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变卖所有水晶饰品,获得的四万一千一百两银票,姚兴华带着刘大狗和林点金两个保镖,在广州城最热闹的几条街道瞎逛,打算买点什么中意的日用品再回去。
逛着逛着,姚兴华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家茶馆。看见这间茶馆,姚兴华就联想到了老舍,想起了老舍的著名文章——《茶馆》。
“现在离老舍出生,还有十多年吧,没想到如今的我,居然比老舍还大。”姚兴华就这样自言自语的信步走进了这家名为同和的茶馆。
姚兴华带着刘大狗和林点金刚跨进同和茶馆门口,就有一位拎着茶壶的伙计迎上前来,一边让座一边招呼道:“几位爷早啊,是第一次来吧?给几位沏壶香片?”
“就听你的,沏壶香片,另外再给我们来两份干果。”
“好嘞,几位爷先坐着稍等,马上就来。”
随便找了一个空闲的桌子坐下,姚兴华便是一脸兴奋得东瞧瞧西看看,就像是一个对什么都好奇小宝宝一般。这个时候,因为时间还早,说书先生还没有来开工。茶馆内的客人也不是很多,包括自己这一桌在内,整个茶馆之内也不过五六座客人而已。
坐了一小会,对茶馆的新鲜感完全消失后,无聊得感觉便向姚兴华袭来,就在姚兴华无聊到打算回家的时候,旁边不远处一桌的话题,适时地吸引了姚兴华的注意力。
“喂,听说没有,朝廷新开了个海防捐,听说城东的王员外,就花了三千两银子捐了一个七品候补县令呢。”
“三千两就能做候补县令了?是不是真的?”
“当然了,我今天就打算也去捐一个候补县令当当呢,省得我家里的老爷子整天在我耳边念叨,隔壁家小李子考了个秀才,考个秀才怎么了,哪有七品候补县令风光。”
“走走走,咱们现在就去。”
看着急三火四离去的几人,姚兴华的心思也活络起来,毕竟来到这个时代,买个官做也是当初就制定好的计划。所以姚兴华还没等刚才离开的几人走出多远,便急忙叫上刘大狗和林点金,远远的跟着,也打算去买个官做做。
话说这如今的大清国,买官卖官已经非常的成熟,手续十分的便捷,就连服务态度也是非常的好,完全可以达到现世要求的微笑服务标准了。而且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买官竟然也可以讲价。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姚兴华最终花了一万八千两银子捐了一个三品候补参将。
这个官虽是候补,可毕竟也是一个官。虽然如今的大清国,官员捐输自乾隆开始,已成为常制,候补官员也是多如牛毛,这其中甚至有不少人终其一生,都只挂着候补二字,未得实缺,不过纵观整个大清国历史,还从未有过一个平头布衣直接捐输到三品候补官的例子,更何况是向姚兴华这种年方二八的小屁孩,一没资历(连个秀才都不是),二没后台(光棍一个,没家世)的。想必此举,定然会引起两江总督张之洞张大人的注意,弄不好,此举触动到朝廷也不是不可能的。
刘大狗和林点金两人对姚兴华花这么多白花花的银子(一万八千两阿,刘大狗一家四口一年赚的工钱也才一百两而已,他们一家不吃不喝,也要攒一百八十年啊。)去捐官,还是一个候补官的行为很是不理解,可自己的老爷现在毕竟是个官了,而且还是朝廷的三品大员,比那些个知府、知县的大了去了,自己这辈子还是头一回见到三品顶戴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呢。
所以,当刘大狗跟着姚兴华后头,捧着那花了一万八千两银子买来的三品朝服,林点金捧着三品顶戴,两人的心里面,甭提多展洋了,不知不觉之中,这腰杆也挺得更直了,走起路来,竟然也有那么点官步的味道来了。
不过,此时走在前面的姚兴华,可不想身后刘大狗那般喜气洋洋,反而有些愁眉苦脸。这倒不是为了那一万八千两银子心疼,而是在为接下来如何开办什么实业工厂而发愁。
按照在现世拟定好的计划,站稳脚跟和买官入官场这前两步基本上就算完成了,可接下来,要兴办大型实业工厂,以便引起到两江总督张之洞大人的瞩目和垂青,却让姚兴华感到十分头痛。
如今在他手里的资金,大约还剩下白银两万三千两左右,就这点钱,好干什么?能干什么呢?姚兴华心理一点头绪都没有,想要找个人唠唠,开阔一下眼界,拓宽一下思路,也了解一下现如今这广州城乃至整个大清国的情况吧,可回头看看身后跟着的,透着傻气的刘大狗和林点金,姚兴华只有失望的唉声叹气起来。
“老爷?你怎么了?叹什么气啊?”在刘大狗看来,刚刚当上了三品官的姚兴华,面对这光耀门楣的大好事,应该高兴才是,这会怎么叹起气了呢?
看着越看越傻的刘大狗和林点金,姚兴华的心情也稍稍有些好转了点,笑着敲了敲两个人的头说道:“好了,老爷我没事,这出来也有一上午时间了,肚子也饿了,咱们还是赶快回去吧,看看你娘给咱们做什么好吃的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