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侍讲沈漾

找房子的事情由范锡程、韩老山他们负责,一连数日,韩谦照旧每天带着赵阔、范大黑、林海峥赶到临江侯府应卯。

天佑帝一直都没有给三皇子杨元溥指定侍讲,冯翊、孔熙荣照旧慵懒懈怠,李冲则“名正言顺”的跟杨元溥亲近起来,实际替代陈德承担起指导杨元溥骑射的职责来……

虽然韩谦没有喋喋不休的向他父亲追问朝中的动向,但相信这些事落在有心人的眼里,朝中不可能无动于衷。

也许杨元溥在宫中被压抑得太久,出宫就府,多少能呼吸一些自由的空气,虽然年纪甚小,但对练习骑射也表现极大的兴趣跟坚持。

侯府侍讲还没有指定官员,就没有其他课业要学,大家整日都浸在后园子里,韩谦也是借着难得的机会,练习骑射。

韩谦他们在时,郭荣都随时守在杨元溥的身边,比侍卫营指挥陈德都要“尽心尽职”,而入府时曾惊鸿一现的女官,平日都守在后宅子里,只是偶尔到后园子或前院露一下脸。

韩谦进入侯府后,甚至都没有机会跟那个名叫“宋莘”、很早就得皇后徐氏旨意,在王夫人和三皇子身边照应起居的女官说上话。

三皇子杨元溥待他的态度,跟侍冯翊、孔熙荣没有什么区别,韩谦自然也不会贴过去,无端去惹郭荣、宋莘的猜忌。

信昌侯李普,与浙东郡王李遇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不怕安宁宫的打压,韩谦还是要尽可能低调,避免给他父亲惹来无妄之灾。

波澜不惊的日子,持续到天高气爽的九月下旬,韩谦一早带着赵阔、范大黑、林海峥赶到侯府,看到郭荣、陈德二人指挥侍卫、内侍在前院忙碌着,不知道是不是这两天有什么重要人物要过来。

“皇上昨日在文英殿召见侍读学士沈漾,想他担任临江侯府侍讲一职,沈漾这老匹夫却在皇上面前托病说自己连月来气喘体虚,难胜其任,要皇上另选高明,被皇上在文英殿里狠狠的训斥了一通,当廷就下旨要沈漾两天后进侯府传授三皇子课业,不从就以抗旨论罪……”

韩谦正疑惑间,冯翊不知道从哪里钻过来,附到韩谦的耳畔,将他听来的小道消息,一五一十的说给韩谦知道。

韩谦听冯翊绘声绘色说昨天宫中所发生的事情,但疑惑的看了冯翊一眼,心想昨日宫中才发生的事情,不知道他从哪里知道得这么详细。

冯文澜、孔周跟他父亲韩道勋一样,在朝中至少表面上跟太子及信王一脉的大臣没有什么暖昧不清的关系,也恰恰如此,他与冯翊、孔熙荣才会被挑出来,担当皇子陪读这苦差事。

“户部度支不足给付官俸,我父亲昨天被皇上召到文英殿问策,恰好看到这一幕。”冯翊不加隐瞒的说道。

韩谦对冯文澜的印象不深,见过两次面,只记得他总是一副神情森凉、不言苟笑的样子,实难想象他会这么随意的将宫中所发生的事情,当成趣闻跟自己不怎么着调的儿子说起。

侍讲沈漾到明天才会正式进府传授课业,在侯府厮混过一天,韩谦回到宅子里,他父亲韩道勋天刚黑也是从官署回来,但眼神难掩疲惫之色,韩谦也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困惑着他父亲。

为了重新获得他父亲的信任跟重视,韩谦对他父亲在官署的事情不会多嘴追问什么,但每天夜里用餐时,会将临江侯府发生的大小事情都说一遍。

明面上已经将徐后及江东郡王李遇、信昌侯李普等势力卷了进去,看似不大的临江侯府此时也可以说是潜流涌动,稍有什么风吹草动,也足以令人猜测连连。

шшш●тt kan●¢ ○

天佑帝强迫沈漾出任侯府侍讲,在嗅觉敏感的朝廷大臣眼里,怎么都不是一件小事件;然而在韩谦看来,昨天文英殿所发生的事情,经冯文澜之口传播出来,更耐人寻味。

“……你怎么看这事?”韩道勋每天都抽时间,听韩谦说临江侯府发生的事情,见他更在意冯翊传话这样的细节,并认为这是冯文澜是故意在散播对三皇子不利的消息,颇感兴趣的问道。

“冯家跟太子、信王都没有瓜葛,最终无非是谁在帝位孝忠谁,原本没有什么必要卷入这些是非之中。而事情倘若一直都如父亲最初所说的那般,三皇子殿下于帝位希望渺茫,我等在三皇子殿下陪读,日后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更不会影响到冯家、韩家的沉浮,但事情坏就坏在李冲的身上——我想父亲此时也颇为感到棘手吗?”韩谦说道。

“……”听韩谦这么说,韩道勋也是忍不住长叹了一声。

见父亲韩道勋这般样子,韩谦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对的。

晚红楼与信昌侯、世妃王氏等人的阴谋,误导朝中大臣以为浙东郡王李遇卷入此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朝野对三皇子杨元溥问鼎帝位的预期。

以往,徐后及太子一系,或许派郭荣、宋莘等人盯住三皇子杨元溥,就可以了,也不需要有什么多余的动作,但浙东郡王李遇卷了进来,朝中将臣的风向有所转变,徐后及太子一系的人怎么可能还会继续按兵不动?

这时候冯文澜做这些小动作,虽然有些迫不入待,但主要还是想要撇清冯家跟临江侯的牵涉,避免冯家受徐后及太子一系的敲打。

这也说明,浙东郡王李遇卷入此事,在一定程度改变了预期,但冯文澜还是认定三皇子杨元溥登上帝位的希望渺茫。

“冯家都迫不及待的撇清关系了,父亲欲当何为?”韩谦问道。

“于心无愧便可,无需担忧太多,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即可……”韩道勋说道。

韩谦盯着身前天青色的酒盅,心想这算什么应对之策?

只是他这时候也猜不透父亲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也不便多说什么。

…………

…………

这时候,范锡程与韩老山走进来,汇报这几天在兰亭巷附近打听空置宅院的事情。

“……”韩谦这几天回宅都比他父亲早,但范锡程、韩老山遇到他时没有提这事,他还以为下面人办事效率缓慢,范锡程、韩老山还没有对附近的空置宅院打探清楚,没想到在范锡程、韩老山的眼里,他到底还仅仅是“少主”,他父亲韩道勋才是这个宅子的家主。

韩谦冷冷看了范锡程、韩老山一眼,坐在一旁听他们说附近街巷的宅院情况。

兰亭巷位于南城。

与皇城所在的北城多为王臣大公居住不同,南城居住多为寒苦平民。

即便天佑帝定都金陵后,有不少的富户豪族迁进来,但由于天佑帝刑法严峻,稍有犯科作奸者,要么流放充军,要么斩立决,再加上城中赋税极重,苛敛求索,致使城中破家荡产者极多,南城里空置待售的宅院还是不少。

那些较为破落的宅院,也甚是廉价。

范锡程、韩老山他们跑了几天,将南城可以出售的宅院都打探清楚,差不多有好几百间,这会儿等着韩道勋定度。

将一部分家兵调到城里来,宅院不用奢华,而且南城独门独户的简陋宅院,也甚是廉价,二三万钱就能买一栋半亩大小的院子,梦境世界里京城飞上天的房价,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韩道勋官俸有限,加上山庄的收成,供大宅子吃穿用度,都紧巴巴的,韩谦从韩记铜器铺拿到来十二饼金子,就可以用来添置五六栋小宅院。

“买哪几间,谦儿你来决定。”韩道勋将决定权交给韩谦,也有考校之意。

韩谦让范大黑到他房里拿来纸笔,将附近的街巷勾勒出来,又让范锡程、韩老山将附近几条巷子里可售的空置宅院标注出来,随后就将他看中的六栋宅院用朱笔勾出来,交给韩老山、范锡程,说道:

“韩伯、范爷,你将这几栋院子的情况,再说给我听听……”

范锡程接过去,就见少主韩谦在兰亭巷的头尾各选一栋,左右靠山巷、乌梨巷各选两栋,六栋宅院恰好将这边的宅子围裹在当中。

要有外面什么风吹草动,住在这六栋宅院的人都能最先听到,而且能以最快的速度聚集到这边来。

这其中的好处,拿纸笔勾画出来后,一目了然,都不用费唇舌多加解释。

范锡程在韩道勋身边多年,知道家主在外素有善谋的美誊,没想到少主韩谦这两个月修身养性,倒也有家主三四分运筹帷幄的气度,抬头看家主韩道勋眼里,对少主韩谦也确有几分赞许之意……

六栋宅院分散于兰亭、靠山、乌梨三条相邻的巷子里,将主宅包围在里面不说,还控制进出巷道的口子。

看到他父亲韩道勋眼里颇有赞许之后,在进一步了解这六栋宅子的信息之后,韩谦更是直接决定这六栋宅子买下来后如何分配。

兰亭巷头尾两栋宅院,巷尾那一栋,韩谦打算给赵阔及一名没有家小的孤寡家兵合住。

韩谦不知道赵阔身上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平时会带他到临江侯府应卯,但不想回到宅子里,也生活在赵阔的监视之下。

那样的话,他心理上会莫名感到一种压力,让赵阔搬出去住,有事只要能召唤到跟前便可以了。

兰亭巷头的那一栋,韩谦打算给范锡程、范大黑父子住。

林海峥有母亲、两个妹妹以及寡嫂跟一个才十二三岁的幼侄,都不宜留在山庄里从事重体力活的劳作,韩谦便将乌梨巷一栋两进的宅院给了林海峥。

还有两栋宅院位于大宅背后的靠山巷里,甚至在两边的院子备好梯子,只需要翻两道山墙,能直接进入主宅,韩谦则计划安置六户家小不多的家兵住进去。

而韩老山夫妇及婢女晴云,则还是跟着韩道勋、韩谦继续住在大宅里。

还有一栋三进的宅院,位于乌梨巷的巷尾,北面是条通秋浦河的石塘河,南面跟林海峥的住处挨着,背后则是兰亭巷赵阔的住处。

这栋院子跟其他民宅不挨着,比较近处,又能用舟船走石塘河入秋浦河,通往晚红楼,甚至还能过水关出城,抵达山庄南面的赤山湖,韩谦打算将这栋院子单独留下来,作为他练习刀弓的地方……

范锡程与韩老山对望了一眼,情知换作是他们,也不可能比少主韩谦安排更合理,暗感少主的根子不坏,关键还是要能洗心革面,戒掉劣习。

“好,你们便照谦儿所说去办。”韩道勋一锤定音的说道,将范锡程、韩老山他们心头最后一丝疑惑抹掉。

第一百一十五章 制图六法第九十九章 窥探第九十一章 斩草除根第八章 杀人第六百二十一章 北上(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应第一百一十七章 谣言第三百六十五章 过河拆桥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临(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胜算第五十四章 再设司曹第六十章 家兵进城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书第六章 山居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围第七百一十章 风澜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军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会合第五百二十二章 会合第二百八十七章 听信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六百二十三章 山间第三百二十二章 蜀宫隐情第三百三十章 秘窟第一百三十一章 质询第七百九十一章 渡江(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冯缭(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驱逐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该渡江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六百八十一章 母子情绝第六百九十六章 靴子落地第四百四十八章 婚约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二百七十三章 声东击西第三百零七章 离去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释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惊蛇第一百九十九章 筹码第二百一十七章 锻造之事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宫月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五百二十九章 应急计划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一百零三章 龟山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释第一百零三章 龟山第四十三章 教训家兵第七百零三章 分兵第五百一十一章 赤山会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势第十九章 侍讲沈漾第二百二十二章 截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慑第五百五十章 韩府(一)第八十章 请君入瓮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五十九章 叙州刺史第三十八章 恃怨横行第四百六十一章 天工匠书第六百一十七章 传议第三百九十六章 应对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见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计(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梁国剧变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议第三百九十章 山水之隐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澜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兵第十五章 信任第六百四十二章 阻拦第一百四十八章 会合第一百九十七章 皆是君恩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一百二十八章 贿赂第七百章 前奏第七百八十章 绝望突围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阕残词第七百九十四章 劝嫁(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二十一章 授计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一百七十六章 条件第七百八十二章 旧事(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再见马循第三百六十八章 梁国密信第三百六十八章 梁国密信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九章 处置第二十二章 差点坏事
第一百一十五章 制图六法第九十九章 窥探第九十一章 斩草除根第八章 杀人第六百二十一章 北上(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应第一百一十七章 谣言第三百六十五章 过河拆桥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临(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胜算第五十四章 再设司曹第六十章 家兵进城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书第六章 山居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围第七百一十章 风澜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军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会合第五百二十二章 会合第二百八十七章 听信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六百二十三章 山间第三百二十二章 蜀宫隐情第三百三十章 秘窟第一百三十一章 质询第七百九十一章 渡江(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冯缭(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驱逐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该渡江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六百八十一章 母子情绝第六百九十六章 靴子落地第四百四十八章 婚约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二百七十三章 声东击西第三百零七章 离去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释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惊蛇第一百九十九章 筹码第二百一十七章 锻造之事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宫月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五百二十九章 应急计划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一百零三章 龟山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释第一百零三章 龟山第四十三章 教训家兵第七百零三章 分兵第五百一十一章 赤山会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势第十九章 侍讲沈漾第二百二十二章 截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慑第五百五十章 韩府(一)第八十章 请君入瓮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五十九章 叙州刺史第三十八章 恃怨横行第四百六十一章 天工匠书第六百一十七章 传议第三百九十六章 应对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见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计(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梁国剧变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议第三百九十章 山水之隐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澜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兵第十五章 信任第六百四十二章 阻拦第一百四十八章 会合第一百九十七章 皆是君恩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一百二十八章 贿赂第七百章 前奏第七百八十章 绝望突围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阕残词第七百九十四章 劝嫁(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二十一章 授计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一百七十六章 条件第七百八十二章 旧事(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再见马循第三百六十八章 梁国密信第三百六十八章 梁国密信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九章 处置第二十二章 差点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