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速逮射之

凤阳地动,紧接着淮河水灾泛滥。不少官员又乘机上书,重提去年“五星紊乱,日月相刑”的星象,说老天示警,皇上治国三大过:分封太侈、用刑太过、求治太速。

其中一个儒学训导的上书直戳了洪武帝的龙鳞:说强干弱枝,才是国家稳定的根本。如今皇上执意裂土分封,微臣恐怕数年之后,尾大不掉,强枝弱干,天下大乱。

还引用了汉朝主张削藩一代名臣晁错的《削藩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可是在马皇后的安慰下,洪武帝已经不相信什么天谴星象了,他看到这个奏折时正值半夜,气的大叫道:“小子间吾骨肉,速逮来,吾手射之!“

幸亏是半夜,宫门紧闭,无法“速逮射杀“之,此人后来被投入刑部大狱,一直关到死。

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比起后来卷入各种大案、被斩首灭族的十几万大明官员,这个叫做叶伯臣的儒学训导的结局居然算好的。

洪武帝固执的坚信儿子们的骨肉之情,大明江山,皇图永固,天家骨肉亲情岂容这些包藏祸心之人离间?从此朝中只要有大臣提到削藩二字,他就毫不留情的打板子或者干脆夺官甚至处死。

而遭受地动和水灾双重打击下的凤阳府里,太子朱标和燕王朱棣正在争论治洪策略。

太子大帐里,四周挂着各地的水文地图,中间的大桌子上还摆着山川河流的沙盘模型,朱标坐在东面主位上,难以置信的看着朱棣,“四弟,你再说一次。”

朱棣眼眶深陷,目有血丝,如今大帐里只有他和太子两人,说话就比较直接了,他坚定的看着朱标,“臣弟不同意太子殿下将蚌埠划为泄洪的做法。蚌埠是凤阳府粮食人口最多的地方,自古就是鱼米富庶之地,何况蚌埠一旦被淹,淮河下游的田地势必殃及池鱼,夏粮不保,也来不及补种麦子,今年要闹饥荒的。”

朱标叹道:“我虽不像四弟这样亲自下田种过地,但也知道淮河下游沃野千里,那里才是粮食主产地。但凤阳遭遇地动,河堤已经快扛不住了,如果不用泄洪倒流之法,整个淮河下游迟早也要遭殃的。”

朱棣说道:“殿下,臣弟并非反对泄洪之法,到了万不得已时,必须用此舍卒保帅之法。只是臣弟

觉得,不能以蚌埠为泄洪地。”

朱标觉得四弟异想天开,他指着桌面上的沙盘说道,“这里是我们所处的凤阳县城,下游就是蚌埠,倘若不以蚌埠为泄洪地,四弟从那里凭空在凤阳和蚌埠之间寻一处地方泄洪?”

朱棣轻声说道:“凤阳。”

朱标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说什么?”

朱棣挣扎片刻,而后平静的说道:“凤阳。到了万不得已时,以凤阳为泄洪地,务必保住蚌埠和淮河下游的万亩良田。”

自打朱元璋在江南混成了一方霸主,自封吴王时,就封了朱标为吴王世子,登基为帝,立刻封其为太子,储君之位稳若泰山。

所以此时的朱标饶是火冒三丈了,依然极力保持着身为兄长和储君的涵养和包容,提醒道:“四弟,祖父祖母的寝陵就在这里,你这是要淹自家祖坟啊!”

可朱棣严肃的表情并非像是在开玩笑,说道:“皇陵地势高,未必能淹到那里,为了以防万一,我们可以先搬运祖父祖母的棺椁到安全的地方,等洪水过后再葬进去。凤阳县人本来就少,将来安置这些人重建家园,总比迁移蚌埠和淮河下游的诸多百姓容易的多。”

一听这话,朱标再也忍不住了,拍案而起,怒目而视,“你不是淹祖坟,是要刨自家祖坟啊!祖坟是龙脉之地,岂能轻易开启地宫搬动?一旦影响了大明国运,你就是朱家的千古罪人!”

“比起鬼神之说,天下苍生更为重要。”朱棣指着书案上厚厚的文书说道:“殿下,臣弟连夜翻阅了淮河历朝历代的洪灾和治理,凤阳是淮河一带受灾最严重最穷的地方,是有原因在的。此地土地贫瘠,人口稀少,上游和下游却都是富庶之地,所以只要淮河闹水灾,凤阳总是第一个被牺牲泄洪的地方。”

“凤阳百姓四散逃难,这里人口越来少,良田也荒芜了,无人垦种,地方就越穷困,交上去的赋税就越少,就越被朝廷忽视,所以只要出现洪灾,这里八成就是泄洪地了。”

朱标听得落泪,哽咽说道:“所以我们朱家的祖辈都在逃难和逃荒中度过一生,吃尽了苦头。如今父皇登基,封凤阳为中都,迁各地百姓到此开垦田地,减免赋税,就是为了安抚这片饱受灾难的土地。四弟,这里也是你我的家乡啊,你既然早就知道家乡多灾多难,为何还狠心看着家乡雪上加霜?四弟,你太冷血无情了!”

朱棣说道:“臣弟在太平乡劳作,麦子地里洒满了臣弟的汗水,臣弟对家乡的感情深厚,并不亚于太子殿下。但蚌埠和淮河下游的百姓也是大明的子民,我们身为天家,不能厚此薄彼。”

“凤阳多年灾难兵祸,荒芜已久,去年父皇才从苏杭迁了四千户人家来到这里耕种,而蚌埠和下游有百万人口。淹凤阳,我们尚能开仓救济百姓;淹蚌埠,我们的粮仓恐怕杯水车薪,要闹□□了……”

朱标从出生起就被朱元璋视为继承人,悉心培养,身边皆是大儒名士,在文人圈里长大。而朱棣这种后来出生的皇子自幼就扔进军营里观战,长大后冲锋陷阵,习惯和武将相处。

这是朱元璋早就安排好的,马背能平天下,但不能治天下,将来太子即位,治理国家,其他儿子分封都各地边关就藩,保家卫国。

所以朱标和朱棣同为皇子,但两人成长的环境截然不同,朱棣个性冷硬强势,沉默寡言,处事实际,显得冷酷无情。

朱棣列举事实和数字,建议舍小保大,将损失降到最低。而朱标有自己的立场和盘算:因为这一次他是封旨代表父皇来家乡赈灾的,结果赈来赈去,居然把自己家乡当泄洪地放水淹了!

传出去太子颜面何存?威信何存?

朱标连连摇头,“不行!绝对不行!你叫父皇将来有何脸面见家乡父老?见朱家列祖列宗?!”

太子不肯接受建议,朱棣只得退而求其次,毕竟太子代表父皇来家乡赈灾,一切都要听从太子指挥。朱棣说道:“此事事关重大,臣弟这就奏请父皇。”

朱标按捺心中的不快,说道:“可是京城路远,八百里加急至少一天才到京城,等父皇做下决定,不知要等什么时候。万一河水暴涨,冲毁堤坝,我们做什么都晚了。”

朱棣推开大帐的窗户,指灰蒙蒙的天,“今天雨势变小了,上游则已经天晴,臣弟翻阅凤阳县志,凤阳差不多每隔五到七年一次水灾,偶有不同,今年离上次水灾才第三个年头。何况父皇封凤阳为中都后,拓宽了河面,加固河堤。”

“凤阳还有上万的驻军守护中都和皇陵,这些军士都已经紧急调到这里修补溃口,日夜填埋土石。臣弟会日夜坚守在堤坝上,亲自督阵,如果河堤能扛过这次洪峰,保住凤阳,下游蚌埠等地也能有惊无险的扛过去。”

以前凤阳是个穷地方,朝廷不会出兵出壮劳力死保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而现在不同了,凤阳是中都,虽然人口依然稀少,依然穷困,但多了一道不亚于京城的城墙和守城守陵的军队,尚有翻身的可能。

朱标拍着朱棣的肩头,说道:“四弟说的甚是,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家乡。你我兄弟齐心协力,定能帮助中都度过难关。”

朱棣点点头,说道,“太子是储君,身份贵重,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请太子移驾韭山避险,河堤就交给臣弟守护吧。”

朱标觉得四弟说的有理,死守河提这种事情风险太大,他是一国储君,不好冒险。四弟是亲王,带兵打过仗,将守堤军队交给他指挥再合适不过了。

朱标当即写了手令,按下东宫的印玺。朱棣匆匆拿着太子手令调兵遣将去了。

朱棣走后,朱标的老师、东宫赞善大夫、江南第一名士宋濂进来了,听太子讲完他和燕王的商议结果,连连摇头大呼,“太子殿下,你做错了,连犯三个大错啊!”

见恩师如此痛心疾首的样子,朱标大惊,“老师,我错在何处?分明是燕王冷血无情,差点让家乡再受劫难啊!”

宋濂说道:“殿下这次的确是替皇上来凤阳赈灾,但是身为储君,应该顾全大局,凤阳是家乡,但大明所有百姓都是太子的子民。应该以大局为重,不管‘淹凤阳,保江淮’这个计划是否实施,是否会被皇上骂的狗血淋头,都应该由太子率先提出,而太子却让燕王抢了先,这是第一个错处。”

作者有话要说:  猜猜剩下两个错处。朱标这个太子后人美化了很多,觉得他活的长一些,或许历史是另一个结果。

其实,咳咳,就凭他宠妾灭妻,嫡庶不分这一点,够呛能改变结果。

第241章 万全之策第191章 以眼还眼第253章 步入死局第64章 天命难违第166章 春回大地第258章 何以为继第94章 扑朔迷离第108章 暗处交锋笫232章 一别两宽第194章 雪落无声第113章 一蓑烟雨第153章 故技重施第100章 沽名钓誉第82章 宜家宜室第199章 白刃不饶第102章 风中之烛第217章 倾国倾城第201章 双面夹击第275章 如梦方醒第12章 将星陨落第220章 公主之争第168章 攀龙附凤第269章 孽缘重生第239章 公媳斗法第282章 天狼东升第233章 捷报传来第174章 多事之夏第72章 花鼓杀机第176章 风雨故人第132章 同命相连第60章 兵不厌诈第104章 我心匪石第220章 公主之争第121章 英雄末路141.冰释前嫌第145章 情深归处第147章 东郭和狼第113章 一蓑烟雨第187章 遗书遇主第225章 马革裸尸第228章 弦外之音第33章 顺势而为第11章 天子脚下第69章 譬如朝露第168章 攀龙附凤第65章 入坠深渊第23章 秦淮堪画140.得陇望蜀第131章 险象环生第73章 振臂一呼第221章 行亲迎礼第229章 深谋远虑第54章 金兰之交第157章 年复一年第273章 彼岸之花第130章 混战杀局第61章第127章 分崩离析第54章 金兰之交第215章 黄河之水第64章 天命难违第227章 将星坠落第169章 日月相刑第206章 如芒在背第131章 险象环生第192章 此消彼长第263章 各自为战第190章 再次抉择第60章 兵不厌诈第12章 将星陨落第216章 奇袭要塞第165章 风雪夜归第170章 尔之砒/霜第175章 速逮射之第196章 鱼和熊掌第22章 千面红颜第97章 刨墓问底第173章 在水一方第45章 法古建邦第133章 五军之战第173章 在水一方第93章 旧案迷局第85章 再起风波第254章 鸳鸯□□第256章 国储之争第138章 当面揭短第279章 天崩地裂140.得陇望蜀第107章 有情无情141.冰释前嫌141.冰释前嫌第9章 明王出世第204章 千古奇冤第160章 梅林情深第58章 刨根问底第271章 夫妻离心第10章 鲜有知命第231章 游园惊梦第27章 愿者上钩第213章 巧舌如簧
第241章 万全之策第191章 以眼还眼第253章 步入死局第64章 天命难违第166章 春回大地第258章 何以为继第94章 扑朔迷离第108章 暗处交锋笫232章 一别两宽第194章 雪落无声第113章 一蓑烟雨第153章 故技重施第100章 沽名钓誉第82章 宜家宜室第199章 白刃不饶第102章 风中之烛第217章 倾国倾城第201章 双面夹击第275章 如梦方醒第12章 将星陨落第220章 公主之争第168章 攀龙附凤第269章 孽缘重生第239章 公媳斗法第282章 天狼东升第233章 捷报传来第174章 多事之夏第72章 花鼓杀机第176章 风雨故人第132章 同命相连第60章 兵不厌诈第104章 我心匪石第220章 公主之争第121章 英雄末路141.冰释前嫌第145章 情深归处第147章 东郭和狼第113章 一蓑烟雨第187章 遗书遇主第225章 马革裸尸第228章 弦外之音第33章 顺势而为第11章 天子脚下第69章 譬如朝露第168章 攀龙附凤第65章 入坠深渊第23章 秦淮堪画140.得陇望蜀第131章 险象环生第73章 振臂一呼第221章 行亲迎礼第229章 深谋远虑第54章 金兰之交第157章 年复一年第273章 彼岸之花第130章 混战杀局第61章第127章 分崩离析第54章 金兰之交第215章 黄河之水第64章 天命难违第227章 将星坠落第169章 日月相刑第206章 如芒在背第131章 险象环生第192章 此消彼长第263章 各自为战第190章 再次抉择第60章 兵不厌诈第12章 将星陨落第216章 奇袭要塞第165章 风雪夜归第170章 尔之砒/霜第175章 速逮射之第196章 鱼和熊掌第22章 千面红颜第97章 刨墓问底第173章 在水一方第45章 法古建邦第133章 五军之战第173章 在水一方第93章 旧案迷局第85章 再起风波第254章 鸳鸯□□第256章 国储之争第138章 当面揭短第279章 天崩地裂140.得陇望蜀第107章 有情无情141.冰释前嫌141.冰释前嫌第9章 明王出世第204章 千古奇冤第160章 梅林情深第58章 刨根问底第271章 夫妻离心第10章 鲜有知命第231章 游园惊梦第27章 愿者上钩第213章 巧舌如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