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家兵子弟(一)

虽说今日休沐,但韩道勋绕城兜了一趟,午后用过餐,就急急赶去官署。

秘书监、秘书少监坐班的宏文馆,在楚国相当于梦境世界的国家图书馆及出版总署,可以说是江淮之间,只有宏文馆能查阅到前朝遗留下来最为齐全的各种文献案牍。

要查找有关水蛊疫的资料,宏文馆要比尚医局更为齐全。

看到父亲的注意力被他暂时转移到水蛊疫上,韩谦才算是稍稍松一口气,心想以他父亲的胸怀,不会将有效防治水蛊病视为一件小事。

韩谦午后则带着韩老山、赵阔等人继续在城外挑选身体健康、身边有多名子嗣的妇人,许配赵阔、范锡程等人为妻。

饥民依赖湖滩溪河所出的鱼蟹虾螺,不至于饿毙,但这使得水蛊疫在城外饥民中传染越发严重,以致城中的富户豪族官吏,也都不愿意从这些饥民挑选奴婢佃农。

十数万饥民浑浑噩噩,滞留在城外苟喘延息,压根没有其他活路可言,韩谦他们出城挑人,无数人蜂拥过来要插标卖身。

即便是卖入勾栏院为奴为妓也没有犹豫,又怎么可能拒绝拖儿带女,嫁给韩府的部曲家兵为妻?

选人不是问题,韩谦又带着范锡程去找江乘县尉刘远以及桃坞集里正张潜,将文聘、入籍等事,都在三天休沐、不需要到临江侯府应卯的时间内,一并做完。

除了范大黑、林海峥二人尚且年轻,不需要仓促婚配外,宅子里范锡程、赵阔等十名家兵没有妻室,其中还有两人伤病缠身,此时留在山庄里照应那边的田宅。

这时候韩谦也替这两名伤病家兵一并挑选了身体健康的妇人,许婚为妻。

只是过继到他们膝前的继子,这次则跟其他的家兵子弟一并住进乌梨巷。

事情安排妥当后,城里除了之前范锡程、赵阔、范大黑、林海峥等十名家兵可用外,一下子又多出十三四岁的家兵子弟整四十人。

这其中有二十七人,都是新过继到赵阔、范锡程膝下的继子。

石塘河边的那栋宅子,就专门用作家兵子弟食宿及学习刀弓兵阵的场合。

范锡程对自己三天之内就多出一个老婆、两个继女、三个继子,很是啼笑皆非,但这事又不容他拒绝,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

范武成在时,就欺范大黑性情憨直。

他们两人虽然都是范锡程的养子,但关系并不亲近,这时候一下子多出五个弟弟妹妹,范大黑却甚是高兴。

赵阔房里也多出一个婆娘、两个继子、一个继女。

临石塘河的那栋宅子,除了韩谦日常练习刀弓外,也兼作诸多少年的习武院,教习刀弓拳脚以及识字;这些事韩老山、林海峥平时都能兼任。

唯一的问题,一下子多出这么多的丁口,宅子里的花销就骤增一大截。

在山庄里,即便家兵能吃些荤腥,但所谓的荤腥其实也是极少,只能说是偶尔打打牙祭;他们的家小在韩家的地位,相当于家养的奴婢,粗茶淡饭,能一日三餐不饿着肚子就已经算好的了。

韩道勋、韩谦在当世要多养五十口人,不让其饿死,不是太难,而且将这些人从忍饥挨饿的饥民里选出来,给口饭吃,就已经足以叫人感恩戴德了,但问题在于,韩谦真要想将这些少年当成预备役家兵培养、训练,这个花销就大了。

所谓穷文富武,十三四岁的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以后整日还要练习拳脚刀弓,消耗也好,每天胃口大得能吃下一整只羊。

而金陵虽说是处于江南膏腴之地、物产丰富,但江淮战事不休,川渝、荆楚、闽粤等地实际又脱离于楚国控制之外,大量的豪贵涌入还算太平的金陵城,都使得金陵城里的物价,特别是肉价腾贵。

然而这些,韩谦又不能让赵阔、范锡程这些被迫娶妻的家兵来承担,这么一来,仅额外补贴的伙食,每天开销就要多出好几千钱。

此外,逢年过节还要额外赏赐衣裳等物。

这些仅仅是依赖于韩道勋的官俸以及田庄的收成,已经是远远不够了。

好在韩谦这次作为临江侯的陪读,宫中赏赐颇多,布帛绢棉等物折换成粮谷,能勉强支撑一阵子。

三天后韩道勋从宏文馆应卯回来,韩谦将他父亲请到石塘河边的那栋院子,看范锡程、赵阔他们在临河院子里集结起来的四十名少年。

“诸少年都造了名册……”

范锡程手里拿着名册,挨个给韩道勋、韩谦介绍在院子里列队的这些少年。

除了祖籍、谁家的子弟及继子,以及这些少年的秉性等等,范锡程利用三天时间都摸了一个大概,又都在名册里记录得一清二楚,可见他在韩道勋身边这些年目濡耳染,已不是当初军中的普通小校了。

范锡程还将这些少年分成五队,打算挑选五名最为机灵伶俐的少年担任队长,进行重点培养。

韩谦直接拿过名册翻看,心想范锡程跟在他父亲韩道勋身边,倒是学会了一些本事,但他不会同意范锡程这样的安排,拿朱笔勾出另五名少年的名字,说道:

“可选这五人担任队长,管束他人教习刀弓拳脚及识字。”

“这……”范锡程老脸腾的一下涨红起来,争辩道,“这些少年身世、性情,老奴都仔细问过,绝不敢半点欺瞒。”

赵阔歪头看过去,看到韩谦所选的五名少年,都是性情比较木讷迂直之人,可以说是最不适合当队长的人选。

不要说范锡程一下子变得激动,觉得无端受到韩谦的质疑,他也不明白韩谦为什么偏偏选这五人。

“为什么是这五人?”韩道勋也疑惑的问道。

“我相信范爷看人的眼力,这些少年涉世不深,什么性情不会瞒过范爷的眼睛,也恰恰如此,我才觉得更应该用另外五人担任队长……”韩谦说道。

韩谦这么一说,范锡程他们就更迷糊了。

选人之法,范锡程平时都是受韩道勋的潜移默化,他相信由家主来安排这些少年,也会选择聪明伶俐者居首,进行重点培养。

这完全可以说是因才用人、各显其能,他怎么都想不明白,少主为何却要反其道而为之?

赵阔眯起眼睛,打量着站在院子里的这些少年,有人大胆而好奇,有人反应呆滞,有人畏缩在后面,心想换成是他,也会用那些胆大聪慧又跃跃欲试的少年,但看韩谦那么笃定,似也有他充足的理由。

韩谦也没有卖关子,跟他父亲韩道勋解释说道:

“范爷的选人之法,也没有什么不稳妥,好生教导,或许不用一两年,这些人手便能堪用,但范爷的选人之法,能速成,却非孩儿心目中的最佳之法。那些胆大聪慧跃跃欲试的少年,他们心里也有诸多的自信能超越常人,此时用他们担任队长,无论是教导他们拳脚刀弓,或排兵布阵,或家法族规,相信他们都能以比其他人更快的速度掌握;而对于那些忠厚朴拙的少年,心里就觉得低人一等,平时拿着刀枪棍棒听从号令行事,也不会太难。这么安排,看上去或许没有什么不妥,但最大的弊端,就是将来能真正独当一面的,或许仅有四五人而已。而这四五人还未必会对我韩家感恩戴德,因为他们内心认为自己本身就超越他人,即便将来能独当一面,他们也会认为是自己所应得的。如此一来,韩家在他们心目中的威势,又能有多重?”

韩谦是在议论这些少年的安置之法,范锡程、林海峥等人听了却是拘谨不安,韩谦这话里未必没有指责他们对主家的懈怠之意。

韩谦继续跟他父亲韩道勋解释道:

“孩儿反其道而行之,除了习刀弓拳脚、读书识字时,朴拙少年居首,聪慧少年居尾之外,平时交办事情,也要反其道而为之。比如说看守宅院这些看似枯躁之事,应选好动之人,磨练他们的耐性,而跑动传信之事,则要用看似笨拙的少年,提高他们的机敏。这些做,看上去有违他们的性情,也谈不上因才而用,也甚至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真正叫这些少年各任其事,但最终忠厚朴拙者能伸展性情,有机会独挡一面,聪慧胆大者则能更多一些沉稳,这便使得人人堪用,而非仅有五人堪用。而无论是习刀弓拳脚、读书识字,又或者是交办种种事务,好则赏、不足则重罚,那些自恃聪慧而胆大违背规矩者,更要重罚——孩儿也相信我韩家只要赏罚分明,便能叫他们印象更加的深刻,从而使父亲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威势渐重,无人敢存懈怠之心……”

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阕残词第七百零六章 抉择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第五百八十七章 闲时雨第七百九十五章 劝嫁(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勾结(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灭口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宫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偶遇第五百一十七章 未雨(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劝嫁(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一百一十七章 谣言第七百六十七章 贺礼第一百三十五章 劝导第七百四十三章 围城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辩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宫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一百零二章 威胁第七百五十五章 关中(二)第六百七十章 未知数第十二章 晚红楼第一百九十七章 皆是君恩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议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四百三十八章 兴兵北进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锻造之事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七百五十七章 关中(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窥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诏(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渡江第六百五十七章 兵衅(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官第五百八十五章 相遇第二百四十九章 双炉炼铁第八十二章 辞行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拢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第七百二十九章 虎牢关第五十九章 叙州刺史第六百八十九章 澜涌第五百五十六章 对峙第九十二章 灭寨第一百零五章 审讯第四百七十五章 怒火第一百零四章 船帮之用第四百三十三章 碑文第七百六十八章 贺礼(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穷酸王侯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鸭第三百六十八章 梁国密信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势危急第三十七章 书出惊心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变化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六百零一章 迎亲(一)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贿赂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访第一百六十七章 叙州刑徒第四十二章 饥民第四百五十一章 浑水第八十六章 改造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七十二章 弥补第五十四章 再设司曹第七百六十二章 洛阳(三)第二十七章 水蛊疫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七百六十九章 顾芝龙第五十五章 秘曹左司第七百一十七章 驱逐第三百五十六章 弑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四十七章 王族杨恩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宫旧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锋第一百四十八章 会合第七十四章 相赠佳人第三百三十章 秘窟第二百四十四章 负荆入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应急计划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省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战第二百八十五章 游说第二百七十八章 两年之期
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阕残词第七百零六章 抉择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第五百八十七章 闲时雨第七百九十五章 劝嫁(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勾结(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灭口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宫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偶遇第五百一十七章 未雨(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劝嫁(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一百一十七章 谣言第七百六十七章 贺礼第一百三十五章 劝导第七百四十三章 围城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辩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宫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一百零二章 威胁第七百五十五章 关中(二)第六百七十章 未知数第十二章 晚红楼第一百九十七章 皆是君恩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议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四百三十八章 兴兵北进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锻造之事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七百五十七章 关中(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窥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诏(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渡江第六百五十七章 兵衅(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官第五百八十五章 相遇第二百四十九章 双炉炼铁第八十二章 辞行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拢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第七百二十九章 虎牢关第五十九章 叙州刺史第六百八十九章 澜涌第五百五十六章 对峙第九十二章 灭寨第一百零五章 审讯第四百七十五章 怒火第一百零四章 船帮之用第四百三十三章 碑文第七百六十八章 贺礼(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穷酸王侯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鸭第三百六十八章 梁国密信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势危急第三十七章 书出惊心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变化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六百零一章 迎亲(一)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贿赂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访第一百六十七章 叙州刑徒第四十二章 饥民第四百五十一章 浑水第八十六章 改造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七十二章 弥补第五十四章 再设司曹第七百六十二章 洛阳(三)第二十七章 水蛊疫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七百六十九章 顾芝龙第五十五章 秘曹左司第七百一十七章 驱逐第三百五十六章 弑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四十七章 王族杨恩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宫旧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锋第一百四十八章 会合第七十四章 相赠佳人第三百三十章 秘窟第二百四十四章 负荆入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应急计划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省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战第二百八十五章 游说第二百七十八章 两年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