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品茗轩”茶叶店开张到现在,李烨就是开张的时候去过一次,便再没有时间去过。今天正好有时间,安娜邀请李烨到“一品茗轩”坐坐,现在的“一品茗轩”在东市中已经是小有名气,不少赴京赶考的考生都慕名前来品尝新茶,生意异常的火爆。经常是店还没有开,外面就已经站着不少人,因为品尝新茶的人太多,房间里面的位子也不多,每天都需要排队,为此引来不少抱怨的声音。
李烨没有想到“一品茗轩”的生意怎么火爆,看来是时候扩大茶叶店的规模了,现在的问题是茶叶产量不高。闫家在东海县的苍梧山买下一片茶园,后来听李烨讲江南地区适合大面积种植茶叶,而且品质会比北方好,准备今年到江南地区购买几片茶园扩大经营。
其实,即墨县境内的崂山就是一片优质的茶园,李烨准备把那里建设成万亩茶园。种茶即育茶,要生产出优质的茶叶需要优质的空气、土壤、水分、周围环境,缺一不可。没有此基础,就没有优质的茶叶。而崂山恰恰具备上述所有的特点,独特的地理环境,肥沃的土地,优质的水源培育出的崂山茶,色、香、味、形俱佳,从而造就了崂山茶必然名扬海内外。
不过,现在想这些还为时尚早,马车慢慢的停在“一品茗轩”的门口,李烨挽着安娜的手走下马车。这时候的“一品茗轩”门口已经有十几个人在排队,这些人看见李烨与安娜竟然直接走进“一品茗轩”,都表示强烈的不满。在店小二王保家解释后,知道是店老板的主人才没有再说什么,都对李烨与安娜投来羡慕的目光。
李烨与安娜穿过大厅,走到“一品茗轩”后堂中,后堂左右两遍各摆着十张座榻,可以坐下三四十位客人,中间是两名新罗婢在表演改进后的宫廷茶礼,墙角处两名歌姬一人抚琴、一人怀抱琵琶,演奏着汉代的乐曲《陌上桑》,音色优美、婉转,与茶艺优雅、行云流水般的表演相得益彰,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李烨与安娜找了一个角落坐下,婢女端上刚刚沏好的新茶,茶是苍梧山的秋茶,水是终南山珍珠泉的泉水,茶具则是李烨烧制的素白骨瓷茶碗,当然这些都是未烧制好的次品,不过并不影响使用,正好免费提前给骨瓷做一个广告。李烨端起茶碗抿了一口,果然茶水的味道在舌尖回味无穷、唇齿留香,配上赏心悦目的茶艺表演和轻柔舒展的乐曲,真是一处休闲放松的好去处,难怪有怎么多人等在门外想进来品茶呢?
突然,有人击打着几案,伴着《陌上桑》的乐曲,高声的唱道: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第一段描写了罗敷的美貌,第二段描写了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描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罗敷的伶牙俐齿使自以为身份显赫的使君只能自惭形秽,罗敷的不畏权势、敢于与权势斗争的精神充分体现出来了,表现了她的人格魅力。
一曲唱完,众人交口称赞,李烨循着声音往过去,只见对面坐着四十岁上下的男子,身穿布衣,面相不佳,给人一看便是那种尖酸刻薄之像。虽然相貌不佳,但是人缘不错,厅上好像有不少的人认识他,纷纷拱手问候:昭谏兄果然大才、昭谏兄唱的妙……。
那人向众人微微点点头,喝完杯中的茶水,起身准备离去。就在那人起身后,李烨想起了自己梦中见的那人,急忙起身追了出去。“先生请留步,先生可是写《馋书》的江东生,罗隐罗昭谏”,李烨终于见到晚唐的大才子了,不与罗隐聊几句不枉唐朝一行。
罗隐听见有人说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停下脚步,回头望过来,看见李烨站在自己的身后。“这位小郎君认识某”,罗隐拱了拱手,面前的李烨自己好像不认识,什么要拦住自己的去路。
李烨向罗隐鞠了一躬,说道:“某早问先生的大名,不得一见,今日相见,可否与某到府上一叙”,李烨这样做也不冒昧,唐人见到意气相投的人,都喜欢邀请对方到府上交谈,甚至是常住也是经常有的事情。
“偶”,罗隐看看李烨,觉得面前的小孩很奇怪,如果换成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罗隐估计会留下来,交谈一阵看看是否是自己愿意交往的类型。但是,李烨与罗隐差了三十多岁,罗隐难免有些轻视起来,笑笑转身离去。
李烨看着罗隐准备离去的背影,急忙说道:“罗先生,某东海县李烨,有空可随时来亲仁坊”,见罗隐并不理会自己,李烨急忙报上自己的大名,希望有朝一日罗隐能想起自己。大唐诗风深入人心,邀妓携游,轻歌曼舞吟上几句,如何赢得美人心。才子名士更是青楼坐上嘉宾,名气如同身上的衣服,没有寸步难行。
罗隐听见李烨自报姓名,也是一愣,“东海县李烨好像在哪里听说”,罗隐恍然大悟,李烨不就是那个写《三字经》的小神童吗?听说在海州救人无数。“可是写《三字经》的李烨”,罗隐不敢确定,唐代冒名顶替的不多,同名同姓的到不少。
“正是某”,李烨还是很谦虚的回答。
罗隐也笑了,眼前的李烨倒是有趣,可以一谈:“好,某近期有事外出,改日一定登门拜访,告辞”,罗隐性格直率,遇见不平之事无所顾忌,时常让人难堪,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
PS: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