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回 有喜亦有忧(上)

日之后……

曹操已经率领大军抵达樊城,只是一到樊城就碰上曹仁负荆请罪的事。原因很简单,曹仁的两万先锋竟然被赵云和徐庶的四千来人在这几天里耍得团团转,先是抢攻新野丢了大部份粮草,接着樊城被徐庶趁虚攻下,又烧光了曹操先期送到樊城备用的粮草。曹仁在新野调兵回援樊城,结果徐庶和赵云又掉回头去再次攻下新野。之后曹仁便再不敢轻举妄动,老老实实的呆在樊城等候曹操带领大军到来,再就是有派出细作去新野打探情况。据细作回报,现在的新野依旧是一座空城,赵云和徐庶仅仅呆了一天就离开了城池,不知所踪。

眼见曹仁光着上身,身背荆条趴在那里,曹操摇了摇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子孝即已知罪就先退下去吧。”曹仁可是曹操的心腹爱将,下不了狠心去责罚什么。

不说曹仁退下去如何如何,曹操到想起了城门楼上某人留下的一行歪歪扭扭的题字——单福到此一游!(表打偶,追求一点戏剧化的效果而已!)

“单福……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啊。能在城门楼上放肆的留字,应该是刘备军中领军之人。”

曹操默念了几句,向在座的幕僚问及有谁知道单福是谁。和书中记载的一样,程告知曹操单福真名徐庶,还有如何能将徐庶弄来曹营的方法。曹操爱才如命,当即派人赶赴颖川去抓徐庶之母。

不过呢……

——————

柴桑。贞的商船队正在作即将扬帆启航地最后准备。]>着船舱的布置,口中是啧啧有声。说句不客气的话,徐母就是个乡下老妇,又何曾见过布置得如此华丽的精美船舱?小心翼翼的拿着几件装饰品细看,又小小心心地放回原处,那副神情简直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对了,汉代还没有《石头记》来着。

舱门轻响。徐母赶紧打开舱门。贞笑盈盈地亲手端着一盘吃食送入舱中:“徐老夫人。请用些饭食吧。”

徐母吃惊地望定贞,惊问道:“你……你是何人?为何装束如此、如此古怪?”

“古怪?”|.[.把食盘放到桌上,连马尾巴都没有扎披散在背后的秀发掠过脸庞,立直腰身拂好秀发时她才反应过来——到柴桑之后她换上了在夷州流行的夏日便装(秋老虎肆虐的日子,图个清凉嘛),而且秀发是披散在背后的。对中原地区的土包子来说。确实是古怪了一些。

想明白此节,贞无所谓地笑了笑道:“老夫人,小女子贞,刘皇叔帐下从事中郎竺之妹。我家夫君就是当年许都中的尚书仆射,人称‘三年境内丰’的陆仁陆义浩,现任大汉抚夷将军,领夷州牧。至于我这身在您眼中有些古怪的装束,在夷州实属平常。柴桑这里也常会看见有人穿出来的。”

徐母闻言有些吃惊。眼前这个女子的来头可不小啊!急忙向贞施礼道:“原来是夫人,老身有礼了!”贞在身份上是官宦人家的家眷,社会地位要比徐母高得多。作为平民的徐母是要向贞行礼。.:.能当老夫人之礼?请坐吧,容我伺候老夫人用些饭食。”

各自谦让了几句之后坐下,徐母犹豫了一下问道:“夫人,为何要将老身自颖川接到这里?当日夫人所遣之人具言,老身只要随行而至就能见到我家庶儿,可是现在将老身留于船中却是何意?请恕老身多嘴过问一句,这是要去哪里?”:>

徐母缓缓地摇了摇头,轻轻的叹了口气道:“我那逆子自中平末年为好友报仇杀人远遁他乡之后就再无音讯,数年之前才托人转送家书一卷,具言在襄阳水镜先生门下求学,再往后就没了音讯。”...州吗?”

徐母道:“这几年来也颇有耳闻。据说夷州本是海外蛮夷之地,自令夫陆夷州抵夷州之后,穷数年之功建成一处富庶平和地宝地,再往后更上表朝庭,使夷州并入我大汉版图,稍振汉室声威。夫人,老身对陆夷州很是仰慕啊。”

听了徐母的话,贞在心里喊了声那就好,接下来便信口开河了:“老夫人,实不相瞒,令郎徐元直就在我家夫君帐下效力,官任夷州参议中郎。”

徐母眉头一扬,几分喜色流露在脸上:“此话当真?陆夷州真能不计我那逆子年少之过而加以重用?想陆夷州贤名流传四海,吾儿辅之,得其主矣……哦,老身明白了,听闻夫人常往柴桑行商,定是吾儿元直劳烦夫人接老身去夷州与他母子团聚吧?”

“正是,正是!只是方今刚刚入秋,西北季风未起,而且我这船队要经由秣陵出了海口才能直奔夷州,算下来至快都需要两月左右才能到达夷州。就请老夫人安心在这舱中暂居一段时日,但有何差遣只管对我明言便是。到是这舟船一路的颠簸会令老夫人受苦了。”

徐母喜道:“无妨无妨,我那逆子能投身贤主学有所用亦可算光耀门庭,老身就是死亦瞑目,吃些旅途劳顿之苦又算得了什么?且夫人对老身以礼相待,又华堂雅室锦衣玉食的,老身真是觉得愧不敢当啊。”

彼此客气了几句。贞告个罪先退出舱去,转回了自己地房间。关上房门之后,贞从怀里摸出陆仁写给她的信,嘲弄一般的低声笑道:“义浩啊义浩,你只是想把徐庶给赚到夷州去,用

下这么多的计策吗?第一条不就轻松搞定了?”

陆仁在决定把徐庶骗去夷州之后给贞写了封信,针对书中对徐母的记载陆仁准备了好几套方案,务求一定要保全徐庶和徐母。他可不想徐庶被赚到夷州之后也给他来一个徐母上吊自杀。徐庶终身不为他画一策的事。那样不但要来徐庶没用。自己还要徒做小人。

第一个方案:陆仁回忆书中的记载,似乎徐母刚被赚到曹营的时候还不知道徐庶化名单福在辅助刘备,还是曹操告诉徐母地。那么就先让贞试探一下徐母地口风,如果徐母确实不知道徐庶已经在刘备地手下,那就干脆直接骗徐母说徐庶投奔了陆仁。反正陆仁在襄阳呆过几年,万一徐母问起就说是那时陆仁和徐庶结识的。贞是一流的商人,小嘴巴能言善辩。编些这样的谎话还不是小菜一碟?等把徐母骗到了夷州,再推说徐庶因为有要务被陆仁派去了别的地方就可以了。徐庶一到先不让他和徐母见面……陆仁会先敲一敲徐庶再说!

第二个方案:假如徐母已经知道徐庶在刘备的帐下效力,那就推说徐庶怕曹操会派人捉拿徐母要挟徐庶,荆州之战又随时会打起来,徐庶顾不到老母,便请竺出面,让贞把徐母接去夷州安养天年。接下来嘛……只有先把话挑明,不让徐庶说已经改投陆仁。然后把徐庶远远的派出去便是。算是在用徐母地人身安全逼迫徐庶为陆仁出力来着。

第三个方案……算了不说了,反正徐母已经上了当,徐庶被骗来那是早晚的事了。u=..好,贞下到码头,寻到了正在忙碌的陆信,悄声的吩咐了几句。陆信会意,当即调派得力的人去送这两封信。一封是由陆路加急直送去泉州给陆仁,另一封……等贞的船队出发五天后,便会送去徐庶那里。

——————

曹操抵达樊城之后,详细的听闻了曹仁这一仗的前前后后,又重赏过了数次规劝曹仁地李典,再聚起幕僚商议了一下,马上就分析出了刘备军地意图,当机立断的下令,全军挥师直取襄阳!

十五万大军那是何等的声势?而三万先锋地主帅曹操换上了张辽。张辽有了曹仁的前车之鉴,采用了比较稳妥的行军策略,先取下了新野城。取下新野后,张辽马上派出快马向前打探消息,得到的回报是赵云、徐庶的四千人正在向襄阳方向撤退,而襄阳方面的守备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因为刘备把手中的嫡系部队转移去了江夏,原先刘表的荆襄三军正在转运襄阳与江陵的粮草军需。

曹操接到消息之后不作多想,率领大军马不停蹄的杀奔襄阳。根据手下几个谋士的分析,刘备放弃固守襄阳,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士卒与民心未附,一但曹军杀至很容易生出变故(比如说不服刘备的人暗中赚门,接应曹军入城),所以退守到根基较稳的江夏一带固守等待时机。而襄阳与江陵两地的粮草军需如果被刘备转运一空,一则能为刘备打持久战做好准备,二则曹操兵力过多,如果不能夺取到荆襄的粮草来补充,那就只有从后方的许昌等地调运来。这样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容易给刘备以可趁之机。所以曹操选择挥师直进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乱刘备的设想,把荆襄的大量物资先抢到手再说!

战况如何似乎不用去多说,十五万的大军那是什么概念?负责抵挡曹仁这一队曹军先锋的赵云与徐庶在离开新野后便发付快马去报知刘备,让刘备带领嫡系部队赶紧先行撤往江夏,转运粮草军需的事交给其他人去做。运得了多少是多少,其他的事可就顾不上了。对此诸葛亮也一样的深表赞同。

事实证明诸葛亮与徐庶的判断是正确的。就在刘备刚刚离开襄阳的第三天,张辽的三万先锋就抵达了襄阳城外,半日后夏候敦率领的曹军侧锋两万人也相继赶到。襄阳城中的刘备、刘琦等人一离开就没有了能领军抵抗的人,襄阳守军又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城中的蔡、蒯两氏更是暗中打开城门迎接曹军入城。好在刘备留下暂守城池的守将刘封事先就作好了准备,装模作样的打了几下便从码头乘船逃往江夏去了。

接下来张辽与夏候敦一合计,由张辽镇守襄阳等候曹操,夏候敦带领近万骑兵直赴江陵,破坏掉刘备转运江陵粮草军需的意图。其实说真的,夏候敦去破坏江陵运输线的话仗都不用打什么,可以说只要近万的骑兵摆出点声势吓唬一下,运送粮草的襄阳军兵就会逃个一干二净。

荆襄各地的军兵当中,唯一有战斗力能和曹军抗衡的只有刘备的嫡系部队而已,其余的荆襄士卒多少年没有打过仗不说,平时连常规的训练和兵器保养都做不到,战斗力与士气连三流都算不上。诸葛亮在刘备取下襄阳时就看清了这一点,为了保存足够的实力才建议刘备先把嫡系部队带走,同时用荆襄的军需物资来弥补原先刘备军兵军需常常到不了位的缺陷。至于荆襄大军,人数是比较多,可是现在除了能用来运送一下物资之外似乎就再派不上什么用场。兵法上说“兵贵精,不贵多”,而诸葛亮正是一个终生都在贯彻这一理论的人。

负责转运江陵粮草的大将是张飞,不过诸葛亮让刘备明言节制张飞,让张飞不得离开江陵港口半步。诸葛亮心里有数,曹军来得太快,江陵的军需只怕转运不走多少,而且大军一至还需要有一员勇将来保护港口里能最后运走的一批军需。张飞就是诸葛亮留在这里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40回 东岸战事第71回 陆仁寻计第79回 可行之事第15回 鄄城秩事第27回 终收山蝠第九十一回第160回 有失有得第55回 家有一宝第49回 里应三十七回准备第三十二回第7回 乞讨出城(上)第61回 蔡琰说教第222回 劝(下)第1回 初到汉末第一百四十九回 上第143回 佳人为助第118回 不见血的战场(上)第65回 回归正途第21回 知敌第36回 逼出禁招第65回 回归正途第99回 又起一波第6回 是非之争第97回 复交条件第41回 心救貂婵外篇之一猪脚在自己的时代第97回 荀攸定计(上)第九十五回第109回 隐忧第29回 乱世幽香第九十一回第23回 不一样的前奏第九十七回 下郭嘉之虑第118回 不见血的战场(上)第81回 论势第76回 许都暗流(中)一百零五回虚实第102回 强势第175回 两位高徒第64回 错综复杂第五十九回第一百九十回第五回第61回 去者与来客第53回 家庭会议第五十六回第107回 曹瞒之忧第二百零九回第73回 深夜突围(上)第33回 歇斯底里第72回 战起第19回 讨旨屯田第十回第10回 意决第185回 将行第一百九十七回第21回 似是而非(中)第223回 新的开始第一回第八回第171回 货去人来第151回 郡主走好!第232回 第二卷最终回(上)第七十九回 下第四十六回第五十六回第69回 蒋氏豪族第61回 去者与来客第169章 解释第八十七回第9回 曹公赐侍第73回 深夜突围(上)第21回 知敌第223回 新的开始第二百零一回第63回 意外来客第145回 柴桑之旅第18回 公事私情第107回 争!第173回 战后收徒第64回 错综复杂第159回 当次奸商第42回 请不如激(下)第24回 三国英雄少不得吴候(下)第37回 惊雷第九回第35回 获救生还第23回 家之叹第193回 柔第五十八回第47回 不认命第70回 上第32回 灵异事件(上)第35回 获救生还第112回 插足第7回 乞讨出城(上)第121回 杂事一堆第97回 荀攸定计(上)第34回 计从与否
第40回 东岸战事第71回 陆仁寻计第79回 可行之事第15回 鄄城秩事第27回 终收山蝠第九十一回第160回 有失有得第55回 家有一宝第49回 里应三十七回准备第三十二回第7回 乞讨出城(上)第61回 蔡琰说教第222回 劝(下)第1回 初到汉末第一百四十九回 上第143回 佳人为助第118回 不见血的战场(上)第65回 回归正途第21回 知敌第36回 逼出禁招第65回 回归正途第99回 又起一波第6回 是非之争第97回 复交条件第41回 心救貂婵外篇之一猪脚在自己的时代第97回 荀攸定计(上)第九十五回第109回 隐忧第29回 乱世幽香第九十一回第23回 不一样的前奏第九十七回 下郭嘉之虑第118回 不见血的战场(上)第81回 论势第76回 许都暗流(中)一百零五回虚实第102回 强势第175回 两位高徒第64回 错综复杂第五十九回第一百九十回第五回第61回 去者与来客第53回 家庭会议第五十六回第107回 曹瞒之忧第二百零九回第73回 深夜突围(上)第33回 歇斯底里第72回 战起第19回 讨旨屯田第十回第10回 意决第185回 将行第一百九十七回第21回 似是而非(中)第223回 新的开始第一回第八回第171回 货去人来第151回 郡主走好!第232回 第二卷最终回(上)第七十九回 下第四十六回第五十六回第69回 蒋氏豪族第61回 去者与来客第169章 解释第八十七回第9回 曹公赐侍第73回 深夜突围(上)第21回 知敌第223回 新的开始第二百零一回第63回 意外来客第145回 柴桑之旅第18回 公事私情第107回 争!第173回 战后收徒第64回 错综复杂第159回 当次奸商第42回 请不如激(下)第24回 三国英雄少不得吴候(下)第37回 惊雷第九回第35回 获救生还第23回 家之叹第193回 柔第五十八回第47回 不认命第70回 上第32回 灵异事件(上)第35回 获救生还第112回 插足第7回 乞讨出城(上)第121回 杂事一堆第97回 荀攸定计(上)第34回 计从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