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细线

是夜,御驾停在鸿门行宫休憩——这还是王莽当年修的。

第五伦虽经常奔波在外,但重要奏疏却一直追着他的行在跑,就算后天就能入长安,可有些紧急上奏,还是要立刻送到皇帝面前。

这一封帛信,来自凉州,随着“西汉”的毁灭,第五伦在凉州安排了“三驾马车”:卫将军万脩因腰上驻留天水,主管陇地安民;后将军吴汉坐镇陇西,一边防备成家及落脚于武都郡的隗嚣残部,一面约束羌部。

真正的“凉州牧”第八矫,则留在河西四郡。

第五伦于灯下启封,打开奏疏后,不由一笑:“巧了,原来是与西域有关。”

在此之前,中原和西域已经断绝音讯足足十年之久,究其缘由,还是得怪王莽这“皇汉”虚荣心作祟,为了向古礼看齐,竟将西域诸国王一律改称为侯。

西域与中原语言不同,对当地人来说,君主其实都是城邦酋长,所谓王侯,实乃汉册封。可如今西域仰慕汉化已百余年,也有了爵号的概念,王莽骤然更改,自然激起他们不满。恰逢西域都护痛恨王莽代汉,竟带着几千人投了匈奴——谁让匈奴是汉家姻亲呢。

西域顿时大乱,加上新朝使者滥征财物,小国禁不住盘剥,跟风投匈者不可胜数。

若新朝武德充沛,这都不算问题,只是王莽派出的大军征讨西域,都不用匈奴出手,竟然被焉耆等国击败,全军覆没,只剩下新朝的西域都护李崇收拾千余残兵,退保位于天山南麓的龟兹城。那会是新天凤三年(16年),如今则是魏武德二年(公元26年),西域从此不通。

但从第八矫遣使抵达楼兰后打听到的消息来看,龟兹的新军残余居然坚持了十年之久!李崇派出的人越过焉耆封锁,抵达楼兰,与魏国使者碰面,至此方知新朝已灭……

到了第二天启程前,第五伦将这来自凉州的奏疏与王莽观看。

“王翁,昨日我说错了,新室的忠臣,不止是田况、严伯石,还有这位李崇啊。”

王莽也讶然地看着上面的文字,原来几年前,匈奴右部重新夺取天山,派人逼迫龟兹降服匈奴。龟兹遂降,然李崇带残部跑到龟兹东部的轮台城,依然在苦苦坚持,但已接近箭尽粮绝,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第八矫深感其不易,顿时犯了恻隐之心,如今使人来请示第五伦,问是否要派遣部分兵卒西出敦煌,宣扬大魏声威,重新将匈奴鞭长莫及的楼兰重新纳入朝廷属国之列,顺便帮助一下那西域都护李崇?

王莽抬起头看向第五伦,却见此子决然道:“当然不帮。”

“我还要发诏,狠狠申饬第八矫,先前让他派人入西域,是为了打探情报,了解匈奴向西扩张到了何处,究竟有多少西域小邦依附,而不是让他做大善人!”

“河西如今南受诸羌威胁,北迫于匈奴右部,随时可能被拦腰截断,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救助孤悬万里之外的李崇?”

西域太远了,那是强盛大一统王朝才能玩的疆场,第五伦现在连北方都尚未完全统一,他哪配啊。

第五伦道:“李崇部众仅剩百多人,于匈奴毫无威胁,连临近的西域邦国都敌不过,对我而言,他毫无用处。为助百人而丧千人、万人,若是本朝有功将士也就算了,怎么也要救回来,既然是前朝遗种,说不定使者往来之间的一年半载,便已绝灭殆尽,死了倒也干净。”

这一番不要脸的话,让王莽大为震惊,骂第五伦道:“小儿曹,如此胆怯,也敢称中国之主?”

王莽没记错的话,第五伦的祖父还是跟陈汤打过西域的老兵呢,怎么孙子竟如此做派?

第五伦不以为然,第五霸临终前是对西域念念不忘,但第五伦不会因此影响国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以为,这才是乱世中,一国之主决策时该有的态度。”

他很认可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汉武帝多傲啊,仗着帝国鼎盛,对着万里之外的大宛两次远征,疯狂输出,以出征将士十不存一为代价,换回了大宛名义上的臣服,却差点把一个强盛帝国给拖垮了,汉朝在西域战略大收缩,四十年战争差点白打了。

王莽也多傲慢啊,自以为五百年一出的圣天子,看不起周边四夷,以天朝上国的态度喊打喊杀,结果处处碰壁,成功打破了“一汉敌五胡”的神话,最后尴尬收场。当年他代汉时百邦来朝,如今第五伦从新莽手里继承的属国,竟是一个没有。

帝国看似强大,实则脆弱无比,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大力量,在远方投放了太多精力,这也要占,那也要取,欲壑难填,最终只会精力耗尽,落不到好结果。

第五伦继续道:“昨日王翁与我说,之所以开西海郡,击西域,除了凑齐四海祥瑞外,是为了取其地,以容中原多余之民,加以拓殖,最终以夏变夷,这想法倒是不错……”

王莽虽然是大儒,但思路却颇为清奇,和一贯不喜欢对外扩张,耗费国力的汉儒不同,王莽觉得,汉朝时能将新秦中、河西从荒芜变为膏腴之地,那放之西海、西域也应该行啊!

岂料第五伦却道:“但四夷之地数倍、十倍之于中国,若是分不清方向,胡乱征伐,实乃南辕北辙。”

说着,他令人将一副新制作的天下舆图摆放在案几上,上面不止有魏国控制的州郡,连成家、吴汉也包括在内。

第五伦提起笔来,在幽州上谷郡以北与乌桓交界的汉长城处落了一点。

而后,又在公孙述成家政权控制下的益州郡永昌县(今保山)又落一点。

随着两个点被第五伦连成线,天下就此被一分为二:汉朝、新朝的大多数州郡在线内,但并州、凉州许多边郡,以及王莽心心念念的西域、西海(青海),却在线外了。

第五伦道:“往后就算我要学一学王翁,拓殖四夷,以夏变夷,也只可用于此线东南。至于此线西北之地,除了并州、凉州作为边郡蔽扞之用外,其余则不可贪一时虚名,贸然取之,必须慎之又慎。”

“只因此线东南,每年降雨水约合二尺半,适合农作五谷,此线西北,若无沟渠水利,则五谷难活,更别谈长久。”

王莽顿时就震惊了,他在位时也对天象颇为关注,一点变化就觉得是天意,若真如此,他怎么不清楚?第五伦的天官何许人也,每年降水多少怎么算出来的?

“汝何以知晓?”王莽追问第五伦,莫非是有高人相助?

第五伦却哈哈大笑:“我就是知道!”

这条线,其实是400毫米等降水线,基本区分了农牧分界,几千年间根据气候大周期或有变动,但也出入不大。王莽执政时期乃是气候变化的节点,如今这条线,已经从秦皇汉武时的阴山一带,在往南慢慢退缩,这是人力绝对无法阻止的事,管你官府投入再大,移民再多,离开了河流两岸,庄稼该死还是会死。

而这条线,也是人口分界线,第五伦让人算了算王莽主政时最后一次人口普查的数量。然后绝望地发现,这条线一如铁幕般,限定了其左右的人口,线东南集中了90%以上的人丁,线以西的凉州并州外加西域、诸羌统统凑一起,尽管土地广袤,然而依然被东部全面碾压。

“这便是规则,人力决难改变。”

仿佛开了天眼的第五伦,叹息着对王莽说道:“王翁不懂这规则,胡乱开拓,就算初衷是好的,最终也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第五伦看来,西北之地当然要“自古以来”,其于中原而言,政治、军事意义很重要。但对迈入近代前的脆弱农业国来说,单纯就经济而言,在此线西北的州郡越多,朝廷的负资产也越多。

就算移民在西海、西域暂时站住了脚,只要朝廷无穷无尽的投入一断,或者气候周期一变化,移民要么羌化胡化,要么跑个精光。

故而,第五伦打算留着并州、陇右御羌胡,再维持河西四郡这条长长脐带,与西方世界保持最低限度的交流即可。有了他这穿越者,至少在他有生之年,丝路上那点低效的文明交流,似乎也没那么迫切了。

批评完王莽错误的路线,第五伦又敲着那条线东南方道:“我要是王翁,当初就不该用兵西北,而应开发南方。”

如今的南方,尤其是交州、荆南,和西北一样荒蛮,不适合人居住,那里有桀骜不驯的蛮夷,炎热的气候,丛林中横行的蛇虫猛兽,令人谈之色变的瘴气恶疾,沿海更有难以捉摸的台风……想要开发得像吴郡、会稽一样富饶,可能要花几百年,死几十万、上百万人。

但和西北不同,第五伦知道,对南方的投入,在筚路蓝缕后,是能得到持久回报的。

第五伦前世就是南方人,对南方有痴情的迷恋和无法言说的信任。他的王朝,若能把南方开发成小中原,将中国的蛋糕扩大一倍,就算寿终正寝,也完成历史使命了!

收起心中的遥远遐想,第五伦道:“故王翁感兴趣的西海、西域,休说派遣大军征取,就算彼辈自己送上门,请求朝廷驻军设郡县,数十年内,我也只接受臣服,令一二使者往来,却绝不会派去一兵一卒!”

“同样,公孙述、刘秀指望我满足于北方,让彼辈在南方从容割据?此乃痴心妄想!”

这一席话,让王莽想要嘲笑第五伦如盐铁诸儒那般鼠目寸光都无从下嘴,细思入关后所见种种,第五伦的施政,似乎都与自己的改制有相似的初衷,但却又在手段上大为不同,最让他难受的是,第五伦总是能成功。

而这拓殖方向的选择,又是与王莽截然相反,可在这点上,王莽此生大概是看不到结果了……

“狂妄。”

“臆想!”

第五伦表现出这种全知全能的做派,让王莽很不舒服,尤其是,让他想起了刘歆临终时的那番话。

“五百年一出的圣人、王者,不是你王巨君。”

“而是第五伦!”

这是王莽万万不肯承认的事,只觉得那是刘歆老糊涂了,但相处日久后,王莽在第五伦身上,似乎还真看到了点天授的影子……

但王莽很快就顾不上此事了,随着御驾抵达灞桥,在这座熟悉又陌生的桥梁对面,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庞大的“请愿团”。

黑压压的人群拜于灞桥以西,他们中,有高冠儒服的六经博士,也有剑服武冠的豪侠,更多的,则是来自关中各郡县的乡绅三老,在热烈欢迎魏皇陛下回京的同时,众人也用呐喊,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魏皇陛下,王莽有大恶于京兆之民,政令日变,官名月易,货币岁改,吏民昏乱,使商旅穷窘,号泣市道。设为六管,增重赋敛,刻剥百姓,工匠饥死,长安皆臭。为其所害者,何止数十百万!”

“吾等虽蒙魏皇起兵,救于水火之中,然无一日敢忘王莽之恶。如今老贼诈死就擒,消息传来,长安人人皆恨不能生食其肉。”

“今集三辅百姓之愿,上万民书,望圣天子早诛此国贼,为百姓出气啊!”

第229章 董忠第274章 政治正确第654章 得陇望蜀第352章 还能离啊第492章 将军第168章 股东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184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第382章 弃地第53章 初雪第291章 四分五裂第98章 匈奴汉第315章 韩信第247章 进京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95章 那没事了第47章 兄友弟恭第363章 反了个寂寞第320章 年年岁岁花相似第517章 再见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439章 你配吗第146章 别让他跑了第323章 豆粥第103章 龙有三个头第482章 有的人活着第451章 看不见的客人第350章 他年我若为青帝第601章 饮马第396章 乌托邦第473章 如飞蛾之赴火第435章 末代皇帝第661章 汉中第643章 懂了第608章 养蛊第480章 盖棺定论第417章 友军第132章 黄泥第667章 蜀中无大将第12章 听取人生经验第169章 狗头第80章 我要做的有三件事第592章 优势第531章 齐家第61章 名单第127章 你摊上大事了第693章 齐卸甲第659章 阴阳不调第177章 武安第520章 煞币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29章 渭水不洗口赋起第93章 横刀立马第161章 马善被人骑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349章 江东子弟多才俊第700章 致两千年后的你(大结局)第595章 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第524章 老友第700章 致两千年后的你(大结局)第216章 天命!第430章 东北易帜第84章 起飞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141章 三窟第150章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第289章 天兵第378章 五学第468章 祁山第36章 灵气复苏?第264章 臣等正欲死战第138章 谁是我们的敌人第639章 得加钱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179章 为何而战第136章 彩礼能少点不第602章 不行第198章 一粒第100章 反了!反了!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312章 上驷第486章 良善第611章 携民渡淮第666章 报答第669章 当阳第500章 乱拳打死老师傅第615章 神化第66章 我想了十天十夜第698章 魏皇来了,青天就有了第649章 兄弟第364章 这是什么样的精神第552章 朝辞白帝彩云间第461章 何时缚住苍龙?第326章 魏蜀吴第672章 你有张良计第10章 鸽了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91章 官匪一家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64章 大司马
第229章 董忠第274章 政治正确第654章 得陇望蜀第352章 还能离啊第492章 将军第168章 股东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184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第382章 弃地第53章 初雪第291章 四分五裂第98章 匈奴汉第315章 韩信第247章 进京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95章 那没事了第47章 兄友弟恭第363章 反了个寂寞第320章 年年岁岁花相似第517章 再见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439章 你配吗第146章 别让他跑了第323章 豆粥第103章 龙有三个头第482章 有的人活着第451章 看不见的客人第350章 他年我若为青帝第601章 饮马第396章 乌托邦第473章 如飞蛾之赴火第435章 末代皇帝第661章 汉中第643章 懂了第608章 养蛊第480章 盖棺定论第417章 友军第132章 黄泥第667章 蜀中无大将第12章 听取人生经验第169章 狗头第80章 我要做的有三件事第592章 优势第531章 齐家第61章 名单第127章 你摊上大事了第693章 齐卸甲第659章 阴阳不调第177章 武安第520章 煞币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29章 渭水不洗口赋起第93章 横刀立马第161章 马善被人骑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349章 江东子弟多才俊第700章 致两千年后的你(大结局)第595章 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第524章 老友第700章 致两千年后的你(大结局)第216章 天命!第430章 东北易帜第84章 起飞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141章 三窟第150章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第289章 天兵第378章 五学第468章 祁山第36章 灵气复苏?第264章 臣等正欲死战第138章 谁是我们的敌人第639章 得加钱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179章 为何而战第136章 彩礼能少点不第602章 不行第198章 一粒第100章 反了!反了!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312章 上驷第486章 良善第611章 携民渡淮第666章 报答第669章 当阳第500章 乱拳打死老师傅第615章 神化第66章 我想了十天十夜第698章 魏皇来了,青天就有了第649章 兄弟第364章 这是什么样的精神第552章 朝辞白帝彩云间第461章 何时缚住苍龙?第326章 魏蜀吴第672章 你有张良计第10章 鸽了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91章 官匪一家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64章 大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