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户口与改变

bookmark

第1125章 户口与改变

时六月三十,烈日当空,炎热无比。

驿道两侧的槐柳蔫头耷脑,蝉鸣声此起彼伏,吵得人头晕目眩。

邵彦掀开车帘,扑面而来的热浪让他不由得眯起眼睛。

他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衣袖早已被汗水浸透,贴在手臂上黏腻不堪。

车轮碾过黄土,扬起呛人的尘土。

“殿下,过了前方那座桥,就是颍川地界了。”中尉董志策马而至,声音沙哑地提醒道。

邵彦点了点头,目光落在道路两旁田地上。

这会其实已过申时,田舍夫们躲过了最火辣的那阵烈日,纷纷担着水出来浇地了。

种田就是这么苦。

今夏雨水偏少,河流水位大降,很多自流渠用不上了,只能人力挑水,辛苦无比。

就邵彦看来,田舍夫们黝黑的脊背上布满了汗珠,脸上也是一片焦急之色。

他轻轻叹了口气。

其实,就这么辛苦的日子都不一定能长久,因为他们还要被征发转输粮草或者干脆上阵打仗。

百姓什么时候都很苦,以前只是听父亲这么说,但没有深刻的体会,现在知道了——他坐在马车里不用干活都觉得浑身不舒服,这些农人好受吗?

马车忽然颠簸了一下,邵彦扶住车壁,扭头一看,却已经过了桥。

“这便是颍川颍阴县了吧?”他问道。

“是,也不是。”杨朗策马而至,说道。

“卿怎不坐车了?”邵彦惊讶道。

“坐了半天了,闷得难受,出来骑会马。”杨朗说道:“桥北那块地在颍阴县内,但却是军府之地。如果老夫没有记错,那是左骁骑卫颍桥防,地跨颍水两岸,分属襄城、颍阴两县。军府再往东南,还有一片官府禄田,以前是荀家的地。”

“荀家还有多少地?”邵彦问道。

“以前很多,现在不多了。”杨朗笑道:“荀氏虽未如我杨氏那般败落,却也没捞到多少好处,其子弟散于各处,加起来两三千顷吧。”

“已经很多了。”邵彦苦笑道:“我那食邑,加起来还不到三千顷。豪族若此,朝廷赋税千难万难。”

“殿下,老夫也是豪族出身。”杨朗开玩笑道。

邵彦连忙致歉,道:“此言非孤本意。”

“殿下无需如此。”杨朗说道:“朝廷不度田,国祚焉能长久?有些事无需避讳。再者,本朝其实已经不错了。去岁为了殿下食邑去尚书台查阅户口、田亩,最早的梁国二十郡已有近74万户、310万8000余口人。昔年苏秦对秦惠文王说关中是天府之国,其实河南、河北才是真正的天府之国。一俟安定,户口大增,关中、江东莫能敌也。故据河南、河北者,虎视天下,此诚王霸之基。”

邵彦听得有三百余万人,大为吃惊,问道:“旧梁国竟有这么多人?”

杨朗笑了笑,道:“殿下也不看看都是什么地方。不过也增不了多少人,不然陛下也不会想方设法向外移民。诚然,若强要增,亦可。不论是分家产还是开荒,旧梁二十郡户百万应该不难,不过何必呢?现在一家三五十亩不好么?非得弄得一家就十几亩地,半饥不饱的,活得有甚意思?殿下可知豪族庄园经常有逃人?”

“听说过。”

“豪族庄客一家可没有三五十亩地,有二三十亩就不错了。”杨朗说道:“还得被坞堡帅、庄园主拿走大部分,与曹魏屯田无异,如何不跑?”

“而今朝廷能直接征税之户口有多少人?”邵彦好奇道。

杨朗意味深长地看向自家主公,道:“殿下平日应该多多关心这些事。”

“受教了。”邵彦在马车上行了一礼,然后又眼巴巴地看向杨朗。

杨朗有些失笑,感觉自己像在教自家子侄一样。

不过,经历了人生浮沉的他对韩王的这份信任和期待倒有些莫名的感动,于是说道:“老夫还真顺手查阅了一下。数年前襄城等十九郡度田,彼时清得约三十万户、一百四十余万口,这会应稍多一些,可能过百五十万口了。”

“第三批十六郡,凡一百十一县,计有三十四万余户、百六十六万余口人。”

邵彦大致心算了一下,脱口而出道:“我父岂不是可以号令六百万人?”

杨朗赞许道:“殿下无需执筹即可算出户口,果真聪慧。”

邵彦不好意思地摆了摆手,道:“年少时戒尺吃多了,自然会算。”

杨朗大笑,就连一旁的董志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韩王虽然十六岁了,但终究还是个孩子。

杨朗收住笑容后,又问道:“殿下可知北地豪族、酋帅、属国手中掌握多少户口?”

“多少?”邵彦问道。

这次是董志来抢答了:“我看有千万。”

“差不多。”杨朗说道:“八百到一千二百万还是有的,这是老夫估算,或许不太准。”

“竟然这么多?”邵彦喃喃道。

杨朗、董志相视一笑,谁让你父安定北地了呢?没有了大规模的厮杀,虽然还频频动乱,但整体可称粗安,户口自然会增长,即便天灾人祸都挡不住,只能延缓增长速度,除非再出现当年那可怕的大疫以及持续三年的暴水。

“其实能号令六百万人已经相当不错了。”杨朗感慨道:“今上文成武德,世所罕见。若换在前汉、后汉末年,一统天下之后,度田定然比现在容易。”

“魏晋太慷慨了,曹氏、司马氏与士族共治天下。”董志说道:“江东更狠,现在已经不是司马氏与士族共天下了,而是王与马共天下。”

此言一出,三人皆笑。

“六百多万人、百余万户,已可养得禁军诸营。”杨朗说道:“有此数万禁军、八万余府兵,天子便可令豪族上供。老夫如此解说,殿下可明白大梁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杨公似是说得简单了些。”邵彦道。

“确实简单了。”杨朗笑道:“但世间万物,究其根底,有时候其实就这么简单。”

邵彦仔细想着。

父亲直接掌控六百余万人,主要拿来养军了,这开销可真是浩大,差不多要一百个人养一个兵了。

其他方面或还有收入,比如苑林、商税、货殖、官田等,但总体而言是远远不能应付开支的,必须要豪族上供,谁让他们手里掌控了千万人口呢?

如果遇到战争、营建等事项,还得在正税外加征或让豪族提供更多的钱粮。

说好听点叫“上供”,说难听点叫“要饭”。

也是在这个时候,邵彦才能深刻理解父亲的不容易。他一介世兵军奴出身,纵横捭阖,不知道费了多少心神。

很多事光靠打打杀杀是没用的,还得有各种手段。

以前听父亲念“相忍为国”、“夷夏俱安”、“与时俱进”耳朵都快生茧了,觉得很烦,甚至感觉念来念去有些可笑。现在明白了,这都是局势决定的,每一条都不是随便乱喊的。

“嘭!”马车重重顿了一下,差点把邵彦晃了出去,他赶忙抓紧车壁,然后喊停。

挽马喘着粗气,鼻孔大张,显然也被方才这一顿折腾得够呛。

当然,或许更大可能是天太热了,父亲说“冷血马”比人更难以忍受酷热,现在看来还真是。

两百护兵同样疲惫不堪,毕竟他们是步行赶路,难受得要死。

邵彦看到前方一个村落,于是下令进村休整。

这里还是军府地界,不归地方管,也就向府兵收税的时候才过来——府兵一家可以免税,部曲不能,课税时按三十亩计。

行至村口时,遇到两名少年郎乘坐牛车出村,旁边还跟着一群人,似乎是其亲族。

稍一打听,才知道这两名少年都出身府兵勋官家庭,都是正五品上骑都尉,今日是送两个子弟入汴梁国子学,九月就要开学了,提前去做好准备。

“左骁骑卫府兵手里的功转是真的多……”董志羡慕道。

说实话,他父亲和他都没国子学的推荐名额,因为他们既非公卿勋贵,又不是府兵勋官,弄不到推荐信。

这两类人里,公卿勋贵就罢了,毕竟是开国功臣嘛,但府兵勋官也比他们有资格,这就让人感到失落了。

当然,作为瞎巴酋帅之子,董志内心之中还是希望看到勋官子弟入国子学,然后有机会当官的,因为他们以前都被士族死死压着。

但国子学却给了普通人机会,毕竟勋官是真的可以卖命搏杀得来的。

诸卫府兵打起仗来士气如虹,列完阵后恨不得立刻击鼓进兵,冲上去将敌人砍得落花流水。

遇到以多打少的仗还不乐意,因为功转太少了。

守城战更是弃若敝履,盖因几乎没什么功转,不如阵列野战,砍他娘的。

董志早就发现这一点了。

府兵特别喜欢野战,铁铠武士正面冲,骑兵侧翼袭扰,骑马步兵迂回绕后,恨不得将敌人全留下,斩获一定要超过四成,这样才能拿到全功。

这完全就是一群终日计算功转,然后四处寻找敌人开战的杀戮狂人。

制度的变革,带来的影响真的让人震惊。

邵彦听完之后,心中与有荣焉。

父亲就是靠这一套对抗豪族,而今一步步加固,大势所趋之下,真怀疑还能不能逆转了,因为这十多万开国精兵可都享受了好处啊,若有一天你告诉他们以后没这些好处了,他们很可能会自己挑选愿意支持他们的皇子。

“拜见殿下。”正思虑间,远远走来一群人,齐齐拜倒于地。

远处还有人在呼朋唤友,隐隐传来声音:“陛下的种!快来看!”

邵彦心中升起一股热流,暗道须不能为父亲丢脸了,遂昂首挺胸,举步向前。

杨朗拈须而立,笑而不语,随即又看向驿道南侧的荀氏庄田。

一路之隔,南北分野,两边泾渭分明,仿佛两个世界。

北边军府地界上,听到今上之子来了,各个呼朋唤友,涌来拜谒。

南边士族庄田中,世家部曲督促着庄客赶紧浇地,似未看见。

联想到天子已度田五十五郡,造册六百余万口,拥骁勇忠贞之士十余万,对天下的改变肉眼接见,壮哉!

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笼第1271章 道第九十五章 政绩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二十七章 前后夹击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1273章 风气第959章 考较第三十九章 问对第910章 放弃第973章 势力与西情第886章 改制(下)第八章 同化之法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阶段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1117章 王府议事第一百四十章 置业第三章 劝羊第1108章 山城(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波浪第1202章 压力测试第三十七章 料理(下)第1248章 自家事与别人家事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议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1168章 奔丧第833章 前进!第三十章 劝降与府兵第二十三章 首次交锋第五十九章 战机(下)第1019章 生机勃勃第六十九章 好处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1178章 军镇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笼第916章 议定第一十二章 争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1048章 登,金币拿来第1176章 行万里路(下)第四十七章 “满城之战”第883章 融合第四十章 班师第一百章 中邪第一百零四章 试探第一百十章 夜袭第1029章 补救(上)第1198章 华风及袭扰第854章 贵种第一百八十章 “滚”第九十一章 插手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略意图第六十九章 招徕第二十二章 重臣们第1173章 议第六十九章 好处第1063章 两种画风第一百零三章 后妈养的小团体第二十一章 考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军议与分化第1265章 心潮澎湃第831章 伏发第二十三章 早有预谋第860章 离去第一百三十七章 年前日常(上)第947章 入宫(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806章 汾水(下)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一百七十五章 极限施压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一百零四章 试探第915章 塞上江南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二十九章 赶场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1079章 丢下第850章 失败者第五十六章 祭、抚恤第一百三十章 出镇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999章 造反专业户第五十九章 底气第1240章 命运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长第八十章 最后时刻(上)第831章 伏发第一百五十九章 极限施压第971章 都尉与司马第906章 微妙的关系第1047章 会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动!第三十九章 进兵方向第1121章 西堂第1222章 乱成了一锅粥第1106章 腊月(下)
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笼第1271章 道第九十五章 政绩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二十七章 前后夹击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1273章 风气第959章 考较第三十九章 问对第910章 放弃第973章 势力与西情第886章 改制(下)第八章 同化之法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阶段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1117章 王府议事第一百四十章 置业第三章 劝羊第1108章 山城(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波浪第1202章 压力测试第三十七章 料理(下)第1248章 自家事与别人家事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议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1168章 奔丧第833章 前进!第三十章 劝降与府兵第二十三章 首次交锋第五十九章 战机(下)第1019章 生机勃勃第六十九章 好处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1178章 军镇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笼第916章 议定第一十二章 争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1048章 登,金币拿来第1176章 行万里路(下)第四十七章 “满城之战”第883章 融合第四十章 班师第一百章 中邪第一百零四章 试探第一百十章 夜袭第1029章 补救(上)第1198章 华风及袭扰第854章 贵种第一百八十章 “滚”第九十一章 插手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略意图第六十九章 招徕第二十二章 重臣们第1173章 议第六十九章 好处第1063章 两种画风第一百零三章 后妈养的小团体第二十一章 考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军议与分化第1265章 心潮澎湃第831章 伏发第二十三章 早有预谋第860章 离去第一百三十七章 年前日常(上)第947章 入宫(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806章 汾水(下)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一百七十五章 极限施压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一百零四章 试探第915章 塞上江南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二十九章 赶场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1079章 丢下第850章 失败者第五十六章 祭、抚恤第一百三十章 出镇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999章 造反专业户第五十九章 底气第1240章 命运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长第八十章 最后时刻(上)第831章 伏发第一百五十九章 极限施压第971章 都尉与司马第906章 微妙的关系第1047章 会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动!第三十九章 进兵方向第1121章 西堂第1222章 乱成了一锅粥第1106章 腊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