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大雁塔

不出意外。

这“通天塔”的事,确实是一件极为火爆的事,这件事,想偷偷摸摸的做成,那是不可能的,势必要在朝堂上“大吵特吵”。

今天朝议来的人,格外的多,几乎赶上早朝了。

这文华殿里可以说是密密麻麻的挤满了大臣,连这门外也不例外,众人已经把这里当成早朝了。

杨改革看着这满殿的大臣,再看着外面的人头攒动直摇头。

杨改革知道,今日这个事必定会很热闹,知道必定会有很多反对者,知道必定会有大争论,不过杨改革也不怕,这件事是越热闹越好,议论得人越多越好,这件事,就是一件不怕议论,不怕争论的事,怕就怕你对这件事无动于衷。

简单的见礼过后,杨改革开始说话了。

“呵呵呵,今日来了这么多人,为了何事,想必也不用朕多说了,那么,就把这件事拿出来议论议论吧,各位卿家,只要有道理的,都可以拿出来说,不管对错,朕都洗耳恭听,……今日朕先立个规矩,不以言获罪,诸位卿家畅所欲言……”杨改革笑着说道,先就给今日这场“大会”立下规矩,让大家踊跃发言。

杨改革一说完话,就立刻有人站出来要求说话。和往日那种论资排辈说话的场面截然不同。

“启禀陛下,臣有话说……”一个大臣站出来说道,看神情,似乎相当的悲壮。

“卿家只管说……”杨改革笑道。

“陛下,臣要进谏,陛下……,修建‘通天塔’,实在是劳民伤财,徒费国帑的事,陛下,不能修‘通天塔’啊!……”第一个急急忙忙出场的,就是反对的。其表情之悲壮,倒是让人动容。

杨改革笑了笑,这事果然有反对的。

接下来好几个,都是反对的,杨改革听了,也不在意,虽然这反对得貌似很激烈,可实际,真的没什么杀伤力,自己已经交代了朝中的几个重臣,这些重臣对于这件事,即便不是很支持,可也绝对不会反对,这种事,没有大佬带头压阵,想反对,这根本就是不可能成功的事。凭那一盘散沙和几条小鱼能翻得其多大的浪?

杨改革对付这种反对的招数也很简单,那就是“下一位”,不管你反对得多激烈,多么有道理,可这是朝堂,这里又来了这么多人,自然不可能把时间全部留给你一个人说话。若是全由你一个人说,那其他人还说不说?所以,这种反对,看上去貌似很汹涌,可实际,真的是一点杀伤力没有,说得再惨,说得再激烈,说得再悲壮,杨改革统统一个“下一个”,你这话就算是白说了,过了一会,谁还记得你说过什么?后面还有一大堆要说话的呢。

“启禀陛下,臣也要进谏,陛下,‘通天塔’万万不可修……,隋炀帝因为修大运河,征高丽而耗费国帑,使隋朝二世而亡,陛下,以史为鉴,不可啊!……”接二连三出来的都是反对的。

杨改革本来是直接就“下一个”的,可听到这个人说隋炀帝修运河的事,把自己比作隋炀帝来教育自己,杨改革倒是觉得有必要更正一下明朝人对隋炀帝的评价。

杨改革压压手,让众人安静下来,表示自己要有话说了。

这文华殿,其实不是很宽敞,人一多,这么热的天,这就热得很,虽然也有冰块降温,可这敞开着门的,要照顾外面人的“视线”,这冷气一下就跑没了,比平日里可热多了,不少时常来文华殿的大臣倒是暗自嘀咕,十分的有意见。

众臣都安静下来,看皇帝要说些什么。

“这位卿家说到了隋炀帝……”杨改革看了看那个把自己比作隋炀帝的大臣,又扫视了一眼大殿。

众臣都是一惊,怎么,皇帝要发脾气?难道还要怪罪这个家伙把皇帝比作隋炀帝?可也不对啊,皇帝可不会这么小气,不会为这么一点口角之争动怒的。

“……说隋炀帝因为修运河而劳民伤财,从而断送了隋朝的江山……”杨改革组织着话语道。

刚才把皇帝比作隋炀帝的那个大臣,见皇帝望向了自己,更是抬头挺胸,一副不怕死的模样。

“……老百姓有句俗话叫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说的就是前人做好事,造福了后人,后人也要铭记前人的功劳的事……,朕就奇怪了?怎么这隋炀帝修了大运河,做了这么好的一件大事,为何没一个人念他的好?反而把他当作反面教材,反而处处说他的不是呢?”杨改革说道。

杨改革这话一出口,差点把那个抬头挺胸的大臣噎死,众臣听了,也是眼珠子瞪掉了一地。

众臣都惊骇得看着皇帝,皇帝这是要给隋炀帝翻案啊?今天不是讨论通天塔的事么?怎么改成为隋炀帝翻案了?

“怎么,朕说得不对么?如今别的不说,光说我大明吧,二百年了,不是都一直依靠运河来运漕粮么?既然这运河是隋炀帝修的,我大明又用了那么多年,难道不是承了隋炀帝二百年的情么?这怎么就没有一点感激之情?……老百姓都知道喝水不忘挖井人呢,用了那么久的运河,倒是把修运河的人给忘记了……,不说感谢吧,也不至于把隋炀帝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天天羞辱吧?”杨改革说道。

众臣差点晕死,这个论调就这么在煌煌的朝堂上说了出来。不过细想,貌似皇帝说得还是有道理的啊!运河确实是隋炀帝修的,大明朝确实是用了二百年的运河,现在还在用呢,那这是不是要感谢隋炀帝呢?或者说,隋炀帝的目光高远,所做的事能惠及千年,那既然是这样,说隋炀帝是个昏君,把他当作昏君的榜样,是不是有点过了?那个昏君做的事能惠及千年的?能有这样高的眼光,这还算昏君?那以这个为标准,那明君是个啥样?

这件事虽然对众人的冲击很大,可也不是直接冲击,唯独那个把皇帝比作隋炀帝的大臣,满脸通红,胸口不住的上下起伏,很是愤怒,也很是震惊,也很是彷徨惊恐,一直以来的一个善恶标准,给皇帝一句话轻轻的打败了。

“……陛下,这绝不可能,绝不可能,那隋炀帝,即便是修了运河,做了些有功的事,可还是掩盖不了他二世而亡的事,陛下,这二世而亡的教训,不可不顾啊!陛下……”那个大臣,立刻激动的出来辩解,这个大臣虽然努力的辩解,可内心之彷徨,无人能知。这一辈子都以为是正确的观点,可皇帝一句话就将之击碎,这内心的世界算是崩溃了。

“呵呵呵,是吗?一件能惠及千年的事,卿家居然说是有些功劳的事,这评价是不是给得太低了点?……,朕还是那句老话,喝水不忘挖井人,大运河惠及我大明二百年,我大明上下更不应该忘记这个挖运河的人,否则,就是忘本……,不是吗?”杨改革继续嘲笑着。隋炀帝背着那二世而亡的黑锅一两千年了,杨改革觉得不值,应该把他的功劳和过失分开来看,杨改革如今身为帝王,倒是对隋炀帝格外的同情,那家伙,也算和自己有几分“同病相怜”,都是“亡国之君”,杨改革觉得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给隋炀帝平反,就给他平反吧,这位“哥们”,“同行”也不容易。

说皇帝是隋炀帝的那个大臣真的快气死了,不仅气,更是惊,更是惧。皇帝居然把他说成了忘本的人,忘本可是大罪,快赶上不忠不孝了。

大臣们一致惊讶的看着皇帝,看着这个和皇帝叫板的人,也暗自庆幸,幸亏不是自己冲在最前面跟皇帝叫板,不然,如今站在那里的人就是自己了。这多尴尬啊!恐怕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拿隋炀帝说事给说成忘本的人了,这倒霉的,和谁叫板不好,偏偏和不爱按照常理做事的皇帝叫板,如今皇帝轻飘飘的几句话,就让你下不来台。

虽然大部分大臣也都只想打酱油,可也还有大臣觉得,给隋炀帝定性的问题,还是不能随着皇帝的心思来,还是因该维护历史的“正统性”。

“启禀陛下,臣以为,即便是大运河有利千秋,可也不能掩盖隋炀帝昏庸,暴政的历史事实……,至于陛下说的不能忘本,臣以为,这话有些过了,以史实为镜,更可明是非……”另外一个大臣站出来帮腔,打算阻止皇帝“更改”历史事实。

“陛下……”

“陛下……”

立刻又有几个大臣跟进,一同抵制皇帝乱改“历史”。

杨改革笑了笑,又用手压了压。

众臣也安静下来,看皇帝要说什么。

“呵呵呵,诸位卿家还是觉得隋炀帝不行?还是不肯承认受惠于隋炀帝?还是不能承认不能忘本于隋炀帝?”杨改革笑着问道。

“……正是……,那隋炀帝既昏庸,又残暴,任用奸臣,导致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立刻又大臣站出来,说了一大堆隋炀帝的坏处。

“炀”这个字,可不是什么好字,特别是用给皇帝的时候,其恶劣程度,已经无以复加了。

又立刻有几个大臣跟进,隋炀帝是有史以来,就是一个恶得不能再恶的皇帝了,这是历史,这是事实,绝不能轻易的变更“历史”对隋炀帝的评价。

杨改革又压压手,众臣又才安静下来。

“呵呵呵……,得,既然这样说,那朕也没办法,……实际朕还是觉得,不仅仅是我大明要感谢隋炀帝,有了他,我大明才有运河用,实际,朕觉得,诸位卿家都得感谢隋炀帝,如果朕没记错,诸位都是进士吧?都是科举出身吧?这科举和进士一途又是谁创造的?还不是隋炀帝?这个本,诸位要不要忘,朕也不多说了,诸位自己去想吧……,这件事,也就到这里,今日还有其他要事要议,不是议论这件事的时候……”杨改革笑呵呵的又抛出这么一个说法。然后立刻结束隋炀帝的事,把话题带回正题。

给隋炀帝翻案,杨改革也是随手带了一带,并不是要铁了心一心要给隋炀帝翻案,虽然杨改革同情那“哥们”。

众臣那个尴尬啊!能在大明当上高官的,那个不是进士出身?那个不是走了科举的道路一步一步的考上来的,而这进士和科举的发明者,正是他们嘴里厌恶得不得了的隋炀帝……

那个尴尬真的是没法言语,就好比吃进了一千只苍蝇一般难受,这一千只苍蝇,还属于那种不能吐出来的东西。

特别是那几个刚刚还在说隋炀帝坏话的人,更是羞得恨不得把脑袋埋进裤裆……,这可真的是没脸见人了。

韩爌就一直在摇头,他也算是博学的,一听皇帝说隋炀帝,就知道不好,说什么不好,偏偏把皇帝比作隋炀帝……,皇帝虽然不喜欢打人屁股,也不喜欢拿谁出气,是个和气的皇帝,可惹到皇帝了,皇帝也不是好惹的,轻飘飘的几句话就摆平了诸多大臣的围攻,把那些个大臣批得体无完肤,……这比比打人屁股,拿人出气更毒。

众臣一致的尴尬着,这打酱油也有危险,躺着也会中枪,明明没自己什么事,也不是自己把隋炀帝拖出来说事的,结果自己却欠了隋炀帝一份人情,却受了隋炀帝的恩惠,这不明不白的算个什么事啊!

还有几个大臣还想再争,可羞愧于皇帝的说辞,皇帝又说不再讨论这件事,这话语堵在嘴边,始终是说不出来了。

……

朝议经过了这么一个小插曲,继续开始。

前面反对的人原本也算士气高涨,人数众多,颇有些气势,可被皇帝几句话说得体无完肤,几乎溃不成军。这反对的声音,也算是一下子低下去了,这实在是开不了口了,生怕皇帝又拿出一个“隋炀帝”来说事。

大臣们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皇帝真的不好忽悠,而且是越来越不好忽悠,有事没事,都得悠着点。

“那位卿家还有其他说法?”杨改革继续问道。对于今天这事,杨改革也是偶然遇到的,杨改革原本也没打算把隋炀帝拿出来说事,也没打算给他平反。杨改革知道,这次这件事必定有反对的声音,原本的安排是让反对的人表达自己的声音,然后在让另外一批人表达一下怎么建的声音,就比如韩爌,比如施凤来……,如此,修不好修和怎么修的问题夹杂在一起,再稍稍的把怎么修的问题引导一下,这修不修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修不修和怎么修的问题僵持得几次,谁还有心思讨论修不修?明显的怎么修更加有意思,更加值得讨论。

杨改革就不相信,当讨论到这碑身上该上谁的浮雕的时候,大家还坐得住。那还不得为孔子能上还是谁能上争个不休?

没想到又遇到这个事,自己的布置还没发挥作用,这反对的人就溃不成军了。

“启禀陛下,臣敢问,如此之高的碑,要怎么才修得上去呢?三十丈,可算得是通天塔了……,即便是用水泥修建,只怕也是难啊!……”施凤来终于找到了机会说话。说的这话,就是明显的怎么修的问题,而不是修不修的问题,这个问题,细究起来,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工部可在?”杨改革自己倒是懒得废话,准备让工部尚书出来说话。具体怎么修,自己还没谱了,孙元化也还没到京,到底是修三十丈,还是修二十丈,杨改革也拿不准,钢筋水泥修这么高的东西,还没有先例。

“……臣在。”工部尚书站出来,答应道。

“……卿家就说说,修这么高的碑,到底行不行?”杨改革问道,现在就是要引发对这件事的大讨论,先把世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是,虽然怎么修,技术到不到位这件事杨改革还没有解决,可有一件东西杨改革可以肯定,这钢筋混泥土不仅能修三十丈高的建筑,一百三十丈也能修,这就够了,这就是杨改革的依仗。

工部尚书暗呼倒霉,怎么要不要建的时候不来问他,怎么修了又来问他?他这工部,就是一个干活的命,肚子里的牢骚倒是不少。从昨日听说了这事起,他就知道,自己的麻烦来了,这么大的一个营造的事,能少得了他工部?他是躲也躲不开,就知道皇帝一定要问他关于营造的事,所以,也是提前做了些功课。

“回禀陛下……,臣以为,三十丈高的建筑,说高不高,说矮也不矮……”工部尚书早就做过功课,所以,倒是也不虚,说得头头是道。

“哦?呵呵,仔细说说……”杨改革笑着问道。

“回禀陛下,不知陛下听说没听说过大雁塔?”工部尚书问。

“这个,自然是听说过的……”杨改革笑道,大雁塔杨改革自然知道,反正,九年义务教育书里总提过这个塔,杨改革对他还是有印象的。

“……陛下,此塔建造于唐朝,乃是为了唐玄奘藏经而建,后几经改、重建,仍现存于世,最后一次大修,乃是我朝万历二十三年,此塔如今乃砖石建造,塔身七层,有接近二十丈高,……所以说,陛下,若是说建塔,二十丈是毫无问题的,三十丈,也不是不能修……,臣相信,借助水泥之功,可以轻松将塔修到三十丈去……”工部尚书也是做足了功课的,遍寻现存于世的“高层”建筑,很容易就找到了大雁塔,一看,这大雁塔原来不比皇帝要修的那碑矮多少……,当即就把大雁塔拿来做比子。

“呵呵呵,卿家倒是博学啊!……”杨改革也夸赞了一句,杨改革说修三十丈,也不是没一点底气,修碑即便是有点问题,可修成塔,却绝没问题的,虽然碑塔有区别,可也是那么高的人造建筑了,杨改革准备实在不行,就拿塔来顶数。不过杨改革更想修成碑,修成英雄纪念碑那种碑,而不是带有宗教色彩的塔。

第154章 樊维城第14章 招募勇士环球航行第111章 一语点醒梦中人第665章 源头第465章 “摸底考试”第133章 谋第83章 家第448章 改变历史的重担第265章 李延翼,石油工业的先驱第787章 密议第601章 大招第255章 为了利益联合林丹汗第444章 跟朕走,做地主第753章 引雷下地实验第306章 大战完毕,套子已套牢第540章 自燃灯第690章 草原上的大战第373章 猥琐流第442章 “五年计划”第506章 皇协军该扩容了第341章 表演第347章 史可法的准备第125章 基督的降临(五)第573章 不容易的秦良玉第264章 去猪毛的“武器”第487章 办事认真喜公公第220章 超级工程第211章 纠结的纸币问题第282章 借人头,三无三毒第816章 收网阶段第257章 袁崇焕的狠毒,给敌人建户口第626章 出手第660章 一叶知秋第627章 可定大明朝数百年国运第446章 兵,财,嘴第42章 瞒天过海(一)第608章 科学院该现身了第70章 历史上的无名小卒(三)第630章 儒家的问题,道家的科普第515章 先把倾销地找好第326章 启动第114章 孙元化第634章 张显庸说法,老和尚顿悟第304章 朝堂上的大战(三)第85章 战争机器第427章 不能输的太干净第610章 阳谋第499章 给徐光启的信第390章 荷奸第314章 邂逅第130章 开中法第44章 瞒天过海(三)第608章 科学院该现身了第190章 道第237章 喜公公第722章 教育与羊毛第256章 沿河救灾,也沿河清剿第104章 徐光启(二)第36章 明末,地狱和天堂交织第112章 纷繁复杂,事多第298章 扔黑锅,办大事第140章 调兵第188章 生产力之门第262章 爽快的开头,忧愁的结尾第767章 无可奈何的郁闷第221章 崇祯朝第一肥缺第355章 完了第700章 各种疼第603章 都是去年的事第110章 心思第588章 神奇的韩爌第759章 残酷的草长马肥第611章 很蛋疼第541章 意外的惊喜第821章 对儒的解读和批判第40章 新军(四)第489章 琉璃斋的重担第729章 帝统的麻烦第67 古来稀第92章 谈新军第649章 万里之战的棋局第790章 “内湖”第414章 皇帝要干什么第792章 电时代第29章 君臣斗法(三)第87章 稚嫩的战争机器第498章 所谋非小第222章 收铸币权议监生历事第387章 异想天开的计划第553章 来不及了第54章 考验第559章 还是用沥青铺路第19章 菜鸟袁崇焕第156章 教育产业化第418章 江边阻击战第360章 奇观第747章 确实是“阿波罗”第493章 探子之间打仗怎么算?第346章 与造反拔河
第154章 樊维城第14章 招募勇士环球航行第111章 一语点醒梦中人第665章 源头第465章 “摸底考试”第133章 谋第83章 家第448章 改变历史的重担第265章 李延翼,石油工业的先驱第787章 密议第601章 大招第255章 为了利益联合林丹汗第444章 跟朕走,做地主第753章 引雷下地实验第306章 大战完毕,套子已套牢第540章 自燃灯第690章 草原上的大战第373章 猥琐流第442章 “五年计划”第506章 皇协军该扩容了第341章 表演第347章 史可法的准备第125章 基督的降临(五)第573章 不容易的秦良玉第264章 去猪毛的“武器”第487章 办事认真喜公公第220章 超级工程第211章 纠结的纸币问题第282章 借人头,三无三毒第816章 收网阶段第257章 袁崇焕的狠毒,给敌人建户口第626章 出手第660章 一叶知秋第627章 可定大明朝数百年国运第446章 兵,财,嘴第42章 瞒天过海(一)第608章 科学院该现身了第70章 历史上的无名小卒(三)第630章 儒家的问题,道家的科普第515章 先把倾销地找好第326章 启动第114章 孙元化第634章 张显庸说法,老和尚顿悟第304章 朝堂上的大战(三)第85章 战争机器第427章 不能输的太干净第610章 阳谋第499章 给徐光启的信第390章 荷奸第314章 邂逅第130章 开中法第44章 瞒天过海(三)第608章 科学院该现身了第190章 道第237章 喜公公第722章 教育与羊毛第256章 沿河救灾,也沿河清剿第104章 徐光启(二)第36章 明末,地狱和天堂交织第112章 纷繁复杂,事多第298章 扔黑锅,办大事第140章 调兵第188章 生产力之门第262章 爽快的开头,忧愁的结尾第767章 无可奈何的郁闷第221章 崇祯朝第一肥缺第355章 完了第700章 各种疼第603章 都是去年的事第110章 心思第588章 神奇的韩爌第759章 残酷的草长马肥第611章 很蛋疼第541章 意外的惊喜第821章 对儒的解读和批判第40章 新军(四)第489章 琉璃斋的重担第729章 帝统的麻烦第67 古来稀第92章 谈新军第649章 万里之战的棋局第790章 “内湖”第414章 皇帝要干什么第792章 电时代第29章 君臣斗法(三)第87章 稚嫩的战争机器第498章 所谋非小第222章 收铸币权议监生历事第387章 异想天开的计划第553章 来不及了第54章 考验第559章 还是用沥青铺路第19章 菜鸟袁崇焕第156章 教育产业化第418章 江边阻击战第360章 奇观第747章 确实是“阿波罗”第493章 探子之间打仗怎么算?第346章 与造反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