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弩的国家。《尚书·太甲》说:“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韩非子·说林篇》说:“羿执鞅持杆操弓关机”。
床弩是将一张或几张弓安装在弩床(即发射台)上,绞动后部的轮轴,利用轮与轴的半径差产生的力以张弦。多弓床弩以几张弓的合力发射,其弹射力更远远超过单人使用的各类弩。
《后汉书·陈球传》说,在一次战争中,陈球曾“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这种能射矛的大弩自应为床弩。
床弩在唐代称绞车弩,谓曰:“今有绞车弩,中七百步(唐1步=1。515米,700步约合1060米),攻城垒用之”。
杜佑《通典·兵二》指出:“非弩不利于战,而将不明于弩也。不可杂于短兵,当别为队攒箭注射。则前无立兵,对无横阵。复以阵中张,阵外射,番火轮回。张而复出,射而复入,则弩不绝声,敌无薄我。夫置弩必处其高,争山夺水,守隘塞口,非弩不克!”。
床弩的使用在宋代得到较大发展。《武经总要》所载床弩,自二弓至四弓,种类很多。张弦时绞轴的人数,小型的用五至七人;大型的如“八牛弩”,要用百人以上。瞄准和击牙发射都有人专司其事。所用之箭以木为杆,以铁片为翎,号称“一枪三剑箭”(“一枪”指箭头,“三剑”指三根铁翎)。
大型床弩虽然机动性差,但由于它的威力强大,所以在防御战、特别在城防中受到重视。在冷兵器时代中,大型床弩可以被认为是与抛石机并列的重型射远武器。但到了床弩的发展臻于极盛的宋代,火器已在战场上崭露头角,随着火器的兴盛,床弩就逐渐退出实战领域了。
敬翔知道李烨这支军队装备是多么的精良,虽然没有唐初的府兵武器数量多,但是质量却是更上一层楼。每一名士兵身上都有一件牛皮盔甲、一根二米五的三棱长枪,一把百炼钢横刀,一面牛皮盾牌和一把弩箭(或者硬弓,骑兵一般配置软弓),最后还要加上弓弦、箭矢和一个行军背包。一个士兵装配东西多的足以铺满一个帐篷,李氏金创药就不用说了,绷带、麻绳、工兵铲、毛巾,还有不知叫什么名字的东西,看得敬翔是眼花缭乱、瞠目结舌。
这样的装配就是老牌的河朔三镇牙兵也不一定有,敬翔终于知道李烨为什么兵少了,这样装备一个士兵,足可以武装起三四个普通的士兵,更不要说沂河对面穿着破烂不堪、手中拿着千奇百怪武器的起义军了。
如果说李烨手下普通的士兵给敬翔带来的是身体上震惊,眼前不停忙碌的士兵正在装备的一百架小型绞车弩,完全颠覆了敬翔牙兵的思维。小型绞车弩或者八牛弩是唐军必备的远程武器,每千名士兵能够配备五六架小型绞车弩已经是超级豪华的阵容了。
一百架小型绞车弩竟然就藏在敬翔的眼皮底下毫不知情,这让敬翔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看着正在忙碌装配小型绞车弩的士兵。敬翔不自然的问道:“李帅,是不是还有什么武器是某不知道的,就凭这些小型绞车弩,对付三万起义军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既然敬翔已经投靠了李烨,李烨就不应该向敬翔有所隐瞒:“敬司马多虑了,即使是小型绞车弩运送起来也极其的不方便,那些所谓的八牛弩除了在战舰上安装一二架外,军队中并没有配置。现在在军营中还有一件秘密武器,就是小型的抛石机,也是一百架,不过今天看来是用不上了”。
还有一百架小型的抛石机,如果不是看着士兵从马车上卸下一件件零件组装,敬翔甚至在怀疑李烨在发高烧说胡话。三千名士兵就配置了一百架小型绞车弩、一百架小型抛石机,这是几万正规军才配备的武器,配备之多前所未闻。就拿小型绞车弩来说,不管是发射木制弩箭,铁制弩箭,其费用多是高的惊人。一枚木制弩箭需要一二百文,铁制弩箭更是高达一二缗,这那是打仗,简直就是在烧钱啊!
一捆捆笔直的弩箭放在小型绞车弩旁,敬翔就知道起义军完败了,小型绞车弩发射的时间间隔长,但是敬翔知道只要一轮齐射,起义军便会必败无意。
敬翔拉住李烨的衣袖道:“李帅,不能能这样的武器,一旦让起义军知晓,我们的计划就无法实施了”。
李烨没有明白敬翔的话,还以为敬翔被这么多的小型绞车弩吓傻了,便笑道:“敬司马,这些绞车弩早晚都会让起义军知晓,早一天使用,士兵就少伤亡一些,有何不可”。
见李烨根本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敬翔急道:“李帅,起义军本来就士气低落,如果不是一路烧杀抢劫,队伍早就散掉了。如今李帅拿出如此之多的绞车弩,某敢说只要起义军进入绞车弩的射击范围之内,见到如此密集的绞车弩,一轮齐射起义军就能全军溃散,这仗就不用打了”。
李烨挠挠头,好像有些明白敬翔的意思了,看着如此之多的小型绞车弩,自己都感觉一些杀鸡用牛刀。
敬翔继续道:“这场战斗还没有接触,起义军就已经败了,对起义军的信心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估计起义军会立即退往临沂,绝不敢再迈进太平镇一步。起义军不攻打太平镇,就不会从费县抽调兵力支援太平镇,我们也就不可能偷袭费县,这不在我们计划之中,还请李帅三思”。
李烨郁闷极了,打仗打到李烨这步也算是前无古人了吧,既要拖住敌人,还不能把敌人打疼了,这算什么事情。不管李烨乐不乐意,敬翔说的话绝对是正确的,一旦真的一下把起义军信心都打没有了,太平镇倒是守住了,接下来李烨还怎么偷袭费县。还有宋威一定会怀疑,这根本不是李烨应该具有的实力,过早的暴露自己的实力,也不符合李烨藏拙的想法。
这次到沂州,李烨连火枪、手雷都没有带,就是担心被宋威发现。现在一听敬翔的解释,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根本不了解唐人的思维逻辑,还是让敬翔这个唐人对付起义军吧!“敬司马听令,现在由你指挥这场战斗,至于怎么打你看着办,不过绝对不能让士兵的伤亡过大,否则军法从事”,李烨把指挥权交给了敬翔,自己在一旁学习敬翔是怎么指挥这场战斗的。
李烨每次都能让敬翔惊喜,指挥这样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对于敬翔来说也是一次锻炼,唯一的难度就是控制对方死伤的比例。
敬翔接过将令道:“李忠士听令,命你讲一百架绞车弩分成三批,只准使用一批,没有某的命令,不得使用其余两批,不得有误”。
李忠士也没有搞懂敬翔为什么这样安排,看到李烨微微点了点头道:“诺”。
李烨大军比起义军晚出营半个时辰,等到李烨大军已经在沂河岸边集结完毕,林言的起义军才刚刚整顿好队形,向沂河岸边压过来。
林言坐在马上向沂河对岸眺望,发现沂河对岸的官军阵容整齐、刀枪林立,一片肃杀的气氛,也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样的官军林言还是第一次看见,横看成行、纵看成列,三千名士兵笔直的站立在沂河对岸,虽然中间隔着一条缓缓流淌的沂河,但是杀气已经扑面而来。
“葛将军,这就是李烨率领的官军”
起义军一路杀来,无数场战斗,什么样的州兵府将没有见过,但是与这支官军比起来,简直就是后娘养的。
“回林帅,这就是登州、莱州的牙兵,以前从来没有与他们交过手,看来并不比边军战斗力低,还请林帅小心”
葛从周小心提醒林言,就是害怕林言轻敌了,自己起义军是什么货色,别人不清楚,葛从周难道还不清楚,只希望林言能够经过这次战斗,不要低估了李烨。
林言冷冷的一笑,再厉害的军队也是人组成的,装备比不过官军,自己的人多啊!一万对三千,就是打不过也能咬一块肉下来。林言看看左右道:“不知谁愿意打头阵,只要占领太平桥,就是头功一件”。
这是林言身边跳出一名大汉道:“林帅,某愿意带领二千勇士,拿下太平桥,为林帅开路”。
林言低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亲卫队长戎翰,据说这家伙祖先原来是突厥人,后来在大唐消灭突厥后,便在曹州定居下来,也是跟着黄巢一起贩过私盐的猛人。让戎翰率先出征并不是林言的本意,可是身边的大将一个个好像没有听见自己的话,让林言十分的没有面子,便道:“戎翰,你带领二千精兵,攻打太平桥。葛从周、巢志伦听令,你二人各率领一千人马在左右接应,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