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杀俘

午后毒辣的太阳下,溧水城内百余满身血污的俘兵,被绳索捆绑着双手后再连作一串,顶着烈日,艰难的往名仕河位于县衙东南侧的一座码头挪步而行。

这些俘兵都是随都将徐斌入驻溧水、却被徐斌抛弃下来的南衙禁军的兵卒。

作为禁军精锐,即便被俘,脸色稍存枭戾之色,奈何昨日攻城的郡王府骑卫太过强悍,杀得他们丢盔弃甲、招架不住,溃败之后无法逃出城去,也只能选择投降。

他们还不知道等候他们的命运是什么,只知道他们前往的方地,乃是那里是溧水城内最为开阔之地。

而披坚执锐的骑兵,则守峙于街巷的两侧,令这些俘兵不敢有丝毫的挣扎。

哪怕昨夜才厮杀过,城池易主,但江淮大地从来都不缺爱看热闹的民众,三三两两的凑上前来;即便有些人胆小,却也是忍不住从各家院子里探出头来,张望眼前的一切。

“听说是浙东郡王李遇率兵打回来了,哪怕前些天傲得跟红冠公鸡似的徐都将,半个时辰都没能撑得下来,就被杀得唏里哗啦,狼狈不堪的逃出去。你们知道李王爷是什么样的人物?你们这些小屁孩,年纪还小,鸟毛都没有长齐,哪里知道先帝爷打升州、打越王董昌时,四邻八野听到李王爷的声名,都能半夜止儿蹄。那才是真正双手沾满鲜血的主,温暮桥、牛耕儒、张蟓、杜崇韬、杨致堂、杨泰,一个个声名极响亮的人,在李王爷面前可是连大气都不敢喘啊……”

“李王爷也支持三皇子?”

“可不是嘛?支持三皇子最力的信昌侯爷,那可是李王爷的亲弟弟,李王爷不跟着亲弟弟一起支持三皇子,支持谁?昨夜领兵进城的将爷,那是李王爷的嫡亲儿子——我听说县丞卫老爷,一听李王爷的名声,便尿裤裆了,忙不迭的跪地求饶。”

这时候远远看到有数十人从县衙大门走出来。

溧水城不大,头面人物就那么几人,眼尖的人顿时便将县丞卫甄认出来:

“那不是卫氏家主卫老爷吗?他们跟着这上百被绑起来的俘兵后面,这要出去哪里?”

“你还不知道啊?卫老爷求饶,自然是要投效三皇子,这还不得表一表忠心吗?他们将安宁宫入驻溧水城的狗脚子兵挑出来,押到南街码头那边斩首,以示跟安宁宫恩断义绝!”

“南衙禁军这些将卒助纣为虐,不知幡然悔悟,便也怨不得李某心狠手辣。不过,这也给卫大人效忠殿下的一个机会。”李普在数名扈卫的簇拥下,隐隐能听到左右围观的民众在议论着什么却不理会,他满面春风的跟脸色苍白、脸颊拉出一道血口子刚刚结上疤的卫氏家主卫甄笑着说道。

卫甄皱着如枯藤老权的老脸,对信昌侯李普笑比哭还难看,他自许儒士风雅,对杀俘这种事多少有些排斥,更何况此时被押上临时法场的俘兵,昨夜之前还与他卫家子弟共守溧水!

然而,一来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卫甄与卫氏族中两百多侵儿以及入溧水城避祸的数百族人此时成为阶下之囚,二来浙东郡王李遇归隐十载,但威名不坠,昨夜李家儿郎势如破竹的攻下溧水,他也是亲眼所见,这一刻心底还在发寒。

身为卫氏家主,是宁作阶下囚,还是投附岳阳、投附到三皇下麾下重振宗族,卫甄真有选择的余地吗?

当然,卫甄等家表示愿意投效,李普却需要他们交出投名状之后,才会信他们。

所谓的投名状,除了联署声讨贼妇徐氏淫-乱宫禁、篡逆不道等罪外,还有就是要由卫氏等投附诸家的嫡系子弟,当着溧水满城百姓的面,将上百名昨夜投降受俘的南衙禁军俘兵斩首于名仕河畔的临法场之上。

“卫甄你这个狗贼!想你当初求爷爷们守城,是什么嘴脸,恨不得趴过来舔爷爷的大鸟。今日你甘做这屠夫,你就不怕你卫家子子孙孙生下了就烂心烂肝烂肚肠吗?”俘兵里有一名队率听到围观者议论,再看县丞卫甄果然跟信昌侯李普一起走出县衙,当即破口大骂起来。

卫甄老脸抽搐了一下,嘴角微微抽搐,别脸看向一旁,任那俘兵辱骂。

卫甄身后二十多名被推选出来行举的世家子弟神色更是惨淡,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还比较年轻,虽说都自幼修练拳脚刀弓,自以为勇武过人,但到底没有经历过大楚开国初年的那些血腥战事,承平十数年来,也就是在金陵事变后最近才领略到战场的厮杀是何等的残酷,还没有学会背叛跟出卖。

这一刻,要他们对昨夜还同营相宿的俘兵行刑斩首,有几人能转变、适应过来?

李碛带着一队扈卫沉默的跟随其后,见识过李碛赫赫武威的诸家子弟,谁又敢挣扎?

今天将是他们大多数人人生中最重要、最残酷的一课。

“啪!”斜里驰过来一匹战马,马背上的骑士狠狠将一鞭子劈头盖脸抽过来,将那破口叫骂的俘兵抽倒在地,带着前后一大串俘兵歪歪斜斜差点都摔倒下来,数十骑兵簇拥过来,督促着这些俘兵往法场行去。

烈日之下,上百颗头颅落地,颈项鲜血喷扬,将石铺码头染红一片,很快从石沟砖隙渗入碧波荡漾的名仕河中。

有人黯然叹息,有人直呼过瘾,有人惶恐难安,有人得意洋洋。

没有理会李普观刑邀请的高绍,他站在东城门楼上看着这一切。

高绍原为越王董昌军中的游哨斥候,越王董昌为天佑帝所败,他受伤被俘,之后逃归乡野,妻子染疫,为乡民所驱,继而沦落为流民、饥民。

他即便无法阻止李普妄杀俘兵,却也不会去凑这个热闹,心里想外人都说韩谦待人阴狠苛刻,但杀俘之事却从未做过,也严禁将卒杀俘,夺得叙州,从诸姓收编大量的寨奴寨兵,都是直接迁到临江县授以耕田,予以平民身份,有罪大恶极者也是交付有司审罪。

就这点,不知道要比李普高明多少。

当然,赤山军面临的隐患,高绍也是比谁都清楚,也很清楚信昌侯李普这些人对韩谦的忌惮跟憎恨,以往李普留在金陵没人没兵,不怕他能折腾出什么浪花来,而如此李普如此迫不及待的迫使溧水诸家站队,就不由高绍不担心李普想要搞什么事了。

高绍凌晨时派人去东庐山报信,午前韩谦就已经派人赶回来了,要他确认北面暂时没有南衙禁军进逼过来的威胁,便率两营兵马撤往东庐山去。

除此之外,韩谦信里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让来人带什么口信,似乎对郡王府骑卫的表现、李碛的悍勇以及李普在溧水要做的事情,都没有觉得有丝毫的意外。

高绍忍不住想,大人事先就猜到李普会在溧水城收编世家宗兵,跟赤山军唱对台戏?

高绍犹豫着要不要派人再去东庐山请示,心想他真要率两营兵马就占据溧水城的东城门楼,相信李普也拿他没有办法。

东城门楼建在一座微微隆起的山嵴之上,乃是溧水城地势最高点,高绍站在东城门楼能将城内的情形都看在眼里。

将上百南衙禁军俘兵斩首过后,李普便与卫甄等人退往县衙,很快他便看到那些隶属于卫氏等世家的门阀俘兵,都聚集到县衙北侧的一座大院里,还不断有精壮奴婢从各家在城内的大院聚集过来。

那座大院原本被南衙禁军征调过去充当兵营,院子里有一座三四亩大小的园子,假石拆除、鱼池填平,做成校场,午后挤满了人,粗粗看去差不多有近八百人的样子。

这也是卫氏等家投附的另一个重要动作,就是诸家派出子弟,从奴婢里择选精壮,编入军中。

与韩谦征召奴婢入伍,将奴婢直接从世家门阀手里剥离出来不同,李普要求诸家择选出来的精壮奴婢,作为诸家的私兵部曲,受诸家指派的嫡系子弟直接统领,然后再编入军中接受节制指挥便行——这也是天佑帝早年崛起于江淮,统御诸雄所行的部兵制。

像卫甄之子卫煌,从尚家堡逃入溧水城才两天的柳氏子弟柳子书,虽然麾下所直接统领的宗兵人马从数十人到百余人不等,皆授营指挥使衔,率领所部宗兵统一接受都将陈铭升的节制、指挥。

李普以这种手段完成与溧水世家的和解,换取他们效忠于自己,效忠于岳阳,虽然有尾大不掉的隐患,却也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然而这一来,李普麾下所聚拢的兵马,与赤山军本质上就尖锐对立起来了。

高绍颇为忧虑的看着这一切,这时候又远远看到张平乘马过来,他从垛口探出头招呼道:“张大人,安宁宫于江乘、平陵的兵马并无异动,我明天便率部撤往东庐山,将溧水城完全交给李侯爷处置,张大人要不要与我一起去东庐山?”

张平名义上是岳阳派到韩谦身边的监军使,但神陵司的秘密在高绍这一级的高级将吏眼里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看张平意兴阑珊的样子,高绍心想他刚才去见信昌侯李普应该谈得不算愉快。

“好的,我与你一起回去。”张平扬起头说道。

张平劝过李普,要卫甄等世家交投名状,自有其他手段,俘兵也是大楚子民,沙场厮杀有死伤那是没有办法,杀俘实在没有必要,但李普不听他劝。

张平也能猜到李普内心深处是太忌惮韩谦,才如此迫切的要卫氏等溧水世家第一时间跟他站到一起,无法劝说,他还留在这里做什么?

第六百三十一章 黄雀在后(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奴兵第六百一十章 对峙第六百一十八章 监军(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顺逆第四百一十章 山中第七百零八章 腊月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六百八十九章 澜涌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折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五百零五章 访客第四百一十章 山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五柳溪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访第五百七十四章 错估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三十五章 误解第七百六十八章 贺礼(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军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间第一百五十九章 分歧第四百二十三章 胜算第二百九十五章 进城第六百八十九章 澜涌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宫月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见肘第六百二十章 北上(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郑氏第四十五章 烧石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气势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惊蛇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议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三百三十六章 归来第六百零六章 意图(二)第七百四十八章 战役(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选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计(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第六百九十三章 解套第四十二章 饥民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辩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锋第三百二十五章 联词第三十八章 恃怨横行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二百九十七章 缓追(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叙州刑徒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权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四百零六章 勇将第三百零五章 赏田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诰的难处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三十五章 误解第四百八十二章 参见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赏爵第五百六十八章 选择第五十三章 用间篇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三百七十六章 犹豫难决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六十五章 物性第一百零一章 杀人活命第七百八十六章 望风而降第三百三十八章 离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招降的条件第五百一十九章 营地第六百一十七章 传议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衅(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靴子落地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五百九十四章 条件第四百九十六章 试探第二百六十二章 招降的条件第六百零五章 意图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走第三百零三章 决断之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顺逆第四百八十二章 参见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结第二百三十二章 召见(一)第六百零四章 迎亲(四)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军购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
第六百三十一章 黄雀在后(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奴兵第六百一十章 对峙第六百一十八章 监军(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顺逆第四百一十章 山中第七百零八章 腊月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六百八十九章 澜涌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折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五百零五章 访客第四百一十章 山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五柳溪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访第五百七十四章 错估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三十五章 误解第七百六十八章 贺礼(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军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间第一百五十九章 分歧第四百二十三章 胜算第二百九十五章 进城第六百八十九章 澜涌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宫月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见肘第六百二十章 北上(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郑氏第四十五章 烧石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气势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惊蛇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议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三百三十六章 归来第六百零六章 意图(二)第七百四十八章 战役(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选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计(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第六百九十三章 解套第四十二章 饥民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辩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锋第三百二十五章 联词第三十八章 恃怨横行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二百九十七章 缓追(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叙州刑徒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权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四百零六章 勇将第三百零五章 赏田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诰的难处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三十五章 误解第四百八十二章 参见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赏爵第五百六十八章 选择第五十三章 用间篇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三百七十六章 犹豫难决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六十五章 物性第一百零一章 杀人活命第七百八十六章 望风而降第三百三十八章 离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招降的条件第五百一十九章 营地第六百一十七章 传议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衅(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靴子落地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五百九十四章 条件第四百九十六章 试探第二百六十二章 招降的条件第六百零五章 意图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走第三百零三章 决断之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顺逆第四百八十二章 参见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结第二百三十二章 召见(一)第六百零四章 迎亲(四)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军购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