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询问旧事

入夜后,点上大烛,将官舍的大堂照得通明如昼,韩谦让赵老倌将两名奴婢唤了过来。

这是两名面容削瘦的汉子,都二十五六岁左右,穿着破旧的葛衣,左右脸颊皆刺有“官奴”黑字,十分的醒目,以示他们在官奴婢里也是特殊的存在。

毕竟普通的官奴婢,受黥刑也一般只是在手臂或颈脖处刺字,不会十分的醒目。

两人在赵老倌的引领下,走进大堂,眼神闪躲的蹩着脚走进来。

赵庭儿、奚荏百无聊赖的陪着韩谦在灯下读书,好奇的抬头打量两个汉子。

两名削瘦汉子眼睛扫了屋里一眼,便小心翼翼的在堂前跪下来,低垂下头盯着眼前的青砖看,不知道新换的主子为何事专门召他们到大屋来。

韩谦放下手里的册子,盯着两个削瘦汉子看了有一会儿,挥手叫赵老倌先在屋外伺着,这才出声问两人:

“越王董昌被灭也已经有些年头了,董氏一族当年定了是十四岁以上的男丁皆斩,你们两人当时是多大?”

“我二人乃越州推官赵书齐及济海县令陈昌黎的庶子赵启、陈济堂,越州并入大楚,我们两人虽然年纪都有十六岁,但得陛下宽囿,贱命得存,判为官奴婢,请大人明察。”脸上有一道浅疤的削瘦汉子稍稍跪前一些,说道。

“你便是幼时在浙东有神童之誉的赵启?”韩谦盯着这汉子问道。

“那都是遥远之事,赵启已不记得,只晓得今日之赵启,乃是大人的奴婢。”削瘦汉子说道。

韩谦笑了笑,又问道:“那你身后之人便是在明州工曹参军任上修筑四明山堰、以灌千顷良田的陈昌黎的公子陈济堂了?陈昌黎曾著《堰书》,不知道陈公子可曾得家传所学?”

“我,我,幼年便、便、便是官奴,家学是为何物,早、早已忘却得、得一干二净。”陈济堂身子要羸弱一些,张口结舌,不良于言,跪在赵启身后,结结巴巴的回复韩谦的话。

“是吗?”韩谦将信将疑的看了陈济堂一眼,说道,“这田庄位于江河相交之地,滩泥稀得跟小米粥似的,利长苇草,难长庄稼。我原先想着这里能种些稗稻、每年收成五六十石米粮就谢天谢地了,没想到还能开垦出二三百亩上好的水田。我下午绕了一圈,看庄田内沟渠交错,捞淤为堤,河堤近水一侧插着竹木条及柳枝,想来是沥水所用,有两条小河渠入江或入河处都有石闸相锁,以利涝时排水、汛期则能将江河之水挡在庄田之外。而闸墙又嵌入河堤,建有拱道,使河口收窄许多,可以加快水的流速,冲刷淤积。我原本想着有这等心思的人,应该是得陈公所著《堰书》的真传,看来是我想多了。”

陈济堂、赵启二人趴在地上,不敢应答。

韩谦又拿起桌案上的册子,对脸上长疤的削瘦汉子说道:“我看名册上写陈济堂贬为官奴婢之后,迎娶的是你的妹妹赵娥。但我早前有看过润州诸战的实录,隐约记得你父亲赵书齐在润州战死时,似乎你妹妹赵娥当时也在润州,在兵乱中也是遭遇不幸……”

听韩谦这么说,疤脸汉子赵启的手脚都禁不住颤抖起来,趴在地上带着哭腔说道:“那定然是大人看岔了,又或者是当时记录有误,济堂所娶之妻,确实是奴婢的幼妹赵娥无疑,还请大人明察。”

“什么明察不明察的,又或者什么赵娥、董玥儿的,在我看来都是无关紧要之事。董氏早已经是过眼云烟,要没有人刻意去提及,也没有人会想到董氏的存在,所谓的国仇家恨,也翻腾不出什么浪花来。你们二人没有拿这事为自己赎身,也算是有情有义之人,我也不可能拿你们去换那么点的赏金。不过,既然以后你们都是我韩家宅子里的奴婢,我自然是要将你们的情况都了解清楚,你们脸上都刻着字,也不要因为惊惧就想着连夜逃走,安心继续留在庄子里做事便是,不要三心二意,我也不会亏待你们。我也了解到你们十二户官奴婢,日子过得十分的穷苦,你与陈济堂前后生有三子都夭折了,现在好不容易又有生养,得要小心照看,你们说是不是?”

“大人洞察,奴婢侍奉大人,绝不敢三心二意。”赵启、陈济堂叩头说道。

“赵老倌你进来,”韩谦提高声音喊赵老倌进来,吩咐他说道,“以后庄子里有什么事情,你都吩咐赵启、陈济堂帮着你去做。明天你先让各家到大屋里,各领走三百斤米面、十斤盐油回去。要是各家有病疫,也都要及时医治,不要延误。”

田庄的夏粮没有送到宫里去,但官舍里也只存有不到一百石粳米,一下子就要拿出近一半赏赐下去,赵老倌还肉疼无比,幽怨的看了韩谦一眼,心里想少主真要让自己当这庄子里的管事,钱粮之事总也得听自己一声劝啊!

韩谦挥手让赵老倌领着赵启、陈济堂退下去休息,他又读了一会儿书便也洗洗睡下。

次日午时,叙州船帮的船队缓缓从南面驶来,停靠到雁荡矶东北面的水塘里,杨钦、冯宣、奚昌等人借船板登岸,参见站在塘堤前等候的韩谦。

船队将从叙州运过来的一部分货物卸入桃坞集军府的大仓中,却也没有空船过来,而是将韩谦在秋湖山别院能搬出来的家当,都运了过来。

除了大量的藏书、书案家俱等物之外,以及运了四船此时还不算钱的煤饼、青砖过来外,还有一批用木框子固定好的陶瓮、甑锅。

这些陶瓮、甑锅的形状相当的奇怪,奉命带着壮奴帮着卸货的赵启、陈济堂看到这些瓮甑等物,心里十分的奇怪,想不出这些有何作用。

除了从秋湖山别院搬出来的这些物件外,还有六户居住在别院里的家兵及眷属近三十口人也撤了出来,这时一并迁入雁荡矶庄院。

既然韩家以后要与左司公私分清楚,这些人乃是韩家的家兵部曲,除了像林海峥有正式官身的之外,不然即便要为左司效力,也都在韩谦身边伺候,不能再混杂在左司的普通工师、斥候之中。

这六名家兵部曲,年纪都有些大,而且前半生或多或少留下残疾,没有能力再上战场,但韩道勋不忍弃之,与范锡程、赵阔他们一起,仍然带在身边供养着。

韩谦之前也没有将他们编入兵房或察子房,而是前后跟随范锡程、林海峥负责打点匠坊的事务。

林海峥被韩谦调离后,他们还留在匠坊里听从领头工师郑通的调用,两年多时间,虽然他们未必成为郑通或季福、季希尧这一级数的大匠师,但他们与十多留在匠坊学习两年的家兵子弟,对石灰、青砖的烧制、对煤炭的开采等等,也都熟门熟路,比普通的匠师要强一筹。

目前韩谦也计划将他们当成韩家专职的匠师使用。

其他人继续将从秋湖山别院运过来的物件卸下船,特别是两船石灰以及近十万块小青砖都要搬上岸,需要一些时间。

韩谦将赵启、陈济堂、赵老倌等人喊到身边,说道:“我想庄院与雁荡矶之间,要建围屋,到时候叙州船帮规模进一步扩大,说不定在金陵也会有三五百人滞留,也要防备江匪从秋浦口袭来,你们筹划建围屋,要将这诸多因素都考虑周全了!”

赵老倌想着找那几个从秋湖山撤下来的韩家匠师谈这事,韩谦却指着要他跟赵启、陈济堂商议着办。

陈济堂、赵启虽然心里的惊惶没有完全消散,但也知道他们需要在韩谦面前体现出价值来。

陈济堂掂量着一巴掌长的小青砖,结结巴巴的说道:“这、这两船小、小青砖看着多,但也只能造一套十、十四五间房的院落……”

“哦?”韩谦打量了陈济堂一眼,他昨天夜里还是拿纸笔计算了好一会儿,才算出他这次从匠坊白拿的这批小青砖,连同院墙在内,能建正座八间、倒座八间的院子,没想到陈济堂跟着他上船,通过肉眼估算出船舱的体积,再掂量一两块小青砖,心算出的结果,竟然跟他拿纸笔计算出来的八九不离十。

陈济堂的父亲陈昌黎在明州任职时,所主持修建的四明山堰,在当世可能并不是很出名,但这座以当世技术建造的水利工程,在千年之后犹能灌溉十数万亩的田地,被誉为四大古水利工程之一而名闻于世。

很可惜的是,这么一个人物,在天佑帝兼并越州时,直接给杀了。

如此看来,陈济堂贬为官奴婢时,虽然年纪不大,但也应该得到其父的真传了。

四天前,韩谦拿到地契及十二户奴婢身契时,看到陈济堂的名字,心里就有些期待,没想到还真是捡到宝了。

“我、我,或是算、算错了,说话浮、浮浪了……”见韩谦打量自己的眼神炯炯有神,不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陈济堂结结巴巴的打退堂鼓说道。

“你没有算错,这事便着你来主持,”韩谦跟赵老倌说道,“陈济堂需要有什么人手、物料,你都配合他,这两天将地看好,便动工建造起来。另外,以后照家兵拨给他们两家的钱粮,其他人都不相欺。”

赵老倌不知道陈济堂、赵启有什么能耐,能得少主另眼相看,嘀咕道:“大家都是苦哈哈出身,有什么相欺不相欺的。”

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思路第五百九十八章 宫中(一)第七章 赠弓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一章 千年一梦第七百八十九章 身孕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衅(一)第一百五十章 条件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为城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选第七百九十一章 渡江(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诰的难处第四百二十八章 短兵(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六百五十七章 兵衅(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慑第六百九十五章 夜谈第四百四十八章 婚约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权第三百四十一章 奉诏第五十章 互为一体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云阁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二百二十章 厚礼第一百四十五章 骗局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一章 千年一梦第七百四十三章 围城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阳(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溃败第四百六十一章 天工匠书第三百零八章 天凉好个秋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归金陵第六十章 家兵进城第四百八十章 棋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娘家人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四百八十二章 参见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间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六百五十九章 称臣第四百九十六章 试探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三百一十六章 神陵司疑云第四百零三章 偷梁换柱第七十八章 筑城第七百七十七章 北上第七百章 前奏第五百五十八章 对峙(三)第三百五十章 郭荣第五百四十章 屈服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一百零三章 龟山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五百章 回京第七百零五章 逆犯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军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一百五十二章 盐事第七百八十六章 望风而降第四百六十八章 残尸第五百零五章 访客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选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辩第四百八十四章 娘家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楚臣》发布想说的话第六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六百四十四章 刚柔第三百二十三章 僚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二百零一章 纳妾第一百三十三章 试探第四十九章 慷慨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议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御山河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谈(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五百章 回京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一百一十五章 制图六法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无常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韩府(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访第五百五十一章 韩府(二)第七百章 前奏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谋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计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围第三十五章 误解第五十一章 爷孙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约(二)
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思路第五百九十八章 宫中(一)第七章 赠弓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一章 千年一梦第七百八十九章 身孕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衅(一)第一百五十章 条件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为城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选第七百九十一章 渡江(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诰的难处第四百二十八章 短兵(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六百五十七章 兵衅(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慑第六百九十五章 夜谈第四百四十八章 婚约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权第三百四十一章 奉诏第五十章 互为一体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云阁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二百二十章 厚礼第一百四十五章 骗局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一章 千年一梦第七百四十三章 围城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阳(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溃败第四百六十一章 天工匠书第三百零八章 天凉好个秋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归金陵第六十章 家兵进城第四百八十章 棋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娘家人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四百八十二章 参见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间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六百五十九章 称臣第四百九十六章 试探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三百一十六章 神陵司疑云第四百零三章 偷梁换柱第七十八章 筑城第七百七十七章 北上第七百章 前奏第五百五十八章 对峙(三)第三百五十章 郭荣第五百四十章 屈服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一百零三章 龟山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五百章 回京第七百零五章 逆犯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军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一百五十二章 盐事第七百八十六章 望风而降第四百六十八章 残尸第五百零五章 访客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选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辩第四百八十四章 娘家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楚臣》发布想说的话第六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六百四十四章 刚柔第三百二十三章 僚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二百零一章 纳妾第一百三十三章 试探第四十九章 慷慨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议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御山河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谈(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五百章 回京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一百一十五章 制图六法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无常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韩府(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访第五百五十一章 韩府(二)第七百章 前奏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谋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计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围第三十五章 误解第五十一章 爷孙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