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西南各部的归宿

高家!

看着自刎而亡的高泰明,大理君臣都心思复杂。

人人皆知高家父子乃是权臣,谋朝篡位,独揽大权,而面对宋军的大举入侵,抵抗最为坚决却是高家。

鄯阐府陷落,高家根基被毁于一旦,高升泰为抵抗宋军耗尽最后一滴心血,高泰明自刎而亡,这要是放在他人,定然会万世流传的忠臣。

高家父子是忠还是奸!此刻大理君臣都无法分辨。

就连曾布看到这一幕也陷入了犹豫,他们进攻大理的名义乃是讨伐高氏,还大理段氏皇位,而高家今日的表现却让大宋陷入了两难的境界。

“真壮士也!”

忽然一个声音响彻全场,顿时引来了所有人的目光。

曾布眉头一皱,循声望去,赫然发现称赞高泰明的乃是邪医范正。

曾布心中怒气一闪,范正认为高泰明为壮士,岂不是否认大宋出兵乃是错误的。

然而范正仿佛没有看到曾布质问的眼神,而是高声道:“这等忠义之士,哪怕大宋官家听闻,也必定会大加封赏,末将恳请枢密使大人厚葬高家父子。”

面对范正的诡异行为,一众宋将并没有反应过度,毕竟邪医范正行事诡异乃是众人皆知。

曾布也慢慢平息了忿怒,开始微微反思。

忽然,曾布看向为首的段正淳,顿时灵光一现,明白了范正反其道而行之,大加褒奖高升泰父子的意图。

高升泰父子为了大理不惜以身殉葬,这样的事迹哪怕是外敌也不禁肃然起敬,在此之前大宋的确以讨伐高氏为理由进攻大理,其主要矛头自然要指向高家父子。

而如今大理城已经陷落,高氏父子已经伏诛,大宋的策略自然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毕竟大宋的目的是占领大理,如今抬高高氏父子,自然会削弱段氏的权威,毕竟高氏父子已经死了,给死人一个虚名根本不影响大宋的权威。

而此刻抬高高氏,削弱段氏统治的正统地位,让大理内部处于分裂,才符合大宋目前的利益。

想到此处,曾布这才配合道:“我大宋最为欣赏忠臣,高家父子所效忠的并非段氏一家,而是整个大理,高氏如此忠心大宋官家得知定然大加封赏,来人,将高氏父子厚葬!”

“是!”

立即有宋军上前,收敛高家父子的尸体。

段正淳不由一阵尴尬,大宋如此操作,顿时让他的地位极为尴尬。

“大宋官家仁慈,小王愿意自动退位,还请枢密使大人拯救我大理城百姓。”段正淳恭声道,看向邪医范正的东路军不由闪过一丝恐惧。

段正淳没有想到杀人最狠的并非宋军,而是西南夷和大理内部的滇东三十六部,东路军一路东来,整个大理腹地毁于一旦。

而北路军一路南下,枢密使曾布剿抚并用,反而失去的大理百姓可以说忽略不计,而想要保住大理白族,只能仰望曾布,若是任由西南各部在大理城施虐,恐怕整个白族将会遭到灭顶之灾。

曾布看到段正淳如此配合,满意的点了点头道:“那是自然,我宋军乃是王师,乃是仁义之师,又岂能乱造杀孽,传令下去,从现在起,宋军秋毫无算,不可滋扰百姓!”

“是!”

一众宋将纷纷领命道。

“末将遵命!”

面对枢密使曾布的命令,就连范正也只能躬身领命。

看到范正如此配合,曾布不由微微遗憾,范正的东路军一路劫掠,犯下滔天罪行,若是范正胆敢反对,他可以趁机治范正的罪,并将其攻破大理国之功劳彻底抹杀。

当下,范正大手一挥,命令东路军撤退出大理城,驻扎在大理城外。

“范将军!我等好不容易攻破大理城,立下滔天功劳,大宋岂能如此对待功臣?”东路军退出大理城外,磨弥部的蒙提大为不满道。

范正闻言脸色一寒道:“枢密使曾布乃是朝廷一品要员,而范某不过是五品官员,此次出征才领四品的头衔,尔等认为范某能够违背大宋枢密使的军令?尔等莫非是想要害范某。”

别看范正掌控东路军风光无限,更是大宋官家身边的红人,然而曾布身为枢密使,掌控大宋兵权,自然不是范正小小的四品将军能够抵抗的。

看到范正发怒,蒙提顿时心中一顿,连忙道:“在下不敢?”

范正冷声道:“这一路劫掠尔等各部都已经大发横财,之前进入大理城,尔等莫要说没有趁机劫掠,否则又岂能攻不下小小的大理皇宫!”

西南各部顿时脸色讪讪,很显然被邪医范正说中了心思。

“再说,如今高氏已经覆灭,尔等最大的威胁已经解除,可谓是一箭双雕,尔等莫要贪心不足。”范正一改之前和颜悦色,毫不客气道。

“范将军教训的是!”杨昌春连忙俯首道。

杨昌春明白,如今的形势已经不是宋军需要他们,而是他们需要仰仗宋军的鼻息,如今宋军三路军汇合,虽然西南夷和滇东三十六部人数上占据优势。

然而他们却是一群乌合之众,再加上宋军装备优良,更是拥有冷锻甲,神臂弩,以及无敌的震天雷,再加上大理军对他们的彻骨的仇恨,若是他们惹怒了宋军,恐怕处境堪忧,而目前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一路上和邪医范正并肩作战的情谊。

一众族长离去之后,杨邦乂不由冷哼一声道:“这群蛮夷简直是不识抬举,竟然胆敢质问将军!”

范正不以为然道:“蛮夷之所以是蛮夷,就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所以之前才能为我等所用,日后更对朝廷造不成威胁,真正有威胁的依旧是开化已久的白蛮。”

“将军大度!”杨邦乂恭维道。

就在此刻,一个传令兵匆匆而来道:“启禀范将军!枢密使大人有令,请范太丞商议军事!”“商议军事?”

范正眉头一皱,如今大理城已经攻破,怎么可能还有军事要商议。

然而官大一级压死人,大宋枢密使传令,范正不敢怠慢,立即前往大理城商议。

大理府衙,如今乃是曾布的军帐。

其实宋军最应该驻扎的地方乃是大理皇宫,而曾布为了避嫌就将主帅大营安置在大理府衙。

范正见到了踌躇满志的枢密使曾布,竟然意外发现西路军的种朴和姚雄二将也在。

“末将范正见过枢密使大人!见过种将军、姚将军!”

范正上前躬身道。

“不敢,我等见过范太丞!”

种朴和姚雄敬佩的看着范正。在军中向来都是以军功为先,而范正第一次斡腹之谋,搅乱了大理腹地,让两路大军不费吹灰之力攻到了大理城下。

面对龙首关这等雄关,宋军动用了全部的武器,却依旧进展缓慢,谁能想到范正竟然神兵天降,想要了翻越苍山天险的邪方,第二次斡腹之谋直接攻击打破了大理城。

让他们不费吹灰之力破了龙首关,进入大理城。

“斡腹之谋!范太丞的奇计让老夫佩服!”

曾布复杂的看了一眼范正道。

他到现在依旧难以相信范正竟然凭借一万禁军两万厢兵,竟然创造出如此奇迹。

范正谦虚道:“末将不敢居功,若非枢密使大人和二位将军牵制大理军主力,末将又岂能如此轻易突破到大理城。”

曾布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如今大理城已破,高氏覆灭,大理段氏已经投降,我等昔日所定的目标都已经完成,然而在大理之地依旧还有一股力量对我等统治大理有威胁。”

“还有一股力量?”种朴微微一愣,随即将目光看向范正。

要知道范正麾下可是拥有将近十七万西南夷和滇东三十六部的联军,这对大宋来说,乃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范正眉头一皱道:“枢密使大人的意思?”

曾布一脸狠辣道:“本官认为西南各部杀戮过重,不如趁着其皆在龙尾关内,我等只需将两关封闭,定然能够将其一举消灭,既能收拢大理百姓之心,又能消灭西南之患,保证西南百年稳定。”

“一举灭杀十七万西南蛮夷!”种朴姚雄二人不由惊呼。

然而他们仔细思索,不由微微心动,大理城的地势太过于特殊,他们的确可以关门打狗,将这十七万西南夷灭杀,而且此战过后,西南各部定然大为削弱,让大宋轻松治理西南。

范正闻言,不禁冷笑道:“大宋讲究师出有名,不知枢密使大人以何种罪名击杀西南各部。”

“西南夷一路上烧杀劫掠、罄竹难书,这等暴徒难道不是人人得而诛之?”曾布厉声道。

范正摇了摇头道:“若非西南夷各部一路劫掠,以东路军三万人马,如何能够轻易攻到大理城下,又如何能够攻破大理城,他们尔等此举对我大宋有功,我大宋若是恩将仇报,日后还有哪部愿意跟随宋军作战?再说,枢密使大人愿意回军斩杀依附北路军的滇北各部么?”

种朴和姚雄微微点头,无论是依附投降宋军的部落还是西南夷各部,本质上都已经投向了大宋,如果大宋贸然斩杀,恐怕会让大宋彻底失信。

“再说西南各部足足有十七万人,就是十七万头猪,恐怕还需很长时间抓,我军虽然能够关门打狗,但是枢密使大人想必也听说过狗急跳墙,十七万悍匪的反击必然会让宋军有所损伤,西南各部斩杀的乃是大理百姓,并非我大宋百姓,我等为何要让大宋将士蒙受损失。”范正反问道。

曾布皱眉道:“范太丞也承认这十七万蛮夷将有可能对宋军造成威胁。”

范正自信道:“枢密使大人多虑了,这十七万人马分成西南夷各部和滇东三十六部,滇东三十六部不用多说,西南夷各部更是由四大家族和各个小部落组成,同样也是一盘散沙,其虽然有些武力,然而我军拥有震天雷,何惧西南各部叛乱,更别说西南各部熟悉林莽气候,日后我军进攻蒲甘国,打通下西洋的出海口,同样也需要西南各部的助力,如今又岂能自毁长城。”

种朴见状进言道:“宋军已经连续作战,早已经不堪重负,实在是不宜再起战事。”

对于种朴来说,他们已经完成了南下大迂回战略,只需要等待朝廷论功行赏即可,何必再冒风险,去和十七万西南悍匪作战,胜了得不偿失,败了更是前功尽弃。

“这十七万蛮夷一路劫掠大量的财富,有钱有兵,我等今日不一除后患,日后必成大患,这个后果范太丞能够承担么?”曾布道。

范正心中恍然,顿时明白曾布想要消除西南威胁乃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则是他们看中了西南夷各部劫掠的财富。

“枢密使大人莫慌,东路军一路行军,商部樊三明已经带领商队在背后布局,这些部落所劫掠的财富要不了多久,就会持续流入大宋。”范正傲然道。

“商部樊三明?”

众将不由讶然,谁也没有想到范正竟然早有计划,用商人一点点的将西南各部劫掠的财富掠走。

“范太丞深谋远虑,我等佩服!”

其他宋将也纷纷表态,范正乃是官家身边的红人,又是攻破大理城的功臣,既然范正有所准备,他们自然也不愿再起战事。

曾布见到众将纷纷支持范正,自己最后建立功劳的机会彻底落空,不禁大为恼怒,他虽然为枢密使可是强令进攻西南各部。

然而东路军和西路军仅仅是名义上归他指挥,真正的嫡系只有北路军,更别说对方更是有十七万人马,单凭他北路军,恐怕未必能胜。

曾布没有想到自己刚刚在大理城强抢灭国之功无果,转眼间又被邪医范正落了脸面,未免打脸的太快了。

“既然有范太丞为西南各部做保,此事暂且如此,接下来的需要商议的是如何将大理彻底纳入大宋统治之下。”曾布最终放弃计划,却没有忘记给范正挖坑,

日后西南各部出现叛乱,范正必然脱不了干系。

第336章 垂帘听政之祸第431章 非处方药第58章 女为悦己者容第57章 神医时代落幕第65章 抢亲第186章 国债第272章 破解麻沸散!第280章 大俗即大雅第146章 永不加赋第179章 保马法第221章 婚书第307章 人参的风波第258章 免费义务教育480.第480章 女真崛起第19章 隐括词第151章 辽国调和第356章 绍圣四年第176章 范正归来第351章 简体字大兴第336章 垂帘听政之祸第250章 破解气疫第50章 踢馆太医局(下)第99章 太医范正(二合一章)第49章 踢馆太医局第380章 抗洪邪方第334章 梁氏代夏第102章 太祖长拳第198章 邪方:三党鼎力第278章 曲剧一出,文坛震动453.第453章 养廉银第223章 范李大婚第80章 问世间,情是何物第217章 洛阳名园记第153章 邪方再现第62章 第二次生理和伦理之争第410章 石城关破第34章 李师师第128章 赵煦亲政第353章 以官家为邪方第225章 天下皆贺第281章 开封第一美人李师师第355章 女医大兴第132章 邪方——以毒攻毒第157章 持久战480.第480章 女真崛起第336章 垂帘听政之祸第136章 铃医手册第179章 保马法第407章 整顿青楼第324章 天下反应481.第481章 续签海上之盟第65章 抢亲第303章 军中反应第216章 医家的辉煌第192章 冷锻甲第1章 名正方邪464.第464章 科举舞弊案第207章 炭毒实验第221章 婚书第381章 泄洪梁山泊第164章 夏日绝句460.第460章 正式赴任第266章 火灾险大兴486.第486章 金国立,灭西夏第119章 邪方种猪计划第232章 邪术:巫蛊之祸第75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第268章 青塘城破第188章 医家作保第328章 邪方:水军攻辽第420章 宋跨革囊第404章 邪方:避孕之术第353章 以官家为邪方第224章 《我侬词》第42章 邪医开正方第395章 新老医家第一人第211章 医家奔赴洛阳第419章 龙尾关第189章 输血疗法大成第231章 听诊器问世第287章 少年赵佶的烦恼第144章 医家灭虫灾第353章 以官家为邪方第187章 五百万贯国债第67章 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第97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第39章 高太后第308章 女真完颜部第357章 南下大迂回战略第147章 方田均税法第257章 全城义务教育第401章 如儿戏的皇位第233章 巫蛊之祸是一场闹剧罢了第213章 范李再次相见第267章 河湟之役第398章 祥瑞:吐蕃大捷第25章 万贯秘方第133章 高太后屈服(二合一)第186章 国债第333章 大宋的虚荣心
第336章 垂帘听政之祸第431章 非处方药第58章 女为悦己者容第57章 神医时代落幕第65章 抢亲第186章 国债第272章 破解麻沸散!第280章 大俗即大雅第146章 永不加赋第179章 保马法第221章 婚书第307章 人参的风波第258章 免费义务教育480.第480章 女真崛起第19章 隐括词第151章 辽国调和第356章 绍圣四年第176章 范正归来第351章 简体字大兴第336章 垂帘听政之祸第250章 破解气疫第50章 踢馆太医局(下)第99章 太医范正(二合一章)第49章 踢馆太医局第380章 抗洪邪方第334章 梁氏代夏第102章 太祖长拳第198章 邪方:三党鼎力第278章 曲剧一出,文坛震动453.第453章 养廉银第223章 范李大婚第80章 问世间,情是何物第217章 洛阳名园记第153章 邪方再现第62章 第二次生理和伦理之争第410章 石城关破第34章 李师师第128章 赵煦亲政第353章 以官家为邪方第225章 天下皆贺第281章 开封第一美人李师师第355章 女医大兴第132章 邪方——以毒攻毒第157章 持久战480.第480章 女真崛起第336章 垂帘听政之祸第136章 铃医手册第179章 保马法第407章 整顿青楼第324章 天下反应481.第481章 续签海上之盟第65章 抢亲第303章 军中反应第216章 医家的辉煌第192章 冷锻甲第1章 名正方邪464.第464章 科举舞弊案第207章 炭毒实验第221章 婚书第381章 泄洪梁山泊第164章 夏日绝句460.第460章 正式赴任第266章 火灾险大兴486.第486章 金国立,灭西夏第119章 邪方种猪计划第232章 邪术:巫蛊之祸第75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第268章 青塘城破第188章 医家作保第328章 邪方:水军攻辽第420章 宋跨革囊第404章 邪方:避孕之术第353章 以官家为邪方第224章 《我侬词》第42章 邪医开正方第395章 新老医家第一人第211章 医家奔赴洛阳第419章 龙尾关第189章 输血疗法大成第231章 听诊器问世第287章 少年赵佶的烦恼第144章 医家灭虫灾第353章 以官家为邪方第187章 五百万贯国债第67章 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第97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第39章 高太后第308章 女真完颜部第357章 南下大迂回战略第147章 方田均税法第257章 全城义务教育第401章 如儿戏的皇位第233章 巫蛊之祸是一场闹剧罢了第213章 范李再次相见第267章 河湟之役第398章 祥瑞:吐蕃大捷第25章 万贯秘方第133章 高太后屈服(二合一)第186章 国债第333章 大宋的虚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