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 安德罗波夫?

1942年7月22日,苏联工农红军北方面军集中了六十多个师,超过90万人的兵力,开始对芬兰发起来全线进攻。

按照苏军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北方面军第14集团军将担当进攻的主力,从苏联的摩尔曼斯克州向芬兰东北部地区发起进攻,意图占领芬兰北部,推进到波的尼亚湾(波罗的海的一部分),然后沿着波罗的海海岸线南下。

苏军第七集团军和第55集团军将承担另一支进攻主力,负责从卡累利阿地区向芬兰本土发起进攻,以突破曼纳海姆防线,进占维堡为目标,随后沿着芬兰湾沿岸向西推进,直逼赫尔辛基。

当时还是夏天,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气温还在14-22摄氏度左右。即使是在芬兰北部的奥卢、罗瓦涅米等城市,最高气温也达到了20度,最低气温也不会低于10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善于冬季雪地作战的芬兰军队就难以像1940年苏芬战争那样,在雪地战上取得优势,而一些来自南方温暖地区的红军战士也不用担心被冻伤、冻死,排除了天气上的不利因素。

为了这场战争,苏联红军早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早在上次苏芬战争的时候,苏军就已经摸清了芬兰边境地带的地形,也绘制了有关芬军暗堡、防御工事位置的地图。

但实际上,芬军的防御工事能够起到的防御作用也相当有限。

因为大部分部署在苏芬边境的防御工事早已在苏芬战争期间被苏军的炮火所摧毁,而1941年芬军重占这些地区之后,因为财力和资源不足的缘故,一直没有对这些工事进行过有效的修缮,大部分防御工事还处于比较破烂的状态,很难挡住滚滚而来的苏联红军。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曼图洛夫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心里也是抖了一抖,没想到这个昔日的下属,“未来”的苏共总书记居然会当上第7集团军政委,参与进攻芬兰的行动。

在1938年,曼图洛夫刚被任命为新西伯利亚州委第一书记的时候,就曾经将当时还在雅罗斯拉夫尔州担任州共青团委书记的安德罗波夫调到了新西伯利亚,担任新西伯利亚州共青团第一书记,并在后来将他带进了内务部的体系里,不久调任塔什干州局副局长。

到了1940年,大概是因为身上留有芬兰血统的缘故(安德罗波夫的外祖父是芬兰人),安德罗波夫突然被调任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党委第二书记,卫国战争爆发后,他和不少西部地区的书记一样,被安排到军队里当政委,参加了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

安德罗波夫的命运和历史上同期没什么两样,历史上的他,也参加了卫国战争,也在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工作。

工作的地点虽然一样,但职务却明显不同。在曼图洛夫所在的世界里,安德罗波夫已经当上了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党委第二书记,兼任第7集团军军事委员,而历史上的他,在这个时候的身份只是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的共青团委书记,同时也是一支游击部队的领导。

安德罗波夫现在已经是一个加盟共和国的第二书记,其身份地位要比历史上同期还要高了不少,在党内的地位一点也不算低。

但这个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党委书记的含金量实在是太低,这样一个鸡勒地区的第二把手在党内的地位连乌克兰的基辅州委第二书记也不如。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德罗波夫要实现进一步升迁的话,还有点困难,以他现在的地位来看,能当上苏共中央的一个处长就已经很不错了,就算是调到了西伯利亚一个州当州委第二书记,也会被视为一个不错的升迁。

作为一名来自21世纪的穿越者,曼图洛夫固然知道安德罗波夫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按照历史的轨迹来发展,安德罗波夫将会在1982年成为苏共最高领导人。在他执政期间,苏联推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改革,大力打击贪污,改善工农业经济,让人民的生活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他本人亲民低调的作风,再加上改革的成功,使他获得了当代、后代人民的好评,是苏联历史上评价最好的领导人之一。

历史上的正面评价,让曼图洛夫心中产生了对安德罗波夫这人的好感。他知道安德罗波夫会在历史上成为克格勃主席,在这个岗位上有不错的表现。

于是他在新西伯利亚的时候就把安德罗波夫弄进了内务部体系里工作,希望能提前把他培养成日后的克格勃主席,尽早发挥个人作用。

但安德罗波夫这人实在是太过年轻,他在共青团组织里工作多年,但在内务部体系里毫无工作经验,所以还是有点不适应,最终短暂调回了共青团组织里工作,随后被选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二书记,成为一个加盟共和国的第二把手。

曼图洛夫对安德罗波夫这人的印象的确不错,他虽然年轻,但他的学习能力比较高,记忆力很好,而且也有一份为国家,为人民贡献服务的热心。

只不过,安德罗波夫现在还是年轻了一点,工作经验并不丰富,在不同的岗位上还没有干出什么算得上是耀眼的政绩,这对他的进一步升迁构成了不小的阻碍。

作为苏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曼图洛夫也想对安德罗波夫这样的“潜力牛人”加以提拔,但现在能留给安德罗波夫的位置并不多,而且这些位置的重要性也不大,难以对他的政治生涯造成什么正面影响。

如果苏军能够拿下芬兰,并且将芬兰并入苏联版图,让芬兰成为一个苏联加盟国的话,安德罗波夫就有机会被提拔为芬兰加盟共和国的第二,甚至是第一把手,含金量也会高了不少,这对他本人的成长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但安德罗波夫和曼图洛夫之间的关系并不热络,万一安德罗波夫高升了,却以“政敌”的身份出现在曼图洛夫面前,这怎么办?曼图洛夫才不会干这种给自己挖坑的傻事。

第二十四章 埃赫的旧账353 匿名信第九章 演技143 重返新西伯利亚287 加强火力187 和罗科索夫斯基通话254 政治利益319 重心转移155 副总理370 斗争开始第一百零五章 钢铁的签名161 拉沃契金345 政治局及中央书记选举第十三章 顿巴斯人226 无后坐力炮149 伏帅来访第八十七章 减少伤亡136 息事宁人329 大反攻370 斗争开始359 红色东南亚第五十八章 莫斯科的夜晚141 库利克的执着321 赫尔辛基围城战227 IS-2/100231 军情直播间294 出击第九十三章 南线攻势365 芬达342 不列颠搅屎棍第一百一十六章 输油管第一百零三章 身世不重要第四十四章 古拉营诊所295 空袭舰队第九十二章 两翼包抄第三十二章 老斯基253 人选324 庞然大物297 弃车保帅第七十七章 炸机场350 逮捕第八十八章 关东军的重视151 裂化技术第十九章 雅可夫的证据265 炸芬兰213 工业转移341 柏林战役193 马肯森将军217 要塞区之间的空隙214 升迁背后的角力第十七章 请假323 提前行动360 安德烈耶夫192 意义深远第七章 快点138 炼油技术226 无后坐力炮第四十章 逮捕还是调查?165 433243 第一元帅233 帝国的精英207 苏维埃宫第三十八章 卡蒂娅的问题285 新的提议198 古德里安:目标莫斯科!266 石油化工中心第八十二章 巴英查岗山的烽火354 国安体系的调整第五十三章 苏共18大第五十四章 正式委员第四十七章 捉捕247 曼施坦因265 炸芬兰264 豹子200 一意孤行135 幸福的时刻169 蒸汽涡轮机第五十一章 元帅的邀请330 波罗的海攻势229 孤单的滋味336 低调167 克里莫夫第一百一十三章 说清楚第一百二十九章 观察232 被包围的王牌师276 半履带车181 基尔波诺斯305 有点麻烦334 地下工作300 核子信件268 鄂木斯克第八十九章 乔巴山第十七章 请假第二十二章 古拉营的人力资源288 苏联炮王第九十七章 书记同志356 清算171 战争准备246 秘密据点
第二十四章 埃赫的旧账353 匿名信第九章 演技143 重返新西伯利亚287 加强火力187 和罗科索夫斯基通话254 政治利益319 重心转移155 副总理370 斗争开始第一百零五章 钢铁的签名161 拉沃契金345 政治局及中央书记选举第十三章 顿巴斯人226 无后坐力炮149 伏帅来访第八十七章 减少伤亡136 息事宁人329 大反攻370 斗争开始359 红色东南亚第五十八章 莫斯科的夜晚141 库利克的执着321 赫尔辛基围城战227 IS-2/100231 军情直播间294 出击第九十三章 南线攻势365 芬达342 不列颠搅屎棍第一百一十六章 输油管第一百零三章 身世不重要第四十四章 古拉营诊所295 空袭舰队第九十二章 两翼包抄第三十二章 老斯基253 人选324 庞然大物297 弃车保帅第七十七章 炸机场350 逮捕第八十八章 关东军的重视151 裂化技术第十九章 雅可夫的证据265 炸芬兰213 工业转移341 柏林战役193 马肯森将军217 要塞区之间的空隙214 升迁背后的角力第十七章 请假323 提前行动360 安德烈耶夫192 意义深远第七章 快点138 炼油技术226 无后坐力炮第四十章 逮捕还是调查?165 433243 第一元帅233 帝国的精英207 苏维埃宫第三十八章 卡蒂娅的问题285 新的提议198 古德里安:目标莫斯科!266 石油化工中心第八十二章 巴英查岗山的烽火354 国安体系的调整第五十三章 苏共18大第五十四章 正式委员第四十七章 捉捕247 曼施坦因265 炸芬兰264 豹子200 一意孤行135 幸福的时刻169 蒸汽涡轮机第五十一章 元帅的邀请330 波罗的海攻势229 孤单的滋味336 低调167 克里莫夫第一百一十三章 说清楚第一百二十九章 观察232 被包围的王牌师276 半履带车181 基尔波诺斯305 有点麻烦334 地下工作300 核子信件268 鄂木斯克第八十九章 乔巴山第十七章 请假第二十二章 古拉营的人力资源288 苏联炮王第九十七章 书记同志356 清算171 战争准备246 秘密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