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挑动黄河天下反

地皇三年一月初,离开冯勤的家乡繁阳县后,行春的队伍向东北方行进,渐渐进入魏县地界。

一个看似车轱辘话的问题从第五伦口中问出:“魏县为何要叫魏县?”

听起来是“伦何以为伦,秀何以为秀”一样的废话,但第五伦确实疑惑好久了。

“我听说,古时魏侯国兆队(河东),而战国时的魏国也将都城定在安邑,所以那一带称之为西魏。”

“可这大河之北,只属于魏国不过百余年,而后就归了赵国。为何却设了魏郡,又有了魏县?伟伯,你且说说。”

冯勤倒是很清楚这些郡中掌故,立刻应道:“本地原名棘蒲县,据说魏武侯时,曾建别都于此,筑城,多有魏国公子官吏来此居住,当地遂称之为魏城。”

原来,本是本地人对统治者聚居区的称呼,可到了汉朝,重新给各郡定名时,一听当地人“魏城”的叫法,遂命名为魏县,郡为魏郡。就这样沿用下来,战国时本该是赵人的当地百姓,如今已以魏人自居——不过到了两千年后,这里划归了邯郸市,又成赵地男儿了。

魏县就在半日路程之外,但第五伦却不急,让马援带随行的三百流民兵在亭驿休憩,他自己则吩咐门下五吏和亲卫臧怒,往东:“先带去看看大河故道。”

远远能望见犹如长城般的黄土塬出现在地平线上,冯勤年轻时来过这边,指着它们告诉第五伦:“郡君,那便是赵垣,战国时齐赵以邻为壑,便在此筑河堤。”

等近了时,第五伦登上土垣,放目望去,在依然冰封的大地上,看到了一条壮观的蚯痕!

它从西方逶迤而来,横跨冀土,仿若远古巨蛇爬行留下的痕迹,但地势却反高出周边许多。

这便是黄河故道,由于多泥沙、浑浊的河水在齐、赵大堤的夹峙下流动,塑造出了一条真正的悬河,河床高高在上,残堤更高。

岗上的宽阔凹槽里,残存着一些冻住的沼泽和水洼,春天的时候,这里应该滋长着半浸半露的簇簇丛丛,还有大片的荒沙岗子,间错着树林和灌丛。

偶尔还能看到地上有密密麻麻堆积的鱼骨蚌壳,白森森的,像是巨兽死去留下的骨骸。

天下有成千上万条河流,唯黄河脾性格外暴躁,自春秋时起,她曾在这条故道奔腾了六百年,但就在始建国三年(公元11),却又暴躁地拂袖而去。

第五伦在将冯勤叫上堤来,问他道:“当年河水决口的时候,伟伯多大?”

“十三四岁。”冯勤比第五伦大几岁。

“还记得当时情形么?”

当然记得。

冯勤一闭眼,就能想起那年秋天,整个魏成郡吃都吃不完的鱼肉腥味。

当时他还是个孩子,在家中读书,忽然被邻家孩子兴奋地跑来,说河水干了,大家都在捡鱼。

孩子们立刻往一天路程外的大河赶,抵达后上去一看,果然昔日浩浩汤汤宽达数里的大河,居然在本该是丰沛的季节干涸!

那些水洼里满是垂死挣扎的鱼,一条挤着一条,魏地人的年轻人像是疯了一样下去捡。

但与年轻人的兴奋不同,在老一辈的脸上,冯勤只看到了惊愕、畏惧和绝望。甚至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一屁股坐在土堤上,像失去母亲的孩子般痛哭流涕。

“万事休矣。”他们是这样对天哭嚎的,那时候冯勤还不明白。

因为黄河是在治亭郡濮阳附近决口的,魏郡运气极好,不在黄泛区,躲过了大水灭门的惨剧。可东南方的兖州、青州就惨了,黄河一旦失控,就跟脱缰的野马般到处乱流,寻找新的河道,导致十几个郡遭灾,无数人失去家园,百姓流离失所。

邻居们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切,而魏成郡的受灾是持久而缓慢的,黄河离开故道后,魏成的气候就越来越怪。雨雪不再按节气来,庄稼也不好种了,刚开始觉得这条恶河迁移是好事的魏地年轻人,在被生活毒打后,开始思念她。

因为那是王莽当上皇帝后第三年发生的事,渐渐就有人说,这是上天给乱臣贼子的警告,开始有人流传翟义还没死,有人说成帝子刘子舆还活着,”思汉“的潮流,便是从那一年开始的。

冯勤也问了第五伦一个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大尹在朝中,可知皇帝当年,为何不遣人来使大河归于故道?”

第五伦还真知道一点,因为他的老朋友桓谭,在大河决口时正好担任大司空掾,分管此事。

桓谭还奉命替王莽主持水利专家们的工作会议,做了记载,听说第五伦要来魏成郡,便将那份文书交给他看,第五伦观后,颇有裨益。

第五伦是想引冯勤为亲信的,既然这闷葫芦难得主动开口一次,当然要把握,遂道:“当初皇帝征求能治河的人才以百计,各人的主张并不相同。”

“长水校尉等人以为,大河溃决的地点,经常在治亭、寿良(东郡)、河平(平原郡),那一带地势低下,土质松软。按照禹贡所载,古时这一带本就无人居住,专用来给大水倾泄。不如迁徙民众,将三郡腾空,不再兴建官亭、民居。”

好家伙,直接空出三个郡的地方给大河泄洪,要知道,这三郡都是富庶之地,人口加起来足有两百多万啊,怎么迁?迁到哪?妥妥的投降主义,真给大禹丢人。

而另一个御史,则完全与之相反,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蓝图:“臣观《禹贡》有‘九河既道’之言,大禹治水靠的便是九河疏导,皆在冀州,吾等应大略在河北挖掘,即便不能凿出九条河流,只要能开凿四五条,应该也有裨益。”

硬生生挖九条河道,秦皇汉武恐怕都没这本事,更不靠谱。

讨论来讨论去,倒是只把造成黄河决口的元凶是“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搞清楚了,第五伦去过大河上游的新秦中,河水清澈无比。

而在中游的关中一带就不同了,生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口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使得河水越发浑浊。雨季很容易溃决,不得不加高堤防,以致高出平地,就像筑墙而储水,一旦决口,不堪设想。

汉武时河水一决,而今再决,王莽朝廷里的士大夫们不明治水之法,复古居然复到这上面来了,出的主意就没一个靠谱的。

至于桓谭,也是门外汉啊,他只建议应该效仿汉武时,加以主动治理:“汉武时发卒万人筑塞,下令以薪柴及所伐淇园竹所制成的楗堵塞决口,成功让大河离开瓠子,归于故道。”

“本朝若能效仿,计划既定而后实施,费用不过数万万,却能驯服大河,且可使下游流民有事做有饭吃,不至于走投无路做了盗贼。如此,上可以承禹业,下可以除民害。”

然而结果是,王莽最终没有采纳桓谭的主意,反而觉得堵不如疏,决定顺从水性,使河水在新道自由流行,不再归于故道。

所以究竟为何不治呢?第五伦说了这么多,依然没有给冯勤一个明确的答案,可当地人却暗暗揣测过:“一旦大河回归故道,便可能会将岸边的元城淹没,那里可是有皇帝祖坟啊!”

让百姓喂鱼,还是让祖先尸骨泡澡,这难道还用选么?

莽子哥的想法不好猜,不好说这是阴谋论,还是确有其事。毕竟就第五伦看来,王莽确实对老家极度重视,那儿理论上属于魏成,实则类似直辖,元城县宰归宗正管,甚至不需要向魏成上计,第五伦却有义务保卫元城安全,凭什么啊。

其实汉武帝时那次决口,也是因为宰相田蚡为了保住自己在河北田地的私欲,而扔了十几年没治,这次亦有不少朝臣重复了当年的错误,觉得河决乃是天意,堵了反而违背上苍。

于是王莽放任大河肆虐,却跟匈奴、句町较起了劲。

真是一念之差啊,第五伦暗想:“当初要是将与四夷交战的钱粮人力用来治河,尽力将决口堵上,让河水归于故道,黄河清平,天下称颂,说不定你王莽就是真圣人了。”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可历史没有如果,十余年来,兖青许多个郡依然是黄泛区,泰山贼里大半是河患难民。

去年河平又有数千难民,在号称仙人的女子迟昭平带领下举事,俨然变成了“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剧本。

观完河水后,第五伦也要继续上路,他看这魏成郡形势挺不错,西倚太行,东连河济,形强势固,襟带大河南北。春秋时,齐、晋尝角逐于此。及战国之季,魏人由以拒赵而抗齐。自秦以降,黎阳、白马之险,恒甲于天下。楚、汉之胜负,于此而分。

王……王霸之地也!

可很遗憾,经过这决口后,魏成郡的地利大减,远不如秦汉之时了,也就是……破防了。

第五伦回首那道犹如残躯的河堤:“大河天险移走了,外敌想要从东面入侵魏地,变得更加容易!”

……

魏成郡虽然首府在邺城,但东部各县的中心却是魏县,汉时的都尉、新朝的属令府都驻于此处,这也是第五伦此行的目的,试图拉拢东部豪强,控制这边的郡兵。

郡兵四千,分别驻于三地:邺城一千,随着李能退了一步,已为第五伦令督盗贼赵尨控制,但成分良莠不全,战斗力很成问题。且军吏多是邺城大小豪右子弟,不易沙汰,第五伦宁可借壳上市,另练新兵取而代之。

此外魏县二千、元城县一千,理论上都受属令调遣,第五伦若想对付李能,他们的支持不可或缺,起码要保证不要从背后捅刀子。

听说大尹行春途经魏县,比第五伦还晚来魏郡的属令立刻带着官吏出迎。

属令史熊,乃是北军校尉提拔而来,他家世不一般,乃是汉宣帝外祖母家,和本郡的平恩侯许氏一样,算是汉朝外戚,但在新朝却没有没落,反而被封为“和平侯”。

史熊就是和平侯的长子,贵戚子弟,三十多岁年纪。他一直呆在北军的温室里,哪见识过外面的酷烈斗争,第五伦在邺城明明提醒过他,结果刚到这边,这傻大个就被郡东豪强们架空了。

经过大河边的对话后,冯勤开始更愿意给第五伦提供些信息了:“真正掌握魏县两千郡兵的,是兵曹掾柴戎。”

可还不等第五伦会会此人,魏成郡属令史熊、兵曹掾柴戎二人甫一见面,就告诉了他一个十万火急的消息。

“大尹,元城宰派人来求援。”

“河平流民贼外出抄食,以数千人侵犯元城,请求魏成驰援!”

真说来就来啊!

这是内忧未消,外患又至,第五伦只想起在大河堤坝旁的神预言,暗骂自己。

“伦,你个乌鸦嘴!”

……

PS:王莽年间对治河的争论见《汉书沟洫志》,桓谭同志与会并记录。

(白银萌加更4/11)

第157章 真·秀第671章 借荆州第540章 伦秀(上)第407章 皈依者狂热第373章 降维第636章 但使龙城飞将在第3章 打不过就加入第201章 硕鼠还是飞蝗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321章 待到秋来九月八第60章 星星之火第543章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第640章 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第268章 王司徒第66章 我想了十天十夜第294章 公无渡河第103章 龙有三个头第270章 其血玄黄第637章 河湟隔断异乡春第283章 借剑第102章 灭国第83章 砰!第33章 你也配叫刘秀?第476章 他们急了第566章 围魏救赵第174章 双赢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374章 铜马帝第491章 立国第16章 死狗第406章 陇蜀第693章 齐卸甲第427章 瓦玉第448章 山海情第340章给他一个师第75章 地皇元年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688章 这谁顶得住啊第560章 鹰枭第310章 七寸第384章 全民皆兵第481章 大公无私第679章 惊喜第68章 我有一言第681章 百川第6章 什么决定脑袋第354章 百废待兴第470章 周率第243章 好日子第439章 你配吗第596章 强弩之末第573章 输麻了第212章 努力第586章 坚定守住,就有办法第214章 称帝第490章 禹迹第416章 两面包夹之势第180章 掌声响起来第242章 举不举?第49章 父慈子孝第333章 雪拥蓝关马不前第145章 骗纸第404章 猛虎出笼第178章 马已经服第264章 臣等正欲死战第38章 年轻人不讲仁德第408章 怒发冲冠第699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第423章 燕歌行第290章 会师第216章 天命!第499章 强渡第569章 手抖第523章 创业未半第303章 摸尾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349章 江东子弟多才俊第574章 马鹿第540章 伦秀(上)第166章 前浪后浪第147章 要文斗第240章 我替你骂了第333章 雪拥蓝关马不前第690章 “陨石”第133章 蜂虿之毒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293章 武德第211章 改变第474章 老当益壮第342章守户之犬第557章 还乡第189章 乱杀第406章 陇蜀第152章 俺也一样第200章 奇变偶不变第601章 饮马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14章 宰天下第235章 莫须有
第157章 真·秀第671章 借荆州第540章 伦秀(上)第407章 皈依者狂热第373章 降维第636章 但使龙城飞将在第3章 打不过就加入第201章 硕鼠还是飞蝗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321章 待到秋来九月八第60章 星星之火第543章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第640章 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第268章 王司徒第66章 我想了十天十夜第294章 公无渡河第103章 龙有三个头第270章 其血玄黄第637章 河湟隔断异乡春第283章 借剑第102章 灭国第83章 砰!第33章 你也配叫刘秀?第476章 他们急了第566章 围魏救赵第174章 双赢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374章 铜马帝第491章 立国第16章 死狗第406章 陇蜀第693章 齐卸甲第427章 瓦玉第448章 山海情第340章给他一个师第75章 地皇元年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688章 这谁顶得住啊第560章 鹰枭第310章 七寸第384章 全民皆兵第481章 大公无私第679章 惊喜第68章 我有一言第681章 百川第6章 什么决定脑袋第354章 百废待兴第470章 周率第243章 好日子第439章 你配吗第596章 强弩之末第573章 输麻了第212章 努力第586章 坚定守住,就有办法第214章 称帝第490章 禹迹第416章 两面包夹之势第180章 掌声响起来第242章 举不举?第49章 父慈子孝第333章 雪拥蓝关马不前第145章 骗纸第404章 猛虎出笼第178章 马已经服第264章 臣等正欲死战第38章 年轻人不讲仁德第408章 怒发冲冠第699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第423章 燕歌行第290章 会师第216章 天命!第499章 强渡第569章 手抖第523章 创业未半第303章 摸尾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349章 江东子弟多才俊第574章 马鹿第540章 伦秀(上)第166章 前浪后浪第147章 要文斗第240章 我替你骂了第333章 雪拥蓝关马不前第690章 “陨石”第133章 蜂虿之毒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293章 武德第211章 改变第474章 老当益壮第342章守户之犬第557章 还乡第189章 乱杀第406章 陇蜀第152章 俺也一样第200章 奇变偶不变第601章 饮马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14章 宰天下第235章 莫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