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 苏共19大

参加会议的代表人数达到1359人,其中1192人有投票决策权,剩余的167人只能旁听,无法参加投票。

除了苏联本国的代表外,德国、北意大利、希腊、挪威、蒙古、丹麦、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阿尔巴尼亚等国的共产党也派出了代表出席这场第一社会主义大国的代表性会议,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会议召开时,苏德战争已经结束,整个中欧、东欧、东南欧,还有大半个北欧都已经被苏联解放,成立社会主义政权是迟早的事情。

苏联在战争中展现出来的强大国力,增添了全世界的共产党员的革命信心,使他们相信建设社会主义国度会让国家变得强大起来。

和上次一样,大会前期的项目都是以发表报告为主,首先由苏共中央第二书记日丹诺夫发表了联共(布)工作报告,然后是中央审计委员会主席弗拉基米尔斯基发表中央审计委员会工作报告。这些报告的内容没啥新意,报告里提到的内容都在大家的预料之内。

接着,国家计委主席沃兹涅先斯基又发表了第四个五年计划。

和历史上不同,因为苏联的钢产量、煤炭产量和石油产量都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缘故,这次的第四个五年计划并没有把冶金和燃料工业列入重点发展项目,而是把轻工业、食品工业、机械制造业、机床制造业和农业列为五年计划的发展重点。

这几个行业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绝大部分人民吃的,用的,都是轻工业和农业的产品,而发展轻工业,实现农业机械化就需要有机床设备和农业机械,所以机械制造业和机床设备制造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被列入了发展重点。

持续三年的战争,并没有对苏联的经济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受到战火波及的地区以西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还有西白俄罗斯为主。

在这些地区受到战火破坏的同时,苏联后方的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伏尔加河沿岸地区都在蓬勃发展,一座又一座的军事工业、重工业设施在苏联后方立地而起。

因为战争的缘故,苏联全国的钢铁、煤炭、油料和军需品(包括加工食品和红军的被服)等战争物资产量不断提升,带动了这些行业及其配套行业的发展。

苏联的gdp也因此从1940年的5000亿美元升至1944年的6400亿美元,虽然整张速度和总量都不如大洋彼岸的美国,但这样的局面,至少比历史上的苏联还要好了不少。

不过,战争也给苏联带来了不少劳动力损失,超过一千万苏联人死于战争(虽然当中有不少是波罗的海三国、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的平民或反苏维埃武装分子),导致战后苏联出现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

幸好,因为苏联伤亡比历史上少一倍的缘故,苏联的劳动力缺失情况并不算太严重,暂时还能够接受。

事实上,这场战争带给苏联的,除了破坏以外,还有发展的契机。因为战争的爆发,苏联本国的军事工业及其配套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而在苏联接收德国和北意大利的工业体系后,更得到了德国和意大利的工业技术和先进设备。

这些从德国和意大利得来的技术设备,正好弥补了苏联在精细加工、冶金技术和机床、电器生产上的技术短板。

在得到这些技术后,苏联相关企业部门都已经展开了相关的技术学习工作。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开始“学以致用”,利用从轴心国企业得来的技术改良现有的产品,以提升自家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有的工厂甚至还开始设立“山寨”生产线,使用从德国/意大利搬来的设备,应用德国/意大利的生产技术来生产“高仿真度”的工业产品,使苏联的工业生产水平在短期内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第四个五年计划的公布,引来了全国党代表们的关注,之后5年的地方政府经济工作重点都将会以这个计划为基准,重点发展轻工业、食品工业、机械制造业、机床制造业和农业,加强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工业技术高精化。

五年计划公布完成后,斯大林就上台发表讲话,并且提出了将“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вкп(б))更名为“苏联共产党(кпсс)”的决议。而“人民委员会”也会更名为“最高部长会议”,把各个人民委员的职衔更改为“部长”。

两项决议最终在大比数的支持下得到通过,从这一天开始,“苏联共产党”的名称才总算是确立了下来,最高部长会议将成为苏联政府最高实权机构,并且由斯大林亲自担任第一任最高部长会议主席。

除此之外,大会还通过了有关取消苏共中央组织局的决议,从此之后,苏共中央组织局将会被曼图洛夫所领导的苏共中央组织部(организационный_отделцк_кпсс)所取代,曼图洛夫将会党在人事上得到更大的话语权。

到了最后,苏共19大才进入最引人注目的选举环节——1192名具投票权的代表将会选出125名苏共中央委员会正式委员和111名候补委员。

这一环节对于绝大部分代表(特别是州委书记、边疆区党委书记、加盟共和国党委书记级别人物)来说,具有很大的政治意义。

只要能从1192名代表当中脱颖而出,晋身中央委员会125名正式委员当中的一份子,那就是等于进入了苏共中央的圈子之内。

虽然普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权力并不大,但他们得到提拔进入中央实权部门的机会比普通的党代表还要大得多,毕竟他们进入了苏共中央的圈子之内,都是得到中央信任和肯定的人物。

结果,125名中央正式委员候选人和111名中央候补委员候选人全部都顺利当选,得票最低的人也有八成以上的票数,这就是苏联等额选举的一大特色。

选出苏共中央委员会成员后,其余的一千多个代表基本上就可以回去休息了。而新当选的中央委员会正式委员将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中,选出下一届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成员。

193 马肯森将军第二十九章 第二座山第七章 快点321 赫尔辛基围城战293 战忽局的作品297 弃车保帅第二十五章 新式公寓349 苏日战争第一百三十章 共用公寓280 遭到夹击第八十三章 坦克会战177 打破沉默243 第一元帅第十五章 这婚不得不结281 莫德尔154 中立139 T-34138 炼油技术145 军工综合体第一章 年轻的书记244 罗马尼亚的价值302 为了祖国而研发284 利哈乔夫316 情报工作277 自行火炮第二十二章 古拉营的人力资源266 石油化工中心132 巴洛克式第一百二十五章 战况预测第四十六章 线人219 找死?291 新的位置326 大手笔254 政治利益177 打破沉默第十七章 请假256 算得上什么372 爸爸的援助341 柏林战役第三十章 把他叫来莫斯科251 怎样处理?335 强势推进第十八章 法国间谍167 克里莫夫第七十五章 狙击357 朱可夫第五十四章 正式委员第六十一章 塔木察格布拉格188 情况有变296 重要的决定第八十章 空袭海拉尔第九十一章 提前反攻第四十六章 线人203 元首的愤怒304 原子弹的结构255 处置188 情况有变175 战争已经爆发333 国际战线367 舆论攻势205 年轻的大将第九十八章 包饺子219 找死?356 清算141 库利克的执着第八十七章 减少伤亡第四十一章 对“表现”的看法第十二章 红色贵族316 情报工作274 西伯利亚工业体系213 工业转移第四章 真实的梦171 战争准备第四十二章 去托木斯克第一百二十一章 给点信心233 帝国的精英第六十二章 穿上军服第八十六章 二级集团军级政委268 鄂木斯克230 怎么弄来的?第九十六章 苏军总攻221 密林伏击172 五一阅兵281 莫德尔279 荣耀与忠诚313 中组部部长第二章 耐寒的毛妹346 收获和安排233 帝国的精英271 生产积极性323 提前行动第六十二章 穿上军服352 瓦西里·斯大林269 新的盟友第一百三十章 共用公寓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尤科夫192 意义深远289 海上较量第一百一十四章 伊戈尔170 T-34/85
193 马肯森将军第二十九章 第二座山第七章 快点321 赫尔辛基围城战293 战忽局的作品297 弃车保帅第二十五章 新式公寓349 苏日战争第一百三十章 共用公寓280 遭到夹击第八十三章 坦克会战177 打破沉默243 第一元帅第十五章 这婚不得不结281 莫德尔154 中立139 T-34138 炼油技术145 军工综合体第一章 年轻的书记244 罗马尼亚的价值302 为了祖国而研发284 利哈乔夫316 情报工作277 自行火炮第二十二章 古拉营的人力资源266 石油化工中心132 巴洛克式第一百二十五章 战况预测第四十六章 线人219 找死?291 新的位置326 大手笔254 政治利益177 打破沉默第十七章 请假256 算得上什么372 爸爸的援助341 柏林战役第三十章 把他叫来莫斯科251 怎样处理?335 强势推进第十八章 法国间谍167 克里莫夫第七十五章 狙击357 朱可夫第五十四章 正式委员第六十一章 塔木察格布拉格188 情况有变296 重要的决定第八十章 空袭海拉尔第九十一章 提前反攻第四十六章 线人203 元首的愤怒304 原子弹的结构255 处置188 情况有变175 战争已经爆发333 国际战线367 舆论攻势205 年轻的大将第九十八章 包饺子219 找死?356 清算141 库利克的执着第八十七章 减少伤亡第四十一章 对“表现”的看法第十二章 红色贵族316 情报工作274 西伯利亚工业体系213 工业转移第四章 真实的梦171 战争准备第四十二章 去托木斯克第一百二十一章 给点信心233 帝国的精英第六十二章 穿上军服第八十六章 二级集团军级政委268 鄂木斯克230 怎么弄来的?第九十六章 苏军总攻221 密林伏击172 五一阅兵281 莫德尔279 荣耀与忠诚313 中组部部长第二章 耐寒的毛妹346 收获和安排233 帝国的精英271 生产积极性323 提前行动第六十二章 穿上军服352 瓦西里·斯大林269 新的盟友第一百三十章 共用公寓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尤科夫192 意义深远289 海上较量第一百一十四章 伊戈尔170 T-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