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贝利亚的恶行

苏共二十大之后,苏共中央书记处的排名和分工也因为阿列克谢·库兹涅佐夫的离去和安德烈耶夫的进入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原本负责意识形态的佩戈夫被安排负责库兹涅佐夫原来分管的国际情报局和对外联络工作,排名第五。原本负责监察干部和国家安全部门的波诺马连科则被调整为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央书记,排名第三。而身兼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的安德烈耶夫,则理所当然得分管他所熟悉的监察工作,排名第四。

至于排名最高的那两位——斯大林和曼图洛夫在排名和分工上并没有做出任何的调整,身为总书记的斯大林当然是书记处里面排行最高的一位,而身兼苏共中央组织部长的曼图洛夫也继续执掌着党内的人事调配大权(虽然很多时候会受制于斯大林),是公认的苏共党内第二号人物,也被外人猜测为斯大林的接班人。

的确,斯大林是有把曼图洛夫培养为接班人的打算,毕竟曼图洛夫的能力是公认的强,个人形象很不错,在思想上也挺符合斯大林的胃口。

但随着曼图洛夫地位的提升,再加上西伯利亚派及其盟友已经掌握了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的大多数,使斯大林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为在苏联这个民主集中制的国家里,只要曼图洛夫取得了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控制权,并且得到了中央委员会大部分成员的支持,就已经足够把斯大林赶下台,让曼图洛夫当上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

不过,到目前为止,曼图洛夫还没有这方面的打算。一方面,他虽然取得了政治局和书记处的控制权,但还没有取得中央委员会大多数委员的支持。况且,在“西伯利亚派”里面,也有为数不少的成员是斯大林主义者,他们到时候会否支持曼图洛夫也是一个未知之数。

而且,历经多次政治斗争的斯大林,在个人政治手腕和权威上都是高曼图洛夫一筹的。在以往的政治斗争中,就算斯大林的势力在政治斗争中处于劣势,最终他还是能够以过人的手腕和政治智慧扳回局面,成为当之无愧的赢家。

作为一个比较谨慎的人,曼图洛夫并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贸然发起政变,毕竟他的政治手腕并不比斯大林强,而且也没有像斯大林那样,拥有如此高的权威。他现在能做的,仅仅是耐心等待,只要等斯大林去世后,他就能够顺理成章地成为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而且风险近乎于零。

不过,即便曼图洛夫并没有推翻斯大林的打算,但一向看重自己权力的斯大林也仍然会对曼图洛夫抱有一定的戒心。幸好的是,到目前为止,斯大林依然对曼图洛夫保持着相当的信任,因为负责监视曼图洛夫的人一直都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也找不到曼图洛夫意图谋反的相关迹象。

和曼图洛夫相比,斯大林对贝利亚的信任程度似乎还真的低了一些,甚至已经低得不能用低来形容了。否则的话,他根本就不会把贝利亚移出内务部,给他一个政治局委员的虚位来架空他的权力。

然而,就算贝利亚离开了内务部,这个负责全国肃反和治安的强力部门里的重要位置依然还是由贝利亚的亲信所把持,整个部门的控制权仍然在贝利亚的手上。

只要贝利亚依然控制着内务部,他就随时能够利用这个部门来清除自己不喜欢的人。甚至还有传闻说,日丹诺夫和谢尔巴科夫的死都和贝利亚有关,是贝利亚指使克里姆林宫医院的医生把两个中央书记给害死的。

虽然这些传闻暂时还没有任何证据可言,但却引起了斯大林对贝利亚的忌惮。万一贝利亚真的有这样的能力,恐怕身体本来就不怎么好的斯大林也有可能会成为被清除掉的目标,被自己身边的医生给害死。

斯大林当然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当他收到相关的匿名信后,就开始筹划清除贝利亚的计划。

过了不久,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被西伯利亚派控制)也接到了多封指控贝利亚的匿名信,当中有些指控贝利亚强迫不同的女人与他发生不正当关系,还有不少指控他滥用职权、排除异己,但由于贝利亚本身犯下的违纪行为实在是太多,这几十封匿名信也只是揭露了其中一部分而已。

不难看出,攒写这些匿名信的人,肯定知道不少事情,根据信中的内容,一些人甚至还被贝利亚“迫害多年”,把他多年前的旧账都翻出来了。但为什么他们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关键点才给中央监察委员会写信呢?不用说,在这一切的背后,肯定有一个权力人物在操作指使,而这个人就是曼图洛夫。

本来,曼图洛夫对贝利亚的违纪行为了解很少,只知道贝利亚滥权逮捕莫斯科斯巴达克足球俱乐部主席斯塔罗斯京,和强奸一名苏联女影星的事情,但“借用”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国家安全部的人手进行调查后,才把贝利亚的一些罪行给挖了出来,还找出了一些曾经被贝利亚迫害过,或者知道一些相关内幕的证人。

不过,因为调查规模太小,进行得太过低调的缘故,曼图洛夫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证据,但他现在掌握的这些东西已经完全足够把贝利亚定罪了。

但在贝利亚依然掌握内务部力量的情况下,曼图洛夫根本就没法通过正常的程序,将贝利亚逮捕,进行光明正大的调查。唯一的方法就是借助军队的力量,出动红军对贝利亚进行逮捕。

然而,如果曼图洛夫这么做的话,恐怕会令斯大林把怀疑和忌惮的对象转移到曼图洛夫的身上,所以在行动之前,他还必须得取得斯大林的同意,让斯大林亲自签署军队调动命令和逮捕令才行。

164 斯塔罗斯京313 中组部部长第八十七章 减少伤亡254 政治利益223 接管工作321 赫尔辛基围城战281 莫德尔148 军工中心第一百零七章 保管文件第五十四章 正式委员第三十二章 老斯基第八十一章 卷土重来154 中立336 低调第九十一章 提前反攻210 拉沃契金设计局208 沙波什尼科夫第四十四章 古拉营诊所366 列宁格勒的气氛337 先南后北369 针对以色列的动作369 针对以色列的动作144 铜像371 地方角力239 纳尔瓦战役317 秘密行动188 情况有变368 巴勒斯坦问题第八十四章 不择手段168 对比试验第五十四章 正式委员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车344 苏共19大302 为了祖国而研发280 遭到夹击第七十四章 挡箭牌210 拉沃契金设计局第三十六章 肃反之路165 433366 列宁格勒的气氛263 帝国的耻辱第九十七章 书记同志173 进攻计划185 席尔勒第八十九章 乔巴山169 蒸汽涡轮机第九十五章 苏军预备队第四十一章 对“表现”的看法316 情报工作328 巴格拉季昂271 生产积极性第七十八章 少佐骂中将第一百零三章 身世不重要第五十八章 莫斯科的夜晚第一百零八章 苏联英雄275 德军的意图360 安德烈耶夫第九十章 鬼子又来了290 改组第九章 演技141 库利克的执着第一百二十一章 给点信心362 整人303 沃兹涅先斯基第九十二章 两翼包抄360 安德烈耶夫第五十章 偶遇灰衣主教299 喷气时代355 权力斗争351 诺维科夫案件284 利哈乔夫366 列宁格勒的气氛144 铜像298 芬兰湾海战300 核子信件第四十九章 瞧什么?第四十九章 瞧什么?329 大反攻309 斯大林的“阴谋”第二十二章 古拉营的人力资源229 孤单的滋味第七十九章 日军空袭252 中央组织局264 豹子140 三人炮塔197 曼图洛夫防线197 曼图洛夫防线第七十六章 防空预警242 政治考虑182 目标:粉碎敌人320 兵临城下306 怎么改善?264 豹子第五十一章 元帅的邀请第一百一十二章 雅沙第十四章 适应164 斯塔罗斯京248 罗马尼亚政变第八十二章 巴英查岗山的烽火
164 斯塔罗斯京313 中组部部长第八十七章 减少伤亡254 政治利益223 接管工作321 赫尔辛基围城战281 莫德尔148 军工中心第一百零七章 保管文件第五十四章 正式委员第三十二章 老斯基第八十一章 卷土重来154 中立336 低调第九十一章 提前反攻210 拉沃契金设计局208 沙波什尼科夫第四十四章 古拉营诊所366 列宁格勒的气氛337 先南后北369 针对以色列的动作369 针对以色列的动作144 铜像371 地方角力239 纳尔瓦战役317 秘密行动188 情况有变368 巴勒斯坦问题第八十四章 不择手段168 对比试验第五十四章 正式委员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车344 苏共19大302 为了祖国而研发280 遭到夹击第七十四章 挡箭牌210 拉沃契金设计局第三十六章 肃反之路165 433366 列宁格勒的气氛263 帝国的耻辱第九十七章 书记同志173 进攻计划185 席尔勒第八十九章 乔巴山169 蒸汽涡轮机第九十五章 苏军预备队第四十一章 对“表现”的看法316 情报工作328 巴格拉季昂271 生产积极性第七十八章 少佐骂中将第一百零三章 身世不重要第五十八章 莫斯科的夜晚第一百零八章 苏联英雄275 德军的意图360 安德烈耶夫第九十章 鬼子又来了290 改组第九章 演技141 库利克的执着第一百二十一章 给点信心362 整人303 沃兹涅先斯基第九十二章 两翼包抄360 安德烈耶夫第五十章 偶遇灰衣主教299 喷气时代355 权力斗争351 诺维科夫案件284 利哈乔夫366 列宁格勒的气氛144 铜像298 芬兰湾海战300 核子信件第四十九章 瞧什么?第四十九章 瞧什么?329 大反攻309 斯大林的“阴谋”第二十二章 古拉营的人力资源229 孤单的滋味第七十九章 日军空袭252 中央组织局264 豹子140 三人炮塔197 曼图洛夫防线197 曼图洛夫防线第七十六章 防空预警242 政治考虑182 目标:粉碎敌人320 兵临城下306 怎么改善?264 豹子第五十一章 元帅的邀请第一百一十二章 雅沙第十四章 适应164 斯塔罗斯京248 罗马尼亚政变第八十二章 巴英查岗山的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