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间

白云苍狗,韩谦躺在竹榻之上,看着一碧如洗的晴空,直觉世事悠远。

“前两天看着王珺欲哭无泪的样子,我都差点不忍心将她赶走。王积雄早年赏识老大人,遵照他的遗愿葬在叙州,或更能说服世人认识到老大人爱国爱民的胸怀。”奚荏今日回到山上来,说起来前两天送王珺主仆护送王积雄的棺木在临江县登船的情形,忍不住唏嘘不已,也暗自感慨韩王两家的恩怨纠缠如此之深。

“我父亲的清誊,自然该是我去为他老人家正名,王积雄跋山涉水,只是想着他自己心里无愧、死而无憾,我又何需去领他的情?倘若那样的话,这也未免太便宜他们王家了?”韩谦淡淡说道,并不觉得将王珺及王积雄的棺木赶出叙州,是一件多么无情的事情。

“啊,世妃竟然真到岳阳了!”

赵庭儿腆着肚子坐在竹榻前,正帮着韩谦将冯宣、林海峥他们从岳阳托人捎回来的信拆开来,看到信里所写的事情,颇为讶异的说道。

韩谦决意暂时不理世事,自然也就不能直接利用缙云楼的斥候探马传递信息,此时收集外部的情报消息,主要是依赖于与叙州有故的人员信件来往,速度自然要慢许多。

林海峥这封信,是二月六日就写好,当时韩谦才回龙牙城两天,林海峥一直到八日才找到合适的人捎这封信——而这时候周元、文瑞临他们就已经动议增设行枢密院、行御史台及行部,林海峥八日托人将信捎出时,还临时添了许多事情进去。

这封信十七日到黔阳城后又耽搁了一天才递到他们手里,而这时候姜获已经护送清阳郡主进岳阳城有四天了。

这便是当世再正常不过的信息传递效率,这主要还是林海峥、冯宣心里急着将岳阳此时的状况告之叙州。

要不然的话,叙州与岳阳相隔一千五六百里,等普通的商旅正常往返,少说也要两三个月,信息才能更替一次。

韩谦、赵庭儿他们此时都还不知道在杨元溥、沈漾的坚持下,叙州刺史一职,已经落到他们的头上。

韩谦对冯宣、林海峥信里所写的内容毫无惊奇,说道:“郑畅少年便有大才,受其兄郑榆忌惮,多年一直避官隐世,不与其兄郑榆争锋芒。郑畅无子嗣,郑榆两子郑兴玄、郑兴同皆有才干,郑榆与郑畅的关系才和睦起来,天佑帝在荆襄战事后欲用郑氏,才有郑畅与郑晖赴京任职——郑畅于秋湖山选择与李普、王文谦合谋,迫不及待颁传讨逆檄文,而他心里除了忌惮我,需要世妃到岳阳城能与殿下分庭抗礼之外,更重要的一点,这更符合郑氏的利益及权势扩张。而除了郑畅之外,王文谦也必然巴不得有人能到岳阳来绊住我的手脚。”

在世妃赶往岳阳这件事上,赵庭儿也不知道王文谦发挥多少作用,但想他们在雁荡矶田庄时,郑畅不拘身份,亲自携郑晖过来造访,当时她还颇为折服于他的风度,没想到此人竟然会成为他们的一大碍障,轻叹道:“哎!郑畅心里总归是想着郑氏宗族。”

“你觉得郑晖的态度会如何?”奚荏从赵庭儿手里接过冯宣的信,又细读了一遍,问韩谦道。

“殿下与沈漾的反应太迟钝了,在世妃抵达岳阳的那一刻,竟然还抱有母慈子孝的幻想,能叫郑晖作何选择?”韩谦轻声叹道。

削藩战事期间,郑晖率郑氏子弟进入叙州,与他们的配合还是颇为密切,都没有闹过什么不愉快,而郑晖也是借韩谦的支持屡立战功,最终出任左龙雀军都指挥使。

郑晖也是极具才干的人物,有着极强的治军用兵能力,视野不差,大多数时候还能兼顾大局,奚荏心里暗想,倘若潭王与沈漾能一开始就保持足够的警惕,及早拉拢住郑晖他们,郑晖真未必就会屈从郑榆、

不过,潭王反应太迟钝了,既没有表现出压制住世妃及郑榆等人的强势姿态与能力,还如此轻易叫世妃得到参与议政的名义,轻易叫行尚书台的大半权柄落到郑榆、郑畅、韩道铭等人之手,沈漾都难免受到孤立。

郑晖无论是屈从郑氏宗族的压力,还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此时选择沉默,或选择与郑榆、郑畅站到一起,都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目前除了行枢密院、行御史台及六行部设立后,叫行尚书台的大半权柄旁落外,信昌侯府的人还紧锣密鼓的给太妃王婵儿筹建独立的仪仗、宿卫兵马,这么一个局面,奚荏想想便觉得复杂无比,怎么理都是一团乱麻,也觉得韩谦即便这时是去岳阳,也会被世妃、郑氏以及信昌侯府的那些人压制得死死的,而毫无作为。

那样的话,还真不如留在龙牙山,置身于事外观望数月再说。

韩谦看着天际的悠悠白云,有些事他是完全不觉得意外。

既定的历史轨迹,虽然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但信王围金陵十月最终都被迫撤兵而走,以致江淮大地一片血腥、赤地千里,在韩谦的记忆里又是那样的清晰。

仔细去分析这背后可能有的一切因素,就会发现大楚高高在上、俯视芸芸众生、毫无顾忌的将贱民践踏在足下的王公大臣、宗阀豪族们,都纠缠在自己的利益得失之内,是这一切产生的根源。

不要说真正能为亿万生民想着尽早结束战乱的人,甚至能意识到覆巢之下没有完卵、极力避免引火烧身的力量也是那么的孱弱跟微不足道。

潭王一系也不能跳出这个窠臼!

要不是如此,他父亲在金陵又怎么可能抓不住一线转机?

“李知诰的信,你打算怎么回?”赵庭儿将一摞书信放下,问韩谦道。

“不回。”韩谦摇头道。

“不回?”赵庭儿诧异的问道。

荆襄战事期间,受韩谦唆使,李知诰率部扣押待卫营将卒,解决柴建、张平、李冲、姚惜水等人对杨元溥的人身控制,也是荆襄战事最终能有一个好结果的关键。

虽然荆襄战事之后,双方做出一些和缓关系的努力,李知诰也将苏红玉娶到身边,但在信昌侯府众人眼里,当年就是一场兵变。

信昌侯李普虽然人在润州,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世妃、姚惜水以及幕后掌控晚红楼的黑纱妇人进入岳阳,都将令李知诰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而李知诰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都是叙州这边天然的盟友。

赵庭儿都很不理解,韩谦为何不理会李知诰派专人送来的信。

当然,李知诰捎来的信,主要也是嘘寒问暖,对韩道勋的逝世致以哀悼,不涉及其他,但捎信过来便是表明一种态度;在赵庭儿看来,韩谦同样也应该回一封信聊些家常。

“我丧父悲痛,服丧于山野,哪里有心情写信以通故旧?”韩谦说道,“李知诰送信过来,我也已经收到,哪里需要回什么信?难不成我的处境能比李知诰更好?”

“哦,”赵庭儿心想也是,李知诰捎信过来表明他的态度即可,叙州这边回不回信,都不可能放弃李知诰,去跟信昌侯李普他们媾和,因此也就无需回信;而真要回信的话,叫那些人知晓,不知道又要挑逗什么是非出来了。

“照理来说,你服丧期间是不能分心俗务,以免落下口实,但等神陵司的余孽掌握岳阳形势后,下一步多半就会将目标转到李知诰身上吧?在他们眼里,可未必会觉得李知诰在邵州是不可替代的。”奚荏担忧说道。

“或许等不到他们对李知诰下手,形势便会有所变化吧。”韩谦看白云苍狗说道。

虽然信王杨元演性情暴戾,不是人主之相,却不能否认除了信王杨元演本人勇武过人、有万夫莫挡之勇外,也有极为出色的统兵才能。

这些年来信王杨元演坐镇楚州,梁军南攻多避东择西,主要从蔡州对荆襄及寿州发动攻势,实际上是其东线驻守徐州的兵马,在信王杨元演手下吃过多次大亏。

在既定的历史里,金陵曾被信王杨元演围困十月,这也意味着安宁宫、新帝杨元渥以及寿州一系的将领,甚至包括徐明珍本人在内,在金陵城外与楚州兵马的野战中,都被信王杨元演打得没有还手之力。

目前王婵儿、李普、黑纱夫人跟楚州合作甚欢,那是楚州兵马前锋刚刚渡江,还没有显示锋芒,一旦待信王杨元演渡江后取得一两次关键战役的大捷,锋芒毕露时,王婵儿、李普以及黑纱夫人感受到来自信王杨元演的威胁,情形便会有所转变。

除了信王杨元演那边,南边的静海军、西边的蜀军、北边的梁军接下来也不会毫无变化。

虽然眼下梁楚两国已经乱作一团,但正因为形势太乱,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故,那就更不能将目光局限于一隅。

第二百三十五章 献策第二百六十七章 冯缭(三)第三十三章 论赌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一百三十八章 举荐为吏第七百零一章 尾声第一百一十七章 谣言第七十章 横生枝节第五百二十九章 应急计划第六十一章 婚约第六十七章 宫禁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第三百六十八章 梁国密信第七十八章 筑城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东去第一百零八章 大肆索贿第三百三十九章 与谋第三百三十九章 与谋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谈(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六百零二章 迎亲(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场第二百九十六章 缓追(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问策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一百七十四章 雍王朱裕第三百一十一章 使蜀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宫庄园第二百七十章 新的秘旨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计第一百一十章 说服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谋而合第七百五十六章 关中(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六百七十一章 寿春第七百七十七章 北上第八十七章 变速第七百一十章 风澜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宫旧事第三百零三章 决断之策第五百四十章 屈服第三百八十四章 夺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议第三百九十五章 赤山军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七百一十一章 长信太后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六百一十四章 回京(一)第一百零九章 访寨第七百四十七章 战役(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番民第七百零三章 分兵第二百九十五章 进城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东去第三百五十三章 梁国剧变第一百零九章 访寨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杀第六百三十章 黄雀在后(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秋湖山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释第三十二章 投子博戏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三十三章 论赌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七百五十章 战役(五)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五百章 回京第五百二十七章 传旨第三百零七章 离去第六十八章 角色扮演的意义第三百二十二章 蜀宫隐情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质询第一百七十六章 条件第四百八十四章 娘家人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诏(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围第五百三十七章 忌惮第五百九十四章 条件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旧事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选之迷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势危急第七百四十三章 围城第三百零八章 天凉好个秋第六百零七章 激战第五百九十九章 宫中(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梁县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
第二百三十五章 献策第二百六十七章 冯缭(三)第三十三章 论赌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一百三十八章 举荐为吏第七百零一章 尾声第一百一十七章 谣言第七十章 横生枝节第五百二十九章 应急计划第六十一章 婚约第六十七章 宫禁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第三百六十八章 梁国密信第七十八章 筑城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东去第一百零八章 大肆索贿第三百三十九章 与谋第三百三十九章 与谋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谈(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六百零二章 迎亲(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场第二百九十六章 缓追(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问策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一百七十四章 雍王朱裕第三百一十一章 使蜀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宫庄园第二百七十章 新的秘旨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计第一百一十章 说服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谋而合第七百五十六章 关中(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六百七十一章 寿春第七百七十七章 北上第八十七章 变速第七百一十章 风澜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宫旧事第三百零三章 决断之策第五百四十章 屈服第三百八十四章 夺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议第三百九十五章 赤山军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七百一十一章 长信太后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六百一十四章 回京(一)第一百零九章 访寨第七百四十七章 战役(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番民第七百零三章 分兵第二百九十五章 进城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东去第三百五十三章 梁国剧变第一百零九章 访寨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杀第六百三十章 黄雀在后(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秋湖山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释第三十二章 投子博戏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三十三章 论赌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七百五十章 战役(五)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五百章 回京第五百二十七章 传旨第三百零七章 离去第六十八章 角色扮演的意义第三百二十二章 蜀宫隐情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质询第一百七十六章 条件第四百八十四章 娘家人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诏(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围第五百三十七章 忌惮第五百九十四章 条件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旧事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选之迷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势危急第七百四十三章 围城第三百零八章 天凉好个秋第六百零七章 激战第五百九十九章 宫中(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梁县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