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这一年风调雨顺,桑林以及整个大商的属国都获得了丰收,粮草便也不再是问题了。
“我已经派人外出采买粮草,加上诸侯国按照惯例缴纳的贡奉,一支2万人的军队出征,已经毫无问题。”
更主要的是,周方国距离桑林其实并不很远,几百里的距离而已。
吴所谓问:“你确定了出征时间了吗?”
“一个月之后。”
吴所谓很是意外:“这么快?”
可是,随即又意识到这问题很多余,帝辛回来这么久,唯一的目的便是消灭周方国,改变历史,当然一有机会便会马上行动。
他笑起来:“御驾亲征有把握吗?”
帝辛点点头。
吴所谓表示狐疑:“你真的认为尊乙足以守卫京都?或者,你认为尊乙确实忠心耿耿?”
虽然尊乙发了一个毒誓,可是,大家都知道,发誓是做不了数的。许多人转眼就违背了自己的誓言。
帝辛摇摇头:“这不重要。因为桑林根本不是京都,就夏商的惯例,军队在哪里,那里就可以成为新的京都。不过,有尊乙镇守桑林,对于其他的诸侯国总是一种威慑。”
吴所谓可没忘记,当年的牧野之战之前,帝辛正因为将军队全部调出争战,导致朝歌守备空虚,根本没有能团战的军队,以至于在周军打来之时,仓促之间竟然只能组织一班奴隶作战,可想而知,这群乌合之众怎么可能有什么战斗力?
于是,失败成了他们唯一的结局。
这一次,帝辛是要避免这个前车之鉴。
所以,他才把尊乙调来桑林,目的不是让他参战,而是让他务必保护祖宗陵墓的安全。
职业军队,和临时的奴隶武装当然完全不同。
要知道,古人最是看重祖先的陵墓,尊乙可以对帝辛不忠心,也可能两面三刀,但是,他不可能不守护祖先的陵墓。
换而言之,只要他守住了祖先的陵墓,就是守住了整个桑林。
并且,帝辛的目的也很明显了——就算这一次有去无回也没关系了,反正自己已经交代清楚了一切。
吴所谓环顾四周,别看他在玄王和尊乙面前侃侃而谈,可是,他心底其实也没什么底气。
玄王的担忧,也是他的担忧。
如果不能一鼓作气消灭周方国,真要拖成了持久战,那可就完蛋了。
大商的家底已经全部摆在这里——救济灾民之后,就这么一点现存的粮草。按照估算,最多支持2万大军两个月的开支。
征讨周方国,本质上就是攻打周方国的都城丰京。
丰京,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市长安区。
稍稍回忆一下地图,你就会知道,从桑林(河南商丘市)到西安,距离是600多公里,也就是一千三百里左右。
一千多里,对于急行军来说,并不算什么太远。
可是,对于一支两万人的大军来说,就没那么容易了。
而且,大军行进,一路上粮草先行,马也根本不可能是什么千里马,这么多人,一天能走一百多里差不多了,也就是说,从桑林出发急行军赶去丰京,路上最少要十天左右。然后,假设战争马上开打,很快拿下丰京,那么,皆大欢喜。
可是,若是拿不下呢?
若是一场战争拖上了一两个月呢?
或者更长时间呢?
这该怎么办?
西伯侯父子又不是菜鸟——虽然早前大商上下一直宣称西伯侯已经死了,酷似雍正的冒牌货小侯爷也被杀死了——可是,吴所谓最是清楚——这父子二人到底死没死,其实全靠推测——因为,西伯侯的死讯是自己从史料判断的,周方国从来没有宣称过他的死亡。
更关键的是,周方国上下一致认为哪个在朝歌被杀的姬发是假的,说真的姬发一直好好地在丰京呆着,从来也没有来过朝歌,更谈不上被杀了。
酷似雍正的家伙是不是姬发,因此就成了悬疑——双方各执一词,大商认为是,周方认为不是。
以至于到了后来,吴所谓都分不清楚了。
如果那家伙真的不是姬发,可能后果就很严重了——因为,真正的姬发可不是一个软脚虾!能号称武王的,都是厉害角色,尤其在作战方面。
要是他真的在周方国,好好滴活着,或者真的是被姜老鬼一行人浸入体内,取而代之,就更加麻烦了。
某种意义上来讲,和周方国作战,就是和比鲁星人直接开战。
这胜算如何算?
吴所谓道:“你认为我们斩杀的那个酷似雍正的家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姬发?”
帝辛摇摇头:“按理说,那应该是真正的姬发。可是,如果姜老鬼等人真的将姬发取而代之,不见得就比真正的姬发容易对付。”
“据你所知,丰京的守备如何?”
“西伯侯父子已经经营多年,能够崛起,一定有他的道理。据我所知,丰京粮草充足,积蓄丰厚,而且西伯侯父子这十几年来已经陆陆续续将整个陕西方圆几百里地的诸侯国一一收服,他们本质上已经属于周方国的附属国,所以,如果战争开始,他们也必将成为周方国的助力……”
这是事实。
武王伐纣,巴师勇锐,前歌后舞,不但多达几百个诸侯国参与支持,甚至包括远在蜀中的古蜀国也纷纷参与。
这一次出征丰京,如果巴国蜀国再来闻风掺和,持久战就更不可避免了。
所以,必须是速战速决。
吴所谓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他很狐疑:“受德,你真的有把握速战速决?”
受德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道:“小吴,你知道吗?我反复读了很多遍《甲申三百年祭》。”
“我也读过。我认为这是郭沫若写得最好的文章。”
“郭沫若把崇祯和整个明朝的覆灭原因,准确无误地指出来。崇祯走向覆灭的本质原因,就如你对玄王所说,他总怕得罪权臣,得罪自己的阶层,所以进退失据,优柔寡断,可是,如果他能提前预测他最后必将走向死亡,那么,他绝对会放手一搏,拉着所有大臣同上一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