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

陛下,奴才已发现了羽林军的换防规律!”一名宦官了御书房,他叫吕太一,是李豫新提拔的贴身宦官,用以替换原来的马英俊,至于原来的大宦官马英俊,已经去了他该去的地方。

吕太一约三十余岁,长得瘦瘦高高,一副精明能干的样子,他原来也曾在百孙院伺候过李豫,因为年纪相仿,便成了李豫的陪读,只是太靠近主子会遭人嫉,有一便判了死罪,好在沈珍珠替他说话,最后罚去做苦役,李豫登基后,他也渐渐出头,现在更是被提拔为内侍总管。

他一步走进房间,却发现皇上正在伏案书写,吓得他的动作一下子平缓下来,低低声道:“陛下,奴才已发现了羽林军的换防规律!”

“哦!快说给朕听听。”

李豫放下笔,满脸笑容地等着吕太一的答案,他现在最渴望之事便是出宫,去奉天看他的新军,可皇帝出宫谈何容易,自从上一次听边令城说起大明宫的防卫有了漏洞,他便开始留意。

原本是两千羽林军,分两队,一队由荔非元礼率领,而另一队由辛云京率领,但辛云京那一队却意外的蒸发了,后来得知是调去守卫嗣宁王的府第,这个李豫倒不意外,李清的家人不都住在嗣宁王府吗?

兵少了,换防不过来,自然就会有漏洞,作皇帝的不能去找,这就成了心腹宦官之事,否则,何谓‘心腹’二字。

“这一千人共分成两班轮流值勤,晚上这一班约六百人,大部份去驻守内宫。还有一些去守太极宫,所以大明宫外殿只有四十余人巡逻,人数减少不说,盘查得也不严格,普通铁牌需要搜身盘问,而若有陛下颁发的牌子皆能随意进入,不需要再盘查。”

李豫犹豫了片刻。便吞吞吐吐道:“朕想出宫一趟,你看可行?”

吕太一吓了一大跳。原来皇上叫他探查羽林军漏洞是为了这个,若皇后知道了。非剥了他的皮不可,他慌得连连摆手道:“晚上出宫皇上的安全怎么保证?万万不可!”

“朕难道不会考虑安全吗?”

李豫见他反对,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他克制住心中恼怒,缓缓道:“可以让朕的侍卫們白天出去先候着,朕晚上出去和他們汇合。这不就妥了吗?”

“这.说请示皇后。可话到唇边,又硬生生的咬住了舌头。不敢再多言。只得诺诺道:“若陛下一定要出宫地话,得先做好准备。路上不能出半点岔子。”

“这些朕都知道!”李豫回头看了看天色,现在还是下午,但外面已阴云密布,象是又要下雪的先兆,天气虽然不好,但他心中想见到自己军队的欲望已经无法按耐,便毫不犹豫道:“就今天晚上出宫,明天一早回来!”.

夜幕刚刚降临,数十匹马便风驰电掣一般冲出明德门,直向长安城外驰去,李豫在他少年时常常这样驰马,有一次他还曾遇到过刚从南诏返回的李清,现在他已经三十岁,早过了少年轻狂的年代,但更重要是他现在的身份已是一国之君,再不能率性而为.

虽然感到很兴奋、刺激,但李豫的心思已经不在驰马地快感上,他的心思早飞去地奉天,奉天是长安的属县,离长安极近,骑马半个时辰便可抵达,白天他已经命令侍卫先到奉天通知了边令诚,应该会来路上接他。

一群马冲上一道山岗,山岗上是一大片松林,劲风将松林吹得来回起伏,白天地阴云已经消失大半,露出大半个若隐若现的圆月,夜色清明,将整个大地都抹上一层薄薄的银色。

此时是隆冬季节,天气十分寒冷,李豫却跑出一身热汗,他立在山岗向远方眺望,已经可以看见奉天县黑色的城池,一条河已经完全结冰,白亮亮的,仿佛一条玉带围绕在县城的周围。

等了一会儿,只听见一阵杂乱马蹄声响,边令诚带着数百军马正匆匆从山岗下赶来,李豫仰天一声大笑,一纵马,向大队迎了上去。

李豫地队伍渐渐消失,又过了一会儿,忽然从松林钻出了数匹马,一名魁梧的男子凝视着李豫队伍背影消失地方向,目光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一挥手,率领几名手下向长安方向疾驰而去.

李隆基最近也很晚才睡,随着计划的一步步完成,离动手地时间也越来越近,和李豫一样,他也发现了羽林军守丹凤门地漏洞,但他并不动声色,而是极有耐心的观察它,究竟是一个小小地疏忽还是在这个疏忽后面藏着更大的漏洞。

一连十天,李隆基每天都让骆奉仙派宦官进入大明宫查看情况,终于让他发现了更大的一个漏洞,或许是东宫空置多年的缘故,整整一个时(晚上9点-11点),连接东宫与大明宫之间的玄德门竟没有士兵把守,只是紧紧地关闭着门。

李隆基终于动心了,从他拟定计划以来,他一直碍于大明宫有士兵把守,便将所有的计划都围绕着兴庆宫进行,在兴庆宫内重新召集百官,宣布废除李豫,自己重新登位,但李隆基也知道,李豫登位明正言顺,而且并没有失德之处,若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废除他,将无法向天下人交代,可说他放纵权臣,这又得罪了李清,这一直是一个让他十分头痛的问题。

思来想

好的办法还是逼他自己主动退位,将皇位重新交还太生米做成熟饭,李清也无可奈何。

所以发现羽林军防守的漏洞便使李隆基异常兴奋,他可以亲自带人进入大明宫进行逼宫,甚至可以将李豫请到兴庆宫来共商让位的大计。

乌云散尽,一轮皓月挂在天空,从窗纸透入的银色将静室里映得半明半暗。李隆基的脸色也呈半透明状,他闭着眼睛,盘腿坐丝织蒲团上,仿佛一个入定的老僧,不过老僧想的是佛理,而李隆基考虑的却是关系大唐千秋万代地大事。

“三郎,你要注意身体!”不知几时。杨玉环已经出现在李隆基的身后,她端着一碗参茶。跪坐在李隆基的身旁,将茶碗轻轻搁在小几上。温柔地笑了笑道:“以前三郎当政时总是没有时间去御书房,现在歇下来了反倒天天呆在静室里,接见这个、接见那个,依臣妾说,三郎还是歇一歇,让晚辈們去忙吧!”

李隆基没有说话。杨玉环的话使他微微有些不悦,良久。李隆基瞥了她一眼,冷冷道:“如果他能将祖宗基业守好。还用我这把老骨头在此挣命吗?他的皇位是我传的。现在皇权旁落,我责不容辞。累点苦点也没办法了。”

说到这,李隆基轻轻咳嗽一下,拉长了声调对杨玉环道:“以后我的静室你就不要来了,我颁给不少大臣可以直接进我静室地令牌,以示恩宠,你在这里被他們碰到了可就不好了。”

杨玉环美目轻轻垂下,她是个内心极敏感的女子,三郎最近对她地冷淡她怎会感受不到,虽然他从不说为什么,但杨玉环知道,三郎是把丢失皇位的责任推到了她地头上,甚至杨家也成了安禄山造反的根源。

这些她都默默承受了,自己这些年沉醉于歌舞欢娱,确实使三郎耽误了国事,杨玉环慢慢站起来,低头快步向外走去,一颗晶莹的泪珠从她白玉无暇的脸庞滚落,李隆基将一切看在眼里,他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有说,任她形单影孤地离开了静室。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李隆基立刻将杨玉环的眼泪撇在一旁,地心思又回到废立大计上,很快,骆奉仙飞快跑进来,急声道:“太上皇,陈三贵有大事求见!”

陈三贵是李隆基的贴身侍卫,是马嵬坡事变后一直跟着他地老侍卫之一,现在被李隆基派去监视每日拜见李豫的大臣,此人一向以稳重见长,既然他有大事,那必然真地是大事了。

“快让他进来!”李隆基立刻站起身,负手走到门口。

只见一名魁梧地大汉疾步走来,对李隆基半跪行一个礼道:“禀太上皇,属下今天发现一件大事!”

“讲!”

“属下发现皇帝偷偷出宫了,属下一路跟随,发现他竟去了奉天!”

“什么!”

李隆基大吃一惊,李豫竟然偷偷出宫,这是怎么回事?李隆基的脑海里立刻闪过一个念头,趁这个机会杀了他,但呆立良久,他才好容易将这个念头压下来,行事仓促,反而会坏了大事,他定了定心神又问道:“李豫到奉天做什么?”

“具体属下也不知道,但属下看见边令诚率领几百名士兵来迎接皇帝,皆伏地三呼万岁!”

李隆基忽然倒吸一口冷气,他明白了,这一定是边令诚将兵藏在奉天,这些兵若不是他从河东带来,就是新招募地。

他背着手低头走了几步,‘边令诚!’李隆基将这个名字反复念了几遍,这是自己提拔的心腹宦官,现在居然效忠李豫,他顿时觉得心中又酸又恨,一股怨气冲天而起,边令诚怎么能背叛自己!

他渐渐停住了脚,飞快写了一封信,回头将陈三贵招到面前,将信交给他并低声嘱咐他道:“明日你去一趟奉天,务必将边令诚带来见我!”.

经过一夜的劳累,边令诚终于将李豫送走,此时黎明已经来临,天气寒冷而又晴朗,天空飘着几缕轻云,风正转成西南风,略略带着一点湿润的气息。

大营里寂静,操练了一夜的士兵們都疲惫不堪地睡了,只有边令诚孤睡不着,沿着军营小道慢慢散步,他昨晚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和当年的高力士一样了,可他的心中依旧感到空空荡荡,没有半点喜悦,这也难怪,一纸空衔怎么能让他高兴得起来,前面有块孤零零的大石,

他索性坐上去,拔一根草放进嘴里细细地嚼着,呆望天空想着心事。

昨晚皇上含蓄地提出,要求他将军队再扩大到一万人,所需钱粮均由他来负担,一万人,边令诚有点明白他的意思了,一万人,足以控制长安,但李清还有三万人驻扎在关中各地呢?

况且如果大军返回,李清还能容他吗?

边令诚摇了摇头,皇上明显是纸上谈兵,现在费劲周折才募到三千军,再募七千人,营地、训练、粮食都是大问题,更重要是如何保密,想得太简单了啊!

“边将军!”一名士兵远远跑来,喘得上气不接下气道:“大营外有一人有急事寻边将军,说是你的故人!”

“故人?”边令诚从大石上跳下,满脸疑惑地朝营门走去,他的故人不少,可谁知道他在奉天?

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48章 冷刀子(五)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131章 破局第222章 将计就计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57章 反击第329章 杨国忠的把柄第298章 合作第19章 官司(三)第81章 意外失足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212章 求婚第56章 暗访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348章 后手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332章 安禄山跑了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55章 绑架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61章 连环计第313章 掌权第63章 杨家(一)第101章 相亲(下)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95章 初见太子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7章 县令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373章 偷梁换柱第45章 冷刀子(二)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349章 清洗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33章 密谋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36章 贵人(二)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50章 暗流(二)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131章 破局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131章 破局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182章 远谋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44章 冷刀子(一)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28章 阆中(三)
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48章 冷刀子(五)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131章 破局第222章 将计就计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57章 反击第329章 杨国忠的把柄第298章 合作第19章 官司(三)第81章 意外失足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212章 求婚第56章 暗访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348章 后手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332章 安禄山跑了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55章 绑架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61章 连环计第313章 掌权第63章 杨家(一)第101章 相亲(下)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95章 初见太子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7章 县令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373章 偷梁换柱第45章 冷刀子(二)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349章 清洗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33章 密谋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36章 贵人(二)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50章 暗流(二)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131章 破局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131章 破局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182章 远谋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44章 冷刀子(一)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28章 阆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