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临安的动荡

李师师这样一分析,让赵滢儿也顿觉大有问题。岳云对何铸是十分器重的,对范同、张择端、薜弼等人亦是礼遇有加。可这些人如今不去关心岳云的伤势,也不关心前线的战况,却对推动赵琢亲政如此热心,岂不是啧啧怪事吗?

如果真的让他们的计划得逞,让赵琢亲政成为既成事实,就算岳云回来,也已经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饭,要想重新剥夺赵琢的权利,也相当困难了。

而自己这位皇兄,虽然有些胆小怕事,但对于皇位的野心,以及对于权利的渴望,赵滢儿可是自幼便知道的。

“所以,公主殿下,如今您最好不要离开临安,自四川赈灾以后,您在大宋官员及民众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而且您是赵琢的皇妹,大宋现在仅存的两位皇室成员之一,如果何铸、范同他们那伙人真要推动赵琢亲政,您还能以大宋公主的名义反对。这样对于朝中群臣及民间百姓的意见有引导作用。而您不在的话,单靠巩夫人、李夫人和王童、薜源他们,只怕很难阻止朝中决议。”李师师耐心地劝慰道。

赵滢儿听闻之后,俏脸顿时花容失色。她亦是清楚其中利害关系,看来自己还真不能离开了。

“师师姐,那夫君就拜托您和许神医他们照顾了,这次一定要把他救醒啊!”赵滢儿泪眼朦胧地说道。

李师师郑重地点了点头道:“秀宁公主,您放心好了!师师一定竭尽全力!”

两女又聊了一阵后。赵滢儿方起身离去。

数日后,杨月和陆文龙回到了临安,两人只来得及和家人见个面,便又马不停蹄地集合人马,向日本开拔了。

而这时,赵琢、秦桧和秦熺三人经过一番密议后,终于发动他们蓄谋已久的计划了。

第二天朝会时,范同、张择端、薜弼等三十多名大臣联合要求还政于皇帝,刘一宁、薜源、万俟卨等人据理礼争,称新的《大宋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权力是由内阁行使,而不是由皇帝行使,皇帝只是国家的元首及象征,不再干预政事,只需履行签署法令、会见外国使臣等程序上的行为即可。这也符合大宋的传统,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延伸,不能轻言改变。

不过,朝中大臣已经有不少是深受岳云提出的法治观念影响的新生代官员,对于这种明显违反宪法的事。他们自然强烈反对。而赵琢也装模作样地称自己无意干政,只想作个合格的太平皇帝而已。

不过。范同、薜弼和张择端等人,原本就没打算立刻实施还政于皇帝的步骤。提出这一方案,不过是以退为进。他们知道这个方案肯定通不过,但却能够对朝中的一些摇摆不定的官员造成影响,觉得对他们有一种亏欠的感觉。

在赵琢表示自己无意重掌大权,他依然认为让内阁主导国家为最佳选择之后,范同便顺理成章地说道:“陛下愿意放权于我等内阁成员,让臣等不胜荣幸。可汉王如今一直昏睡不醒,也不知何时才能醒来。内阁如今群龙无首,大家对于一些重大事情分岐不小,缺少一个领军人物来综合大家意见,作出决定……因此,微臣提议,首相一职不可一直空缺,现汉王尚不能履职之时。可暂由皇上指定一名代理首相,好带领我等内阁成员处理国家大事!”

他的这番话立刻得到了拥护赵琢一派的大臣赞同,就连岳云一派的官员也提不出多少反对意见。因为这事的确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事。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大宋目前的状况却是国不可一日无相。虽然有些事务内阁各部可以处理。但一些重大事情,特别是涉及到几个部门的事情,却必须要一个领军人物来负责协调,作出决定。

于是,范同的意见很快便得到通过,大部分大臣都认为,的确应该确定一名代理首相来处理国家大事。可现在的问题是:以谁为代理首相?

朝堂之上,有资格出任首相的自然是各部尚书和侍郎,岳飞、张宪、李若虚、陆游、虞允文等人虽然都是不错的人选。但由于他们都在前线,无法分身,自然是被排除开了。

而巩月漓、李雨柔两女虽然名气、声望、能力皆佳,但却是女子,大宋虽然算是一个较为开明的朝代,却也还没开明到可以让一个女子来掌握国家大权。因此,她们两人很快就被忽略过去了。

而刘一宁、万俟卨、王童、朱熹等人则只专长于某一项,如刘一宁只长于内政,朱熹只长于教育,且他们四人的德望和名气也不高,众大臣们自然也没有把纳入候选名单。

虽然范同、张择端和薜弼也有能力和威望为相,但由于他们打上了浓厚的保皇派烙印。所以大多数岳云一系的官员都不赞成让这三人出任代理首相。

于是,曾在赵构身边卧底,让岳云得以粉碎了赵构的叛乱,身上有着浓厚“岳党”标志的何铸,便从百官中脱颖而出,成为热门人选。虽然在商讨过程中,薜源和万俟卨也企图拖延,但毕竟势单力薄,最后还是未能阻止。

何铸最后终于还是以绝对优势出任了代理首相。掌握了朝中大权。

刚开始的几天,何铸表现得还算正常。行事战战兢兢,有什么重大决策都和内阁成员商量。

可到了出任代理首相的第五天,他终于作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何铸称禁军都点检陈刚劳苦功高。将其提拔为兵部侍郎。而原来陈刚的禁军都点检职务,则改由副都点检钟文涛担任。

这项任命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陈刚还颇为高兴,要知道禁军都点检只是正四品的军职,而兵部侍郎却是正三品的官员。这三年来,他除了在平定赵构叛乱时,立了大功之外,一直未立寸功(当然,这也不能怪陈刚,毕竟禁军几乎没有打仗的机会。想立功也立不了)。而何铸将他提拔成了兵部的二把手,如何不让他欢天喜地。

又过了三天,何铸又发出了一项任命,称为了加强对前线的粮草武器等物资供应,将临安城卫军都统任长风借调到军部后勤供应中心,协助调拔三军物资。而城卫军都统一职由副都统郑宏代替时,王童、万俟卨、巩月漓等终于发觉有些不对劲了。

原先他们以为何铸只是想取得首相位置,再推动赵琢亲政。是采取合法的手段。对于这一点,只待岳云清醒之后。便可一举粉碎。

就算岳云仍在昏迷之中,只要待秋收之后。前线形势缓和下来,无粮草之虞,岳飞、张宪、虞允文、陆游等便会回返。在这批重量级人物回来之后,赵琢、何铸、范同、秦桧等就算要搞什么动作,只怕也难以成行了。所以,他们一直以来的方针就是拖字决,想拖到秋收之后。

只不过,显然赵琢、何铸、秦桧等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加快了行动。逐渐把禁军、城卫军等要害部门的将领换成了他们的人。

紧接着。朝野上下,乃至民间,又开始有人推动还政于君的浪潮。这次发起者是一些大学士,他们引经据典,从春秋时代一直说起,称历朝以来,都是由皇帝亲政的。而凡是皇帝未亲政的时候。不是后宫乱政,就是宦官、外戚等权臣专权,造成国家动荡,社会不安。民不聊生。甚至有人还用三国时的董卓、曹操专权来比喻,暗喻这几年来,大宋就处于权臣独揽大权阶段,是个体制不正常的时期,应该予以改变。

面对这股浪潮,黄秀丽旗下的《江南时报》自然发表了大量反驳文章,从西周时期的“周公共和”开始说起,再到战国时的秦国商鞅变法,称目前的体制并非无例可循。而且改变体制和律法只是为了让国家强大起来,所有的规矩都是应时而生,因势而变的。太祖皇帝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不也是顺应当时形势吗?

士林文人以及大臣们吵得不亦乐乎之际,民间的百姓却是大多数站在岳家一边。因为他们是切身感受到了新体制带来的好处。不但象盐、铁、铜、金等原来由国家专营的行业放开了给私人经营,使他们也可以从中获利。

而且朝廷还极力开拓海外贸易,并建立的强大舰队保护商船安全,保护海商在海外的权益。原先他们外出做生意,在南洋、日本、高丽等国,没少受当地官府和本地人的敲诈勒索。但自从宋军的水师在各国长期驻扎之后,却是没人敢对他们讹诈了。

尤其是在南洋,随着南洋都督府的建立,安南、占城、真腊、斛罗等国更是逐渐和内地有一体化的趋势,当地无论是从语言、官制、法律、货币都和大宋越来越接近,预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大宋新的领地了。

与此同时,和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地方官员,包括地保、衙役等,对百姓的态度也比赵构统治时期好了很多,这一切都乃至于议会和报纸的监督。议会的议员都是从百姓中选出来的,他们虽然没有掌握什么实权,却可以议政。而且按照《大宋宪法》的规定,对于议会的各种咨责建议,无论是县府还是州府,乃至省府,都必须给予答复,并纳入监察部的监督考核之中。所以各地官员对于议会丝毫不敢怠慢。生怕他们向监察部反映自己工作不力,造成百姓怨声载道。完全是把议员们当成上司一样在侍候了。

而相对于议员来说,那报社的记者更让他们头痛,自《江南时报》办起来后,有不少大商家见黄秀丽从报纸广告上获得了巨大收益,也眼红办起了报纸;而那些保守循旧的文人,也想利用报纸来宣传自己的想法,便也涉足这个行业。

于是,各种报纸如雨后春笋般起来了。什么《临安日报》、《大宋早报》、《南洋晨报》等等,五花八门,有专攻商事贸易的,有专门讨论时事政治的,也有探讨各种诗词文艺的……当然,最多的还是模仿《江南时报》这种综合性的大报。

报纸一多,彼此之间自然就会有竞争。各家报纸都在如何吸引民众眼球上下功夫。而报社的记者则是无孔不入,总是喜欢打探官员的各种隐私消息,比如说哪位官员娶了一个小妾,而这小妾却是不从啊。或者哪位官员的儿子利用父亲的职权,强逼别人与其作买卖啊……诸如此类的事情。让官员们在管好自身的同时,还得去想办法约束家人的行为,使他们有一种手忙脚乱的感觉。

所以,大宋近几年来的种种变化,让百姓们均有一种新奇而古怪的感觉,他们感觉自己似乎真正成了这个国家的主人,真正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上至皇帝,下至官员都不再是那么神秘莫测,天威不可侵犯了。皇帝和官员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自己其实也和他们一样,并不低人一等。

这样一来,他们怎么可能会支持什么还政于帝,又回到赵构统治时期的那种状况,再去“享受”一下北方异族入侵的痛苦?

于是,许多临安的百姓还自发地组织了游行,打着横幅和标语,要求维护现行的体制。他们认为,如今皇帝只是国家的象征,是一个虚位元首,真正的权力掌握在以首相为首的内阁手中,这样的体制才是最好的。

民间如此大的反应,倒让赵琢和秦桧、范同、何铸等人有些措手不及,他们于是终于下定了决心,立刻展开行动,不能再拖了。

第76章 预谈判第584章 赵构的阴谋第343章 新型风帆第173章 神秘信件第192章 掌控信阳第380章 千钧一发第149章 一路攀爬第32章 一项美差第455章 酒楼混战第300章 落难公主第181章 秦桧的阴谋第771章 新的盟友第318章 秦桧来探第344章 火枪雏形第699章 岳霖之死第526章 彭泽之战(三)第457章 潜进风波亭第724章 元荣的伏击第236章 葫芦谷之战(五)第370章 吕宋的消息第385章 临行前的道别第376章 合作协议第361章 鹿儿岛海战第169章 决战小商河(十)第41章 楚州之战的尾声第100章 襄阳惊变第45章 催命的《绍兴和议》第373章 “吕宋国”的覆灭第590章 岳飞和李清照的婚礼(下)第363章 太宰府第723章 临安的动荡第527章 彭泽之战(四)第691章 徐州难攻第352章 再起波澜第547章 涪江之战(上)第364章 萨摩藩的覆灭(上)第563章 宋辽谈判第33章 误导第275章 殿试(下)第295章 再见杨月第746章 逃跑无望第355章 出使日本第610章 春韵楼的难处第277章 双喜临门第194章 约法三章第649章 前往四川第151章 秦熺回京第38章 突袭(上)第563章 宋辽谈判第198章 醋坛子翻了第321章 精彩的花魁大赛第396章 高丽剧变第305章 商场如战场第252章 不是冤家不碰头第478章 监察部的筹备第691章 徐州难攻第326章 瓦罐炸弹第172章 战后安排第807章 高丽灭亡第405章 契丹人造反了第830章 收了成吉思汗的母亲第229章 行营左护军的覆没第340章 得偿所愿第101章 当机立断第782章 沙河之战(上)第343章 新型风帆第196章 李雨柔来了第761章 日本大混战第187章 惊悉阴谋第645章 贤内助第157章 另类的救人方法第223章 各方反应第116章 断后重任第580章 赵构的还价第664章 法院断案第619章 世上第一份报纸第16章 传奇孝子第263章 李清照的邀请第121章 明确思想第27章 攻城计划第450章 舞女比武第523章 奇袭随州第31章 各有算计第514章 六亲不认的万俟卨第17章 楚州的危机第730章 赵琢之死第40章 突袭(下)第120章 兀术的布置第427章 汉城危机第690章 宿州之战第769章 势如破竹第170章 决战小商河(十一)第753章 曼德勒攻防战(四)第823章 洞房花烛夜第678章 誓师北伐第773章 秦桧逃逸第658章 新科举考试第23章 定计(上)第323章 诗词较量(下)第22章 作战会议
第76章 预谈判第584章 赵构的阴谋第343章 新型风帆第173章 神秘信件第192章 掌控信阳第380章 千钧一发第149章 一路攀爬第32章 一项美差第455章 酒楼混战第300章 落难公主第181章 秦桧的阴谋第771章 新的盟友第318章 秦桧来探第344章 火枪雏形第699章 岳霖之死第526章 彭泽之战(三)第457章 潜进风波亭第724章 元荣的伏击第236章 葫芦谷之战(五)第370章 吕宋的消息第385章 临行前的道别第376章 合作协议第361章 鹿儿岛海战第169章 决战小商河(十)第41章 楚州之战的尾声第100章 襄阳惊变第45章 催命的《绍兴和议》第373章 “吕宋国”的覆灭第590章 岳飞和李清照的婚礼(下)第363章 太宰府第723章 临安的动荡第527章 彭泽之战(四)第691章 徐州难攻第352章 再起波澜第547章 涪江之战(上)第364章 萨摩藩的覆灭(上)第563章 宋辽谈判第33章 误导第275章 殿试(下)第295章 再见杨月第746章 逃跑无望第355章 出使日本第610章 春韵楼的难处第277章 双喜临门第194章 约法三章第649章 前往四川第151章 秦熺回京第38章 突袭(上)第563章 宋辽谈判第198章 醋坛子翻了第321章 精彩的花魁大赛第396章 高丽剧变第305章 商场如战场第252章 不是冤家不碰头第478章 监察部的筹备第691章 徐州难攻第326章 瓦罐炸弹第172章 战后安排第807章 高丽灭亡第405章 契丹人造反了第830章 收了成吉思汗的母亲第229章 行营左护军的覆没第340章 得偿所愿第101章 当机立断第782章 沙河之战(上)第343章 新型风帆第196章 李雨柔来了第761章 日本大混战第187章 惊悉阴谋第645章 贤内助第157章 另类的救人方法第223章 各方反应第116章 断后重任第580章 赵构的还价第664章 法院断案第619章 世上第一份报纸第16章 传奇孝子第263章 李清照的邀请第121章 明确思想第27章 攻城计划第450章 舞女比武第523章 奇袭随州第31章 各有算计第514章 六亲不认的万俟卨第17章 楚州的危机第730章 赵琢之死第40章 突袭(下)第120章 兀术的布置第427章 汉城危机第690章 宿州之战第769章 势如破竹第170章 决战小商河(十一)第753章 曼德勒攻防战(四)第823章 洞房花烛夜第678章 誓师北伐第773章 秦桧逃逸第658章 新科举考试第23章 定计(上)第323章 诗词较量(下)第22章 作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