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吴天然想,看来曾国藩热,不是空穴来风,这个人身上的确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在曾国藩的成功道路上,还有一点,就是他的善变。

(五)交错使用儒法道三家学说,依时而变,左右逢源。

曾国藩的一个朋友名叫欧阳兆熊,曾说过曾国藩一生在学理持守上有三变。

第一变是由词赋之学变到程朱理学。说的是早期曾国藩从湖南乡村到北京以后的修身行为。原来只讲八股文,后来才知道程朱理学的修身养性,真正的学问在这里。

第二变是由程朱理学变为申韩之术。他后来奉命到湖南办湘军,认为混乱时期,必须要以重典来治理,严刑峻法,雷厉风行,用的是法家的申韩之术,毫不讲情面。他有一篇奏折,讲我现在做这个事情就是为了社会的安定,老百姓的安宁。我不怕得罪任何人,哪怕所有的人都骂我,我也不在乎。我在《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里讲,一个从政者应该有这样的气魄。当时他有一副很有名的对联,我现在可以送给我们从政的朋友们,就是“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在一个非常时期需要这样做,手段是霹雳的,心肠是菩萨的,是为了百姓好,为了社会好。这就是申韩之术。

但是搞久了不行,弄得他四处碰壁,到处树敌。湖南、江西文武两界都不能容他。最后有人指点他,你不能一味这样蛮干,要以柔克刚,以退为进。所以他后来逐渐体会到黄老之术的妙处,把道家的学理用于他的工作之中去,最后获得了大成功。我的小说第二卷一开头,就以两个章节来说这个事情,说他当时的病主要是心病,所谓岐黄可以医身,黄老可以治心,要以黄老之学来医治他的心病。从此曾国藩有了一个新的境界。

(六)成功后不居功,谦退自抑,淡化光环,缩小靶的。

翻开中国史册,常见这样一些故事:与人相处,共患难易,共成功难,功高震主者更是自身难保。人们都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亡,走狗烹”的典故。这些典故都在提醒人们,成功之位不易居,尤其是在握有生杀大权的君王面前,立有盖世之功的臣子更难自安。这种事情发生,是由主客两个方面决定的,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某一方。上司的防范猜疑,同事的眼红嫉妒,属于客观的情形;自我膨胀、自以为了不起,则属主观的原因。曾氏对这种种人性和社会性,看得透彻,甚至到洞若观火的境界,非常清醒。他多次对家人说,自古以来,建立大功又得善终的人不多。

同治三年(1864),经过十几年的千辛万苦后,湘军终于打下南京,取得对太平天国作战的决定性胜利,朝廷给予曾氏封侯之赏的同时,也对他手下的十余万虎狼之师湘军存高度警惕。与曾氏同处于一个战场的其他将帅,一面对他颂扬恭维,好话说尽,一面在暗中竭力挑刺,恨不得将他一棍子打死。

曾氏对这个局面看得很清楚,但是他的九弟曾国荃和他手下的一批人却昏昏然,沉醉于大胜之中,放火烧南京城,大肆抢劫金银财宝,同时又埋怨朝廷对他们的赏赐太薄。以老九为首的吉字营的将领,与曾国藩对当时险恶局面的清醒认识是一个强烈的对比。曾国藩面对这个局面,主要做了下面五个方面的工作:(1)把功劳归之于先帝、太后和朝廷,归之于协同作战的友军。他在给中央的报告、给别人的信件中,反复讲到这个事情,说这是朝廷里太后的功劳,军机处的功劳,朋友们的功劳,我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这个话看起来像是官样文章,其实仔细想一想,也是事实。假如朝廷不支持他,中途撤换他,他也不可能成功;假设友军完全不配合,总是跟他争吵,也不能收到这样的战功。(2)动员牢骚满腹的九弟辞职回家养病。(3)大量裁减湘军,90%的湘军裁掉。湘军当时是一把横在朝廷脖子上的剑。他现在把90%的军队解散,让他们回到家里去当农民,自动斩断羽翼,朝廷最大的顾虑消除了。最后达成一个交易。本来朝廷是要求湘军将攻打南京时得到的金银财宝交公。但是,这些钱都入了私人腰包。他跟朝廷达成一个协议:军队撤退,朝廷也不要钱了。(4)立即裁撤厘金局。厘金局就是收买路钱的卡哨,因为当时湘军没有军饷,朝廷没有钱。沿途设卡,靠收买路钱来保证军饷。老百姓很痛恨这些东西,最不得人心,所以他立即裁掉。(5)在百废待举的时候,他第一件事是修复江南贡院,开科取士,舆论是靠什么人造的?是靠读书人。南京城里被太平天国领导了十多年,正规的科举考试停顿了十多年。曾国藩先修贡院,停顿12年之久的江南甲子科乡试很快举行,18000多个考生来参考,中国科举史上前所未有。很多父亲带着儿子,爷爷带着孙子来参加考试。这一来,大家都歌颂曾国藩圣明。就这样,曾氏及其代表的湘军集团,较为平安地度过了表面风光、内里危机四伏的政治险滩。

(七)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是曾氏的最大本事。

曾国藩这个人很奇怪。他是带兵的人,但是他自己不能领兵打仗,所谓“将人则胜,自将则败”。就是说他自己带兵打仗一定失败,他指挥别人打仗就胜利。曾国藩早期很多失败都是因为他自己带兵去打,败得一塌糊涂,狼狈不堪。所以他后来凡打仗,就不去。他弟弟打南京,他去看弟弟,一会儿就要走,说我住在这里,你会打败仗。但是他能够指挥别人去打仗。这叫做什么,叫做不是将才而是帅才。曾国藩作为帅才超过别人的地方就是能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湘军的做大做强是一个很大的战略决策。还有一个很大的战略决策,就是攻打南京。

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十多年,朝廷一直想打。但过去历次打南京,都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在南京周围设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设在最靠近南京的地方,以为一下子就打下来了。还有野史说,江南大营、江北大营的头领是满人,朝廷的设想是让汉人拼命,满人立功。不管怎么样,朝廷的决策是错误的。曾国藩当年在打下武汉以后,给朝廷上奏折,要改为西面制胜。从西面步步推进,稳扎稳打,是自古攻克江宁的正确方法。这个战略决策,朝廷后来采纳了。他用这样的办法果然把南京打下来了。这是因为他看中了一个“势”字。所谓势,即形势、态势。就是谁占领了这个势,谁就在军事上取胜,而南京这个势是由长江来控制的。南京本是长江下游的码头。只有把长江的西部即南京上游的重要码头控制住了,南京才会失势而孤立。这是一个统帅很重大的决策。所以,曾国藩作为帅才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八)识才用才,是曾国藩成功的第一秘诀。

后世对曾国藩有很多争论,看法不一。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一点几乎没有什么争论,那就是都认为曾国藩很会识才用才。

曾国藩是一个文人,他没有带过兵,不会领兵打仗,他靠的是手下的人才。大家都知道,刘邦在得胜以后,跟他部下说他有“三不如”:谋划不如张良,打仗不如韩信,后勤不如萧何。这是一个很著名的关于用人的历史典故。

李秀成晚年有一篇自叙,内里有两句很重要的话。他说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天王洪秀全“误国不用贤才”,而曾国藩却“能识别贤将”。曾氏自创湘军,白手起家,建立人才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最后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才幕府。他的幕府成为晚清人才的渊薮,一时有“第二朝廷”之称。许多中进士的人,不愿意在朝廷为官,而愿意到曾国藩手下做幕僚,这是当时的一个特殊现象。因为在朝廷做官,出息不大,在曾国藩手下做幕僚有出息,能得到锻炼,很快能够提拔。

曾氏到底是如何网罗人才的?我简单地勾画一下。

第一,曾国藩从心里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他知道要集齐众人之才才能成就大事的道理,正所谓“办天下事,要天下才”。

第二,曾国藩做到了真正的“爱才、惜才”。我研究曾国藩20年,在他的1500多万字文集中,处处都可以看到他对人才的爱护和珍惜。

这里略举两个例子:胡林翼本来是应湖广总督吴文镕的邀请,带了600名贵州兵,到湖北去援助吴文镕。结果他到湖南湖北交界地时,吴死了,武汉城已经被太平天国打下来。胡林翼以一个刚刚提拔的道员身份,一个翰林出身的文人,带领着600人,进退失据,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军饷也没有着落,也没有人管。曾国藩看出胡林翼的才能,他要留下胡林翼和湘军一起作战。于是他给朝廷写报告,说把这支军队留在湖南,一切军饷由湖南来供应。他说“胡林翼之才,胜臣十倍”,他那个时候有那么高的地位,这种话不是那么容易说出来的。

在保举人才时,他都在后面加上一句话:如果这个人不能胜任的话,今后出了什么事,请朝廷撤掉我的职,我用我的名声来为他担保。

“惜才”,他爱惜人才。比如当年左宗棠是一个幕僚,充其量相当于我们湖南省政府的一个秘书长,但是这个人自视很高,也不很约束自己。没有一官半职,他居然可以指挥省长,号令三军。人家一个军分区司令员,到省里汇报工作,没有向他行礼,他就骂人家,拿脚踢。这个人觉得受到奇耻大辱,给朝廷写了一个报告,说左是一个很坏的人,非要处理不可。左宗棠踢朝廷命官,简直是打朝廷的耳光。咸丰皇帝接到报告以后,下令湖南调查这件事,如果是真的话,就地正法,杀掉左宗棠。后来很多人来保他,曾国藩也坚决保他。他讲左宗棠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就是性格不好。他说天下纷扰,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请为天下爱惜这个人才,请咸丰帝刀下留人。然后又推荐左任藩臬一级的官员。本来曾国藩对左宗棠有再造之恩,但左宗棠这个人后来因为本事也大,官位也高,他完全不记得这些恩德了。后来就什么时候都骂曾国藩,跟他关系搞得一塌糊涂,两人闹翻了。但是曾国藩不计较。后来左宗棠奉命到新疆打仗的时候,曾国藩把自己手下最得力的一支军队老湘营,交给左宗棠。当时湘军创始之时,有两个很有名的将领刘松山、刘锦棠,他们是很会打仗的两叔侄,老湘军的统领。左宗棠打新疆主要靠的就是这支老湘营,新疆第一任巡抚就是刘锦棠。那时曾国藩是两江总督,钱粮源源不断地予以供应。这个事情最终感动了左宗棠。在曾国藩死后,左宗棠发自内心地给曾国藩一副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第三,曾国藩善于识别人才。后人讲曾国藩善于识别人,尤善相士。现在坊间有一本书叫做《冰鉴》,这本书类似于《柳庄相法》、《麻衣相术》。《冰鉴》署名曾国藩,但不是曾国藩写的,是后人假冒的。我在《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里面专门讲了这个事情。早在道光年间就有《冰鉴》这本书了,为什么后来署上曾国藩的名字呢?就是因为曾国藩有善于识人这样一个知名度,于是书商就打着他的旗号来推销。

曾国藩识人主要是建立在他的学问和阅历上的,应该是可以值得重视的。比如说他讲的“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这些讲的都是一种修养,一种性格,一种处事态度,不是很神道的东西。

他在识人上有两个要点。一是在“德”与“才”之间,他特别重视“德”。他曾经说过,“德”好比水之源头,“才”是水之波浪;“德”为木之根本,而“才”是木之枝叶。二是在“学”与“识”之间,更重视“识”。他说过“凡办大事,以识为主”。“识”是最主要的。他很推崇诸葛亮“才需学,学需识”的观点,他认为这是至论。他一看到容闳,就认为容闳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容闳是中国第一个在美国获得学位的人,对促进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起了很大作用。他跟容闳第一次见面,听容闳谈中国富强的出路。容闳讲中国要学西方,要把科学技术引进来。曾国藩认为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观点,马上就给他6万两银子,要他到美国去买机器。后来就用这批机器,建立起中国第一家机器制造局。同时曾国藩还给朝廷上了一个奏折,建议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这个奏折,被史学界认为是揭开中国洋务运动的一个里程碑。从那以后,中国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向西方学习,走向世界。这就是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

在具体识别人才上,他有一些自己的做法。首先,他特别看重言谈,他不喜欢夸夸其谈的人,甚至喜欢木讷的人,他认为这种人比较可靠。其次,他特别注重小事。有一个人从乡里投奔他,跟他一起吃饭,看到饭里有谷粒,就将谷粒丢掉不吃。曾国藩觉得这个人不好。他本来是穷苦人出身,到军营里能吃饱饭,跟乡里比已经很不错了,他却把谷粒丢掉。他觉得这个人不可重用,后来就打发这个人回去。再就是看举止。他认为一个可以担当大事的男人,最好的举止是稳重。他教育他的儿子,一再讲要稳重,不能轻飘。

第四,曾国藩很善于使用人才。使用人才才是最后的目的。他的做法是,(1)广收慎用。人才大量接收,但是使用上很谨慎。(2)因量器使。你是什么才,我就把你放到什么地方。(3)区别对待。绝对不能把贤才和庸才放在一起。(4)培养人才。他认为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培养的主要方法是“宏奖”,即充分鼓励。他认为鼓励可以使一个中才变大才。对待部下要鼓励,要爱护。他有句话说得好:“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对部下好的地方当面表扬,不好的地方个别谈话批评。他也很善于储备人才,这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创公派留学生的先河。他和李鸿章一起提出建议,派一批幼童到美国学习十年十五年,让他们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学成后归国,使中国徐图自强。

第五,慎选替手,使事业后继有人。曾国藩一生在人才上,最大的成效就是他选择了一个好的接班人李鸿章。李鸿章是曾国藩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学生。他着意栽培重用李鸿章,使得李鸿章成为他事业的接班人。在曾国藩去世后的30年中,李鸿章执掌中国军事、外交的大权。曾国藩死后,他的名声在很长一段时间比生前还高,这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李鸿章不断为他的老师鼓吹宣扬,这是曾国藩死后名声大显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363章 总会有一个人适合你第457章 青灯古佛永相伴第484章 红墙内外第858章 众星捧月第704章 全身而退第706章 天葬师第160章 对上要供奉(2)第712章 明升暗降第152章 我的奋斗(3)第695章 诛杀四位高官第490章 空谷幽兰第493章 吴天然用上了录音第47章 连环计(2)第450章 一个也杀不了第209章 副省长的心事第673章 击缶而歌第389章 又见白莎莎第750章 步步紧逼第293章 8000人大会(中)第81章 蚕食鲸吞㊣(7)第871章 为爱所亡第20章 健美大师(中)第550章 童言无忌第690章 令人艳羡的满池春色第936章 气顺则百病不生第551章 愿者上钩第253章 花钱是女人最大的享受第155章 我的奋斗(6)第558章 枪刀麻利快第783章 烫手的山芋第118章 混在北京(2)第37章 白衣天使(5)第194章 领导就是领导第203章 头撞南墙第847章 死亡宣言第647章 惨不忍睹第364章 兴旺之家第378章 大开眼界第933章 心想事成第271章 非典下的上海滩第152章 我的奋斗(3)第851章 45万人的大工厂第656章 十八个瞬间第191章 领导决不会发疯第572章 红灯区第326章 曲线救国第687章 唯一的女人第662章 用人原则第928章 再起波澜第822章 好吃难消化第680章 十万狮子吼第321章 品牌的力量第709章 游戏人生第683章 美丽而危险的少女第891章 娱乐大亨(4)第638章 三六九等第922章 花未全开月未圆第882章 第二政府(上)第521章 实施监控(上)第370章 不怕劫色怕劫财第133章 妙在连圈(2)第607章 黑社会之以和为贵第413章 我的最爱第597章 凤凰的心脏第554章 王国庆自比范蠡第448章 如鱼得水第253章 花钱是女人最大的享受第815章 带病上岗第817章 人生拐点第397章 冒牌蔡依林第203章 头撞南墙第85章 山顶洞人㊣(4)第99章 家有仙妻(2)第632章 谈笑之间第747章 重大突破第299章 血洒拳台第42章 天网(2)第283章 为胜利举杯第479章 用哪只手来分蛋糕第201章 公安大厦第42章 天网(2)第594章 大树不能倒第414章 吴天然有了干女儿第208章 要留余地第637章 国之大殇第766章 相思风雨中第872章 王爱民走麦城第918章 内圣外王第628章 借壳上市第102章 家有仙妻(5)第507章 两个13年第76章 蚕食鲸吞㊣(2)第831章 狐狸尾巴第433章 拜见阿雪第551章 愿者上钩第36章 白衣天使(4)第25章 书记秘书(4)第296章 打虎亲兄弟第745章 任我行第144章 官场闹剧(4)
第363章 总会有一个人适合你第457章 青灯古佛永相伴第484章 红墙内外第858章 众星捧月第704章 全身而退第706章 天葬师第160章 对上要供奉(2)第712章 明升暗降第152章 我的奋斗(3)第695章 诛杀四位高官第490章 空谷幽兰第493章 吴天然用上了录音第47章 连环计(2)第450章 一个也杀不了第209章 副省长的心事第673章 击缶而歌第389章 又见白莎莎第750章 步步紧逼第293章 8000人大会(中)第81章 蚕食鲸吞㊣(7)第871章 为爱所亡第20章 健美大师(中)第550章 童言无忌第690章 令人艳羡的满池春色第936章 气顺则百病不生第551章 愿者上钩第253章 花钱是女人最大的享受第155章 我的奋斗(6)第558章 枪刀麻利快第783章 烫手的山芋第118章 混在北京(2)第37章 白衣天使(5)第194章 领导就是领导第203章 头撞南墙第847章 死亡宣言第647章 惨不忍睹第364章 兴旺之家第378章 大开眼界第933章 心想事成第271章 非典下的上海滩第152章 我的奋斗(3)第851章 45万人的大工厂第656章 十八个瞬间第191章 领导决不会发疯第572章 红灯区第326章 曲线救国第687章 唯一的女人第662章 用人原则第928章 再起波澜第822章 好吃难消化第680章 十万狮子吼第321章 品牌的力量第709章 游戏人生第683章 美丽而危险的少女第891章 娱乐大亨(4)第638章 三六九等第922章 花未全开月未圆第882章 第二政府(上)第521章 实施监控(上)第370章 不怕劫色怕劫财第133章 妙在连圈(2)第607章 黑社会之以和为贵第413章 我的最爱第597章 凤凰的心脏第554章 王国庆自比范蠡第448章 如鱼得水第253章 花钱是女人最大的享受第815章 带病上岗第817章 人生拐点第397章 冒牌蔡依林第203章 头撞南墙第85章 山顶洞人㊣(4)第99章 家有仙妻(2)第632章 谈笑之间第747章 重大突破第299章 血洒拳台第42章 天网(2)第283章 为胜利举杯第479章 用哪只手来分蛋糕第201章 公安大厦第42章 天网(2)第594章 大树不能倒第414章 吴天然有了干女儿第208章 要留余地第637章 国之大殇第766章 相思风雨中第872章 王爱民走麦城第918章 内圣外王第628章 借壳上市第102章 家有仙妻(5)第507章 两个13年第76章 蚕食鲸吞㊣(2)第831章 狐狸尾巴第433章 拜见阿雪第551章 愿者上钩第36章 白衣天使(4)第25章 书记秘书(4)第296章 打虎亲兄弟第745章 任我行第144章 官场闹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