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安他们几人分别扮做货郎,送货上门的小贩,用了半个月终于摸清了一些事。
可以确定的事,哪儿确实是花老头在几年前置办的外室。
另外,那个外室确实有出逃的迹像。
据说,那个外室的姐姐,有意向把那个宅子出手,价格还挺实惠的。
董平安托捕快找了一个衙门里,惯会说道的妇人,装做是他的娘亲,一起去看了那宅子。
那宅子比高价足足便宜了三成左右,那外室的姐姐表示,只求快速给现银。
董平安则表示还要回去考虑考虑,万一这宅子有什么不干净呢?
宋涛等人也发现了那外室订下的车马,订了三架马车,还请了镖局的人护镖,据说要去很南边的阳城,说是投奔亲戚而去。
而时间则订在了五日之后。
三日之后花老头按照惯例会再来一次,所以,他们在花老头来过的两日之后走,时间可以说是极为的宽裕。
董平安几人讨论来讨论去,得出的结果是,最好是叫个村里的长舌妇,告诉花老太,到时候,让花老太带着一帮子娘子军来闹,这才有好戏看呢。
董平安几人有条不紊的在办理,相比较他们,远在南洋的国公爷就比较郁闷了。
之前他接到容月的书信,知道自己有了一儿一女,心情那叫一个开心。
还请了朋友,同僚一起大吃了一顿。
自从老国公过世之后,国公府一脉就他一个人,现在,终于有血脉相连的孩子了,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他终于不孤单了。
虽然身在南洋,他还是让人拿出了香案,然后祷告。
一是祈求儿女健健康康的,不求两个孩子多聪慧,只求健康平安长大。
二求容月在京城太太平平。
虽然他不觉得容月是个会惹事的主儿,不过,万一有些不开眼的,想找她的麻烦呢?
比方说叶家?
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虽然有些人觉得国公爷这样做有点不着边,毕竟,祖宗什么的又不会飘洋过海来南洋的,你这么说,你祖宗也不会听到啊!!
不过,国公爷是觉得,祖宗不会听到,说不定满天的神
佛能听到呢?
那么听到了,帮忙保佑下也成啊,神佛的力量毕竟大。
而南洋这边的事宜办得七七八八,他之前在那些使者的带领之下,拜访了南洋的那几个国家。
这年头南洋的国家穷啊,他们还不会向天朝上国做出些傻逼行为,毕竟现在没有狗日的美帝撑腰。
对他们而言,天朝上国就是主,他们就是藩署。
所以,国公爷的团队,到了哪儿,他们都挺配合的。
国公爷是挑了几个相对市场潜力比较大的国家,开始建造了天朝一条街,卖的都是天朝上国的瓷器啦,茶叶啦,绸缎等等都是南洋各国会喜欢的。
大客户都是直接下订单。
那些一条街什么的,基本都是卖给普遍的民众,算是做点小生意,顺便打打市场,占有一下市场。
而现在国公爷面临的问题就是,过年怎么过。
基本上,大部分的贵族这边都搞得七七八八了,因此,都运了货回京城。
完全可以说是到尾声了。
他们从京城带来的货,也全部卖光,他们早就搭船回京城。
这边的事,基本是交给了管事在干。
而国公爷手里却有工程项目在跟。
他当然也可以把这个项目让手下的人来做,毕竟,现在搭上最后一班船回天朝,大概能在腊月二十三之前到京城。
然后一家团圆,抱抱两个娃,抱抱媳妇,他出来快一年了,说不想念媳妇那是假的。
可是……
国公爷想了想,提笔写了封信,然后命手下的人分成两批。
一批留在南洋,另一批则带着两个属下的骨灰,回京城。
二人死在异乡,生前不能让他们回家,也只能死后让他们安葬在生他们,养他们的家乡了。
关于二位的死,国公爷也写了封比较长的信来解释。
主要是他一共带走几十位属下,可死的两位,偏偏是容月的同村人,他有点不知道要怎么解释。
特别是怕容月以后回村不知道怎么向村里人解释。
容月对村里的同乡还是挺看重的。
国公爷也有吩咐过那几个回去的,倘若他们明年不愿意
来,那么,可以换别的属下过来。
而那几个人他们心里也挺纠结的。
一开始的时候,被国公爷选中,他们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
哪怕发不了财,那么,来过南洋,也算是渡金,以后回国公府也好,回村也好,那都是炫耀的本钱。
可哪里知道,南洋的日子没有想像中的这么简单。
虽然大军是做足了准备工作,也做好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不过,还是发生了意外。
他们和原先跟在国公爷身边的人不同。
那些人,要么本来就是国公爷的侍卫,要么是皇帝给国公爷的。
本来就是战士,他们早就习惯了把生死抛之脑后。
而村子来的那些不同。
所以,倘若他们怕了,国公爷觉得,也是可以理解。
反正容月在国公府也需要熟人做为助力,那么,让他们在府里也成。
而就在那些人回去的第六天,国公爷却接到了皇帝让人送来的圣旨。
圣旨大概的意思皇帝让国公爷回去。
应该说,头几批回去的人,也和皇帝有说过南洋的事。
只不过,他们不像国公爷是全权负责,知道的并不是很详细。
虽然是带回了大笔的银子,可皇帝想知道的更加详细。
比方说将来的前景如何?
明年的货物安排如何?
那些人只知道自己负责的,别的一概不知道。
皇帝有些不高兴了,再加上听到说国公爷准备在南洋过年,因为要建设哪儿的一条街,把事儿给安排妥当。
皇帝虽然欣慰国公爷的负责,不过,他觉得国公爷还是回来过年的比较好。
因此,便下了一道圣旨。
首先是夸奖了一番,然后在京城的国公府里,赏赐了一堆有的没的,比方说玉石盆景这类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然后命他的亲信去宣旨,顺便又叫那个亲信在南洋待了三天,看看进程。
皇帝虽然信得过国公爷,不过,更加信得过自己身边的人。
然后在那个亲信的关注之下,国公爷便暂时把南洋的大权交给了副手,然后跟着皇帝的亲信上了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