳(2)第33节 实情第68节 武林第13节 斗志第70节 抵京第20节 法务署长第24节 谋略第82节 风满楼(1)第71节 风起(1)第47节 群策群力(2)第15节 卧虎藏龙(3)第62节 七大家第109节 雾锁唐河第93节 罢战第25节 光复第30节 新的一页第63节 悲哀第31节 晋中事变第76节 战起第34节 王与仆(2)第16节 定板第72节 难题多多第84节 风满楼(3)第125节 尴尬之事第25节 烽烟第80节 龙种秘法(1)第75节 军法第83节 两线(2)第101节 揭幕战第7节 会猎(1)第22节 南下(2)第34节 王与仆(2)第38节 觅路第23节 腾格里风云(1)第102节 强攻第6节 大跃进第45节 接收第12节 牛人第1节 危难之际第94节 岩石第112节 新闻战第68节 杀气腾腾第52节 名诱第36节 丰泽园(2)第42节 滨海第17节 力荐第126节 会晤第40节 金陵掘金(3)第38节 风云第52节 开幕第12节 比肩(3)第7节 出卖第83节 风暴漩涡第56节 开拓第44节 大成第71节 风云再起(1)第82节 残红第5节 怀疑第24节 谋虑第45节 攘外必先安内(1)第37节 明志(3)第7节 揽士第46节 轻薄第10节 虚实相间第97节 王者战争(1)第74节 避暑第100节 露面第127节 大发展(1)第58节 风声第31节 孤注第77节 民间力量(2)最后一节后记第13节 伏锋第25节 烽烟第115节 格局第34节 偏锋第60节 江南忆第88节 安第斯之战(1)第33节 皇位第62节 海军(1)第13节 伏锋第47节 议事(3)第16节 东进方案第105节 轻重缓急第36节 知我者第85节 交锋(2)第87节 各显神通第16节 亮剑(2)第30节 树倒猢狲散(1)第38节 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