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新的位置

“沃罗佳,这张照片拍得好帅!”卡蒂娅手持一份真理报,欣赏着印刷在报纸封面上的那张“帅哥”照片。

曼图洛夫挽着卡蒂娅的手,扫视了报纸一眼,说:“真的吗?我可不太想看到这张照片。”

曼图洛夫每次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都会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压力。他并不担心自己的老婆会被这个“帅逼”抢走(其实报纸封面上的“帅逼”就是他自己),但他担心自己背不起作为“苏联最伟大的建设家”和“斯大林同志的副手”这些称号。

当他知道自己成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时候,心里的压力也已经够大了,这个时候,报纸还把这件事情大肆刊登,列举了曼图洛夫从政以来对国家的贡献,还特意把他渲染成什么“苏联最伟大建设家”和斯大林的副手。

其实,真理报把曼图洛夫渲染成这样,根本就是斯大林的用意。

斯大林非常清楚,曼图洛夫当上了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就意味着他已经压过了伏罗希洛夫、贝利亚、米高扬、马林科夫,成为了国防委员会这个全国最高权力机构的第三号人物。

曼图洛夫非常清楚,自己当上了这个位置之后,不但要面对巨大的压力,还要顶住有心者的攻击。

毕竟这个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位置,权力实在是太大,做错的每一个决定都会造成数以万计的不必要伤亡,甚至还会导致一些战略地区失守,这对受波及地区的人民,以及红军战士及其家属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然而,觊觎这个位置人并没有这么想,他们渴望得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权力,但却没想过怎么样做好这个位置的工作。

这种野心家,自从苏联成立以来,数量就不断地增长。

幸好,苏联的党政工作还做得不错,党的大部分中下级干部都没有出现这种贪图权力却无心做事的野心家倾向,只是部分党政高层被权力所腐化,玩弄一点权术而已,但大体上还是能够做事的。

但到了80-90年代,随着苏联社会意识形态的混乱,还有西方利己主义、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等的传入,对苏联的意识形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更大的权力,不少官僚把自己的心思放在了权力斗争上,却从没想过自己能为人民做点什么。

当叶利钦、戈尔巴乔夫这种野心家把持朝政之后,苏联的政府就充斥了一堆只要权力不干实事的官僚,在这样的环境下,苏联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开始大幅度倒退。

到了1988年,苏联的gdp总量排名已经跌到了世界第七,被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和法国所超越,这就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

而在1950年,已经饱受战争摧残,人口损失上千万,西部经济发达地区遭到大规模破坏的苏联,gdp总量排行还是稳稳地排在了全球第二的水平,比排行第三,受到极少战争破坏的英国还要高出47%。

所以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咎于官僚主义的兴起是完全没错的,正是因为党没有做好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偏离共产主义路线,没有打击官僚主义分子,这才导致了苏联社会出现意识形态混乱,官僚主义分子兴起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斯大林时代就已经有了苗头,尽管斯大林曾经多次狠批官僚主义的作风,并且清洗了不少位高权重但又不干事的人,但一些善于伪装的官僚主义者依然在党内存在,有的还掌控了一些地方党组织,有的甚至还出现在斯大林的身边(梅赫里斯、赫鲁晓夫就是例子)。

曼图洛夫非常痛恨那种无能的官僚,作为穿越者的他也明白这种官僚会对苏联造成什么样的危害。所以他穿越一来,就一直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爬上去,这样才有足以和官僚抵抗的资本。

但他升得越高,身上背着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对升职的渴望程度已经不如当年了。当然,升职对他来说依然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他将有更多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为国家贡献的机会,同时也会有更多能改变历史的机会。

不过,在得到这些机会的同时,曼图洛夫也不希望太过张扬,以免遭人记恨。

但这一次,他想不张扬也不行了,自己的升职和以往的功绩居然《真理报》的封面上刊登出来,他穿军服的照片也印在了显眼的位置上,搞得全苏联的人都知道新任的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长什么样子。

不过,这次报道的出现居然是斯大林在背后“策划”的,大肆报道的目的是要让全苏联的人都知道曼图洛夫这个“苏联最伟大建设家”具备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能力。

而《真理报》或是斯大林之所以要把曼图洛夫渲染为“斯大林的副手”,其实是要强调一点——曼图洛夫这个副主席只不过是协助斯大林工作的角色,并不是什么位高权重的大佬,从而消除部分人对这个职位的贪念。

再加上报道当中,还可以提到了曼图洛夫这几个月来的“辛勤工作”,把他在国防委员会的工作描写得能多繁重就多繁重,令人产生了一些对国防委员会成员这个位置的厌恶感。也为曼图洛夫排解了不小压力。

只不过,觊觎这个位置的人依然还是有不少,甚至连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这些和曼图洛夫关系不错的政治局常委也有点眼红,马林科夫、贝利亚、沃兹涅先斯基等人更是明摆着妒忌,就连不属于国防委员会的赫鲁晓夫也在背后搞动作。

幸好,朱可夫、沙波什尼科夫、铁木辛哥等军方高层对曼图洛夫的升职还是支持的,基尔波诺斯、波塔波夫、罗科索夫斯基这些西南方面军出身的指挥员们更给曼图洛夫发了贺电,毕竟曼图洛夫对国防建设所作出来的贡献他们有目共睹。

无论如何,曼图洛夫能不能坐得住这个位置,并不是处决于这份真理报,而是处决于他未来的工作表现。要想在这个位置上坐得稳,那他就得干出更好的成绩出来,当然也要搞好人际关系,这也很重要。

第六十八章 军衔最高的翻译261 战斗机的火力问题299 喷气时代第一百二十一章 给点信心楔子189 大德意志师357 朱可夫第九十四章 合围包饺子251 怎样处理?375316 情报工作210 拉沃契金设计局第十六章 宣示主权 (求推荐票)第二十九章 第二座山第七十八章 少佐骂中将第七十五章 狙击第三十八章 卡蒂娅的问题184 不切实际的命令237 渗透351 诺维科夫案件184 不切实际的命令146 雅科夫列夫201 伪装要塞237 渗透367 舆论攻势158 人民委员会改组293 战忽局的作品第九十七章 书记同志297 弃车保帅304 原子弹的结构第十八章 法国间谍352 瓦西里·斯大林356 清算176 柏林的照会219 找死?207 苏维埃宫343 战后的麻烦事第三章 雅可夫第五十九章 推荐144 铜像219 找死?255 处置200 一意孤行第十七章 请假375第四十九章 瞧什么?266 石油化工中心349 苏日战争239 纳尔瓦战役139 T-34第十九章 雅可夫的证据第九十章 鬼子又来了第六十八章 军衔最高的翻译237 渗透243 第一元帅第七十章 派俄奸出场第四十二章 去托木斯克290 改组241 反攻的条件275 德军的意图第七十六章 防空预警277 自行火炮第三十五章 列宁勋章235 未来的引擎第十一章 定点清洗151 裂化技术271 生产积极性第五十八章 莫斯科的夜晚308 党组织工作172 五一阅兵第十二章 红色贵族283 西方国家的朋友第六十六章 一箭双雕234 希特勒的炮灰314 庞大的作战计划171 战争准备第三十七章 物质生活261 战斗机的火力问题第九十三章 南线攻势317 秘密行动156 莫洛托夫的别墅第二十五章 新式公寓330 波罗的海攻势369 针对以色列的动作266 石油化工中心第十二章 红色贵族292 海上的敌人134 尴尬的请求220 格鲁吉亚葡萄酒第十五章 这婚不得不结第二十三章 翻旧案274 西伯利亚工业体系291 新的位置第三十章 把他叫来莫斯科377 军事力量165 433289 海上较量265 炸芬兰第一百二十二章 滨河街公寓第八十章 空袭海拉尔
第六十八章 军衔最高的翻译261 战斗机的火力问题299 喷气时代第一百二十一章 给点信心楔子189 大德意志师357 朱可夫第九十四章 合围包饺子251 怎样处理?375316 情报工作210 拉沃契金设计局第十六章 宣示主权 (求推荐票)第二十九章 第二座山第七十八章 少佐骂中将第七十五章 狙击第三十八章 卡蒂娅的问题184 不切实际的命令237 渗透351 诺维科夫案件184 不切实际的命令146 雅科夫列夫201 伪装要塞237 渗透367 舆论攻势158 人民委员会改组293 战忽局的作品第九十七章 书记同志297 弃车保帅304 原子弹的结构第十八章 法国间谍352 瓦西里·斯大林356 清算176 柏林的照会219 找死?207 苏维埃宫343 战后的麻烦事第三章 雅可夫第五十九章 推荐144 铜像219 找死?255 处置200 一意孤行第十七章 请假375第四十九章 瞧什么?266 石油化工中心349 苏日战争239 纳尔瓦战役139 T-34第十九章 雅可夫的证据第九十章 鬼子又来了第六十八章 军衔最高的翻译237 渗透243 第一元帅第七十章 派俄奸出场第四十二章 去托木斯克290 改组241 反攻的条件275 德军的意图第七十六章 防空预警277 自行火炮第三十五章 列宁勋章235 未来的引擎第十一章 定点清洗151 裂化技术271 生产积极性第五十八章 莫斯科的夜晚308 党组织工作172 五一阅兵第十二章 红色贵族283 西方国家的朋友第六十六章 一箭双雕234 希特勒的炮灰314 庞大的作战计划171 战争准备第三十七章 物质生活261 战斗机的火力问题第九十三章 南线攻势317 秘密行动156 莫洛托夫的别墅第二十五章 新式公寓330 波罗的海攻势369 针对以色列的动作266 石油化工中心第十二章 红色贵族292 海上的敌人134 尴尬的请求220 格鲁吉亚葡萄酒第十五章 这婚不得不结第二十三章 翻旧案274 西伯利亚工业体系291 新的位置第三十章 把他叫来莫斯科377 军事力量165 433289 海上较量265 炸芬兰第一百二十二章 滨河街公寓第八十章 空袭海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