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12章 下旬离京(二合一)

随着范正的邪方东坡肉一出,申王立即扭亏为盈,原本弹劾范正的官员顿时大失所望。

朝中虽然一致承认赵煦的皇位正统性,然而很多顽固守旧派依旧对爱用邪方,鼓吹变法的范正没有好感,一有机会就不遗余力地将范正从官家身边赶走。

然而有时候明明大局已定,范正却用一个个邪方扭转局面,让他们大为挫败。

“邪医范正!”

赵挺之咬牙切齿,心中愤恨不已。

范正让他最疼爱的儿子赵明诚判刑三年,然而他却一直对其无可奈何,这让他备受煎熬。

“赵大人,雍王赵颢还没有离开汴京,御史台是否还要继续弹劾?”忽然一个御史前来禀报道。

“雍王还没有离京?”赵挺之讶然道,

要知道经过朝堂集体弹劾,太皇太后已经命令雍王赵颢限期赴任淮南节度使,如今已经过了期限,竟然还没有离开。

御史苦笑道:“原本雍王已经答应离开,可是临走的时候,雍王世子突然生病,雍王就上奏下旬离京。”

众人皆知雍王已经是困兽犹斗,哪怕是一些上不上台面的理由,他也用了出来,只求多留在开封城一段时间,让太皇太后回心转意。

赵挺之心中一动,如今他仰仗着太皇太后当政,不喜范正,才勉强保住位置。

如果有朝一日,官家亲政,范正如同王安石一样得势,又岂能还有他的好果子吃。

“如果雍王登基的话…………。”

赵挺之心头一跳,越想越是激动。

如果他相助雍王登基,不但可以落个从龙之功,日后打压范正,救回儿子还不是轻而易举。

“法理之外,不外乎人情,雍王世子有病,我们若是逼迫过急,恐怕会引起太皇太后不悦。”赵挺之为雍王开脱道。

御史闻言,顿时想起太皇太后和雍王赵颢的母子之情,本来太皇太后就不愿意让赵颢离开汴京,他们又何必再做恶人,再说,雍王还能一直找理由留在开封不成。

是夜!雍王府!

“母后还是没有松口!”

雍王赵颢仰望漆黑的夜空,心中一片冰冷。

不同于李恪非迫不及待地离开汴京,他可是绞尽脑汁强留开封。

如今一旬即将过去,母后依旧没有下旨留下他的意思,再这样下去,恐怕会再次引起朝野反对。

“启禀王爷,有一大人来访,不肯透露姓名,只是自称是王爷故人。”忽然下人前来禀报,并递上一个信物道。

“快快有请!”雍王看着信物,心中一动道。

很快,一个黑袍人来到雍王面前,借着昏暗的灯光,赫然正是御史中丞赵挺之。

“雍王别来无恙!”赵挺之拱手道。

赵颢冷笑道:“本王的情况赵大人又岂能不知,既然尔等已经放弃本王两次,为何今日又来见本王。”

赵颢之所以谋划那个位置,并非没有支持者,然而这一次他却引起了集体反对,让他大受打击。

赵挺之摇头道:“并非我等不支持雍王,而是太皇太后不支持雍王,殿下还不明白吗,你想要得到那个位置,必须得到太皇太后的支持,否则万事皆休。”

雍王闻言顿时沉默。

第一次是母后为了权力,放弃了他,而这一次,母后已经老了,已经到了交接权力的时候,乃是他最后的机会,而母后却选择再次放弃他,让他离京。

雍王无奈摇头道:“太皇太后过于心善,官家实在阴狠毒辣,竟然拿一众皇子的性命要挟母后,如今我说什么母后恐怕也不会相信的。”

何止是高太后不信,就连他自己也不确定登基之后,是否一定能够容得下赵煦等一众皇侄。

赵挺之摇头道:“太皇太后虽然优柔寡断,然而她却一心为国,能够让她改变主意的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大宋的危亡。”

“大宋危亡?”雍王不解道。

赵挺之眼神毒辣道:“如果官家一直蛰伏,等到太皇太后去世之后再暴露变法意图,雍王殿下将没有一丝机会继位,然而自从范正成为太医之后,官家却一改之前蛰伏之态,屡信范正邪方。固然能够得势一时,必将成于邪方,败于邪方。”

雍王心中一动,郑重道:“还请赵大人教本王。”

赵挺之冷笑道:“既然范正鼓动官家变法,雍王殿下何不顺水推舟,说动太皇太后让官家有机会变法,唯有如此,方可让太皇太后明白,谁将是大宋的中兴之主,谁才是大宋的亡国之君。”

雍王闻言怦然心动,众人皆知赵煦最为推崇新法,然而太皇太后最容易厌恶变法,只要赵煦推广新法,定然会加剧太皇太后的厌恶。

占据大多数的保守派将会看清赵煦的真面目,倒戈于他,皆是他将彻底扭转局面。

赵挺之和赵颢密议一番,赵挺之叮嘱道:“这将是雍王殿下最后一次机会。”

赵颢凝重点头,与其这样狼狈离京,还不如放手一搏。

第二日!

雍王正式宣布离京,只身跪在皇宫外,只求临走前再看太皇太后一眼。

高太后大发恻隐之心,最终点头同意。

垂拱殿内,母子二人再次相见,雍王含泪道:“此去一别,不知是否日后还能和母后活着相见,请恕孩儿不孝。”

高太后心中大悲,她已经年老,自知时日无多,自然希望儿子陪伴。

然而高太后并未昏庸,摇头道:“你莫要怪母后绝情!错就错在你不该仗着恩宠,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孩儿没有…………。”赵颢连忙辩解道。

高太后重重拍在扶手上,怒喝道:“伱没有,你真当哀家年老糊涂,若非你指使孝儿,孝儿又岂能构陷官家,此次你必须离开汴京,大宋已经经不起动荡了,不能再将仅存的国力进行无谓的内耗了。”

面对高太后的斥责,雍王不忧反喜。

他知道母后的心思果然被赵大人猜中,她为了一心为国,可是为了皇位传承稳定,将他放逐出汴京,那也有可能一心为国,废官家而立他。

当下赵颢仰头直视高太后,第一次直言道:“不错!孩儿的确是起了心思,然而孩儿却并非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母后,为了大宋江山。”

高太后震惊地看着一直孝顺的儿子,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一样。

“逆子,枉你读圣贤之书,难道你就忘了君臣之道吗?”

赵颢豁出去道:“母后,这大宋江山并非只是一人之下江山,而是我赵家之江山,太祖太宗之时,曾经立下金匮之盟,兄终弟及,当日皇兄病逝,按照金匮之盟,理应孩儿登基。”

“金匮之盟!”

高太后心中一虚,金匮之盟乃是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的母亲昭宪太后所定,其目的是为了吸收五代十国相继灭亡的教训,就是因为继承人太过于年轻,无法把控局面,想要国家长久,接班人必须要有一定的资历和威望。

于是定下了金匮之盟,兄终弟及。

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赵德昭…………先传三兄弟,再传给赵匡胤的儿子。

当初神宗去世,现存皇子中年岁最大的赵煦也不过十岁,的确符合金匮之盟的条件,朝中立雍王赵颢的呼声很高,而最终高太后选择支持赵煦登基。

“金匮之盟?”

高太后摇头失笑,金匮之盟看似美好,然而实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赵光义登基之后,先是逼死赵德昭,又诬陷赵廷美,最终让金匮之盟名存实亡。

当初神宗病重之时,拉着高太后的衣角苦苦哀求,很显然就是不想赵德昭的悲剧重演,而再加上她为垂帘听政大权,最终秘密让梁惟简为赵煦赶制龙袍,造成赵煦登基的既定事实。

赵颢脸色狰狞,继续道:“孩儿乃是母后的嫡子,如果赵煦乃是皇兄的嫡子,孩儿绝不会有任何非分之想,而官家母亲不过是低贱的宫女出身,一介庶子安得觊觎皇位?难道皇家真的要封朱氏三个父亲皆为太师太保吗?”

赵颢继续用赵挺之所教的第二招,利用高太后看不起朱氏的出身,来达到目的。

朱氏的父亲名为崔杰,乃是平民出身,在她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李氏改嫁朱士岸,改姓为朱,后来又将她托付给一位姓任的亲戚抚养,因此朱氏就有了三位父亲。

后来朱氏进宫为御侍,得神宗宠幸,先后生下二子五女,长子就是赵煦,虽然高太后立赵煦为帝,然而却极为看不起朱氏。

至今在朱氏的待遇上一直压制,直到最近向太后出面,这才提高朱氏的待遇,然而最重要的皇后之位,她却一直未给朱氏。

“放肆!朱氏乃是你的皇嫂,又岂能是你所诋毁的。”高太后严厉斥责道。

然而赵颢熟知母后性格,已经从母后声音中听出了松动,当下继续道:“儿臣觊觎皇位,还有为母后考虑之心,母后一力打压朱氏,官家作为亲子又岂能不知,再则官家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母后并未还权,官家又岂能不心怀怨恨,母后就不考虑身后事吗?”

高太后心中一震,她又岂能不知道赵煦对她的不满,尤其是赵煦明明已经到达亲政的年龄,而她始终把持大权。

高太后强行辩解道:“我并非贪恋权力,而是官家还过于年轻,无法把控朝堂。”

她刚才否定金匮之盟,如今却用金匮之盟为自己强行辩解。

“而且官家如今变了!已经变得不同了!”高太后最后又加了一句,为自己增加说服力。

雍王赵颢冷笑道:“母后所说的是范正入宫后的表现吧!范正此人行事诡异,爱用邪方,鼓吹官家变法,以儿臣看,官家的转变定然是出于范正教唆,故意麻痹母后,等到官家亲政之后,定然会重启新法,祸国殃民!到时候大宋危亦。”

“重启新法?”高太后脸色一变,当初王安石变法所造成的天怒人怨,连她在后宫中也是有所耳闻,再加上她思想保守,一上台就支持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赵煦日后亲政重启新法,那岂不是打她的脸。

“那时哀家已经在九泉之下了,新法旧法已经和哀家无关了。”高太后无奈道。

赵颢痛心疾首道:“太皇太后难道就忍心看着大宋江山毁于一旦吗?”

高太后脸色一变,冷声道:“你让哀家如何做,扶持你继位,你能确保遵守金匮之盟,还是会杀子还政!”

赵颢郑重道:“孩儿不能保证会遵守金匮之盟,更不会杀子还政,但是孩儿可以保证让官家和一众皇侄荣华富贵一生。”

高太后看着真小人的赵颢,心中一叹,如果赵颢真的违心说会杀子还政,或者说是百年后会传位于神宗一脉,才会让她失望。

“然而官家同样也会保证你荣华富贵一生,你为何还要贪恋那个位置。”高太后反问道。

赵颢一脸正气道:“儿臣所求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大宋江山,今日儿臣斗胆请求母后为大宋江山,还政于官家。”

“你…………。”高太后豁然一惊,不敢相信的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儿子。

赵颢郑重道:“儿臣并非让母后全部放下权力,而是给官家亲政的机会,如果官家真的有能力振兴大宋,儿臣甘愿退位让贤,全力辅助官家,如果官家执迷不悟,重启新法祸国殃民,儿臣绝不容他毁掉我大宋江山。”

高太后闻言,脸色一变道:“一派胡言,皇位又岂是儿戏,岂容你试探,你现在立即滚出皇宫,即刻离京赴任。”

赵颢脸色惨然道:“母后一言而决,儿臣绝无任何怨言,只是日后我大宋江山不存,异族铁骑肆虐中原,母后再后悔也晚了!”

说罢,赵颢对着高太后郑重一拜,转头决然离开。

赵颢一脸悲壮地离开,然而却时刻的关注身后的情况,然而当他踏出垂拱殿,身后依旧没有听到高太后的挽留。

然而当他走到皇城大门,身后仍然没有传信的太监,赵颢心中悲凉,却依旧按照赵挺之的计策,一咬牙踏出皇宫。

回到雍王府,赵颢不再犹豫,立即收拾细软,带着家眷直出开封城南门。

刚刚出城一里有余,一个快马加鞭赶到,焦急道:“启禀雍王殿下,太皇太后病倒,想见雍王一面。”

赵颢心中狂喜,暗呼自己赌对了!而脸上却一副凄然道:

“母后!孩儿不孝!未能服侍左右。”

当日!雍王再度返回汴京。

493.第493章 西昏侯李乾顺第433章 范正归家第340章 范李和离第281章 开封第一美人李师师第287章 少年赵佶的烦恼第421章 攻打龙首关496.第496章 邪方:拆掉开封城墙469.第469章 摩尼教现第264章 保险:用不上是万幸第86章 逆反心疾第424章 龙首关降第27章 变法医家第125章 岁币耻452.第452章 旧党杀疯了第22章 太学惨案第383章 组建商部第276章 杨介的爱情第101章 邪方:让官家蹴鞠第404章 邪方:避孕之术第316章 海上怪病第347章 简体字第257章 全城义务教育第251章 宋夏和谈第336章 垂帘听政之祸第78章 打石膏法第164章 夏日绝句第123章 恶政大赦天下第192章 冷锻甲第109章 为众人抱薪第277章 赵佶和李师师初见第391章 母凭子贵第176章 范正归来第163章 范正:监军平夏城第393章 畅销的羊奶第395章 新老医家第一人第223章 范李大婚第281章 开封第一美人李师师第49章 踢馆太医局第113章 惩奸除恶令(1300订加更)第50章 踢馆太医局(下)第310章 蝴蝶效应第218章 邪方:俗词第203章 赵煦有后第92章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第254章 邪方:纳妾写词第27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52章 邪方:医城第112章 下旬离京(二合一)第204章 儿科之圣钱乙第208章 医家实验法第7章 清照醉酒第176章 范正归来第24章 齐聚太医局第416章 鄯阐府破474.第474章 杀邪医第270章 红包和医闹第210章 洛阳大疫第153章 邪方再现第60章 起死回生第200章 范纯礼回京第162章第381章 泄洪梁山泊第12章 一家有女百家求第333章 大宋的虚荣心第61章 恋情暴露第143章 旧党也要变法第300章 加点白糖大伊万第311章 海上丝绸之路第142章 ‘正方’即时候补第290章 王诜的报复第246章 铁浮屠之威第231章 听诊器问世第400章 大理第82章 此情无计可消除第343章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第434章 辽夏惊恐第504章 灭金,超级大一统第90章 邪方装病第21章 治愈心疾第310章 蝴蝶效应第198章 邪方:三党鼎力第357章 南下大迂回战略第303章 军中反应第8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128章 赵煦亲政第268章 青塘城破第92章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第165章 第七轮和诗!第326章 金融之战第156章第242章 梁乙逋的野心第295章 武学和武举!496.第496章 邪方:拆掉开封城墙第434章 辽夏惊恐第19章 隐括词第99章 太医范正(二合一章)第317章 偏方:陈芥菜卤第11章 最完美的杀毒药第323章 万万贯青苗钱第177章 宋辽夏和谈(一)
493.第493章 西昏侯李乾顺第433章 范正归家第340章 范李和离第281章 开封第一美人李师师第287章 少年赵佶的烦恼第421章 攻打龙首关496.第496章 邪方:拆掉开封城墙469.第469章 摩尼教现第264章 保险:用不上是万幸第86章 逆反心疾第424章 龙首关降第27章 变法医家第125章 岁币耻452.第452章 旧党杀疯了第22章 太学惨案第383章 组建商部第276章 杨介的爱情第101章 邪方:让官家蹴鞠第404章 邪方:避孕之术第316章 海上怪病第347章 简体字第257章 全城义务教育第251章 宋夏和谈第336章 垂帘听政之祸第78章 打石膏法第164章 夏日绝句第123章 恶政大赦天下第192章 冷锻甲第109章 为众人抱薪第277章 赵佶和李师师初见第391章 母凭子贵第176章 范正归来第163章 范正:监军平夏城第393章 畅销的羊奶第395章 新老医家第一人第223章 范李大婚第281章 开封第一美人李师师第49章 踢馆太医局第113章 惩奸除恶令(1300订加更)第50章 踢馆太医局(下)第310章 蝴蝶效应第218章 邪方:俗词第203章 赵煦有后第92章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第254章 邪方:纳妾写词第27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52章 邪方:医城第112章 下旬离京(二合一)第204章 儿科之圣钱乙第208章 医家实验法第7章 清照醉酒第176章 范正归来第24章 齐聚太医局第416章 鄯阐府破474.第474章 杀邪医第270章 红包和医闹第210章 洛阳大疫第153章 邪方再现第60章 起死回生第200章 范纯礼回京第162章第381章 泄洪梁山泊第12章 一家有女百家求第333章 大宋的虚荣心第61章 恋情暴露第143章 旧党也要变法第300章 加点白糖大伊万第311章 海上丝绸之路第142章 ‘正方’即时候补第290章 王诜的报复第246章 铁浮屠之威第231章 听诊器问世第400章 大理第82章 此情无计可消除第343章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第434章 辽夏惊恐第504章 灭金,超级大一统第90章 邪方装病第21章 治愈心疾第310章 蝴蝶效应第198章 邪方:三党鼎力第357章 南下大迂回战略第303章 军中反应第8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128章 赵煦亲政第268章 青塘城破第92章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第165章 第七轮和诗!第326章 金融之战第156章第242章 梁乙逋的野心第295章 武学和武举!496.第496章 邪方:拆掉开封城墙第434章 辽夏惊恐第19章 隐括词第99章 太医范正(二合一章)第317章 偏方:陈芥菜卤第11章 最完美的杀毒药第323章 万万贯青苗钱第177章 宋辽夏和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