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假民主

在第五伦做出“公投”的决定后,他的九卿大臣们顿时炸锅了,纷纷出言劝诫。

“如何处置王莽,陛下一人决之可也,何必非要百姓掺和进来?”

从耿纯到窦融,无不觉得第五伦此举太过儿戏,耿纯更道:“让民众来决定国家大事,只有春秋时的小国寡民。臣记得《左传》有载,春秋时,吴国胁迫陈国攻打楚国,陈怀公召集国人商量,让国人们从楚者右站,从吴者左站。”

“结果如何?陈人中,田土在西边,靠近楚国的都愿从楚,田地在东边,靠近吴国的都愿从吴,没有田土的,则随乡党而站。”

在耿纯看来,由此可知,百姓根本不懂时政,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短期利益,或随大流而盲动。

靠他们来决断国家大事,那不是瞎胡闹么!

窦融亦道:“然也,故而古人有言,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民可与观成,不可与图始,说得好啊,所以第五伦这看得远的“智者”,自然也没必要和为时代所限的“愚者”们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喽。

但有些事,还是要说清楚的,毕竟接下来的工作,还需要大臣们去跑腿,第五伦只道:“想当年,王莽亦是依靠四十八万人上书,才得以加九锡为安汉公,开始了代汉事业,王巨君利用了民意。”

“既然是百姓将王莽推上帝位,那也只有靠民众之手,方能将他从所谓正统天子的位子上,拉下来!”

“过去是水则载舟,如今便是水则覆舟。”

“如此,岂不比予以胜者姿态,单纯定其生死更说得过去?”

政权合法性是一个玄之又玄的东西,所以古今帝王才要拼命给自己寻找天意祥瑞,甚至是远古的名人祖宗作为依据。

诸汉断然否定新朝的合法性,视王莽为篡逆,但第五伦为了宣告汉德已尽,却又得承认新朝的正统。但这样一来,如何处理新、魏之间的顺承关系,就成了一个难题,第五伦起兵时吊民伐罪,诛一夫虽然喊得响亮,但毕竟太过激进。这年头君臣之义犹如思想钢印,士人背地里也会经常骂他为臣不义。

而如今,恰恰解决前朝、今朝合法性传承难题的好机会。

第五伦对群臣道:“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孟子则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人民是国家安危之基,存亡之本,兴衰之源,亦是君主威侮、盲明、强弱的关键,自古以来便已是共识。”

“王莽之所以败亡,便只是在口头上一心为民,但他乱改币制,五均六筦,皆脱离实际,究其缘由,便是太自以为是,对人民,没有敬畏之心!”

第五伦语重心长地说道:“前车之鉴啊,故而我朝草创,予只惧怕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之人民!”

这一番政治正确的话虽然空洞,但毕竟是古书经典里一遍遍宣传的,群臣也不好直言反对,只好唯唯诺诺地退下。

说白了,第五伦决定在经典中“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政权的合法性,上系于天,下系于民。

过去,民意将你王莽推上去,取代汉家,这是你作为天子的合法性。而如今,你将天下治得一团糟,民意要你下台,你就滚下这个位置,只是匹夫!第五伦知道,这一招,简直捅在了老王莽的肺管子上,让他痛不欲生。

然而,民意又是更加玄学的东西,作为一个无耻的政治家,第五伦要做的,是将它具象化,简单化,可操控化,这才有了这次“公投”。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有人以为,第五伦真要搞“民主”吧?

这是假民主,真独裁啊!得多天真,才会信“予只是收集证据,并将案情奏谳于主审官”这种虚伪的鬼话?

第五伦之所以玩这么大阵仗,不过是让世人,有个参与感,让民众变成判决王莽的同谋者,以弱化昔日“君臣之义”惯性在道德上对他的制约。

实际上,不论是魏军、赤眉俘虏,还是洛阳、长安的民众,他们就算被校尉驱赶着、被地方官吆喝着,到乡社、县庭等地,往左或往右投一片瓦,看似投出了关键一票。

但投完之后,魏兵还是要迈着疲乏的脚步,开赴各地,在分到手的那几十亩田地激励下,为第五伦攻城略地,许多人填于沟壑。

赤眉俘虏依然要回到田里,戴上一度挣脱的枷锁,脸朝黄土背朝天,干着永远不会结束的农活。

而百姓们,在热热闹闹一场后,又得回归生活,为一家人的口粮,和绝不可能免除的赋税发愁,一代复一代,没有尽头。

他们什么都无法改变。

他们什么都决定不了,因为哪怕只是关乎王莽生死这件事,最终依然攒在第五伦手上。

唯一能剩下的,只是这次参与“公投”的兵民们,在许多年后,还能给子孙吹牛。

“想当年,乃翁我,也曾投出一片瓦,决定过皇帝的生死呢!”

这或许是第五伦做这件事,唯一能给后世埋下的一点种子了,水则覆舟,不再是精英们挂在嘴上的虚言,而变成了一个曾实现过的事实,或许就能鼓励后人,试一试,百年千年后,干出更加大胆的事……

从思索里回过神后,第五伦看到了满脸踌躇,欲言又止的张鱼。

“张鱼,汝又在担心何事?”

张鱼下拜,斗胆道:“臣奉命监察群臣诸将,收集情报,是陛下的狸奴,总觉得这天下处处皆是硕鼠。臣只担心,他日若有大奸,也学了陛下这一套,打着民意之名,效仿公投之事,来争权夺利,恐将成为王莽一样的大害!”

“谁敢?”第五伦瞥了他:“你是指三公九卿,还是哪位将军?”

张鱼大骇:“陛下英明神武,当世自然无人敢如此,但……”

张鱼的意思很明白,但你驾崩后呢?第五伦虽然相信,自己能像第五霸那样长寿,但终有尽头啊。

死后,当然是管他洪水滔天了!

第五伦没有直接说,张鱼的嘴不够紧,他这个人还没定型,以后可能也还会变,甚至变成他现在担心的“大奸”,谁说得准呢?

只在众人走后,第五伦在自己那本锁一百年还不够,非得带进坟墓,锁三五百年,不然肯定会被不肖子孙烧掉的“日记”里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秦始皇期盼秦传万世,二世而亡,七庙隳。”

“王莽希望新朝能传三万六千年,连年号都定好了,结果一世而亡,九庙焚。”

“若是我的儿孙治天下无能,已脱离了百姓,竟被权臣玩弄于股掌之中,欢迎野心家改朝换代!”

“若是被民间的草莽英雄借民意推翻,那便更妙。”

“人民在再度蒙难时,或许能记起,他们曾决定过一个皇帝的生死,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

“我很期盼,在我朝开民智两百年、三百年、五百年后,人民能有胆量和见识,大可将我的子孙,按倒在断头台之下,或挂于京师华表之上,来一次真正的公审皇帝!”

众所周知,最大程度继承你的理想,并推陈出新的,往往不是那些非要和祖宗反着来凸显存在感,亦或是循规蹈矩遵守祖制的不肖子孙。

而是从本朝躯壳里成长壮大,趁势而起,并最终取代他的豪杰。

“就像刘邦之于秦始皇。”

第五伦合上日记,轻声道:

“又如,第五伦之于王莽!”

……

最先开展公投的,是驻扎在济阳附近的魏军主力,他们经历了一系列大战,目前在附近休整,等西边的粮食陆续运过来后,才会和粮车一起行动,入驻已经来献土的梁郡睢阳等地。

不管哪个部分的魏军,多少都有一些昔日的猪突豨勇,最早追随第五伦的八百吏士,早就是旅、营一级的军官,虽然他们本身的素质已经跟不上统帅的编制了,但忠诚度毋庸置疑。

而营以下,屯一级的军官,也常有随第五伦鸿门起兵的那几万人中佼佼者担当,他们的地位没上司显赫,但亦算皇帝“嫡系”,积功分到了不少田地,个个都是小地主。

当听闻皇帝陛下让三军一起来决定王莽生死时,这些平素还算稳重的军官,便一个个跳将起来!

“大好事啊!”

众人如此高兴,原因无他,他们当年多是苦出身,或想起在莽朝治下家人的饥寒交迫,或是在被捕为壮丁后,一路上倒毙的兄弟或亲朋乡党。

而进入营地后,又被新朝官吏盘剥,过着狗彘不如的生活,若非遇上第五伦,他们很可能就物故于北上新秦中的路上,亦或是丧命征剿绿林、赤眉的战场了。

造成这一切苦难的,不就是王莽么!

平日都是让入营的新兵诉苦,而现今,却轮到军官们了,说到动情处,有人已忍不住流泪哭泣。

他们的诉说,也牵出了普通士兵的悲惨回忆。

“我家住在大河边,听说大河之所以发水,都是王莽不让堵。”

“我家过去是猎户,王莽的六筦一来,就没活路了。”

“我家在县里做点小买卖,就是贩夫贩妇,王莽的货币几年内换了四五次,生意也没法做了!”

哪怕是半路加入魏军的投机派,诸如冀州兵中的豪强子弟们,也想起王莽在位时,限制豪强的种种“弊政”来,顿时义愤填膺。

豪贵、商贾、农民、佃户、工匠、虞猎,王莽的改制当年对各阶层的人伤害有多大,他们对他的恨意就有多浓!

甚至连曾经是奴婢的,也能念起因王莽不准奴婢买卖,导致自家父母卖不出弟、妹,导致他们活活饿死的悲剧来。

一时间,魏军中对王莽的“公投”是一边倒的,哪怕是当初年纪小,对王莽之恶没什么概念的年轻士兵,也只跟着长官和袍泽一起投。

结果,济阳附近三万魏军,竟投出了百分之百的票来,无人不希望王莽去死!

军队效率较高,几天就完成了公投,结果送入济阳宫中。

王莽也住在里面,第五伦给王莽提供的待遇也颇好,相当于软禁,给他吃和自己一样的食物,还说什么:“王翁在民间数年,该吃的苦都受过了,临了还是应体面些。”

甚至还给王莽书看,听说王莽随赤眉军转战各地,每到一处,就搜寻赤眉不感兴趣的儒经典籍翻阅。

而第五伦随身带的多是长安少府印制的轻便纸书,王莽读书不倦,仿佛忘了自己的安危,一副“朝闻道,夕死可”的架势。

但他的好心情,却被第五伦给破坏了,第五伦故意将军队公投的结果,拿来给王莽看,还说道:

“王翁,这或许就是庄子所说的‘人人得而诛之’吧?”

王莽没有搭理第五伦,他依然觉得,第五伦是存着胜利者的得意,如狸猫戏鼠般,拿自己消遣呢!只冷笑道:“汝之士卒,当然是尊汝号令行事,若不如此,岂不怪哉?”

看来王莽还是不服气,第五伦遂笑道:“赤眉俘虏那边也快了,王翁与彼辈的羁绊,可不浅啊。”

王莽翻书的手停住了,赤眉军,确实是老头子如今最在乎的人,毕竟这是他此生唯一一次“到群众中”去的经历啊。

赤眉军会念着“田翁”良善之举,而忘了“王莽”作过的恶么?

第五伦似乎就想将王莽的理想和期许,一个个掐破,站起身,临走前却又回头道:

“王翁,你我来赌一赌,看樊崇会如何选?”

“樊巨人是愿王巨君死,还是望汝活?”

……

PS:第二章在半夜。

第115章 三顾第316章 柱天第337章 真香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357章 陛下何故反?第39章 用爱发电第699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第254章 大预言术第513章 诛莽第362章 打虎第502章 穿插第25章 明明是我先来的第477章 把狗骗进来杀第419章 西线无战事第151章 道德绑架第683章 大敌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来第280章 破竹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34章 大学城第686章 旧情第100章 反了!反了!第49章 父慈子孝第200章 奇变偶不变第685章 大决战第37章 你信么第354章 百废待兴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335章借贷第689章 祝融第101章 开局一张嘴第324章 汔可小休第321章 待到秋来九月八第358章 好消息第448章 山海情第431章 不作安安饿殍第503章 敢动第449章 中心开花第62章 降奴服于第413章 王权没有永恒第98章 匈奴汉第394章 南渡第212章 努力第238章 杀去常安第522章 殉道第409章 并州兵骑第654章 得陇望蜀第627章 千里之堤第11章 九世之仇第625章 杀去东京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300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6章 什么决定脑袋第576章 断蛇第139章 熟练第125章 五杀!第246章 南巡狩第686章 旧情第91章 官匪一家第42章 杀人第1章 传火第555章 欲穷千里目第200章 奇变偶不变第552章 朝辞白帝彩云间第415章 想桃吃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181章 守土长官第427章 瓦玉第664章 刺马第360章 吴王秀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208章 换家第612章 每与伦反第385章 持久第201章 硕鼠还是飞蝗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来第331章 钉子第591章 茅塞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617章 为汉制法第552章 朝辞白帝彩云间第416章 两面包夹之势第595章 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第602章 不行第521章 假民主第383章 长城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247章 进京第318章 打扫干净屋子第199章 害群之马第486章 良善第254章 大预言术第571章 天要下雨第337章 真香第333章 雪拥蓝关马不前第114章 贺兰山缺第200章 奇变偶不变第543章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第400章 东头一个汉第371章 冯衍
第115章 三顾第316章 柱天第337章 真香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357章 陛下何故反?第39章 用爱发电第699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第254章 大预言术第513章 诛莽第362章 打虎第502章 穿插第25章 明明是我先来的第477章 把狗骗进来杀第419章 西线无战事第151章 道德绑架第683章 大敌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来第280章 破竹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34章 大学城第686章 旧情第100章 反了!反了!第49章 父慈子孝第200章 奇变偶不变第685章 大决战第37章 你信么第354章 百废待兴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335章借贷第689章 祝融第101章 开局一张嘴第324章 汔可小休第321章 待到秋来九月八第358章 好消息第448章 山海情第431章 不作安安饿殍第503章 敢动第449章 中心开花第62章 降奴服于第413章 王权没有永恒第98章 匈奴汉第394章 南渡第212章 努力第238章 杀去常安第522章 殉道第409章 并州兵骑第654章 得陇望蜀第627章 千里之堤第11章 九世之仇第625章 杀去东京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300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6章 什么决定脑袋第576章 断蛇第139章 熟练第125章 五杀!第246章 南巡狩第686章 旧情第91章 官匪一家第42章 杀人第1章 传火第555章 欲穷千里目第200章 奇变偶不变第552章 朝辞白帝彩云间第415章 想桃吃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181章 守土长官第427章 瓦玉第664章 刺马第360章 吴王秀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208章 换家第612章 每与伦反第385章 持久第201章 硕鼠还是飞蝗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来第331章 钉子第591章 茅塞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617章 为汉制法第552章 朝辞白帝彩云间第416章 两面包夹之势第595章 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第602章 不行第521章 假民主第383章 长城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247章 进京第318章 打扫干净屋子第199章 害群之马第486章 良善第254章 大预言术第571章 天要下雨第337章 真香第333章 雪拥蓝关马不前第114章 贺兰山缺第200章 奇变偶不变第543章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第400章 东头一个汉第371章 冯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