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纲要,马超的确独占了它的荣耀。但他纵然再嘴硬,再能演戏,能蒙骗了痴心信他的媳妇........
但事实上,那份纲要,真不是马超写的。只不过,这个时代,马超不承认是他写得也没办法:谁能让几百年后才出生的人,再穿越过来,给马超圆了这个谎?
所以,貂蝉是知道的,她靠自己的幸运和聪慧赢了蔡琰;但同时,蔡琰也赢了貂蝉,她用自己的痴心绝对,赢了马超的愧疚和无限疼爱。
那份纲要,原名叫做《群书治要》,是唐初著名谏官魏征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以辑录前人著述作谏书,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
《群书治要》取材于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上始五帝,下迄晋年,以‘务乎政术,存乎劝戒’为宗旨,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呕心沥血数年,于贞观五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
当然,马超没有那个本事儿,将五十万余万言的恢弘巨著全都背诵下来。可是,他却拥有魏征等人从未有过的优势:在接受了网络时代信息大爆炸的轰炸之后,马超完全可以从网上汲取触类旁通的论点论据,写出这部几乎不亚于《群书治要》的‘高大上全’的纲要。
前世马超接触过的任何文件,几乎都逃不过一个铁律:大而全,空而泛。而《群书治要》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就是‘博而要’。从这一点上来讲,马超的纲要绝对是要落下风的。但幸好,马超穿越来的是汉代这个古风淳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身为一方诸侯的马超,完全可以凭借着手下文臣武官的尽心竭力,从而将他那篇纲要的‘大全空泛’内容,变成‘博广精要’的行动。
那篇纲要,马超紧紧扣住‘务乎政术’、‘本乎治要’的中心思想,旁征博引,择其精粹浓缩而成。横空出世后,足以成为这个时代‘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经典之作。
当然,这样的转变。只需要将马超放出的空话,转为实事大干特干一番便可。而这样,正是‘空泛’和‘博广’最本质的区别。
只是,马超切入的地方,却是让文武百官有些哭笑不得。而益于这些天编纂纲要的余劲,马超在德阳殿信口开河:“世宗孝武皇帝(汉武帝)为太子时,卫绾为太子太傅,他曾说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太子要想有所作为,关键在于得人。太子又问,北方匈奴气焰嚣张,如何是好。卫绾答,得人。太子再问,晁错七国之乱后,国家仍有内忧,又当如何。卫绾再答,得人。太子复问,民生凋敝,怎求殷实富裕。卫绾还答,得人。于是太子不复问。”
“由此可见,人乃国家之本,才为社稷之基,得人者得天下。若兴马家,唯有得人。”说到这里,马超扫视了一下殿下诸臣,摆出了领导的气派道:“诸君以为如何?”
“主公所言极是。”法正是带着一副苦笑复杂的神情来应和马超的,被降了两级之后的他,虽然感觉马超仍旧贼心不死,其切入点也有些操蛋,但主旨上却是占了‘砍柴不误磨刀工’,由此,法正上前行礼道:“太祖高皇帝(刘邦)为一介市井流徒,然胸怀大志,长于用人,于是统率群雄,逼西楚霸王自刎于乌江,将齐王韩信而统一天下,帷幄当中,则有张良、陈平,朝堂之内,伴有萧何、曹参,为大汉开创一代风气。”
“世宗孝武皇(汉武帝刘彻)帝黜百家,尊儒术,抚南蛮,驱匈奴,缔造数万里大汉王朝,成就四百年帝王榜样。世祖光武皇帝(光武帝刘秀)出身稼穑,志在天下,云台二十八将辅佐左右,戎马生涯,南征北战,扫平奸贼王莽,重兴汉室基业。”
说完古代的,法正又举例当今,继续说道:“纵以曹操之奸雄,亦开举召贤令,惟才是举,得而用之,目前虽困于主公雄计当中,但却能以宦阉之后,崛起兖州,不可小觑。袁绍四世五公,闻名天下,帐下名望之士,聚集一堂,由此方西抵并州黑山张燕、北与幽州公孙瓒争锋,内平叛乱,外笼威望,虎视天下;江东孙策,连番征战,亦知得人之要,聘鲁肃、得‘二张’,收良将后,才可驰骋江东。徐州刘备,虽蜗居小沛,却仍不甘寂寞,如今已然取得糜家青睐,更与下邳陈家暗通曲款,使得徐州陶谦忧虑不已........”
第一次,马超听法正废话这么多。正听得不耐之时,法正也说完了。可一时之间,马超与法正大眼对小眼儿:他娘的,我刚才是要干什么来着?!
这点,真心怪不着马超。马家这次隆重而慎定召开这次研讨会的情景,不由得使马超感受到了前世开会的感觉:废话连篇、冗长繁琐,半天之后,除了一堆口水之外,得不到任何有益的解决措施.........
可是,为啥自己就他娘的又忍不住再说两句的冲动呢?难道当领导,就是享受这高谈阔论的快感?
“四方诸侯云动,均知得人方可兴盛,聚贤才能如鱼得水。今日马家虽有立足之地,然基业初兴,又逢困顿,北有匈奴假意,南有张鲁两面三刀。中原烽火狼烟,马家进退无门。值此之时,乃骏马失群,无以奋进,神龙无雨,亦难飞升之状。我思群贤,如涸泽之望雨露,婴儿之望父母。还望诸公重之再重,切勿轻慢。”
又说完这段废话,马超起身向所有文武深施一礼,连连拜托:“若有良言建策,诸公尽管直言,超定然听之用之!”
终于到了动真格儿的时候,马超也不禁松了一口气。而马家文武虽知马超重视选材求贤,却没想到马超竟然把选才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不由也自动容。当下,蔡邕便率先说道:“主公之言绝妙,稍加修饰,便可为马家今年科举檄文。”说着提起笔来,不加思索,一挥而就,写成一篇科举令。
马超当下接过看了看,果然比他所说的强之百倍,不由称赞。想到科举目前乃是马家大肆取材的重点,珍而重之说道:“今年再起科举,务必要优于上一次恩科,更要将马家科举的名气打出去,让大汉士族寒门,俱为马家科举而展颜!”
在蔡邕的抛砖引玉下,殿下狐狸纷纷谏言。有人说马家可推举与科举并行,扩大马家取才的渠道;也有人说可将颍川书院迁至长安,归于太学,使之成为马家源源不断的贤才基地;还有人说,乱世不可轻武,当开设文武双举........言之有理之谏,马超均着杨修一一记录成案。纵然杨修下笔如风,也累得他擦汗不已。
而待杨修终于揉着酸痛的手指停笔时,马超却走到了杨修身边,轻轻说了一句:“再加一条,暗影绑架人才计划复起,广罗天下能士!.........”
‘主公!’杨修真心哀叹,他真想对马超说一句:‘咱如今的身份,已经不需要这样啦,强扭的瓜不甜!’
‘你懂个屁,咱现在已经将小摊贩做成了集团公司,再绑架他们,那就不是巧取豪夺,而是猎头特聘!!’马超的眼神,对着杨修,分明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