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望风而降

“他大伯,周昆到底去了哪里,他这辈子都老实巴交的,平时帮着大伯你做事,都是小心翼翼没有错处,怎么就突然被带走了?他要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们孤儿寡母可要怎么过活啊?”

周昆与周和上元节深夜随徐晋离开后,一走四天都没有半点音信传回来,而宋州城此时也完全由牙军接管,普通平民无事大白天都禁止出宅院上街走动。

周昆之妻乃是平民女子,跟随周昆寄庇于周府,虽然周昆的残疾时常被人嘲笑,但她却觉得小日子平静而滋润,突然间遇到这大的事情,整个人都慌了神,今日又忍不住跑到大院里来,揪住周申哭诉一番。

“周昆平时都跟什么人接触,你真一点都不清楚?”周申虽然听周昆妻的哭叫心里厌烦,但还是耐着性子问道。

现在城里就是一副风雨欲来之前的可怕静寂,以他的身份到衙署也打听不到多少消息,只知道现在形势完全由世子徐嗣昭及左都指挥徐晋控制。

然而,除了几名亲信将吏来,徐嗣昭、徐晋也不见其他官员,令人不清楚节度使府之内到底是怎样一番状况。

而周申细想这些年来,也完全没有察觉到周昆会有可能跟梁军有染,也不清楚周昆以及周昆在逃难路上捡回来的仆役周和被徐晋带走之后,到底是福是祸。

“吱呀!”

他们在中庭,听着前院大门这时候打开来,片晌后便看到周昆六岁的儿子周跳着跑过来,扑入他娘亲的怀里,叫道:“爹他回来了!”

周申以及随周昆妻子走到前院,却见周昆与周和在一队服饰甲衣与寿州军截然不同的甲卒下簇拥走过来。

周昆佝偻的身子穿着一领绯红色官袍,以往看着毫不起眼的周和却身穿一领武将铠甲,执刀站在前庭,五旬年纪的他,看似须发都有些花白了,却身姿魁梧、透露了凌厉的锋芒。

周申一时间愣怔在那里,都不清楚周昆与府中仆役周和消失了四天之后再度出现,这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你们这四天随左都指挥使去了哪里,怎么到这时候才回来,你们身上所换袍服又是怎么回事?”周申禁不住问道,看着大门外还有不知多少锋芒凌冽的甲卒,心里发虚。

“寿州军将在三天时间内,开拨到指定地点,接受到河南行省的改编;在那之后,会有兵马接管宋州城——从这一刻起,不出什么意外,宋州已经正式并入大梁疆域了……”周昆说道。

“这,这……”周申结结巴巴了半天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这天就这么变了?冷静了好一会儿,才咽着唾沫,指着周昆、周和问道,“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乃是河南先遣人员,奉令先率两百人马进驻宋州,确保一切都能顺利过渡,不发生什么乱子,”周昆说道,“我们在城里没有衙署,大哥这边的宅子还算宽敞,便想着过来借栋偏院督办公务,等过渡完成后,才正式迁往新的衙署。时间太仓促,没有派人过来跟大哥知会一声,大哥不会怪罪吧?”

“怎么会,你们要督办庶务,怎么能借用偏院?我跟你嫂子搬到西偏院,跟周致挤一挤,你就与周将军在这大院里带着人驻下……”

“那也好,”周昆说道,“那还要大哥帮忙去找一下巷尾的仇吉仇老爷子,可能先要借他家的宅子关押一批罪不容赦的囚犯,但仇老爷子最好能在宅子里候着不要随意走动,其他人都可以先搬到他们在城东的别院里去……”

“仇吉作恶多端,要被处置?”周申心惊的问道,“是不是以前为寿州军做事越多,越是作恶多端?”

“仇吉暂时列入战犯名单之中,但后续要怎么处置,还要监察府审讯过才知道——大哥,你放心,你这些年是为寿州军献策做了不少事,但这些都是洛阳专门批准的。当然,也不是为寿州军做事越多越会受到严厉的处置,仅仅是各奉其主、尽忠职守,都无碍,主要还看到平时有没有其他恶迹!”周昆宽慰他说道。

周申想了半天,暗感自己除了平时爱喝个花酒,却也没有做什么欺男霸女的恶事,应该是无碍的。

周昆妻子抓住儿子的小手,怯怯的站在一旁,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人会是自己那个被大伯兄呼来喝去、被人嘲笑残疾却只会怯懦一笑的丈夫?

…………

…………

随着近三万寿州军陆续开拨到涡水两岸的指定地点,缴出兵甲战械接受改编,汴梁以南、泗水以西、横跨涡水两岸,总计据有十八个县的豫南地区,总算是和平得以解决。

十二日,冯翊骑着一匹枣青色的高头大马,随魏续所部五千马步军进驻宋州城,他牵马停在城楼下,抬头看着大梁蟠龙蓝底旗正式在南城门楼升起来,颇有感慨的看向身前过来迎接的徐嗣昭说道:

“二十多年前,你是徐侯之子归京,连脸都不露,直接派人就将春香楼的小白凤接走,你可知当初,我跟周昆当时在小白凤身上砸了多少金饼,才得牵一下小手——孔熙荣还有韩谦当时还满心羡慕,说这辈子混成嗣昭兄这样子,人生这就值得了。”

“咳咳……”徐嗣昭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去接冯翊这话,只能假装咳嗽一阵,将这话题掩饰过去。

虽然韩谦暂时还没有称帝的意图,左右内史府却在年后先升格改为中书、尚书两省,诸司也相继升格改为诸部。

徐晋、徐嗣昭因献宋州有功,韩谦下诏授他们兵部郎中之衔,并以按察副使、经略参议,留在河南行省听用。

对近四万寿州军的处置,则是先改编,再经过一定时间内的规训教化后,绝大多数人最终还是都要遣归地方安置。

大梁实行的是募兵制,现役精锐兵马规模受到严格的控制,不会无限制的扩张下去。

而目前诸行营军编有逾二十五万精锐兵马及一部分预备役及辅助兵种,就兵马规模而言,用以统一天下已经足够了。

另外,接受寿州军的投降,没有当成俘虏对待,就已经够宽大了,怎么都不可能让他们投降过来后,就能享受到大梁现役精锐将卒的优渥待遇。

不过,徐明珍这些年维持寿州军不易,寿州军将卒生存也极为艰苦,此时能除去身上的兵役,能与家小团聚,却也没有什么不满足的。

对徐泗军的处置,条件要相对宽厚一些。

韩谦从头到尾,都没有考虑过要用徐泗军参与进攻汴梁城。

有第二中央行营与河南行营军配合,攻陷汴梁城并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韩谦最初主要还是希望徐泗军投附后能负责牵制一下寿州军,却没想到寿州军望风而降的速度,却不比徐泗军慢上多少。

近六万徐泗军不需要承担作战任务,将直接缩编为三个预备役旅就地负责徐泗地区的治安。

此时属于战争时期,这三支预备役旅可以编一万五千兵卒,等到战时状况结束后,则将进一步缩编到两千兵员;但也有好处,就是三支旅级军事编制会保留下来,能安排一部分将领、武官。

韩谦也授意中书省、参谋府,在徐泗军大多数的旧将吏接受改造后,尽可能在地方安排上差遣。

而不像寿州军,除了徐晋、徐嗣昭等极少数人会得授一些不痛不痒的地方或中枢官职外,大部分的将吏都会直接贬为平民,不会进行特别的安排,有恶迹的还要交由监察府所属的诸刑狱司进行清算。

却不是徐晋、徐嗣昭不想为追随徐家多年的部属将吏争取一些优待,实在是随周昆赶往郸城谈判时,看过两樽滑膛炮试射的场景后,徐晋、徐嗣昭心里想着还是先保存好自己要紧。

虽然绝大多数的寿州军将卒都还不知道火炮的存在,但在受到接管整编时,表现都很平静;即便中层武官也没有多少强烈的抵触意志,很快就接受了现实。

从金陵逆乱起算,多少次折在韩谦及梁军手里,就算蒙军不覆灭,寿州军上下又有多少将卒真以为能对抗得了如日中天的梁军?

在徐明珍去逝的上元节深夜,徐辉率甲兵闯进赵明廷里,赵明廷也是一脸的平静,甚至还有一种终于解脱的感觉……

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五百六十二章 意外相见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驿道第五百二十二章 会合第六百零九章 发动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三百八十四章 夺兵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五百九十四章 条件第七十四章 相赠佳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无常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为城第六百四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五百九十九章 宫中(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四百八十一章 白夜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战第一百零四章 船帮之用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作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约(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诡局第七百七十九章 夺寨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五百九十五章 韩家第七百三十九章 间隙(二)第二十一章 授计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势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场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杀第二十八章 家兵子弟(一)第六百九十四章 喧宾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七百五十九章 关中(六)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二百七十章 新的秘旨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围第五百零九章 瞻前顾后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慑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澜第四十八章 相知第六章 山居第六百八十章 风起第五百五十章 韩府(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鸭第三百四十章 图穷第二百五十九章 袭击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宫庄园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慑第二百一十四章 询问旧事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释第七百四十四章 夺城第十一章 进城第七百章 前奏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选第五百三十六章 秘密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线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四百三十三章 碑文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旧事第四百四十七章 杀机第七百四十章 妇孺第六百八十章 风起第一百八十二章 东撤第二百一十二章 化暗为明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见第七百四十章 妇孺第二百八十七章 听信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七百零一章 尾声第六百零三章 迎亲(三)第三十五章 误解第二百三十二章 召见(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慑第二百六十八章 番民士人第二百章 安排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计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七百四十四章 夺城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谋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机壶第七百九十四章 劝嫁(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举荐为吏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三百三十八章 离城第六百五十九章 称臣第六百二十六章 顺水推舟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狱第三百二十九章 拦街第五百三十三章 惊疑
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五百六十二章 意外相见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驿道第五百二十二章 会合第六百零九章 发动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三百八十四章 夺兵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五百九十四章 条件第七十四章 相赠佳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无常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为城第六百四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五百九十九章 宫中(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四百八十一章 白夜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战第一百零四章 船帮之用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作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约(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诡局第七百七十九章 夺寨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五百九十五章 韩家第七百三十九章 间隙(二)第二十一章 授计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势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场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杀第二十八章 家兵子弟(一)第六百九十四章 喧宾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七百五十九章 关中(六)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二百七十章 新的秘旨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围第五百零九章 瞻前顾后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慑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澜第四十八章 相知第六章 山居第六百八十章 风起第五百五十章 韩府(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鸭第三百四十章 图穷第二百五十九章 袭击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宫庄园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慑第二百一十四章 询问旧事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释第七百四十四章 夺城第十一章 进城第七百章 前奏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选第五百三十六章 秘密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线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四百三十三章 碑文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旧事第四百四十七章 杀机第七百四十章 妇孺第六百八十章 风起第一百八十二章 东撤第二百一十二章 化暗为明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见第七百四十章 妇孺第二百八十七章 听信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七百零一章 尾声第六百零三章 迎亲(三)第三十五章 误解第二百三十二章 召见(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慑第二百六十八章 番民士人第二百章 安排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计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七百四十四章 夺城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谋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机壶第七百九十四章 劝嫁(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举荐为吏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三百三十八章 离城第六百五十九章 称臣第六百二十六章 顺水推舟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狱第三百二十九章 拦街第五百三十三章 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