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罗隐进府帮助李烨编撰字典,有了罗隐的帮助,李烨明显清闲下来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一时间也没有找到什么新的事情做,便继续与小翠在书房中胡闹起来,小日子过的十分悠闲。
旁边府中的仁寿公主倒是很少来烦李烨,情窦初开的仁寿公主也就是偶尔与李烨私会一下,李烨也不好对仁寿公主动手动脚,毕竟仁寿公主有着皇家身份,万一惹出什么事端来,也不好收拾,两人之间只是保持卿卿我我的气氛,并没有敢越雷池半步。
可是好时光没有过多久,乾符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宫中就传来消息,让李烨准备一下,第二天带着旭日都到西郊冬狩。
冬狩指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围猎,冬狩虽然是打猎也有阅军的意思,不过这要看是什么时候、什么皇帝了,相传开始于殷代,一直流传到清代才结束。
有诗描写唐代李世民冬狩的场面: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霜浓凝广隰,冰厚结清流。金鞍移上苑,玉勒骋平畴。旌旗四望合,罝罗一面求。楚踣争兕殪,秦亡角鹿愁。兽忙投密树,鸿惊起砾洲。骑敛原尘静,戈回岭日收。心非洛汭逸,意在渭滨游。禽荒非所乐,抚辔更招忧。
天子冬狩可不比一般贵族的围猎,普通王公大臣围猎也就是几百人,由仆人在两三处山头之间,将山中的动物驱赶到一处,再进行围猎,场面也算比较大了,可是跟天子冬狩一比,就大巫见小巫了。
首先从天子冬狩的人数上来看,没有上万士兵根本不算什么,有时达到数万士兵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其次,围猎的范围之广也是相当的惊人,从十几里到上百里,根据围猎的时候长短,范围也随之扩大。最后再看天子冬狩跟随的王公大臣,从亲王公主到朝中宰相尚书,无所不包。
这种场面李烨可没有见过,也算是给李烨开开眼了,李烨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带着旭日都来到禁军校军场中,满心欢喜的等待跟随李儇出发。
可是,李烨还没有看见李儇的面,就有一名军校过来传话,让李烨带着旭日都前往京城西边的北杜镇一代布防,并向西继续驱赶山中的野兽。这怎么回事,自己什么时候变成打工仔了,皇帝李儇的面没有见到,还被甩到山沟里去了,这算什么事情啊!
李烨便询问军校是谁下达的命令,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枢密使杨复恭下达的命令,李烨心中这个气啊!自己好像也没有得罪杨复恭,为什么如此咄咄逼人啊!
李烨那里知道,现在在杨复恭的眼里,李烨早已经是田令孜的人了。一来田令孜帮助李烨,把一个一个官员调到李烨希望的位置上。二来上次杨府宴请李烨后,李烨好像也没有什么反应,连起码的表示都没有。更让杨复恭生气的是,安排在李烨身边的四名美女也被李烨带到东海去了,让杨复恭对李烨平时的举动一点都不清楚,当然杨复恭并不知道四名美女间谍根本不在李烨的老家东海县,而是在即墨的新城。
李烨的行为在任何人眼里,都会当成已经投靠田令孜了,而且现在田令孜权势熏天势头上升的很猛,这也不得不让其他人感觉李烨就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当然李烨的年纪也的确是很小。
李烨知道是谁跟自己做对,但是拿杨复恭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再找李儇也没有用了,因为现在根本不知道李儇到哪里了,只能必须乖乖的听杨复恭的调遣,前往北杜镇一带布防。
说是布防,不如说是被杨复恭安排去打苦工更为合适,天子冬狩可不比李烨以前在东海打猎。自己带点工具干粮,带着几个小伙伴进山找着野兽脚印就只身跟踪下去,挖坑设套矛刺刀砍的什么时候抓住野兽什么时候算完。天子冬狩才没这个时间精力,人家讲究的是短时间出大量战果,在唐代就只能用“人海战术”了。
天子在围猎前先勘察好地形,选一片林草茂密野兽多的地方,每个方向上撒出几百甚至上千号人马,各就各位把那块地区包围起来。各人听着号令,鼓锣打鼓飞鹰走狗地往中间驱赶猎物,直到把大量惊慌失措的野兽都集中到一片狭小地域内(比如一处山沟里)。这时候天子带着王公大臣才姗姗出场,冲向密度很大的猎物群发威炫技。
如果这时有支打霰弹的火铳枪在手,那一天打死三百来只兔子倒也不是不可能。不过唐代可没有什么火枪,李烨还是老老实实射箭挥刀吧。很遗憾,李烨连射箭打猎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老老实实带着旭日都驱赶野兽,不过这到不用李烨太操心,因为杨复恭给李烨派来了一队人马。
这队人马可不是什么士兵,而是小儿坊中的五坊,有专门养犬的“狗坊”,还有“鹞坊”、“鹘坊、“鹰坊”和“雕坊”。不过李烨可不认识这些专门打猎的动物,好在一旁有正宗京城贵族出生的张延宏给李烨介绍这些动物,李烨倒也没有出什么丑。
有叫猞猁的山猫,它不是豹子,也不是猫,这是体型大小介于二者之间的“猞猁”,也叫猞猁狲、山猫,没见人家耳朵尖尖的还带丛长毛嘛。唐朝的王公大臣们很喜欢驯养这种动物来捕猎,它们前腿短、后腿长,擅长扑杀兔鼠羊鹿等动物,轻捷灵便、奔跑速度快、忍耐力强,爬树游泳无所不能,体型大小也正合适被放置在马背上主人身后,一起参加狩猎。
除了猞猁,还有体形比猞猁更大一些的豹子,真的是豹子没错,而且负责带着豹子打猎的人,是一群高鼻深目的胡人。唐朝的有钱贵人们也很爱养猎豹来炫耀,除了本地捉到驯养的小豹子,还有不少是西域各国“进贡”来的,一般还会附带豹奴。
那这西域进贡来的豹子,跟本土捉到的小豹子,有什么不一样呢?嗯……,确切的说没什么不一样,它们身上一样有华丽的金黑斑纹,修长矫健充满力量的四腿,圆短的耳朵,绿幽幽的眼睛,双泪线,嘴巴两边胡须翕张,上唇腮抽动,露出白森森的犬牙和鲜红的唇肉……。
当然在地面上最多的打猎动物还是猎狗,其中狗头又窄又长,鼻子很尖,脖颈细长成拱形,身长腰细,肩斜腿瘦,很象现代狗种里的“灵缇”,擅长抓兔子。
还有一种小点的狗,也蹲坐在马鞍后,耳朵下垂,短小精悍,大概是某种小猎犬。
体形最大的要数藏獒了,带着藏獒打猎才威猛豪迈带着有面子,藏獒在唐朝已经由吐蕃传到了长安,供王孙公子们打猎和炫耀使用。至于想找什么德国黑背,就不要考虑了,只能穿越到希特勒时候去找了。
说完地上跑的,再说说天上飞的,古代打猎可讲究了,打完地上跑的野兽,不捉几只天上飞的麻雀什么的,就不算出外打猎。
体型最小的猎鹰叫“鹞”,是一种短翅飞禽,唐朝人养它用来抓鹌鹑和一些灌木丛小鸟。严格说来,这种鸟也是鹰属的,但是要比真正的猎鹰小得多,也幸亏如此,唐朝人尊崇的“天可汗”陛下才免遭开肠破肚的惨剧……。
故事是这样的:出身军事贵族家庭、最喜欢纵马斗鸡打猎玩鸟的李世民皇帝,有一天得到了一只好鹞子,正把在臂上玩,忽听通报说魏征老先生来了。为了避免被魏唐僧唠叨砸砖,李世民同志赶紧把鹞子塞自己怀里藏起来(古人的袍子宽大……)。本来指望老魏说完事就走,没想到魏老同志眼尖得很,早看见李世民这小子袍子下面揣着活物动来动去的,不用说肯定又是啥玩物丧志的东西。
我叫你玩!魏唐僧超水准发挥,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地念呀念呀念,不顾皇帝陛下脸上一阵青一阵红一阵白好似内急模样,一直念到自己过足了嘴瘾,才施施然告辞离去。李世民赶紧把鹞子掏出来看……,可怜的鹞已经被闷死了。
这个故事在以后的各种转述中,常常被误传为“李世民把一只猎鹰藏到了怀里”,但如果真是大块头的凶猛猎鹰,而不是小鹞子,那故事的经过和结局会变成这样:“太宗得鹰,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鹰癫狂求存,征语不时尽,太宗肚腹溃破而崩”。
如果李世民真的把猎鹰藏进了怀里,不说李世民敢不敢,就是情急之下真的把猎鹰藏进了袖子中,依照猎鹰的脾气性格,发起火来,还管的了李世民是不是皇帝,一定会在李世民的衣袖中拼命挣扎,用自己锋利的喙和尖利的脚爪,撕开一道口子逃了出来,当然情急之下,也很容易伤到李世民,所以根据这点说明李世民当时藏在衣袖中的根本不会是猎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