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僵局的时候,对于守城的汉军一方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吴军现在困于粮草,作战的时间有限,毕竟二十万人马的粮草开支,绝对不是一个小的数目,尽管陆抗已经下令朱琬在洛阳周围强征粮草了,但刘胤似乎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在洛阳的周围实施坚壁清野,能迁走的百姓都迁走了,现在已正值春荒时节,地里面青黄不接,是以朱琬虽费尽心机,却也搜罗不到多少的粮草。 更新最快而这点杯水车薪,丝毫解决不了吴军的燃眉之急。
陆抗做主帅,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孙歆负责攻城,他一门心思放在攻城上即可,但对于陆抗而言,方方面面的事务都需要他来考虑,粮草的问题,和关东军的协调问题以及荥阳汉军和洛南汉军的问题,这些方面,都是陆抗需要考虑和处理的。
随着粮草的消耗殆尽,留给陆抗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攻城的事宜没有任何的进展,而周边的局势已变得恶化起来,荥阳那边,关东三王虽然又抽调到不少的兵马前来,但想要对付汉军的王牌骑兵军团,关东三王的军队显然是不够用的。
而洛南这边,也没有什么好消息传来,孙秀虽然已经北上鲁阳了,但指望他能不能拖住洛南的十几万汉军,陆抗心中一点底也没有。
孙楷地道攻城的计划早就禀报给了陆抗,虽然陆抗认为地道攻城不太靠谱,但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地道攻城也是一个为数不多的选项,至于最后能不能出奇兵奏效,陆抗也不敢确定,现在的形势,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还好现在象地道攻城这种攻城的方式,进展得还算是十分的顺利,比目前的情况上来看,汉军并没有察觉到吴军的行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这对孙楷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利好,现在吴军已经将地道挖到了洛阳的城墙下面,只要再坚持个三两天,吴军就可以从地道内进攻洛阳,发动偷袭作战了。
其实地道最难的那一段已经是挖了过去,最难的那一段就是护城河下面如何来挖,稍有不慎的话,就很可能挖通护城河,那样不光是这条地道废了,那些正在挖地道的士兵,也将会被活活地淹死在里面。
这当然是孙楷必须要克服的一个难题,洛阳的护城河连通洛水,既宽且深,地道挖到护城河下面的时候,就必须要十分地小心了。孙楷采用“u”型的方法,即挖到护城河下面的时候,采用往向下深挖的段,以避开上方的水流。
吴军的地道可不光是挖出一条通道来那么简单的,首先这条通道必须要保持通畅,不能出现塌方透水的状况,一边向前掘进,一边还得使用大量的梁柱来做支撑,这样的地道也就经久耐用,就算是大部队从这儿通行的话,也可以支撑得住。
现在吴军已经掘进到城墙下面了,最难的那一段已经是挖了过去,剩下的,就是在城内选择好出口,一切便可大功告成了。
刘胤这几天也分别登上洛阳各处的城墙来巡视一番,补遗拾缺,看看有什么未竟的事宜。刘胤很自然地就看到了距离东面城墙不远处的吴军营帐。
按理说,吴军的营地一般会选择距离城池有一段距离的地方下寨,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守城的军队突然发动袭击,从而打乱吴军的计划。
其他的三面倒是比较正常,只有东面的吴军营地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不过刘胤起初也没有太当回事,毕竟这样的驻营方式也不是没有见过。
但刘胤很快就发现了,每天攻城结束之后,吴军后撤之时,并没有全部进入到这些营帐之中,反而是退向了比较远的另一处大营,这让刘胤感到十分地蹊跷,莫不是这些营帐另有用途?
想到此节,刘胤的脑海之中便迸出了三个字:地道战!
采用挖隧道攻城的战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事实上,只要围城达到数月的战斗,都会有挖地道攻城的这些手段,但挖地道终究是一种辅助的攻城手段,难不成吴军会在短短的十余天有限的进攻时间里采用这种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方式?
于是刘胤便立令在城中挖坑数眼,埋下巨瓮,让士兵藏身在其中。这种方法是用来对付地道攻城最为有效的手段了,只要吴军有所行动,潜入瓮中的士兵便可以听到一些异响之声,并根据传来的响声,进一步地确实地道的方位。
果然刘胤的怀疑得到了确实,在瓮中监听的汉兵可以清晰地听到地底下传来的动静。
得到确切消息的刘胤并没有立刻采用行动,而是进一步地监听吴军的动静,以确实吴军地道及出口的具体位置,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对付地道攻城,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用水攻,只要引城内的池水或井水入地道,里面有多少的人都是白搭,都会被活活地淹死。刘胤确定了地道的位置之后,便引洛阳城内的池水到了地道附近,既然要玩,那就玩一票大的。
终于,在瓮中监听的士兵听不到了任何的声音,禀报给了刘胤,刘胤也就明白了,吴人的地道已经是完工了,白天吴人未必敢行动,只有到了夜间,趁虚而动,才会发起进攻。
是夜,孙楷亲自率领数千精兵,陆续地进入到了地道之中,准备在半夜三更之时,对洛阳城发起突然地袭击。
但就在这个时候,灾难突然地从天而降,不知从何处来的大水,突然之间涌入了地道之中,水势汹涌,整个地道都被灌了老鼠窟,几里长的地道之中,密密地涌入无数的吴军,此次就连一个挣扎活命的机会都没有,池水猛灌下来,数千吴兵活活地被淹死在了地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