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孝子慈孙

第495章 孝子慈孙

“我还以为我爹会把人都杀了,没想到除了王佐,其余勋贵只是夺爵,倒是文武官被杀了好几百。”

五月的陇川府衙里,面对朱瞻壑的这句话,江淮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总归还是需要人办事的,况且你觉得夺爵的惩罚很轻,但这已经很重了。”

“原本能富贵几百年,被他们这么一折腾,除了故里的宅子和田产,他们便不剩下什么了。”

“以陛下的脾气,这些人连带后代恐怕都再也没有走上庙堂的机会了。”

江淮唏嘘一声,同时也对旁边坐着的张渤海、高观说道:

“这里就我们四个人,我也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王纪这群人死有余辜,他们贪墨的钱粮也被朝廷重新调拨回来了。”

“陇川铁路还有一百七十五里,我希望接下来这一年时间能好好的将铁路修建好,实现陇川直通小西洋贸易市场的目标。”

面对江淮的话,二人没有开口承诺什么,只是作揖应下。

吩咐了二人后,江淮便与朱瞻壑说道:“陛下还没有下调走你的旨意,既然如此,你就暂时担任府衙的仓攒吏。”

“钱粮的事情你来盯着,我比较放心。”

朱瞻壑太子的身份在陇川府只有江淮、高观、张渤海、王涣、王瑄几人知道。

王瑄常年带兵在孟养、木邦、缅甸等宣慰司镇压不服管教的土司,王涣是西厂官员,所以朱瞻壑的身份并不容易暴露。

不过不容易是不容易,并不代表不可能。

事实上,许多人已经知道了朱瞻壑已经不在漠北戍边的消息,他们正在搜寻朱瞻壑的踪迹。

这次的“癸卯案”是由陇川挑起来的,所以朱瞻壑的身份,估计也隐瞒不了太久了。

趁他还能在陇川待着,多与他教些世俗东西也是好的。

如此想着,江淮便开始安排工作,而陇川府也经过这一次清扫而变得干净许多。

洪熙六年的癸卯案虽然被处死的人不足两千人,但被牵连的却有二十二万人。

从这案子中众人都看出了如今的皇帝依旧是当年那个皇帝,他对官员依旧是那样的态度,如果触及底线,那即便是渤海出身的武官也会遭到屠刀。

那二十三位勋臣用爵位换了一条命,但他们的权力与金钱都被剥夺。

不过在许多人眼中,他们被夺爵并不奇怪,毕竟他们之中许多人的功绩根本就达不到封爵的程度。

唯一令人吃惊的,便是魏国公徐钦被夺爵的事情了。

徐钦不仅是徐达的长孙,也是朱棣的侄子,朱高煦的侄兄弟。

他被夺爵,那开国六公爵便只剩下曹国公李景隆了。

在这场案子前,大明有公爵九位,侯爵二十五位,伯爵三十四位。

一场案子过后,国公仅剩七位,侯爵十八位,伯爵三十位,三分之一的公侯伯爵被一扫而空。

六月初,朱棣派王彦与朱高煦沟通,认为不可让中山王后嗣无爵,加上徐增寿累功足够,故此让徐增寿承袭魏国公爵。

对于这个提议,朱高煦没有过多考虑便点头同意,并下发了旨意。

最终在洪熙七年六月初十,徐增寿得到了他晚到十九年的公爵,不过这次不是追赠进封的定国公,而是原本属于徐辉祖那一脉的魏国公。

得到这个爵位的时候,徐增寿已经五十有九,只是面对自家外甥发下来的圣旨,他心中五味杂陈,难以言表。

他兴许不高兴,但他的几个子嗣却十分高兴,只是不知道他的子嗣又能不能如他这般懂事识大体。

二十三个公侯伯爵被夺爵,剩下的数百名武官也被夺了散阶。

一时间,户部那边的行政开支瞬间减少了十余万贯。

只是瞧着那降低的行政开支,朱高煦并没有露出什么高兴的表情。

“开支还是太大了,以现在的规模,即便五年后铁路大部分都竣工,并不再修建新的铁路,朝廷也得花十几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拿着户部的文册,朱高煦眉头紧锁的坐在一辆马车上。

与他一起坐在车里的,除了亦失哈外,还有户部尚书的郭资。

他们换上了一身普通的常服,虽说看上去依旧像是大户,但总的来说是百姓能够接触到的那种。

这样的观念改变,也得益于江南纺织业的进步和发达。

“主要还是行政开支太大,如今随着铁路不断竣工,铁道兵马司也在不断地扩编。”

“三年前铁道兵马司不过才两万人,如今却已经十几万了。”

郭资与朱高煦诉说着行政支出的问题,并补充道:

“此外,官学之中小学阶段的教习也不断随着学子增加而扩招,以朝廷眼下的赋税,实在是入不敷出……”

朱高煦做出了超越时代的事情,可大明朝的生产力却还没有彻底跟上。

百姓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但朝廷的日子却是越来越困难了。

“油业、盐业和酒业、茶业操持的如何?”

朱高煦将目光放到了盐酒茶油四项上,准备从这些商品当中收取一定数量的间接税。

“沿海和内陆的多处盐场都在朝廷手上,现在铁路修通后,运输的成本便降低了下来。”

“沿海各地的一斤盐,朝廷官价是十五文,但私盐价格却只有七八文。”

“内地稍贵,一斤盐官价二十几文,私盐价格则是十几文。”

“朝廷的晒盐成本其实也不过二三文,只是运费太贵,加上要价太高才卖不出去。”

“私盐想要杜绝倒是简单,就是看盐怎么贩卖。”

“这边臣算过,以铁路为根基运送官盐,那官盐价格可以下降到私盐的程度,而且经过改良,官盐比私盐的口感要更好。”

“当下朝廷的盐税每年是七十余万贯,若是依靠铁路来运输,那大概可以增加到二百万贯左右。”

“如此一来,百姓得了好处,朝廷也同样,唯有私盐贩子亏了钱。”

“此外,油与酒也是一样,只要合理运用火车,每年朝廷光从油、酒、盐三项就能再增收三百万贯左右。”

“唯一有些不好办的就是茶业,毕竟茶业除了南直隶的江北一带可以走铁路外,其余都是在长江以南,甚至远离长江的地方,并不好运输。”

“增收三百万贯,这便已经是臣能做到的极限了。”

郭资双手合十作揖,此刻马车也停了下来。

朱高煦起身作势要下车,郭资与亦失哈连忙跟上他的脚步。

三人下了马车,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这些农田近水源处多以水稻为主,远离水渠的则是耕种小麦、大豆、花生等作物。

六月中旬,北京一带的小麦已经生长超过二尺了,水稻则是更高。

田间,许多百姓正在劳作,他们的鞋子被放在了田埂上,人穿着廉价的粗布衣干活。

瞧着他们放在田埂上的普通鞋子,虽说这鞋子很普通,但放在二十年前,又有谁敢相信就连农民都能穿鞋干活呢?

“我记得当年在北平时,许多百姓都穿着草鞋,平日里穿着布衣,到了干活的时候舍不得穿衣服,把衣服脱了放在田埂上,干完活再穿。”

“那时我年少不懂事,嘲笑他们愚笨,后来渐渐长大才得知他们的不容易。”

朱高煦看着远处一边说笑,一边为田间小麦除草的百姓,脸上不免露出唏嘘。

“我自帮助我父亲坐上那位子开始,便决定要让天下百姓都能穿得上鞋,能穿得起衣服干活。”

“如今在北京四周看,起码这些地方的百姓已经能穿上衣服和鞋来干活了。”

“陛下……”郭资作揖道:“您过于自谦了,当今天下,未曾听闻有穿着草鞋之百姓,便是山野村户,也能闲散时打几日工,买得几匹布几双鞋,更有甚者常年打工为生,便是连鞋子都看不上,开始逾制穿靴了。”

“逾制……”听到这两个字,朱高煦这才开口道:

“国初百废待兴,太祖高皇帝不希望百姓形成攀比之风,故此禁令。”

“而今天下太平安康,这些约束人的律法也该做出修改了。”

朱高煦回头看向亦失哈:“把我的话记录在册,让殿阁和六部、六府、都察院重新编撰《大明律》。”

“是”亦失哈应下,令身后的西厂力士将一条条指令记录,等待返回紫禁城再处理。

“请一位前来问问。”朱高煦抬了抬下巴,示意亦失哈去请田间干活的人。

亦失哈也不含糊,当即从中选了一名看上去六十多岁的老农。

那老农上了岸,亦失哈就从怀里取出一枚钱递给了他,瞧他喜笑颜开的模样,估计不是十文就是一百文面额的新钱。

他跟着亦失哈走上了官道,见到朱高煦和郭资后便行礼:“王村王二参见两位乡绅。”

“乡绅称不上,我们不过是刚刚来北京的小门小户罢了。”朱高煦摸了摸自己的短须,随后询问道:

“请老先生过来,无非就是想问问这北京的田地情况,以此方便购买田地。”

“您且问,但凡知道的,我一定都告诉您。”老农拿了钱,自然要办好差事。

类似朱高煦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少,毕竟自大明迁都北京后,北京的田产和宅院便成为了硬通货。

虽说明代房价没有宋代那么畸形,但比起洪武年间十几贯就能在京城买一间二进出小院的房价来说,洪熙年间的京城二进出小院已经达到了二十贯左右的价格。 看似没增长多少,但考虑到这个时代的货币增加情况,这实际上已经很快了。

不过由于天下工程繁多,百姓多能打工赚钱,所以增加的倒也不算多。

只是这样的繁荣是建立在不断大基建下的繁荣,一旦停下脚步,百姓们用不了几年又得回到之前的生活。

当下工部每年在天下雇佣近百万工人,这近百万工人背后就是近百万家庭。

面对五十到四十不等的高工价,他们尚能喜笑颜开的干活,可一旦官营的大基建停止,他们就又得回去拿那每日十几二十文的民营工价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这北京的田,大约多少年才能回本?”

朱高煦由浅到深的询问,老农闻言也道:“这个我不太知道,我没读过书,但听我儿子说,买一亩地等二十几年才能回本。”

“这样回本的速度太慢,倒不如去买国债,但现在国债也不发行了,我们便是有钱也没有花的地方。”

老农的话倒是道出了国债的受欢迎程度,不过现在朱高煦也不敢再继续大发国债了,毕竟必须要修建的铁路就那几条,其它要么修不了,要么没必要。

“老先生你说你是王村的,不知道这王村每家每户有多少田,若是我想买,能买到多少。”

朱高煦旁敲侧击,老农闻言也不假思索道:“每家每户也就三五亩吧,这几年购田的人甚多,我们一个村两千余亩地,基本被买了大半,剩下的你要买,估计得十几贯一亩,顶多能买二三百亩就没人卖了。”

“田都卖了,那村民去城里做工吗?”朱高煦继续询问,老农也跟着回答:

“城里、镇上,基本都去打工去了,不过现在打工也不好打,基本都去南边的房山挖煤去了,那里工价高,就连我儿子……”

老农说起南边的煤矿,当即便兴奋了起来,不断的说着在煤矿里挖矿多么多么好,自己儿子才去几个月就攒了小十贯,打一年工快赶上种十年地了。

他说的激动,朱高煦却不打断他,安静的做一个倾听者。

在老农的话里,朱高煦也了解到了当下北京周围的一个情况。

可以说,整个顺天府内老老实实种地的,基本都是三十往上的人。

他们没有接受过永乐年间的官学教育,只能在家里种地,亦或者等待南边矿场那种不需要技术含量,单纯出卖体力活的地方招工。

这个时代的人身体很好,但只限于年轻。

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经常吃不饱饭的干活,身体早就积累了不少疾病,许多人能活到五十岁便已经算是高寿。

虽说朝廷在各地开设了医院,但每天前往医院的人并不少,况且许多病症根本无从下手,检查不出来也只有回家等死。

至于那些接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他们要么就是从吏,要么就是去对技术门槛比较高的一些工厂做工,收入也不算低。

可以说,在老农的描述中,京城四周的许多城镇乡村基本都是依靠农业、冶铁、挖矿、制造机器等工弄业为主的生活,这也是当下整个北方百姓主要的生活环境。

他们不如江南的经济丰富多彩,在北方百姓还在因为衣食住行而得到保障而高兴时,江南早在洪武年间就开始各种娱乐类的经济。

花卉、玩具、赛马、相扑等等娱乐经济在江南玩的热火朝天,这种事情在北方是很难想到的。

可以说,北方的经济严重依靠朝廷的财政,一旦朝廷停下北方的建设,那北方上百万家庭就会失去收入来源。

单凭一个铁路工程,便养活了数百万人,而整个北方人口至今也不过才三千八百余万。

“若是朝廷提高赋税,将现在的十税一改为二十税三,那这些田地得好多年才能收回成本啊……”

朱高煦假装感叹,老农闻言脸色一变:“提高赋税……额……嘿嘿……”

老农的表情很尴尬,朱高煦听后便有了准备,轻笑道:“应该不会的,朝廷现在那么清明。”

“这倒是,我活了那么多年,从永乐十年到现在都很清明,很少有吏员敢明目张胆要钱了。”

老农附和一声,这让朱高煦松了一口气。

他折腾那么多年,起码把吏员贪墨的普通百姓的事情给解决了部分。

虽说现在吏员将目光投向了朝廷的工程,但这总比从百姓头上拿钱要好多了。

起码他若是真心想收拾,这群人他还能收拾的动,而百姓一旦被逼得叛乱,那自己就很难收拾了。

“多谢先生解惑。”

朱高煦对老农作揖,这让郭资和亦失哈等人纷纷紧张跟随他作揖。

老农见状也被吓了一跳,他这辈子还没有几个乡绅对他行礼呢。

“不敢不敢,乡绅既然无事,那我便去种地了。”

留下一句话,老农便回到了田间,继续自己除草的劳作。

瞧他离去,朱高煦也没有立马回京,而是以不同的方法,询问了四周十余里的百姓。

他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想看看百姓对于收税的态度。

现在看来,百姓还是很畏惧税收提高的,毕竟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瞧到百姓的态度,朱高煦便知道直接税是行不通了,唯有间接税才能帮助大明的财政。

财政搞不好,北方的工程一停,北方的经济虽然不至于回到一开始,但提升的空间便注定被锁死了。

后继之君能否能对北方如他这般上心,这种不确定的事情,朱高煦不能赌。

弥合南北必须要在他这一代结束,留给后人不是他的作风。

带着这类想法,朱高煦让亦失哈送郭资返回北京,而自己则是乘车前往了大明宫。

自上次他收拾了燕府派诸将算起,他也有大半年没来看朱棣了。

虽说朱棣身旁还有朱祁钺这个小家伙,但自己身为人子,总归得来看看。

“太上皇,陛下在外求见。”

午后的养心殿内十分凉爽,朱棣正在逗着五岁的朱祁钺,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能和朱棣下围棋了。

当然,他自然是下不过朱棣的,不过朱棣也可以借此来逗他。

一盘围棋,朱祁钺能悔棋几十步,而朱棣却一步都不能。

“钺儿,你听听,伱那个皇爷爷来看朕了。”

朱棣假装委屈的开口,朱祁钺一听就爬了起来,有模有样的作揖道:

“太爷爷放心,俺在这里,爷爷不会欺负太爷爷的……”

“嗯嗯,你可得帮太爷爷。”朱棣卖着惨,朱祁钺则是郑重其事的点着头。

“宣他进来吧。”

瞧朱祁钺的模样,朱棣立马对王彦吩咐,王彦见状也走出养心殿,亲自迎接起了朱高煦。

他瞧见朱高煦一身普通百姓的常服时还愣了愣,但很快反应过来并作揖:“陛下,太上皇有请。”

“好!”尽管知道王彦也参与的癸卯案,但由于他收受钱粮不过数千贯,加上朱棣也需要人陪,朱高煦便没有处置他。

不过昔年永乐年间的山寿、黄俨等贪污甚重的宦官都被朱高煦派人抓走处死,为此朱棣到现在还十分生气。

正因如此,他才说朱高煦欺负他,朱祁钺也的确相信了他的鬼话。

“儿臣,参见父亲……”

走入养心殿内,朱高煦作揖跪下叩首,那高大的身材瞬间镇住了半年多不曾见他的朱祁钺。

“小兔崽子,你果然胆子小。”

朱棣没有理会朱高煦,而是打趣朱祁钺,朱祁钺被这么一刺激,当即开口道:

“爷爷,您为什么欺负太爷爷?”

“我欺负太爷爷?”朱高煦面露疑惑,最后将目光看向朱棣,朱棣咳嗽一声:“你来有什么事?”

“前来看看父亲与钺儿。”朱高煦回应,同时说道:

“北边的铁路应该还有一年半就能修通,届时我准备在出征前召海内外诸国藩属来北京庆典。”

“好,这不错!”听到庆典,朱棣脸上露出笑容。

朱祁钺见状,当即与朱棣询问道:“太爷爷,这庆典是什么?”

“就是吃喝玩闹的地方。”朱棣回答干脆,听得朱高煦一阵无奈。

“那俺也能……”

“嘘!”

朱祁钺突然一句“俺”的自称把朱高煦搞蒙了,朱棣则是在他说出那个“俺”字的时候就捂住了他的嘴。

“俺?”

朱高煦皱眉看向自己父亲,朱棣见状也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

“这钺儿喜欢学我,我这有时候把俺说了玩,这小子便学去了。”

“不过也不要紧,他还那么小,日后改正就行。”

“您真是……”朱高煦已经感到了后悔,自己似乎就不该把自己的大孙子交给老头子。

一时间,朱高煦便已经想到了朱瞻壑回来看到自家儿子一口一个俺时的表情。

第37章 一举一动239.第239章 负债累累第492章 衣冠禽兽280.第280章 安抚诸将269.第269章 缓兵之计207.第207章 子债父偿第469章 建元洪熙第516章 自爆第373章 庙堂局势第516章 自爆232.第232章 得辽望宁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529章 封王就藩第441章 父慈子孝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237.第237章 宁王归心第29章 二王相猜第535章 各怀鬼胎280.第280章 安抚诸将第345章 吕宋宣慰司262.第262章 京师震动第58章 以钞抵税244.第244章第340章 青藏驿道299.第299章 南征北讨第6章 阴晴圆缺第458章 工业展开第361章 轻敌冒进第8章 徐氏治戎第481章 日不暇给第413章 狗咬狗第434章 皇明宗规262.第262章 京师震动第85章 行钞税法第70章 何不烧煤151.第151章 风雨前缀第341章 南洋海贼王第530章 世界局势第402章 瓮捉野猪293.第293章 对日市舶第375章 卧龙凤雏第603章 地府浓眉大眼朱重八158.第158章 黑云压城第78章 何安瑶苗第574章 可汗舞乐230.第230章 否极泰来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352章 永乐大阅兵第133章 让利移民第536章 岁月催人老第575章 永乐无憾315.第315章 打开新世界206.第206章 挟父自重224.第224章 靖难之役第395章 厚德嘉贞第429章 三征蒙古第494章 癸卯案终第448章 迁都北京第112章 威震西南第387章 中亚老四242.第242章 势必不还304.第304章 苛捐杂税第386章 波斯之乱第397章 哀毁骨立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第444章 天家无情第568章 四面胡歌第119章 心态转变216.第216章 龙游潜水第356章 永乐二征第114章 东宫三杰第479章 传统手艺第412章 天神的孙子第65章 上架感言第351章 称孤不道寡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392章 新年气象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562章 弥天大谎267.第267章 拨乱反正249.第249章 海军朱成功第598章 后记永历(1)第340章 青藏驿道第406章 东洲第一人145.第145章 关外之王第488章 欣欣向荣第95章 身不由己第534章 耕耘海外第34章 战乱之苦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第396章 先甜后苦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342章 开港招抚第380章 白手起家第112章 威震西南第528章 民康物阜第18章 小子野望222.第222章 奉天靖难第478章 洪熙三年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
第37章 一举一动239.第239章 负债累累第492章 衣冠禽兽280.第280章 安抚诸将269.第269章 缓兵之计207.第207章 子债父偿第469章 建元洪熙第516章 自爆第373章 庙堂局势第516章 自爆232.第232章 得辽望宁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529章 封王就藩第441章 父慈子孝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237.第237章 宁王归心第29章 二王相猜第535章 各怀鬼胎280.第280章 安抚诸将第345章 吕宋宣慰司262.第262章 京师震动第58章 以钞抵税244.第244章第340章 青藏驿道299.第299章 南征北讨第6章 阴晴圆缺第458章 工业展开第361章 轻敌冒进第8章 徐氏治戎第481章 日不暇给第413章 狗咬狗第434章 皇明宗规262.第262章 京师震动第85章 行钞税法第70章 何不烧煤151.第151章 风雨前缀第341章 南洋海贼王第530章 世界局势第402章 瓮捉野猪293.第293章 对日市舶第375章 卧龙凤雏第603章 地府浓眉大眼朱重八158.第158章 黑云压城第78章 何安瑶苗第574章 可汗舞乐230.第230章 否极泰来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352章 永乐大阅兵第133章 让利移民第536章 岁月催人老第575章 永乐无憾315.第315章 打开新世界206.第206章 挟父自重224.第224章 靖难之役第395章 厚德嘉贞第429章 三征蒙古第494章 癸卯案终第448章 迁都北京第112章 威震西南第387章 中亚老四242.第242章 势必不还304.第304章 苛捐杂税第386章 波斯之乱第397章 哀毁骨立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第444章 天家无情第568章 四面胡歌第119章 心态转变216.第216章 龙游潜水第356章 永乐二征第114章 东宫三杰第479章 传统手艺第412章 天神的孙子第65章 上架感言第351章 称孤不道寡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392章 新年气象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562章 弥天大谎267.第267章 拨乱反正249.第249章 海军朱成功第598章 后记永历(1)第340章 青藏驿道第406章 东洲第一人145.第145章 关外之王第488章 欣欣向荣第95章 身不由己第534章 耕耘海外第34章 战乱之苦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第396章 先甜后苦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342章 开港招抚第380章 白手起家第112章 威震西南第528章 民康物阜第18章 小子野望222.第222章 奉天靖难第478章 洪熙三年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