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在途

bookmark

论功行赏之下,很多人得到了提拔,比如合肥度支校尉张钦。因着南下充当翻译,数历生死,故连升两级,作为新设立的首任合肥度支校尉。

帐下运兵达三千之数,都是合肥降兵,船只则从濡须坞调拨,多为水师看不上的老旧之物,型制上也不太适合搞运输,凑合着用吧。

石庸也来了合肥,出任度支都尉。

两人也算老搭档了,谈起当初突围之事,唏嘘不已。

“族弟(石稹)运道不好,马失前蹄,唉。”看着西天的落日,石庸长叹一声,唏嘘道。

张钦为两人各斟了一杯酒,道:“生死有命,夫复何言。以后多照拂下他家人就行了。”

“我那族弟有四子,幼子今年七岁,已为天子遣使接入宫中习文练武,怕是轮不到我照拂。”石庸苦笑道。

“赚了!”张钦用有些羡慕的语气说道。

“是啊,赚了。只要不卷入什么大案,一代人的富贵是板上钉钉,若再好生经营一下,两三代富贵也是等闲。”石庸饮了一口酒,说道。

他也不是无所得。

原本是堂邑郡司马,但那是伪官,晋灭后

就不作数了,而今能混个正七品度支都尉,已然不亏。更重要的是他已简在帝心,被天子知道名字了,以后随便立点什么功劳,很容易就升上去了,这才是最大的、长期的好处。

张钦与他同理。不过升得比较猛,从正七品直升正五品,跨越了四级阶梯。如果没有功劳,只能按部就班熬资历的话,告老还乡前能升两级吗?很难说,因为一辈子停在某个品级上动都不动的人太多了。

“可有娄国昌后人消息?”石庸放下酒杯,问道。

“娄国昌出身低贱,没有后人,只有一个弟弟。”张钦说道:“听孙监军说,天子遣人寻访其弟,得知在库结沙牧马,于是行文匹娄氏贵人,放还其人赐名‘国贞’,袭国昌官爵。国贞有后,令其出一子过继给国昌,送来洛阳宫中,另赐勋官、田宅。其余诸人,多半如此行事。”

“田宅在哪?”石庸问道。

“在淮北。”张钦说道:“杨韬等部算是解脱了,普赐民籍,不再是世代煎熬的屯田兵了,他们将屯垦的田地退出,集体迁徙至淮南、庐江、弋阳、安丰四郡,便是江淮之间了。”

“没有去西阳的?”

“西阳罢废了。那地方,大概也没人愿意去吧。”

西阳在晋时是西阳国。

永嘉初,司马羕还是西阳县公,因此县荒芜寥落,几无人影,故西阳县迁至武昌东南(位于黄冈东),又以期思、西陵益其国,寻罢期思,盖因其划属汝南国(后复归弋阳),朝廷以蕲春、邾二县代之。

故西阳国辖西阳(黄冈东)、西陵、蕲春、邾四县,名义上有三万五千户,实则三千五百户都够呛,境内人口大头是五水蛮、西阳蛮——从血统上来说与賨人有些相近。

这些蛮人从汉代就编户了,但实际上和不编户没什么两样,因为人口都是估算、瞎填的,有没有这么多人、以前的编户之民有没有迁徙根本不清楚,反正他们不交税。

晋末以来战乱不休,尤其是张昌在荆州北部肆虐,随后又有王如、杜弢之乱,再加上梁晋拉锯,西阳国实在没什么人了,于是罢废,并入弋阳。

听到没人去西阳后,石庸便笑了:“算他们运气好。”

张钦微微一笑,又给石庸倒酒。

离他们不足百步的河道之上,舟船连天,浩浩荡荡。

自长江经濡须水入巢湖,再出巢湖过施水入淝水、淮水,接通河南水系,直抵汴梁这个水陆枢纽。

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合肥的重要地位,整个江淮之间只有广陵能与之媲美,那边同样设了

个度支校尉,其航线同样是直抵汴梁--自京口启运,经邗沟、鸿沟水系入汴水,但邗沟因为降雨少或地形原因,时不时停航,却不如西边了。

船只两岸还有一些骑兵在押送。

他们多为天子在草原收编的十营新军,出征时约有九千一百余,现在还剩八千出头,各营都有缺额,尤以渡江的横冲、铁骑、振武等营缺编最严重,回去后还得增补人员。

此时颜含就站在船头,放眼眺望淮南大地。

“鏖兵多年,合肥重镇竟然都渺无人烟,唉。”颜含叹道:“生民多艰!生民何辜!”

“父亲,今天下安定淮南应会慢慢恢复过来的。”其子颜髦说道:“父亲若--”

颜含摆了摆手,道:“我老矣。”

颜髦不再劝了。

有些话不用摊开说,那样太难听了。父亲要追求身后名,所以不会出仕邵梁的,但颜氏子弟可以。

这也是维持家族的一种手段。

父亲赚了名声,子弟得了实利,懂的都懂。

入夜之前,船队停了下来。

晚风之中传来了炊饭的香气,岸边一些人

正在跑马圈地,然后树立界碑眼见着入夜,亦纷纷散去。

“父亲,请用膳。”颜髦从船尾端了一碗鱼汤过来,恭敬地举过头顶,轻轻放在颜含面前的案几上。

他们家族的规矩非常多,上下森严,礼法执行得非常严格,与其他世家那种宽松甚至有些上下不分的情况——比如儿子直接喊老子名字,或者父子二人勾肩搭背一起纵酒等等--大相径庭。

颜含接过鱼汤后,问道:“哪来的?”

“淮南孙府君遣人送来了数尾鱼。”颜髦答道。

“哪个孙府君?”

“便是乐安孙氏的孙松孙德懋。”

颜含想起来了,他听过这个名字。当初据守金城的几大“贼首”中,便有此人的名讳,没想到竟然一跃而为淮南太守。

“天子可有鱼汤?”颜含问道。

“有的。”颜髦说道:“帝后二人皆有酒食赐下。”

颜含遂不再多问,喝起了鱼汤。

颜髦慢慢退下,然后坐在船头,与船工们一起吃着粟米饭。

没有菜,就两勺豆豉下饭。不过降人么,

还能要求啥?况且颜髦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之人,颜家固有清誉,但真没什么钱,说句不怕人笑话的话,王导幕府中随便拎一个下僚出来,都比颜氏田宅多。

“听君等口音,似非洛阳人?”吃完饭后,颜髦亲自到船边洗涮碗筷,随口搭话道。

“官人好眼力。”一名船工笑道:“我等本是魏人,虽落籍河阳多年,但这口音是改不过来啦。”

“亡国之臣,叫什么官人?使不得。”颜髦连声道。

“没有坐囚车上船的就有机会。”船工笑眯眯地说道:“攻灭刘汉、李成,都还任用了不少降官呢。再早些,石勒、曹嶷降官都有,官人丰神俊朗,未必不能复起啊。而且--”

船工想了想后,又道:“临上船之时,幢主特意将我调来,嘱咐勿要折辱颜公,有什么短缺立刻报上去。起航已多日,颜公粗茶淡饭,安之若素,竟是一个要求都没提,让我等十分佩服。”

颜髦也笑了,道:“你眼力也不错。”

“比起官人差远了,也就走南闯北多了些,见得也多了一些。”船工说道:“从军多年,临了还是队主,这辈子就这样了。”

“哦?你等难道是大梁水师?”颜髦奇道。

“黄河水师吧。”船工自嘲道:“和运兵差不多。”

“方才有人在岸边丈量土地,可是要赐予功臣?”颜髦问道。

“这我却不知了,应该不是。”船工说道:“兴许要置府兵吧。”

“我闻北地遍置府兵,几有十万众。”颜髦说道:“此兵如何?会不会与民争利?”

“肯定是与民争利的。别的不谈,夏日雨水少时,军府时常截留河水,留给自己灌溉。”船工说道:“一个军府往往还有不止一个磨坊,都要截水。不但小民苦之,便是豪族也拿他们没办法,宛如国中之国。不过也有好处--”

船工想了想后,说道:“他们有钱。农户编些蒲席、竹篮,养些猪羊去草市售卖,多为府兵家眷买去。若还会做坐榻、犊车、漆器或酿酒之类,亦可从府兵身上换取不少钱财,贴补家用。没了他们,日子应该会难过一些。像截水之事,便是军府不做,豪族也要做,二十余年前我见得多了。”

颜髦微微颔首。

府兵不拦水,豪族也要拦,小民在哪里都是被欺压的。但相对应的,府兵花钱大手大脚,却也给了普通民人打零工的机会,农户还可以饲养牲畜卖给府兵,所得钱财去买粮食,或者直接让府兵用粮食换肉。

如果是豪族呢?怕是难了。

豪族自己一家人能吃多少酒肉?他也不需要买你的东西,自家庄园里一堆兼职工匠,何须外购?除非实在不得已,他们的目的都是尽可能把自家用不掉的东西卖给别人,然后尽量不买别人的东西,慢慢积累财富。

这便是府兵比豪族好的方面,普通民人大概宁愿面对遍地的府兵,也不愿意与豪族庄园为邻。

颜髦以前隐隐知道一点其中的区别,但不深刻,此时听船工亲口道来,一时间思绪纷飞,正要再说些什么时,却听得身后传来苍老的声音:“此乃春秋古制,邵太白能得天下,难道是行复古之法?”

船工张口结舌。他不懂什么是古制,也说不上一二三四,见颜含出来,只行了一礼,便不再说话了。

“父亲,此恐非井田。”颜髦说道:“到底是何物,还得路上多看看。或者--”

他悄悄看了眼父亲,道:“至汴梁后,可向梁帝问询一二。”

颜含哼了一声,没说什么。

“梁帝此举,难道不合父亲心意?先帝在时,父亲可是指斥豪族争田的。”颜髦又道。

颜含没有回话只看着周遭的旷野,心绪也很杂乱。

昔年渡江之后,他曾当着王导的面说“南北

权豪竞招游食(民)”,以致“国弊家丰”,应当“征之(庄客流民)势门,使反田桑”。

王导很赞同,但大晋朝廷就这么个底子,说难听点是要饭的,只能姑息缓和矛盾而不能刮骨疗伤。待南渡士人站稳脚跟后,十几年过去了,他们本身也大量藏匿流民,大兴庄园,圈占田地,已然积重难返,在豪族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没用!

颜含他干不了什么事,说出的话还得罪人,若非资历老,怕是已被挤兑得不像样--有人曾问他江南群士优劣,颜含只说“周伯仁之正”、“卞望之之节”,“余吾不知也”,整个江南他就只认可两个人,其他“群士”在他眼里一塌糊涂,连对王导都没好话。

邵勋非要见见他,敬称他为“颜公”,别看嘴上没好话,心里还是有那么点小受用的。

今日听闻北地豪族被整治的内情,心中对邵勋的看法又有所改变。

这人能驾驭豪族,这是大晋朝历代天子都没做到的事情。

颜含满肚子建议,下意识想要对邵勋提出,但“忠臣不事二主”,却又不能为他做官,委实憋得慌!

十月初,船队又一次在陈县靠岸,远近百姓皆来围观。

第839章 新平第1101章 西苑与梁府第1166章 震荡(下)第988章 十五第二章 部曲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桥第九十五章 政绩第一百四十章 全线出击?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游第902章 莽出来的战机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与工作(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设第一十二章 争第十八章 平阳拾遗(上)第1066章 终极目标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一百零九章 借钱第1027章 积极要求进步第1145章 砸死你!(为盟主Halihh233加更)第1082章 安插自己人第1005章 言尽于此第825章 着手准备第三十三章 猜测第四十四章 驱虎吞狼第1126章 筹建与成果第九十一章 插手第1252章 视察第三十六章 料理(上)第十九章 不堪一击第五十七章 战报与会面第十章 黎阳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坞第六章 枣嵩第826章 强行推动的战争第1173章 议简单介绍下东汉和鲜卑的战争第901章 狭路第十七章 变化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乱第1255章 给我卷起来!第842章 说客第四十章 人设(月票加更6)第1049章 历史的玩笑第818章 支持第一百七十二章 聪哥的担忧第952章 着急的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区域第九十章 官僚系统(上)简单介绍下上一章的标题吧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一百三十三章 滚!第969章 王政(上)第876章 各自摊牌第1057章 襄樊第1012章 萧关善后(下)第1085章 余波第一百二十九章 共险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十六章 汲桑第一百二十五章 刚开始,就结束了第827章 后方老登们(为盟主提拉忒弥斯加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亲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岔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袭扰与前进第一百五十六章 利诱第一百零四章 后方(为盟主汉明帝加更)第1149章 搅动第一百六十八章 波浪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六十一章 荥阳第932章 复仇第1277章 辩论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第一百十五章 征集第一百四十五章 抢第1265章 心潮澎湃第一百十三章 涧水第九十六章 会玩第一百章 硖石第1131章 老羌第二十九章 规划第1177章 宗室与家底第十二章 切香肠第987章 第一次朝贺(下)第五十四章 亲迎第1062章 陛下可走华容道,也可径下赤壁第1094章 平城行(上)第一百零五章 舌战群儒第五十九章 底气第十八章 风驰电掣第五十九章 底气第一百十三章 送粮第六十八章 风雪之中的追袭第808章 站直了,别躲!第1078章 末日降临第883章 融合第1206章 纵横江北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872章 道
第839章 新平第1101章 西苑与梁府第1166章 震荡(下)第988章 十五第二章 部曲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桥第九十五章 政绩第一百四十章 全线出击?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游第902章 莽出来的战机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与工作(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设第一十二章 争第十八章 平阳拾遗(上)第1066章 终极目标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一百零九章 借钱第1027章 积极要求进步第1145章 砸死你!(为盟主Halihh233加更)第1082章 安插自己人第1005章 言尽于此第825章 着手准备第三十三章 猜测第四十四章 驱虎吞狼第1126章 筹建与成果第九十一章 插手第1252章 视察第三十六章 料理(上)第十九章 不堪一击第五十七章 战报与会面第十章 黎阳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坞第六章 枣嵩第826章 强行推动的战争第1173章 议简单介绍下东汉和鲜卑的战争第901章 狭路第十七章 变化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乱第1255章 给我卷起来!第842章 说客第四十章 人设(月票加更6)第1049章 历史的玩笑第818章 支持第一百七十二章 聪哥的担忧第952章 着急的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区域第九十章 官僚系统(上)简单介绍下上一章的标题吧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一百三十三章 滚!第969章 王政(上)第876章 各自摊牌第1057章 襄樊第1012章 萧关善后(下)第1085章 余波第一百二十九章 共险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十六章 汲桑第一百二十五章 刚开始,就结束了第827章 后方老登们(为盟主提拉忒弥斯加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亲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岔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袭扰与前进第一百五十六章 利诱第一百零四章 后方(为盟主汉明帝加更)第1149章 搅动第一百六十八章 波浪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六十一章 荥阳第932章 复仇第1277章 辩论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第一百十五章 征集第一百四十五章 抢第1265章 心潮澎湃第一百十三章 涧水第九十六章 会玩第一百章 硖石第1131章 老羌第二十九章 规划第1177章 宗室与家底第十二章 切香肠第987章 第一次朝贺(下)第五十四章 亲迎第1062章 陛下可走华容道,也可径下赤壁第1094章 平城行(上)第一百零五章 舌战群儒第五十九章 底气第十八章 风驰电掣第五十九章 底气第一百十三章 送粮第六十八章 风雪之中的追袭第808章 站直了,别躲!第1078章 末日降临第883章 融合第1206章 纵横江北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872章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