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李烨不说,敬翔也想让李烨坐镇辽东半岛,快到年关府衙里也没有什么事情,登州上下都在准备过年,这时候离开登州不会有什么事情,如果真有什么事情,李烨在辽东半岛处理起来也方便。
“李刺史,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跟渤海国全面开战的准备,虽然现在我们还无法跟渤海国进行一场全面持久的战争,但是一场小规模具有深度强有力的打击,对于我们现在在辽东半岛的处境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也不会期望渤海国会放弃战争的想法,只有战争才会让渤海国最后妥协,否则的话只有我们妥协才会换取暂时的和平”
敬翔悲观的认为渤海国不会放弃手中李燕这张牌,而渤海国利用李燕这张牌无非就是想敲诈李烨在辽东半岛上的利益,这是敬翔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的。
李烨没有想敬翔这样悲观,但对这件事情并不乐观,要说渤海国拿着李燕这张牌什么都不做的话,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是李烨认为渤海国不可能对辽东半岛发动一场全面的战争,渤海国现在没有这个实力,也没有这个条件,辽东半岛如今是强敌环伺,渤海国现在的处境并不比李烨好到哪里,而且渤海国内部不稳,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百姓的生活因为战争每况愈下,高层权贵争权夺利,这样内外交困的局势之下,发动一场旷日持久规模巨大的战争,辽东半岛糜烂的同时,渤海国也同样好不到哪里。
能够遇见的是,渤海国可能会对辽东半岛发动一场十万以下的小规模局部战争,通过打击辽东半岛,迫使李烨签下城下之盟,这是最有可能发生的最坏结果。
敬翔一直以来对于李烨在辽东半岛的精兵政策表示不理解,虽然新军的实力已经让敬翔见识过了,但是敬翔依然认为李烨在辽东半岛上的兵力太少,少到需要频繁调动军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
培养一个新兵的钱粮可以养活两个骑兵,一个骑兵又相当四五个步兵的费用,现在辽东半岛有新军一万二千人,如果全部变成步兵的话,就是十万以上的军队,这样的军事实力足矣傲世整个辽东地区,也不用整天担心渤海国的进攻了。
一万新军和十万步兵之间,李烨情愿选择前者,虽然培养一万新军所耗费的钱粮巨大,但是多出来的九万劳动力创造出来的财富却是李烨最为看中的资源。一支近现代化的军队根本不是小农经济社会下可以支撑的军事力量,现代战争吞食财富的速度惊人,一把横刀可以使用很长一段时间,而一把火枪一场战争之后必须更换,火药、火炮、猛油等一系列的近现代战争产品,在一场战争中消耗巨大,根本不是冷兵器时代战争能够相提并论的。
当然,近现代战争也更加残酷,伤亡也更加巨大,百分之二十的伤亡率基本上是一支冷兵器军队承受的极限,但是一支近现代军队的伤亡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如果是现代军队的话,伤亡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其破坏程度让敬翔根本无法想像。
而且,近现代军队的动员能力相当巨大,十万、百万军队,只要一个国家能有势力支撑的起,那么战争就可以打到最后一个人倒下。可以冷兵器战争的动员能力最高只有百分之十,一场战争可能让一个国家从此萎靡不振,东晋时期,前秦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攻打东晋,结果东晋方面只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一战之后前秦势力大损,从此一蹶不振。
李烨也知道敬翔说的是实际情况:“辽东半岛的新军将扩大到二万人,彻底取消步兵的编制,修改现有的新军配置,把新军分为机动性和非机动性两类,扩大骑兵编制,彻底废除现有军队结构,组建全新的军队体系,利用这个冬天的时间全面完成”。
辽东半岛存在两种军队体系,一种是唐代遗留下来的作战军队体系,主要存在于速拉丁控制下的骑兵部队,另一种是李烨参考现代军队体系建立的近现代军队体系,主要存在于新军之中,两种情况的存在有着历史和现实的要求,已经逐渐不符合现代战争的要求。
敬翔想劝说李烨大规模扩军的想法又一次落空,改良后的辽东军队依然只有不到三万人,虽然数量上有一定的增加,但是与敬翔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敬翔想李烨扩大战争的准备,这可不光是敬翔想让李烨对付渤海国,这种准备也会针对于奚人和新罗国,这两个弱小的势力在敬翔看来就是上天给李烨准备的两盘丰盛的大餐,只要李烨控制或者间接的控制了这两个势力,李烨在辽东就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战争对于李烨来说是一场政治对话后采取的一种武力行动,可是在敬翔看来,战争就是战争,是使自己强大是敌人屈服的工具,至于战争会消耗多少财力和物力,这不是敬翔考虑的问题。
已经两年的辽东半岛移民,辽东半岛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二百万,其中一百五十万是汉人移民,剩下的是奚人、新罗人和靺鞨人,还有极少的契丹人、突厥人、回鹘人和其他胡人。同样人口的渤海国拥有三十多万的军队,而李烨却只有三万不到的军队,质量上虽然要远超对手,但是数量上却相去甚远。
“对于改制辽东半岛军队体系,某没有任何意见,趁着大战刚刚结束,这种改制不会引起军队的多大震动,而且辽东半岛各地的军队都在驻地休整中,明年春天前可以基本上完成”
敬翔感觉自己还是要把自己对军队的意见告诉李烨:“李刺史,某计算过以现有的经济实力和整个辽东半岛的作战需要,辽东半岛至少需要五万军队,这样才能打赢一场局部战争。辽东半岛可以支撑十万军队的规模,适当的减少新军的规模,增加步兵的数量,或者是骑兵的数量,对我们今后的作战十分有利。这次泊汋城大战之后,辽东半岛将会成为一支新兴的势力在辽东崛起,各方对辽东半岛不会像以前一样被忽略,这是我们的机会也是我们潜在的危险,还请李刺史三思”。
在军队扩建的规模上,李烨和敬翔的意见一直有着很大的分歧,这也难怪敬翔奉行的是数量压倒一切,而且现在李烨也有这个实力和条件,并不是敬翔好高骛远拔苗助长。李烨现在不想因为扩军的问题,影响了辽东半岛的经济稳定发展,保持着合理的自卫能力,最大限度的让辽东半岛稳定下来,这才是李烨想看见的。
最少二三年的时间,如果可能的话五年的时间,李烨想把辽东半岛打造成塞北的江南,在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和物资基础上再适当的扩军备战,这是李烨为了对半岛涉及的短期蓝图。李烨也知道周边的形势紧张,有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存在,窦天问突然攻打泊汋城、大行城就是最好的佐证,可是李烨不想因为突发事件打破辽东半岛的相对平衡局面。
“虽然现在辽东半岛常备军队是少了点,但是我们手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后备民兵武装,保持辽东半岛的稳定才是我们目前最迫切的事情。增加常备力量只会增加辽东其他势力的恐慌,弱小并不代表可欺,如果谁要想打辽东半岛的主意,首先要付出血的代价,渤海国二万士兵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李烨可不会天真的认为自己的软弱会给自己带来和平,一支强大的军队才是辽东半岛稳定的基石。二十万基层民兵,每年还有二万民兵加入训练,只要李烨的火器加工坊达到一定的规模,李烨可以在三个月之内组建起一支十万人的新军,六个月之内组建起二十万新军,这足矣将辽东所有的势力连根拔除,当然李烨要是能够支撑起这支军队的话。
在扩军的问题上,敬翔几乎每三个月到半年之内都会老生常谈一次,每次的结果都是在李烨和敬翔相互的妥协中结束谈话,李烨同意小规模的增加军队数量,敬翔暂时接受眼前的现实。
敬翔可不是什么战争狂人,对李烨的流民安置、土地开垦、农业扶持都表现出极大的支持和理解,对李烨发展手工业、开设作坊更是出谋划策,但是对李烨扶持商业、提高商贾的地位却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这就是典型的旧式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
虽然李烨不断的给敬翔灌输现在经济理念,解释商品在流通中的作用,分析金融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无论是从百姓的日常生活,还是从国家的繁荣富强两个方面给敬翔解释其中内在的运行规律,结果都会遭到敬翔的强烈反击。反驳的理由当然是商贾不劳而获,推高了商品的价值,从中谋求暴力,奸商刻薄狡诈的嘴脸让敬翔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