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放说,其实,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可不仅仅是有一位女人,关键是这个人付出了超乎想像的拼搏和努力。(_)
小米也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随随便便地成功。
王大哥就说,就是。我们赵老师,1958年生于铁岭开原县莲花乡石嘴村,他可是庄稼院长大的民间演艺奇才。
赵老师幼年母亲去世,6岁时,父亲又去了北大荒。
他6岁时就开始跟盲二叔赵德明学艺。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绢、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转小帽等样样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为突出。苦难的童年成了赵本山一生的财富,为其日后的小品、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盲二叔就是他的艺术启蒙老师,本山就是演《大观灯》的盲人首先红遍东北的。
他在17岁时入公社文艺宣传队,又入威远乡业余剧团,后借调西丰县剧团主演二人转。
1982年,辽宁省举办第一届农村小戏调演,赵本山在李忠堂与崔凯合作的拉场戏《摔三弦》剧中扮演肓人张志,一举成名。“摔”剧获演出一等奖。当年,赵本山考入铁岭县剧团,担任主演并任业务团长。1986年被调到铁岭市民间艺术团。那时,赵本山与潘长江在沈阳一起演出的二人转《大观灯》200余场,场场爆满,轰动东三省。
也可能是太轰动了,惹了别的剧团,就有好几百盲人堵在剧场门口砸场子,说要把赵本山眼珠子挖出来。
中国观众今天能享受到赵本山小品艺术,据说应该感谢发现他的伯乐的姜昆。1987年,当时姜昆带领中央说唱团到铁岭演出,当地人说还没铁岭剧团演得好,姜昆就把剧团找来,姜昆和说唱团的人员坐在体育馆的观众席,看剧团给他们演出。刚开始20多位北京艺术家坐在座位上,后来全笑得趴在地上。姜昆向赵本山要了一盘带子,说要带回中央电视台推荐上春节晚会。当时本山没当回事,忙着和姜昆、郭荃葆等人合影,激动得连耳朵都在颤抖。之后没想到姜昆真的极力向中央电视台导演推荐赵本山,当时姜昆说,辽宁有一名演员非常不错,他表演节目,现场观众有的笑昏过去、有的笑岔了气,还有的笑得犯了心脏病,他的舞台即兴和现场调动观众情绪都相当出色,相当有魅力,这个人叫赵本山。
后来,春节晚会真的来找了赵本山。当时中央电视台文艺部邹友开主任等一行三人在铁岭的招待所见了本山之后要他在房间里演一个节目,本山便说给他们三张票到体育馆看,那里效果好,当然三人拿了票也没看演出,扭头就回北京了。后来经人点拨,本山才知道把人得罪了。不过,邹友开还是把赵本山召到了北京,但每年都被打道回府。有一年剧团领导让他带着十瓶茅台酒送礼,可当时的赵本山确不知道往哪儿送,害怕被拒绝,就在梅地亚宾馆一天喝掉一瓶,正好到了第十天他被通知回家。回来后本山对团长说,十瓶酒全送出去了,人家还是不喜欢我们的节目。
其中更大的笑话是,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已经定下叫他参加哈尔滨分会场的演出,而且节目提前录了像,全铁岭的人都知道赵本山上了春节晚会,但后来节目却没播,本山却一直等到电视里打出“再见”。一年后的国庆晚会,赵本山才第一次在央视亮相,紧接着就是1990年春节晚会的《相亲》。连续三年都是节目一等奖,1994年因为家里有事,很晚才到春节晚会剧组报到,导演组嫌他“架子大”,就坚决没让上,这是他惟一被封杀的一次。四上央视遭拒绝的这段经历也让赵本山很受教育。
从1990年走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为标志,二十年来,赵本山受到了亿万观众的深深喜爱。赵本山的演艺事业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还大力提携新人、热衷慈善事业,不断超越自我,书写着人生传奇。让我们祝福赵本山,期待他给全国观众奉献更多的感动和精彩!
听到这里,众人都说,不容易,太不容易了!
小赵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里翻了翻了说,我找到了一些说法。我给大家念念。
赵本山的喜剧艺术的成就和影响已是不争之实,因此研究、探寻一下他创作道路上的成功因素就是十分必要的了。赵本山的成长至少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赵本山的喜剧表演艺术广泛地借鉴、继承了中国文化中的喜剧传统,从喜剧意识到喜剧表现手法,他都虚心学习,潜心钻研,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可贵的是,他不受成法之限,凭着自己的才气、灵气和胆气,能发挥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近几年来,我国戏剧小品空前繁荣,喜剧小品尤受观众青睐。有的论者感到奇怪:为什么戏剧学院和话剧团作为教学工具和考核方法的小品竟然迅速走俏,而且风靡全国?其实,这只是看到了小品来源的一个侧面,即从西洋话剧引进的这个渠道;而没有看到,小品在中国戏剧、曲艺史上是源远流长、最富传统性的一个艺术品类。更远的先秦古优不去说它,唐代的“参军戏”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戏剧小品,而且还是喜剧小品。“参军戏”虽说逐渐成熟于唐代,实始于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因一个担任参军的官吏贪污,而即兴组织人演出了一个“活报剧”,此即为“参军戏”之滥觞。说来有趣的是,“参军戏”从它问世的一刻起,就是在讽刺、批判当时官吏中的**现象。可见喜剧小品的“载道功能”和“批判功能”也是有其古老传统的。“参军戏”已有角色之分。被戏弄的角色名为“参军”,戏弄人的角色名为“苍鹘”。一主一从、一庄一谐、一智一愚、一科一诨,合作默契。宋代的“杂剧”,是一种滑稽戏,可以视为唐代“参军戏”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宋杂剧”作为戏剧还不够成熟,但作为小品则绰绰有余。它把歌舞、说唱、杂耍等伎艺以喜剧的风格串联在一起,并逐渐形成了稳固的结构:艳段、正杂剧、散段。“宋杂剧”的体式为三段结构形式和表演手段竟然与东北的地方小戏二人转大体上一样。这不能不看到传统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在历史发展中所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元、明以降,以“参军戏”、“宋杂剧”的形式为特点的戏剧小品,在地方戏曲和一些民间小戏中以不同的方式得到继承和发展。川剧中的喜剧因素就尤为明显。在民间小戏中,许多剧目更接近于小品。抗战时期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和解放区大生产运动时的《兄妹开荒》也都可以说是小品。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演员和观众对不同形式的小品并不是陌生的。赵本山稔熟于东北地方戏二人转的表演,这就为他日后的喜剧小品的创作和表演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事实上,从二人转到小品之间距离并不遥远,有些二人转的段子,只要稍微变动一下表演的程式,把一部分唱变成戏剧化的动作和台词,就是很好的小品。当然,对于赵本山来说,学习是多渠道、多方面的,二人转的喜剧意识和喜剧表演技巧只是他借鉴、学习的一个方面,在他的喜剧小品中体现得比较突出一些而已。
第二,赵本山的成功源于他把根系深深地扎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喜剧理论界和一些观众已经注意到,喜剧与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黑土地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几年受欢迎、影响大的喜剧小品和喜剧演员多出在辽宁一带。赵本山、潘长江、巩汉林等人的形象人们都十分熟悉。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田连元、袁阔成、刘兰芳等人也都活跃于辽宁。人们还记得,“四人帮”刚刚被粉碎时,一股“相声热”吹遍全国,其中几个精彩段子如《特殊生活》、《好梦不长》、《假大空》等在全国听众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相声也都出于沈阳。黑土地的地域文化与喜剧之间的联系已不能视为偶然的现象。事实上人们只知道东北人的豪爽、刚健,而东北人所特有的幽默感则还远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更谈不上研究。东北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比较荒凉的,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农民在大饥馑面前走投无路,离乡背井闯关东。在谋生中培养出的冒险和开拓精神,使东北人的精神风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闯关东的奋斗者大多是成功的,在黑土地上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位置和权利。这种胜利者的自信、自尊的心态,是幽默感最好的基础和条件。东北的二人转、评剧、吉剧、评书等艺术品类中,处处都浸润着喜剧的营养,闪烁着幽默的光彩。赵本山正是在这片黑土地中扎下了根,长得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东北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处事方法,交际习俗,语言特色,以及达观的乐天知命的人生观,都对赵本山的幽默感起着催化作用。赵本山的成长显然受到了这片黑土地和黑土地上的关东汉子们的影响。
第三,赵本山在苦难生活的磨炼中深刻地认识了人生,这是他的喜剧风格稳健扎实、宽厚达观的重要思想根基。回顾一下古今中外造诣较深、成就较大的喜剧艺术家,可以发现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他们或是历经过磨难,饱尝了人间的苦辣酸甜,或是对普通劳动人民生活有过深切的了解与体验,因而,他们懂得爱和恨,热爱生活,热爱普通人;憎恨丑恶势力,憎恨丑恶现象。赵本山也是由于对普通人民的生活有深切的体验,才能在艺术创作上焕发光彩。他还有一个好的条件,家族中长辈里有对民间艺术有一定造诣的人对自己的启蒙和点拨。这是生活对赵本山的偏爱,也是我们在研究一个喜剧艺术家成长时不能不考虑进去的有利条件。
第四,以赵本山为前台,以崔凯、张超、张惠中等人为幕后编剧、导演的喜剧小品创作群体的长时间地密切合作,也是赵本山喜剧小品成功的重要因素。赵本山的这几位稳定的合作者既下过乡,也受过文艺专业的高等教育,这使他们的剧本能保证有一定的质量。加之他们对赵本山了解深,在剧本创作上能为赵本山发挥本身的优势创造条件。赵本山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悟性好,生活底子厚实,能从容、自然地把剧本转换成舞台艺术。这个创作群体的成功合作,给艺术创作提供了可贵的启示。
吴天放说,本山大叔的成功之路,再一次诠释了黄土生成金的道理。
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