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会同意自己跟随李烨一起外出,心中一下涌起一股暖流,那是李烨握着自己手的感觉,甜蜜而温馨。刘娥的想法还是太简单了,刘县令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让刘娥跟随李烨出行,早在走进大厅前,刘县令就已经想好了,借着让刘娥随同李烨一起出行的机会,安排家中的亲人跟随李烨一起回东海县,去见李烨的母亲,商谈李烨与刘娥的婚事。
这些想法埋藏在刘县令的心里,刘娥与李烨怎么可能清楚。路上有一个小美女陪着自己,干活也不累了,腰也不酸了,吃嘛甭香,李烨当然没有理由拒绝刘县令的好意。
第二天早上,刘县令雇了一辆马车将刘娥一行人送到客栈之中,并将李烨送出了蓝田县才回去。离开父母亲管束的刘娥,恢复了活泼开朗的本性,在与同行的其他女性接触后,很快与性格一样开朗的小兰结成了好姐妹,两人在一起有说有笑,路上倒是不寂寞了。
可是,新加入的刘娥让性格有些孤傲的乐梦娇有些不自在,性格上的差异,和身份上的自卑,让乐梦娇不愿意与刘娥多亲近,刘娥也能感觉到乐梦娇对自己的敌意,双方的性格差异较大,没什么共同语言,刘娥也不愿意与乐梦娇多接触。
中午时分,李烨一行人穿过了蓝田关,蓝田关为唐代长安、咸阳东南的门户,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蓝田关地势陡峭,古道雄伟险峻、气势吞云变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蓝田关也称为“青泥关”,是进入关中腹地的必经之路,蓝田关与潼关、大散关、萧关并称为关中四关。
西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蓝田关大破秦军,兵临咸阳,最后成就帝王伟业,就是在这个地方。出了蓝田关,出了关中,下一站便是商州,路上行人不绝,就是夜间也有行人赶路,唐末诗人王贞白感慨道:“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就是形容商山路上人流络绎不绝,商山道路是通往江南的必经之路。
商山地处丛山峻岭之间,地势险要,风景独美,沿途的自然风光非常宜人。无限风光在险峰,唐代过往的诗人都对商山的风景有过美妙的盛赞,存于后世的诗歌就有200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有:“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鸟雁满回塘”。诗中将商州的山城、板屋、行客、驿路在他的生花笔下,给人留下一幅商於六百里的生动画面。白居易在登上商山顶峰后,也写下诗曰:“高高此山顶,四望惟烟云,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或名诱其心,或利牵其身。乘者及负者,来去何云云。我亦斯人徒,未能出嚣尘,七年三往复,何得笑他人!”。
商山风景优美,行路艰难,路上的行程不由得变慢了起来,便下马携女同游一番。登上路边一处山峰,远眺群山环绕,山峰层层叠叠,山顶上皑皑白雪还未融化,寻一处空地,与小兰、刘娥、乐梦娇一起小息片刻,暖上一壶浊酒,与众女小酌。
小兰、刘娥皆不敢饮酒,李烨便与乐梦娇对饮三四杯,酒下肚,身上便升起一丝暖意,一下子将寒气驱散,乐梦娇多喝了几杯,有些醉意,下山的时候,慢步轻摇起来。山风吹拂在乐梦娇的身上,衣裳随风摆动,好似在风中起舞,煞是好看。乐梦娇步法渐渐的有些踉跄,酒劲被风一吹,涌上头,脸色红润起来。
李烨急走几步,搀扶住乐梦娇,见乐梦娇有些支持不住了,李烨拦腰将乐梦娇抱在怀中,身材娇小的乐梦娇躺在李烨的怀里,顺势搂紧了李烨的脖颈,甜甜的睡去。
将乐梦娇放回马车上,李烨一行人继续赶路,李烨不知道,回到马车上的乐梦娇并没有睡着,而是睁开了杏眼,甜甜的一笑,李烨的举动让乐梦娇感到满足,躺在李烨怀里的时候,让乐梦娇感觉安全愉悦。
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李烨一行人赶到了仙峨驿站,这是一座官方往来的驿站,离商州城只有二十里的路程,来往于商州的官员都落脚此处。因为是招待来往的官员,客栈的位置环境尚佳,驿站的伙计见惯了形形色色的官员在驿站里落脚,知道那些是高高兴兴的升官上任的;那些是争权夺利被贬流放的,神情态度想川戏中变脸一样快。
李烨的到来,让客栈的伙计有些诧异,在没有搞清楚情况下,客栈伙计不敢有丝毫放肆,李烨将怀中的银牌递给客栈伙计。根据使用驿站人的身份和任务不同,凭证分四种,第一种叫“银牌”,由门下省统一发给,是一种宽二寸半、长五寸的银制牌子,上有隶书“敕走马银牌”五个字;第二种叫“角符”;第三种叫“券”;第四种叫“传符”。券和传符都是纸质的,上面也写着字,大致是说明携带人的身份和任务等。
客栈伙计双手接过递过来的银牌,用眼睛瞄了一下银牌,赶紧将银牌还给李烨,脸上立即绽放出一脸的献媚之色,这可不是想自己这样的小吏能得罪的官员。李烨一行人被安排进一间独立四合庭院中,转身离开准备饭菜。
夜晚,李烨站在庭院中,举头仰望,一轮残月挂在天空,丝丝黑云不时遮蔽起仅有的月光。远处隐约传来女子的哭泣之声,客栈周围荒郊野岭怎么有哭泣之声,难道是山涧冤魂女鬼在哭泣,李烨可不相信这些,唤来伙计询问,原来是移镇荆南的路岩家属在哭泣。
路岩字鲁瞻,魏州冠氏(今河北冠县)人。大中(八四七——八五九)年间登进士,历藩镇幕僚。累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拜翰林学士。以兵部侍郎拜同平章事。时懿宗荒宴,不理朝政,委政于岩。擅权不法,收贿鬻官,与韦保衡勾结,排斥异己,致朝政紊乱。十一年,韦保衡拜相后,二人争权。十二年,出为西川节度使。十四年,移镇荆南。乾符元年(八七四)正月赐死。其亲吏边咸、郭筹亦皆被捕斩首。卒年四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