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 让贤

永初十年年底关于未来五年发展的规划研讨,也进行了几个月的时间,一直研讨到了永初十一年春二月。

裘伯贤这个首相也做了十年时间了,他觉得在青史留名已经绰绰有余,位极人臣,又没有那个能力造反,继续在这个位置上面,也没有太大的意思,所以选择了接下来的任期不再担任首相的职务。

对于这一点,方浩当然是赞同的。

他希望裘伯贤主动求辞,能够给未来的官员们竖立起一个很好的榜样,不要恋栈不去。

做上十年时间就差不多了。

首相的权力太大,如果连任的时间太长,培养的党羽太多,那就会对皇权形成挑衅。

方浩不想让那样的事情发生。

现在官员的任期基本上就是以五年为一个任期,正好配合着朝廷的五年计划。

裘伯贤能够开这样的头,做满两个任期就主动的让贤,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至于裘伯贤接下来的去处,当然是元老院的院长,这个职务也很重要,但是,没有首相那么的忙碌,能够让裘伯贤有着更多自己的生活。

至于接下来担任首相的,是由方浩提名的池旭。

当上教育部长之后,池旭对于推行教育改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每年都要跑很多个地方进行调研,甚至于南亚、安南、南洋、扶桑等地方,他也多次过去考察新式教育的推行速度。

对于新世界的发展,池旭有着自己的想法,而且这些年也积累起了很大的声望。

让他当首相,没有什么不妥的。

在接下来的五年规划里面,大学要增加十所以上,而这其中,需要有一所师范大学。

中学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增加。

因为这十年时间里面也培养出了比较多的教师,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师资力量,所以关于中学小学又进行了一次制度改革。

从永初十一年开始起,由原来的六年义务教育变为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加中学一共十年的课程也被改变成十二年,分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以及高中三年。

改制之后,课程的排列就没有以前那么紧张了,更适合那些少年儿童的学习,能够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

相比之下这一代的适学儿童是要幸福很多,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之前教育资源太过紧张,要以最快的时间来培养人才,只能够进行比较残酷的优胜劣汰。

现在教育资源没有那么紧张了,自然就可以放开一些。

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意味着,小学升初中不需要经过淘汰考试,可以直接上。

十二年义务教育目前还是做不到的,没有那么多的师资力量。

小学到初中的教师比较容易培养出来,高中的可没有那么容易。

现在中考就是指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还是会淘汰很多的学生。

而高中升大学的考试,将会淘汰更多的学生。

没有办法,哪怕是下一个五年会增加十所以上的大学,也没有办法接受太多的大学新生。

师资力量有限,这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现在的师资力量也就是义务教育阶段不愁了,中高级教育阶段还是比较匮乏的。

但是九年义务教育出来,接受一般的技术培训,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并不是多难的事情。

在接下来五年的规划里面,还有一点就是每一个市都要建立一所劳动技术学校,培训一些劳动技术。

现在的人口在增多,有很多农民找不到工作,但是一些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厂还是招不到人。

因为很多的人都没有技术,招过去培养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有一些人连字都不认识,培养都非常的困难。

现在推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最兴奋的其实是那些工业主们,这让他们看到了巨大的机遇。

没有合格的工人,有些产品根本就没有办法制造出来。

九年义务教育,将会给这个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技术工人来。

至于技术学校,有一些大资本家早就瞄准了这一块,开始投资私营的技术学校,面对的是那些接受了六年义务教育,却又不到用工年龄的人,就为了给自己的工厂来培养人才。

而现在朝廷要做的,就是在下一个五年里面,每一个市都要创办一所国立的技术学校,培养各种的技术。

现在有一些工厂的工人年龄也比较大了,正好可以出来做一些技术培训。

至于技术学校的技术培训,那是各种技术都有,甚至连种地、养殖乃至做菜的技术都有培训。

每个市需要创办一所国立的技术学校,但是不存在着将所有的技术都纳入课程之中,没有哪一所学校有那样的能力。

没有能力做到大而全的情况下,只能够小而精,专而精。

究竟教一些什么内容,这个就要当地官员自己研究一下能够找来哪方面的老师,教哪方面的内容。

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并不追求所有技术学校的课程都一样。

课程太多,学生反而学不到真正的技术。

在下一个五年的计划里面,方浩提到接下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将会注重于电子制造产业,让更多的电器进入到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电气时代带来的好处。

医药产业也会加大力度,让老百姓能够过得更加的健康,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这一次次会议的内容也被刊登在了大汉日报之上,老百姓对此当然是非常的拥护。

因为很多举措都是对老百姓有利的,这让他们更加的坚信,方浩才是那个真正将他们放在心上的皇帝。

因为每一次的报道都会指出一点——在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君主、引导人们前进的舵手、照亮黑暗的红太阳、穷苦人民的大救星、新世界的开辟者、大汉帝国的皇帝永初皇帝方浩陛下的提议下,经过研究决定,朝廷准备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如何如何,怎样怎样,等等等等。

这些好的建议都是方浩提出来的,他们当然会拥护方浩。

第二十三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十二章 新颖的想法第一三五章 开炮第一零三章 兴隆商行第三十二章 碧落大草原的入侵第四章 犯了错误的人第十六章 训练(一)第四十七章 圣眷甚隆第七十五章 王妃第一三九章 遇敌第五十五章 刺杀第五十七章 屏风第七十九章 与有荣焉第三十七章 忠心属从第一一四章 龙城学校第四十章 过度解读第五十三章 惊动县令第三十九章 条陈第五十九章 郑侯爷第六十一章 做人的道理第六十三章 安排第六十七章 诰命第一四一章 碾压第一四三章 失衡的人口比例第八十章 你想不想做皇帝?第十九章 百业待兴第二十八章 官场的忌讳第八十六章 政治抱负第五十章 捕头第七十五章 朝廷任命第九十五章 生意成本第三十九章 山贼来袭第一一五章 后宫第一四九章 王廷的财富第四十八章 面圣第十五章 大救星第一三零章 出兵的想法第一零一章 接受现实第十六章 闺房密语第十六章 夜谈(六)第一二七章 恩荫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撤退第一五八章 战争动员第六章 阿桑第一百一十一章 表忠心第六十八章 尤登阁捎来的话第九十一章 证明第一一三章 三辞三让第一零五章 大势已去第一六六章第八十章 表态第五十一章 粮食种子第十九章 帮人帮到底第一二四章 海路第九十四章 拒敌第六十八章 送别第三十六章 生路(五)第六十五章 天下之大不幸第一零九章 收税标准第一四三章 失衡的人口比例第六章 媳妇有着落了第二十四章 干柴烈火第一章 行路难第六十五章 工人阶级第八十三章 金拱门第一六七章 又是一个春天第一零一章 榜眼第二十二章 将门子弟第二十七章 落魄的公主第一三五章 七大军区第四十二章 招供第四章 吃空饷第三十章 北行见闻录第五十章 掀盖子第一二二章 圣德书院第一零六章 以前的身份第一四五章 支援第七十六章 建设军营第五章 朝廷的想法第二十七章 戎突人的奸细第四十章 忠君之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同事第十八章 借种第一二零章 大兴土木第八十八章 出路与后路第一二六章 燕州的消息第六十四章 提条件第一五六章 更改商路第五十章 威胁第七章 选择技能第四十六章 失落第六十章 不欢而散第七章 选择技能第二十一章 工业体系第二十三章 裘小姐的好奇心第一一五章 工业产品第九十七章 胜利(祝大家除夕快乐!)第七十三章 请功第二十七章 汇合
第二十三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十二章 新颖的想法第一三五章 开炮第一零三章 兴隆商行第三十二章 碧落大草原的入侵第四章 犯了错误的人第十六章 训练(一)第四十七章 圣眷甚隆第七十五章 王妃第一三九章 遇敌第五十五章 刺杀第五十七章 屏风第七十九章 与有荣焉第三十七章 忠心属从第一一四章 龙城学校第四十章 过度解读第五十三章 惊动县令第三十九章 条陈第五十九章 郑侯爷第六十一章 做人的道理第六十三章 安排第六十七章 诰命第一四一章 碾压第一四三章 失衡的人口比例第八十章 你想不想做皇帝?第十九章 百业待兴第二十八章 官场的忌讳第八十六章 政治抱负第五十章 捕头第七十五章 朝廷任命第九十五章 生意成本第三十九章 山贼来袭第一一五章 后宫第一四九章 王廷的财富第四十八章 面圣第十五章 大救星第一三零章 出兵的想法第一零一章 接受现实第十六章 闺房密语第十六章 夜谈(六)第一二七章 恩荫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撤退第一五八章 战争动员第六章 阿桑第一百一十一章 表忠心第六十八章 尤登阁捎来的话第九十一章 证明第一一三章 三辞三让第一零五章 大势已去第一六六章第八十章 表态第五十一章 粮食种子第十九章 帮人帮到底第一二四章 海路第九十四章 拒敌第六十八章 送别第三十六章 生路(五)第六十五章 天下之大不幸第一零九章 收税标准第一四三章 失衡的人口比例第六章 媳妇有着落了第二十四章 干柴烈火第一章 行路难第六十五章 工人阶级第八十三章 金拱门第一六七章 又是一个春天第一零一章 榜眼第二十二章 将门子弟第二十七章 落魄的公主第一三五章 七大军区第四十二章 招供第四章 吃空饷第三十章 北行见闻录第五十章 掀盖子第一二二章 圣德书院第一零六章 以前的身份第一四五章 支援第七十六章 建设军营第五章 朝廷的想法第二十七章 戎突人的奸细第四十章 忠君之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同事第十八章 借种第一二零章 大兴土木第八十八章 出路与后路第一二六章 燕州的消息第六十四章 提条件第一五六章 更改商路第五十章 威胁第七章 选择技能第四十六章 失落第六十章 不欢而散第七章 选择技能第二十一章 工业体系第二十三章 裘小姐的好奇心第一一五章 工业产品第九十七章 胜利(祝大家除夕快乐!)第七十三章 请功第二十七章 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