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阳(二)

君臣尽欢,直到夜半时分,李知诰、高绍、云朴子、冯翊、孔熙荣等人才带着微醺的醉意,从上阳苑辞退,各归居处。

洛阳旧城,包括韩谦日常居住及署理军政事务的上阳苑,都座落在洛河南岸,但洛阳用作国都,南岸旧城早就不敷所用了。

财政稍稍宽裕一些,韩谦便从军资之中挤出钱粮,用于新城的建造。

目前除了洛阳国立综合学院建于北岸外,新城主要还是依托旧城沿着洛河南岸,往东西两侧延伸。

依托旧城较为完善的公共设施以及与河洛诸县衔接的驿道体系,往两翼延伸建造新城,建造成本是最为低廉的。

参谋府庶务司给李知诰安排的府邸位于华阳门外,是专门为参谋府大小官员集中新建的居住区。

苏红玉携幼子是要更早动身,但是直接赶到渑池等候李知诰,他们今日黄昏时一起抵达洛阳,赶到新的府邸也就稍稍歇了一口气,留下行囊及随行人员,就匆匆赶往上阳苑赴宴。

不过年纪刚过二十岁的李畋,三年前入读洛阳综合学院,一直住在洛阳,新宅的布置以及人员安排,他是直接参与的。

洛阳严禁蓄养奴婢及私兵,李知诰享受副相级侍遇,警卫部门会安排专门的警卫力量保护他及家人的人身安全,参谋府也会安排专门的侍从官以及役从人员打理日常琐碎事务。

韩谦并无意用这种手段监视中枢将臣,警卫人员也好,侍从官也好,也都是李知诰自己选择、推荐。

他身边用惯的人手,都还可以继续用在身边,只是需要到警卫部门及庶务司补全一下入职手续,完成从私吏到公吏的转变。

李知诰对这些也不在意。

长街铺满煤渣石,车轮轧上嘎嘎作响,没有什么新鲜的,他却是饶有兴趣的看着沿街明亮的灯柱,使得长街之上的夜色不再那么漆黑一片,也使得长街上的车马不再需要挑起灯笼夜行。

虽然李知诰观察目前仅有上阳苑及他们所经过的主街安装了新的街灯,但主街贯穿整个洛阳城,东西长约十里,沿街少说要安装四五百盏街灯才能将整条长街照亮。

灯烛对鼎食人家看似稀疏平常,但对寻常人物还是奢贵之物。

前朝鼎盛之年,也仅有个别的重大节日,才有彩灯挑贯长街的景象呈现出来。

平时也就鼎食富贵人家或最顶级的酒楼、妓馆才会在夜晚的院子里挑满灯笼照明。

那也是一座繁华城池入夜陷入一片黑暗后难得的几处亮点。

李知诰还以为这些年战事频繁,绝大多数钱粮物资都要尽可能挤出来满足战事的需要,却没想到洛阳的建设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滞后。

“这一夜得耗多少灯油?”李知诰感慨问道。

“哈,父亲早应该住到洛阳来了,这是煤石灯,”李畋笑道,“此物用生灰石与煤炭制取,售价仅油烛五分之一,置入水中会稳定生成煤石气点燃照亮,却比灯烛明亮得多。煤石唯一的问题就贮藏要保持绝对干躁,不宜用于室内,室外却极为便利——今年应该城内几条主街都会装上这样的街灯……”

之前梁州军都不能算中枢嫡系兵马,即便不吝啬提供最精良的战械,但一些主力作战旅都没有推广的最新技术及机密,也不可能主动跟梁州诸人泄漏。

目前李知诰对新学体系的认知,连在洛阳进修过一年多时间的长子李挚都有不及,更不要说跟专门静下心进入洛阳综合学院学习新学的次子李畋。

李畋以往依照学院的规定,为防止信函遗失泄漏机密,不能将寄往梁州的信函提及学业,这时候却是喋喋不休的说起来。

李知诰当初出于避嫌,除了使李畋进入军事学院进修外,特地使次子李畋选修了器械工造,他内心也渴望有一日天下能重归太平,次子李畋并不需要进入战场冲锋陷阵,而能做一些有益民生的事。

他原本以为李畋心里会有抵触,却不想李畋眉飞色舞的提起此时他所参与的工师小组,正承接韩谦直接交办下来的一个计时钟制造任务。

“除了日晷、沙漏、测星术等外,还有什么能计日时?”李知诰好奇的问道。

李畋从腰间摘下丝带所系的一枚玉佩,抓住丝带的一头,拨动玉佩摆动起来,说道:“系带长度固定,玉佩摆动的时间是固定的,与摆动的幅度无关。我们目前所造的计时钟,就有用一杆特定的摆锤,每摆动一次,拨动一次蓄力簧片,带动小指针走一格;大小指针之间用齿轮衔接,最终使大指针走完一整圈为一日十二个时辰!只是我们试制的计时钟,一天走下来,偏差还差不多一刻时,但君上要求的偏差不得超过十五分之一刻,也就是君上所谓的一分时,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

沙漏、漏刻都不是什么陌生事物,听李畋说,道理似乎没有那么深奥,但李知诰没有看到实物的结构有多复杂,很难理解计时钟如何要做到一日偏差不超过一刻时,而韩谦对此还不满意?

而接过玉佩,坐在车里肉眼看其摆动,似乎摆动一次的时间,还真是跟系带长度的相关,与摆动的幅度没有什么关系,与他理所当然的想象迥然不同,也不知道这里面蕴含怎样的深奥道理。

“此乃万物皆受的地心力所致,”马车缓行,李畋眉飞色舞的说道,“父亲来洛阳晚了两个月,两个月学院的崇学馆落立,举办落成大典,君上与国主妃、淑妃都亲自到场。为庆贺崇学馆落立,云和公主还特意举行了两次观赏实验,一个是将轻重相差十倍的两只铁球从崇学馆十丈飞檐之上自由坠下,着观礼臣民猜测两球着地之先后,还特许博-彩。君上与二妃都下了注,父亲你猜君上押了什么注……”

“为父不知道什么道理,但照为父想,绝大多数必然以为重球先触地,君上必然反其道而行之。” 李知诰说道。

“父亲错了,君上就押上重球先触地,两妃押两球同时着地,叫那些想跟风都傻了眼。”李畋说道。

“这么说,那肯定是同时着地了。”李知诰说道。

“父亲要是早到洛阳,押注那真是不亏,但当场无数人都被君上摆了一道,叫苦不迭,”李畋笑着说道,“但是大家也不会想一想,地心力诸多理法,皆是君上提出来的,君上怎么可能将一个明显的答案告诉大家?”

“还有一个观赏实验是什么?”李知诰见李畋对韩谦满是孺慕之情,笑着问道。

“洛阳城里,绝大多数人都不信我们平时吸吐的气,是有极大压力的,”李畋说道,“云和公主拿出两只可以分开、合拢的半铜球,合拢之后,将铜球内的空气抽净,以十金为赏,从君上侍卫兵马里邀请健勇,将两个半铜球拉开——父亲觉得有人拿到这赏金不?”

“看你这样子,也能猜到没人拿到赏金了。”李知诰笑道。

看李畋眉飞色舞的谈论这几年在学院接触各种新学,他也禁不住感慨陈济堂等人物,为何会放弃万人之上的权位,而甘愿留在东湖主持历阳综合学院、醉心于新学。

此时的大梁,短缺的已经不再是作战物资,也不是领先于时代的工造之法,短缺的还是人。

毕竟韩谦立足叙州时,所辖人丁也是好些年才超过二十万;据淮西而立,到太和元年,人口才勉强达到一百七八十万;之后禅继大梁国主之位,稳固河洛形势、收复荥阳、斩获轵关陉大捷以及收复关中,人口总数一步步快速新增,并跨越千万的门槛。

换作以往,即便物资不缺,李知诰也会建议刚收复关中,等过两年对关中统治根基稳固下来,再对晋南出兵发动新一轮的攻势。

不过,大梁所谓的缺人,也是相对而言。

关中经历这些年的战事,地方势力会摧残得支离破碎,洛阳却能完全撇开地方势力的支持,直接派入数以百计的官吏,再辅前期潜伏的秘司人员,以及军中一部分退役的武者、老卒,将行省、府县及乡司的地方构架建设起来。

而说到工造新学方面的人才,大梁这些年来的积累,不要说层次了,仅仅是数量都是楚蜀蒙等国势力拍马都追赶不上的。

回到新居,看到苏红玉正送春十三娘登上一辆马车,笑道:“相别数年,你们也聊得完记时辰了?”

“要不是念你与红玉也是久别重逢,我都要将红玉拉出云春酒坊秉烛夜谈了。”春十三娘说道,又问及李知诰去狱中探望吕轻侠、周元他们,她也想一起过去见一面。

“过两天吧,又或者你与红玉先去见夫人与惜水,劝一劝她们?”

对晋南的战事已经进入筹备阶段,高绍、韩元齐要赶往许州、东湖赴任,还不知道田城什么时候能到洛阳,荆浩又在病养,参谋府只能是他先支撑起来,很多事务要与高绍、韩元齐接手。

他还要抓紧时间,一一拜会冯缭、郭荣、顾骞、周道元、韩道铭、朱珏忠、袁国维、陈由检等朝中重臣,将参谋府与左右内史府及监察府、议政院的关系理顺过来,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抽出时间来去探监。

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六百一十八章 监军(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结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长峡第五百八十七章 闲时雨第四百五十五章 鸡鸣寨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诰的难处第七十四章 相赠佳人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会第一百八十二章 东撤第六百一十七章 传议第七百七十五章 战败第五百六十二章 意外相见第一百四十八章 会合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选第七百三十三章 渗透作战第七十四章 相赠佳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二百一十四章 询问旧事第二十二章 差点坏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赏之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五百二十七章 传旨第四百二十五章 山庄第七百四十四章 夺城第六十章 家兵进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权第七百五十七章 关中(四)第七百七十一章 听闻第二百六十七章 冯缭(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一百零三章 龟山第三百三十九章 与谋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丧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七十二章 弥补第七百七十三章 战起第十五章 信任第一百三十二章 监视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相第二百五十七章 冯昌裕的抉择第一百零七章 送礼第七百四十九章 战役(四)第三百四十章 图穷第二百六十六章 冯缭(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勾结(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对峙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四百三十九章 条件第一百一十五章 制图六法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四十九章 慷慨第五百四十三章 周惮第三十一章 偏见与疏离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谋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见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访第五百五十一章 韩府(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宫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鸭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六十七章 宫禁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书第六百零二章 迎亲(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议第二百九十七章 缓追(二)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阳(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三百四十一章 奉诏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战第三百五十六章 弑第一百四十七章 荆子口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旧事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间定计第七百零一章 尾声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变化第五百三十一章 选择第三百一十七章 蔚侯第一百七十六章 条件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战之过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四百二十八章 短兵(三)第七百四十八章 战役(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蜀使第三百五十九章 病逝第五百二十七章 传旨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云阁第六百九十九章 会战在即第五百二十七章 传旨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捷第三百八十五章 偏锋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六百九十八章 安营第九十九章 窥探
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六百一十八章 监军(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结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长峡第五百八十七章 闲时雨第四百五十五章 鸡鸣寨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诰的难处第七十四章 相赠佳人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会第一百八十二章 东撤第六百一十七章 传议第七百七十五章 战败第五百六十二章 意外相见第一百四十八章 会合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选第七百三十三章 渗透作战第七十四章 相赠佳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二百一十四章 询问旧事第二十二章 差点坏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赏之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五百二十七章 传旨第四百二十五章 山庄第七百四十四章 夺城第六十章 家兵进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权第七百五十七章 关中(四)第七百七十一章 听闻第二百六十七章 冯缭(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一百零三章 龟山第三百三十九章 与谋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丧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七十二章 弥补第七百七十三章 战起第十五章 信任第一百三十二章 监视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相第二百五十七章 冯昌裕的抉择第一百零七章 送礼第七百四十九章 战役(四)第三百四十章 图穷第二百六十六章 冯缭(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勾结(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对峙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四百三十九章 条件第一百一十五章 制图六法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四十九章 慷慨第五百四十三章 周惮第三十一章 偏见与疏离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谋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见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访第五百五十一章 韩府(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宫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鸭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六十七章 宫禁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书第六百零二章 迎亲(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议第二百九十七章 缓追(二)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阳(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三百四十一章 奉诏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战第三百五十六章 弑第一百四十七章 荆子口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旧事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间定计第七百零一章 尾声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变化第五百三十一章 选择第三百一十七章 蔚侯第一百七十六章 条件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战之过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四百二十八章 短兵(三)第七百四十八章 战役(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蜀使第三百五十九章 病逝第五百二十七章 传旨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云阁第六百九十九章 会战在即第五百二十七章 传旨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捷第三百八十五章 偏锋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六百九十八章 安营第九十九章 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