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第268章 满城风雨

“你让俺撤回涿州是为甚?”

初六黄昏,当白沟河北岸的燕军营盘内响起了朱棣的问询声,姚广孝也盘算着佛珠开口道。

“眼下南军应该已经知道二殿下突袭到淮南了,以贫僧之见,理当暂时不与南军交手,而是等待南军动向,趁着其南下时侧击将其击败。”

此刻的大帐内只有姚广孝和朱棣两人,而面对姚广孝的话,朱棣也紧皱眉头:“若是这李九江不走呢?”

“不会。”姚广孝摇摇头道:“二殿下敢于轻装南下,肯定是有所依仗,就朝廷在南边的十余万兵马,定然是挡不住二殿下的。”

“况且,若是我们与李景隆在此纠缠,那反倒是落了下乘,理当借着南军南下而跟随南下,将我们与应天距离拉近,即便到时候二殿下出了什么事情,我们也还有另一副家当继续与南军交手。”

姚广孝的想法很简单,撤回涿州,让李景隆轻视他们,然后等待朱高煦在南边把事情闹大,届时李景隆必然要带着军队南下,而朱棣就可以趁机与李景隆打运动战。

就今日的情况来看,两军正面对垒之下,燕军是很难击败南军的。

因此,倒不如让南军自乱阵脚,自行调整队伍南下,借此发挥燕军优势,将李景隆的二十万大军在南下道路中击溃。

当然,姚广孝只是提了个建议,具体采不采纳,还是得看朱棣自己。

不过在朱棣开口前,姚广孝还是提醒道:

“此外,殿下还需要明了一件事,我军虽有十七万之众,但其中五万可都是二殿下的兵卒。”

“眼下若是二殿下拿下京城,那帝位到底是给您,还是他自己取之……”

姚广孝提起了关于帝位的问题,而这正巧是朱棣没有想过的。

昨日他还在想着如何击败李景隆的二十万大军,如何南下徐州,如何渡过江淮与长江。

可是这才一夜过去,姚广孝就带着朱高煦突破淮河,直抵淮南的消息找到了他。

面对这个问题,朱棣连一丝犹豫都没有,他自然是想做皇帝的。

可眼下,依照姚广孝的说法,朱高煦显然是站在上风,而且自己还不能与他撕破脸皮。

如果朱高煦要自己做皇帝,那他就只能做太上皇了,但自古到今,太上皇的下场似乎没有几个是好的。

“你觉得要怎么样?”

朱棣沉声询问姚广孝,姚广孝却还是那句话:“跟着南军撤往南边,而后在二殿下渡江包围应天时轻骑南下,只要包围了应天,您再轻骑南下,二殿下顾及孝道,即便不想让出帝位,也要与您商量着来。”

其实姚广孝更想让朱棣轻骑南下,可他没有朱高煦的水师,运不了那么多的粮食,因此一旦轻骑南下遭遇变故,朱棣这一副家当或许会遭受重创。

届时若是这父子二人没有拿下应天,局势可就不好说了……

面对姚广孝的话,朱棣纠结了片刻:“老和尚,你确定那李九江会撤退吗?”

“眼下不是李九江要撤退,而是朝廷让他必须撤退。”姚广孝太清楚庙堂之上那群人的脾气了。

眼看朱高煦打到淮南,不多时就会包围扬州城,他们一定会坐不住。

以他掌握的情报来看,朝廷已经调了吴高、李坚、俞通渊等十一万大军南下,可按照他们的行军情况来看,除了俞通渊和平安应该能率领万余骑兵在这几日抵达淮南外,其余两部步卒起码要到本月中下旬。

虽然朱高煦表面上抛弃了辎重和火炮,但姚广孝很清楚,如果朱高煦真的抛弃了这两样东西,那是绝对打不下云梯关的。

他能打下云梯关,就说明他不仅有粮食,还有隐藏好的火炮。

朱高煦一旦有火炮,并且赶在吴高、李坚等人南下前炮轰扬州城,那扬州城告急也不过就是三五日罢了。

知兵的人能沉住气,可庙堂之上的那群人绝对沉不住气。

姚广孝说罢,将目光放到了朱棣身上,朱棣也在烛火下面露纠结。

过了片刻,他才缓缓抬头道:“北撤五十里,若是李九江真的率大军南下,俺就带七万马步骑兵南下截击他!”

伴随着朱棣开口,姚广孝心底的石头也彻底落地。

同时也就在他们商讨南下事宜的时候,应天城却愁云惨淡。

即便已经是黄昏,但行走在街道上的兵卒和官员却依旧不少。

自朱高煦包围扬州以来,江南物价飞涨,而朝廷以宝钞充为军饷的政策,更是让整个应天唏嘘一片。

朱元璋以钞抵税换回的上千万贯宝钞,在建文朝廷的政策下,瞬间释放出了一大半。

不管是长江水师还是平倭水师、扬州守军、应天守军和镇江守军。

许多兵卒都收到了已经贬值到每贯四百文的宝钞,不仅如此,这些宝钞的价值还在不断下降。

这样的情况,让兵卒所获得的宝钞越来越不值钱,甚至连一石米都买不到。

这样的气氛,使得整个江南守军防守松懈,而朱允炆却还在担心北边的朱高煦,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内部的问题。

“渤海庶人已经包围扬州两日,不出意外的话,明日黄昏越巂侯与平保儿所率一万铁骑便会进入扬州府境内,至于吴高和李坚两部还需要七八日的时间才能进入扬州府,十日左右才能抵达扬州城。”

武英殿内,朱允炆对群臣说着眼前情况,同时打压道:“这渤海庶人看样子是自投罗网,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朝廷的天罗地网给束缚了。”

朱允炆单纯看着双方纸面情况,对此的齐泰也走上前作揖道:

“眼下江南人心浮动,朝廷理应减免赋税来安定江南人心。”

“臣附议……”暴昭也开口附和。

他们二人一开口,众人纷纷开口附和,似乎江南民情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时候。

对此,朱允炆却皱了皱眉:“眼下朝廷钱粮不足,运河沿岸数千万石的水次仓粮食难以运往南边,各都司储备仓和承宣布政使司的常平仓也无余力,若是还要减免江南赋税,那……”

朱允炆虽说对文人好,可他也不是什么都不懂。

从洪武三十一年到如今,他已经减免了两次江南赋税,如果继续再减免,那江南赋税就比北方的陕西、山东等地还要低了。

有所减必有所加,如果届时不能及时解决叛军,那北方是肯定要加赋税了,这等于把北方军民推向朱棣那边。

因此面对黄子澄和暴昭等人的建议,朱允炆难得选择驳回,而众人眼看自己的上疏被驳回也不觉得奇怪。

不过,他们也有办法能让朱允炆同意。

“陛下,如今应天城内仅有上直万余兵卒,以及不到三万人的五城兵马司,臣请募乡勇守城!”

方孝孺缓缓开口,朱允炆闻言暗皱眉头,将目光投向了齐泰。

“臣以为,可募京城乡勇守城,对招募乡勇的富户乡绅给予蠲免赋税。”

齐泰自然清楚黄子澄等人的想法,不过他也觉得应天守军不足,因此在朱允炆失望的目光下选择了同意。

待他开口后,朱允炆也无可奈何,只能选择朱批招募乡勇的新政。

不过在朱批结束后,朱允炆倒是没有愚蠢的连民间情况都不了解,而是询问道:“朕听闻近来江南物价飞涨,一贯宝钞连一石米都买不起,此事是否是真的?”

朱允炆质问六部群臣,齐泰倒是不加掩盖,直接回答:“回陛下,确实如此。”

“三军士气如何?可有怨言?”朱允炆担心询问,然而方孝孺却打岔道:

“陛下请放心,三军将士皆知道朝廷难处,况且朝廷也承诺在战事结束后补发军饷,陛下不用担心。”

“那就好……”朱允炆颔首,随后摆手示意众人可以退下了。

“臣等告退……”

群臣退下,瞧着他们的背影,朱允炆揉捏了一下跳动的眼皮,只觉得放不下心来。

与此同时,距离京城数百里的扬州城外,灯火通明的渤海军营盘之中朱高煦正在推算时间。

他用杨展渡过长江口前的消息来推算,大致推算出了他们眼下应该还在前往石庄的路上。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需要五六天的时间才能包围京城,而那时的自己也可以带兵渡江而下,完全不用与盛庸交手。

不过在他看来,盛庸似乎在等机会出城与自己交战。

如果只有他一个人,他肯定不敢带着两万上直精锐和四万江淮屯兵与他交手。

眼下他将大军调出城北与城南,这说明他肯定是有援军的。

南军的情况,朱高煦十分清楚,如果说有人能在这几日驰援南下,那肯定是平安、俞通渊所率领的在京听操铁骑。

那七千骑兵加上山西补给给他们的三千骑兵,足可以凑足万骑。

如果他们真的南下,那对付自己肯定会使用骑兵侧击和后击这两种方式。

“陈昶,让全军火炮分为二组,分别列阵对北,对东。”

“另外给火炮搭上帐篷,防止梅雨提前到来!”

朱高煦对坐在一旁的陈昶开口,陈昶也作揖应下,连夜让人调整火炮列阵角度。

翌日清晨,伴随着初七到来,渤海军还是没有进攻扬州城,这让守城的盛庸不免担心起来。

他担心朱高煦藏了后手,也想到了李景隆提醒的水师问题。

他派人前往松江府打探消息,不过却并没有打探到什么不对劲的事情。

时间一点点过去,直到初七黄昏时刻,扬州城的局势才发生了一丝变化。

俞通渊与平安等人经过多日的长途跋涉,总算赶在初七的黄昏时分抵达了扬州府北面二十里的昭伯镇。

担心人困马乏的俞通渊下令全军休整,而渤海的塘骑也将他们到来的消息传回给了营盘。

朱高煦对他们的到来不以为意,毕竟他早就想过俞通渊和平安会轻骑南下,只是他并不把这上万骑兵放在眼里。顶多还有五六天,他就能包围京城,截断朱允炆的所有出路,他没有必要着急和俞通渊、平安交手。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死守营盘,然后在包围京城的同时渡江而去。

“这渤海庶人,见我们来了也没什么动静,看样子是没把我们放在眼里。”

昭伯镇内,当俞通渊得知南边的朱高煦对他们的到来熟视无睹时,他当即便被气笑了。

想他俞通渊南征北战一生,还从未遭遇亲率骑兵上万而被人无视的情况,更何况朱高煦麾下兵马只有四万,而他仅骑兵就一万。

“爹,明日我们要大军南下吗?”

站在俞通渊下首位的一名高大将领询问,这是俞通渊的次子俞靖。

在俞通渊一家没有被蓝玉牵连的时候,俞靖也是名震三军的勇将。

“先等平都督去扬州打探打探消息,熟悉这渤海庶人的用兵方法再决定如何对付他。”

俞通渊轻抚长须,虽然对朱高煦看不上他很气恼,但对于怎么对付朱高煦,他还是十分清楚的。

他与朱高煦未曾交过手,但是从吴高、刘真、耿𤩽等人的节节败退来看,朱高煦决不是好相与的对手。

他南下路上,吴高与他说过朱高煦的用兵方法和缺点,可俞通渊不以为意。

他很清楚,朱高煦这个年纪正是学习兵法最快的年纪。

吴高既然诈退过一次,并且被朱高煦察觉,那朱高煦肯定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因此朱高煦在之前所表现的所有用兵方法都得推翻。

“将大军分为三队,每队轮班着甲备敌,塘骑放出二十里远,小心渤海庶人夜袭。”

俞通渊交代了俞靖一句,转身便去院内休息去了。

如今的淮东之地,百余万百姓早早奔逃,许多经过元末的老人很清楚要逃去哪里,因此他们纷纷避开有水驿、驿站、驿道的地方,跑去偏远的乡下躲避。

如此一来,倒是让南军、渤海军在补给辎重上都十分困难。

自黄河夺淮入海,两淮之地土地荒芜贫瘠,百姓流离失所,农业欠缺。

其中,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决阳武黑阳山,一分为二,南支走开封城东南下,夺颍河,从阜阳入淮河,北支往东北流,在东平汇入大清河,走济南入海。

黄河的这种操作让朱元璋好不容易恢复的江淮农业再次遭到破坏,因此朱元璋花费大力气开始填塞北支,让黄河全支改借颍河夺淮入海。

至于后世人所说的,朱元璋不让黄河北流是因为祖陵问题,那不过是一个谣传罢了。

凤阳皇陵、祖陵、中都都在淮河边上,真要是不想让这儿出事,那朱元璋应该极力避免黄河夺淮才是。

他之所以不能容忍黄河北流,恰恰是因为有北宋三易回河导致河北糜烂的前车之鉴。

要是真的让黄河南流断绝,全线北流入海,那黄河很容易在再泛滥的时候把山东、河北南部、河南北部搞成黄泛区,这样北平就成了孤悬。

万一蒙古趁机反攻,北平、大宁正当敌冲却背水而战,物资给养都无法供应。

眼下距离洪武二十四年不过才过去九年,两淮之地的农业还未能从上次的黄泛之中恢复,因此李景隆的二十万大军几乎占据了运河水次仓的所有储备。

面对扬州、昭伯镇的七万明军补给,建文朝廷只能从江南不断运输物资北上。

这样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江南物价飞涨,朱允炆不得已只能继续发放宝钞来维持大军军饷。

“娘地,又是宝钞!”

应天府朝阳门,当最新一个月的军饷以宝钞形式发放时,驻守此地的兵卒们立马就发起了牢骚。

“李千户,朝廷已经发了两个月宝钞了,这宝钞现在一贯连七十斤米都买不了,什么时候我们上直沦落的连屯兵都不如了?”

朝阳门甬道内,几名二十出头的兵卒询问穿着千户官甲胄的李忠,李忠闻言也擦了擦额头的汗:

“伱们以为我想要宝钞啊,我每次都让都督府发粮食和钱,可都督府说现在北边战事物资紧缺,只有宝钞给我们。”

他与四周的弟兄们解释着,可四周的兵卒闻言却一味咒骂:“辛苦当一个月差,军饷连一石米都没有,还得借钱过日子。”

“这群文官给自己减免赋税,对我们就用宝钞来糊弄,真该死!”

“我们还算好的,听说长江水师和平倭水师的弟兄,连抚恤发的都是宝钞。”

“娘地,这么缺德?”

朱允炆擅发宝钞的举动让应天守军十分不满,他们可不会理会什么朝廷困难,他们只知道继续这样下去,他们家里都揭不开锅了。

“好好巡逻吧。”李忠听着麾下弟兄们这么说,只能无奈叹了一口气。

倒是在他安抚了自家弟兄没多久,另一名千户官带着十几个弟兄来到了朝阳门。

“李忠!你们今天拿的是铜钱还是宝钞?”

当熟悉的声音响起,李忠回头后果然看到了同为千户官的张广。

“自然是宝钞,下面的弟兄没少抱怨。”

李忠叹了一口气,张广闻言也咒骂:“娘地,我刚才在定淮门看着西南运来了三十艘满载铜钱的船,朝廷明明有铜钱,却还给我们发宝钞。”

“你看错了吧?”李忠愕然:“不是说西南在叛乱吗?”

“那也只是一处叛乱,又不是所有地方都叛乱。”张广咒骂道:

“我看这次就是那群文臣不舍得把铜钱发我们,所以采用宝钞来搪塞我们。”

“听说许多人都去都督府询问了,我来问你就是问问你去不去?”

“去!”李忠不假思索,如果朝廷真的有铜钱而不给他们发,那他自然要去闹一闹。

“走!”张广一摆手,当即便带着李忠向着五军都督府走去。

类似这样的情况,不断在此刻的京城各处城门上演,与此同时,担任右军都督府左都督的徐增寿也成为了被问责的人。

只是一上午,他便在魏国公府接待了不下三十名武官。

好不容易安抚了众人,徐增寿还没来得及休息,便听到有故人来寻他。

“让他进来吧。”

徐增寿擦了擦自己额头上的汗珠,还以为又是来问俸禄的武官们,却不想来人是一个他并不熟悉的人。

“你是……”

徐增寿皱眉看着眼前之人,那人闻言却笑着作揖:“锦衣卫扬州府千户官胡纶,奉我家主人之命,来给左都督送信。”

胡纶作揖回礼,同时拿出了一封书信。

不过在递出书信的时候,他还提醒了一嘴徐增寿:“左都督,这信中内容看完最好焚毁。”

“……”听着胡纶如此说,徐增寿略皱眉头,接过信后将其打开,一目十行的将信中内容看完后,他立马合上了书信。

“你家主人还说什么了?”

徐增寿目光凝重,胡纶也笑道:“我家主人说,希望左都督好好保全自己,近段时间不要再与北边诸将联系,只要按照信中所写的去操办就足够。”

徐增寿略皱眉头,胡纶送来的信件,毫无疑问是朱高煦的亲笔信。

心中,朱高煦亲笔所写京城被破就在这几日,因此朱高煦希望自己不要与朱棣继续来信,以免被人抓到把柄,而是静静等待自己兵临京城。

对于朱高煦知道自己与朱棣来信的事情徐增寿并不觉得奇怪,他唯一好奇的就是朱高煦准备如何渡过长江。

长江天险可不是单纯的好听,如果没有水师……

徐增寿忽然愣住,因为他想到了近几天没有了动静的长江口水战。

“难不成高煦把陈瑄和杨俅招降了?”

徐增寿不傻,陈瑄被人弹劾的事情他也听到,并且还为陈瑄上疏辩护。

加上杨俅本来就是得朱高煦举荐才得以统帅平倭水师,如果说朱高煦要招降二人,也不是不可能。

这信若是出自旁人,徐增寿兴许还不会信,可出自朱高煦的话,就由不得他不相信了。

“事情我知道了,你告诉你家主人,我亲自统辖神策门、金川门。”

徐增寿人在府中,倒也不怕消息走漏,胡纶闻言作揖:“那卑职便告退了。”

“嗯……”徐增寿亲眼看着胡纶离开,待他走后才将手中信件焚毁。

只是看着那燃烧的信件,徐增寿突然想到了他那姐夫。

“这对父子,恐怕有得闹了……”

162.第162章 死伤甚重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第76章 造船平倭第56章 陈年往事第361章 轻敌冒进第43章 春和不和266.第266章 衣冠禽兽第577章 夏原吉爱我第461章 解决民生207.第207章 子债父偿第608章 地府势单唐宗力孤汉祖第593章 后记正德(嘉靖)269.第269章 缓兵之计第394章 药石难医232.第232章 得辽望宁第55章 道德者死第72章 小鬼难缠第485章 远征克什米尔第491章 各有心思183.第183章 收复忽喇温第44章 为天子笔329.第329章 感情甚笃265.第265章 午夜惊魂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289.第289章 郑和下东洋第576章 烈士暮年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6章 阴晴圆缺第504章 各怀鬼胎第460章 好事成双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267.第267章 拨乱反正第371章 西南震怖295.第295章 筹谋安南第444章 天家无情第357章 朱家欢乐第355章 忘恩负义147.第147章 崽坑爷粮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213.第213章 大局始端第35章 位高权重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565章第434章 皇明宗规第516章 自爆182.第182章 坐井观天第561章 浪恬波静161.第161章 一骑当千第114章 东宫三杰第16章 闲暇日子第45章 为朱氏孙第379章 家国难掌第509章 判若两人第561章 浪恬波静第416章 琵琶湖之战159.第159章 血战不退160.第160章 哈达岭之战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332.第332章 穷途末路第373章 庙堂局势第343章175.第175章 睚眦必报第55章 道德者死第341章 南洋海贼王181.第181章 关外尚安第31章 谣言害人第559章 洪熙之隆171.第171章 亲情难割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229.第229章 破军如牧羊第84章 帝王心性第36章 以利诱之第395章 厚德嘉贞第77章 北地难安第56章 陈年往事第101章 钱钞事起第443章 未雨绸缪第10章 轻钞重钱243.第243章 月漾桥之战第467章 朝鲜特供216.第216章 龙游潜水第413章 狗咬狗第408章 新老更替第503章 洪熙之隆第451章 繁花似锦293.第293章 对日市舶第398章 大发战争财299.第299章 南征北讨208.第208章 晏驾归去第105章 匹夫无罪245.第245章 真定之战第446章 灭其国更其主176.第176章 三王巡边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271.第271章 兵围京师第450章 浙江新政156.第156章 兵临城下
162.第162章 死伤甚重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第76章 造船平倭第56章 陈年往事第361章 轻敌冒进第43章 春和不和266.第266章 衣冠禽兽第577章 夏原吉爱我第461章 解决民生207.第207章 子债父偿第608章 地府势单唐宗力孤汉祖第593章 后记正德(嘉靖)269.第269章 缓兵之计第394章 药石难医232.第232章 得辽望宁第55章 道德者死第72章 小鬼难缠第485章 远征克什米尔第491章 各有心思183.第183章 收复忽喇温第44章 为天子笔329.第329章 感情甚笃265.第265章 午夜惊魂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289.第289章 郑和下东洋第576章 烈士暮年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6章 阴晴圆缺第504章 各怀鬼胎第460章 好事成双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267.第267章 拨乱反正第371章 西南震怖295.第295章 筹谋安南第444章 天家无情第357章 朱家欢乐第355章 忘恩负义147.第147章 崽坑爷粮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213.第213章 大局始端第35章 位高权重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565章第434章 皇明宗规第516章 自爆182.第182章 坐井观天第561章 浪恬波静161.第161章 一骑当千第114章 东宫三杰第16章 闲暇日子第45章 为朱氏孙第379章 家国难掌第509章 判若两人第561章 浪恬波静第416章 琵琶湖之战159.第159章 血战不退160.第160章 哈达岭之战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332.第332章 穷途末路第373章 庙堂局势第343章175.第175章 睚眦必报第55章 道德者死第341章 南洋海贼王181.第181章 关外尚安第31章 谣言害人第559章 洪熙之隆171.第171章 亲情难割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229.第229章 破军如牧羊第84章 帝王心性第36章 以利诱之第395章 厚德嘉贞第77章 北地难安第56章 陈年往事第101章 钱钞事起第443章 未雨绸缪第10章 轻钞重钱243.第243章 月漾桥之战第467章 朝鲜特供216.第216章 龙游潜水第413章 狗咬狗第408章 新老更替第503章 洪熙之隆第451章 繁花似锦293.第293章 对日市舶第398章 大发战争财299.第299章 南征北讨208.第208章 晏驾归去第105章 匹夫无罪245.第245章 真定之战第446章 灭其国更其主176.第176章 三王巡边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271.第271章 兵围京师第450章 浙江新政156.第156章 兵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