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赤山会

不提韩谦个人在广德军旧卒里如日中天的威望,不提叙州能提供的钱粮等物资支持,韩东虎、苏烈与诸起事首领前期都只是在暗中搞串连,隐藏在官府的耳目之外暗中筹备一切,也是考虑到在广德府直接起事太过困难,凶险太大。

韩谦提出新的方案,即便苏烈个人心里还有一些想法,但看其他人激动难抑的神色,也清楚接受韩谦的建议是明智的选择。

而从他个人以及随着他逃出尚家、被官府视为逆党大凶缉拿的十数精锐家兵、上百口家小而言,难道又有与投附叙州相比更好的出路?

再说,苏烈对后世才逐渐兴起、当世仅有一些雏形的帮会组织形式是不熟悉,但如同汉末太平道、南朝五斗米教,张角、孙恩等历史人物借沙门、道门组织进行前期的筹备、动员,等时机相对成熟后,再掀起大规模的暴动,他还是熟悉的。

即便最终要走起事暴动这条路,利用帮会进行前期的筹备、动员,也是摆在他们面前最好、最稳妥的选择。

即便最终还是要起事,选择楚军势力最强盛的江南腹地,还是到楚廷控制力弱的边缘区域,也是不言自明的。

像周惮、陈景舟这些人物,早期还不是生存于梁楚蜀三国交界处的山寨首领?

这个确定下来,韩谦也觉得完全可以拿赤山会为名组织、召集人手,也无需避讳与赤山军的传承关系。

甚至对外界暗示与叙州有牵涉不清的联系,也无不可。

反正这种事叙州不认,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朝廷也没有办法硬“栽赃”到叙州头上来。

确定赤山会的内部架构时,韩谦建议由苏烈担任会首,苏烈还是清楚自己的斤两,坚决辞谢不干;韩东虎则自认为事情搞得这么大,他罪孽深重,难当重任。

最终众人讨论,决定他们数人尊韩谦为会首,但对内对外则称会首虚置或不置会首。

而为方便隐蔽及保守秘密,在会首之下,以茅山九峰的名字,设立三庵六房负责具体的事务,由韩东虎、苏烈、林江、林胜、郭逍、郭全、周柱等人分别负责。

三庵,大茅庵执掌会众招募、操训,统领赤山军的武装力量。

无论是韩东虎介绍,还是冯缭之前的接触,苏烈作为中小规模的军事组织首领,还是合格的。

苏烈在尚文盛身边多年,学识及见识都极为不凡,要不是尚文盛心怀怨恨对他们起了杀心,他一直以来都是尚文盛最依重的助手,能力甚至比尚文盛的长子还要强出许多。

为避免苏烈心生间隙,尽可能将所有人的力量聚集到一起,韩谦决定由苏烈负责统领赤山会的武装力量。

当然了,赤山会的武装力量,真正的中坚骨干,都是赤山军的旧部武官。

即便韩谦这个会首龙头是名义上的,大的军事行动,还是要三庵六房共同决定。

小茅庵执掌会众经济营生,以更擅长打理繁杂事务,曾在广德府户曹任吏、年前受迫害入狱、最后侥幸活得一命的郭全执掌。

雷陲庵执掌帮规会规及情报刺探、搜集,以韩东虎为首。

三庵之下设六房,两房受大茅庵直辖,乃是暗中编训、执掌赤山会武装力量的直接部门,分别由林江、林胜兄弟俩负责。

林江、林胜以及其兄长林雄,皆是赤山军旧部精锐武官。

攻夺郎溪后,兄弟三人受伤退出一线,编到县兵任武官。

特别林雄,在退出左广德军时就已经营指挥一级的中高层武官。

只因林家叔伯众多,当时对去留问题争议很大,林家三兄弟的老母又坚决不愿离开故土,他们才没有跟随去叙州——在韩谦返回叙州时,林雄便已提拔为广德县尉。

只可惜在世家宗阀的反扑下,林家三兄弟都受到清洗。

林雄死于狱中,林江、林胜还是在陈景舟出知广德府才被释放出狱,但出狱后看到的却是老母受惊而死、嫂子悬梁自杀,小辈子侄里有两个孩童也在这段时间内因病无力医治而夭折。

要不是韩谦亲自出面,仅仅冯缭过来,很难说服他们选择隐忍而不直接起事暴动。

一房受雷陲庵直辖,由郭逍负责,专门情报刺探、搜集;这么一来,叙州在金陵就没有必要再建立专门的情报网,可以合并到这一房负责。

规模最大,将来也是人数最大的三房,将受小茅庵直辖,主要专事会众的经济营生,毕竟赤山会作为半军事武装性质的帮会组织,大规模会众的生计,实是最为核心、也是最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众人就留在丁家沟,暂时将丁家沟设为总堂。

丁家沟紧挨着太湖之滨,但位于深山老林之中,进出的道路狭窄又隐蔽。

而这里虽然邻近湖州的长兴县,却是赤山军及左广德军旧部基础最好的区域,官府及缙云司的耳目很难渗透进来。

即便韩东虎、苏烈他们在湖山间公开活动,都不用怎么担心会泄漏行踪。

此外,丁家沟等五座村寨,当初韩谦安置上千人丁过来,就明确这五寨以捕捞太湖鱼虾以及船运为业。

五寨彼此抱团,在太湖水域也已经算是颇不弱的水寨势力。

这就为赤山会从陆地短期内就要大规模往水路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他们暂时将赤山会的总堂设在丁家沟,除了能聚集周边的渔寨势力,能直接将已经在浮玉山北麓深处进行聚集的那部分人马及家小转移过来,还能丁家沟等渔寨的名义,添置大小船舶,扩大营生。

赤山会作为准军事武装帮会,要避免与朝廷及地方官府起冲突,不要谈以后的发展、壮大了,短期就要将广德府被夺田宅、在生存边缘挣扎的一万四五千老弱妇孺都接纳为会众,营生压力还是极大。

短时间内就最大限度的扩大太湖捕捞船队的规模,承接周边州县糟粮商货的运输、贩卖,直接将一部分人从陆地安排到船上营生。

这里面,最关键的,还要以最快的速度,有目的往太湖衔接长江的水路沿途镇埠渗透。

这是后续赤山会主力从广德府、从太湖水域,悄无声息往长江,继而往滁州东部转移的关键。

没有沿途的接应、掩护,成千上万的人,要经过水路从太湖水域往长江里转移,想不被官府耳目发现,概率太小、太需要撞运气了。

当然了,虽然目前叙州商船及人货,通过沅水、进入洞庭湖及长江,会受到严格的监视、检查,但在关卡收紧之前,叙州在湖南诸州境内,还是潜伏下一些人手,还暗中留了一部分船只。

更不要说叙州船帮早年与荆襄的水寨势力关系密切。

在叙州的支持下,以赤山军旧部武官为骨干,赤山会想要在短时间内就能在暗中发展出一定的实力,并非什么难事。

这时候还要立即组织一批人手,以逃荒的名义,先渡江到滁州东部的湖荡区立足。

目前李知诰、高承源正率马步军及水师,进逼巢州城下,还没有展开真正的夺城攻势,朝廷也刚刚派卫甄等官员去接手巢州以西的滁河沿岸地区,滁州东境一片混乱,本身就有大量从巢州、滁州西境交战区逃出的难民滞留。

广德府失地农民渡江往北逃荒,完全可以说是浑水摸鱼。

甚至朝廷希望江南各地有更多的逃荒流民这时候能迁往北岸,以便后续能更好的经营滁州,作为后续收复寿州、濠州、霍州等地乃至对淮东进行削藩的桥头堡。

韩谦在丁家沟停留了半个月,这半个月里,各项事快速开展起来,也陆续有三百多人直接聚集到丁家沟来,扩充总堂的人马。

韩谦也暗中接见一部分确定能信任的骨干分子。

考虑到韩东虎、苏烈等人经验有所不足,韩谦在离开丁家沟之前,着令窦荣留下来,除了负责居中联络外,还协助他们处理前期筹备以及逃荒疏散失地人口的一些事情。

窦荣作为曾经的赤山军及左广德军高级将领,在林江、林胜、郭逍、郭全等起事首领里也拥有足够的威望,协调他们做些有可能产生争议的决策。

在这里筹备差不多,甚至第一批从鄂州、黄州驶来的船舶,也都已经在丁家沟外侧的湖滩停靠下来,韩谦则带着郭荣、奚荏、冯缭等人,借一叶扁舟横穿太湖,往北面的扬州驶去……

第七百四十四章 夺城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六百五十二章 手诏(一)第七百五十五章 关中(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九十章 破寨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宫庄园第三百五十章 郭荣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无常第二百九十七章 缓追(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师第一百零七章 送礼第九十四章 纯酒第三百零三章 决断之策第四百三十七章 时不待人第五十章 互为一体第二百七十章 新的秘旨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参见第六百三十二章 天下大局第四百七十四章 风起第四百一十二章 南撤(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炉火纯青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一百五十章 条件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九十九章 窥探第五百一十一章 赤山会第一百六十章 软禁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谋第六百章 宫中(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三百八十章 离别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四十二章 饥民第三百章 水土不服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三十八章 恃怨横行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阳残地第六百四十一章 故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决定第六百三十四章 异动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缙云司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二百七十八章 两年之期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捷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第一百三十六章 赎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锋第三百二十四章 热闹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六百四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二百五十五章 诡计第五百八十七章 闲时雨第一百七十六章 条件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四百三十九章 条件第二百三十五章 献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第一百零六章 脏活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敬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势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别第五百三十九章 逃营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省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对峙第一百二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三十五章 误解第一百四十三章 筹贷第二百八十二章 问策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计第四百八十一章 白夜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势危急第六百三十一章 黄雀在后(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蜀宫隐情第二百七十三章 声东击西第二百五十九章 袭击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权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谋而合第二百五十五章 诡计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鸭第二百四十八章 龙牙城
第七百四十四章 夺城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六百五十二章 手诏(一)第七百五十五章 关中(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九十章 破寨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宫庄园第三百五十章 郭荣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无常第二百九十七章 缓追(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师第一百零七章 送礼第九十四章 纯酒第三百零三章 决断之策第四百三十七章 时不待人第五十章 互为一体第二百七十章 新的秘旨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参见第六百三十二章 天下大局第四百七十四章 风起第四百一十二章 南撤(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炉火纯青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一百五十章 条件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九十九章 窥探第五百一十一章 赤山会第一百六十章 软禁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谋第六百章 宫中(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三百八十章 离别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四十二章 饥民第三百章 水土不服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三十八章 恃怨横行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阳残地第六百四十一章 故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决定第六百三十四章 异动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缙云司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二百七十八章 两年之期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捷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第一百三十六章 赎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锋第三百二十四章 热闹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六百四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二百五十五章 诡计第五百八十七章 闲时雨第一百七十六章 条件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四百三十九章 条件第二百三十五章 献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第一百零六章 脏活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敬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势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别第五百三十九章 逃营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省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对峙第一百二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三十五章 误解第一百四十三章 筹贷第二百八十二章 问策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计第四百八十一章 白夜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势危急第六百三十一章 黄雀在后(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蜀宫隐情第二百七十三章 声东击西第二百五十九章 袭击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权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谋而合第二百五十五章 诡计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鸭第二百四十八章 龙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