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密林伏击

“少校同志,有一股法西斯正在接近,什么时候打?”

在白俄罗斯明斯克以北125公里的一处密林里,埋伏了一个营的苏联红军。

这个营隶属苏军西方面军第19集团军,由一名叫米哈伊尔·米海洛夫的少校指挥。

早在德军进攻之前,驻守在波洛茨克和明斯克要塞区之间的第19集团军,就已经在两个要塞区之间的空隙地带构筑一些简单的防御工事。

在一些德军必经之路附近的森林里挖掘战壕,已经是最基本的做法。为了增强这道临时防线的防御能力,第19集团军司令员科涅夫还下令在公路旁边设置反坦克火力,甚至在一些重要的地区设置了一些暗堡,防止德军从两个要塞区之间的地带突进苏军的纵深。

不过,这些防御工事完成了不到一半,德军就已经开始对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前线发起了全线攻势。

德意志国防军第3装甲集群在霍特将军的指挥下,集中了优势的兵力,对波洛茨克要塞区和明斯克要塞区之间的空隙地带推进,企图从这一片防御工事较少的地带,在苏军的战线上打开一个缺口。

在之前的战役里,取得满意战果的霍特,似乎对这场攻势充满信心。他将自己手头上最为精锐,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两个装甲军——第39装甲军和第57装甲军投入到了这场战斗中。

这两个装甲军,将手头上所有的机械化部队和装甲部队都集中起来,在最新的四号坦克f型(换上了kwk40坦克主炮)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向波洛茨克和明斯克之间的地域行进。

这一次,他们要面对的,是由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将军指挥的第19集团军,卢金将军指挥的第16集团军也会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援助。

科涅夫这个名字,相信熟悉二战历史的,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在卫国战争中,公认表现最好的苏军将领非朱可夫莫属,然后就轮到科涅夫、华西列夫斯基那堆了。

朱可夫的才能,在1939年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战役)的时候就已经为人所知,他和军事委员曼图洛夫一起,在哈勒欣河地区消灭了日本侵略军,粉碎了日军入侵蒙古继而入侵苏联的计划。

而科涅夫这个名字,在此时此刻,依然不是太出名。他只不过是一个新编集团军的指挥官,军中的地位和名声并不算显赫。

政工人员出身的他,作战经验也不丰富,就连兼职政府高官,但参加过诺门罕战役的曼图洛夫,就作战经验而言,都能和他相提并论。

“等靠近了再打。”米海洛夫少校从微弱的引擎声里,判断出德军坦克的数量和距离。

在德军数量庞大,距离又不接近的情况下,这个单兵作战素质不高,兵力又占劣势的步兵营,很难在这场交锋中占到上风。

逐渐地,四号坦克发出的“隆隆”的声音越来越明显。在苏军的阵地里,甚至还能隐约地听到德军士兵的脚步声。

忽然间,刮起了一阵大风,茂密的树林里,成千上万的,高大的树木开始随风摆动。树叶摩擦时,发出了阵阵的,“沙沙”的响声,似乎在预兆着,一场血战即将来临。

德国人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密林中的危险,他们抬头挺胸,趾高气扬地,在一个混装坦克营的带领下沿着密林旁边,那条泥泞的道路,向东前进。

有的人,甚至毫无顾忌地,唱起了他们熟悉的军歌,这样只会增加他们被发现的机会。看着眼前这片自然的景色,看着队伍前头高举的万字旗,那些留着日耳曼血统,身穿灰色军服的帅哥们,还真以为这片土地是属于他们的。

“同志们,听我的命令,随时准备战斗!”米海洛夫少校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他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托卡列夫tt手枪,盯着逐渐靠近的德国坦克。

当德军坦克靠的够近,几乎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的时候,米海洛夫果断地下了命令:“反坦克连,瞄准那几辆坦克,打!”

米海洛夫的步兵营,本身就拥有一个反坦克排(2门zis-3反坦克炮)。

因为防守重要地带的缘故,科涅夫又给他增援了一个反坦克连(4门zis-3反坦克炮,2门zis-2反坦克炮),使得米海洛夫的手上有8门反坦克炮的火力。

苏军的反坦克炮手,准确无误地,瞄准了带头那几辆德军坦克。8名炮手,在接到开火的命令之后,毫不犹疑地扣下了扳机。

“轰!”的几声,密林两旁忽然出现了几处火光。德国佬还没反应过来,前面几辆坦克已经被打成了废铁。

“有埋伏!”一名德军中校掏出了手枪,大声地叫喊着。

其余的德国坦克,纷纷转动了他们的炮塔,尝试找出那几门在暗中“放冷箭”的反坦克炮。

然而,德国坦克的车长们,还没找到目标,杀得眼红的苏军反坦克炮手们,又锁定了另外的一批猎物。

“轰!”的几声,又有几辆涂有铁十字标志,还有h字母(h代表霍特)坦克被苏军的穿甲弹击中。

两轮炮击一下来,一个整编的德国坦克营一下子就被打掉了一半。前方带头的几辆四号坦克,全部都被击毁,仅剩下几辆战斗力弱鸡的二号、三号坦克在后面凑合。

然而,德国人的噩梦,这个时候才算开始。当后方的步兵上前增援的时候,苏军步兵营的战士们,忽然用密集的机关枪、步枪火力,迎接德国侵略者的到来。

面对着密林里,忽然冒出来的苏军,身上流着日耳曼“高贵”血统的德国士兵们并没有退缩。

他们手握步枪和冲锋枪,前赴后继地,冲上前去,奋勇抗击。不过,他们还没有看见敌军的踪影,就倒在了密集的机关枪火力之下。

德军指挥官就聪明得多,刚才高呼“有埋伏”的那个中校军官,一下子就躲在了“钢铁掩体”的后面。

他探出头来,在密林里看了一会儿,终于发现了敌军的踪影。只见一个营的苏军,在茂密的森林里构筑了战壕,在一座树木不怎么茂密的小山丘上,“藏”了几门反坦克炮,还有几挺重机枪,显然是有备而来。

第二十三章 翻旧案第五十二章 打猎374 应对162 拉-7战斗机171 战争准备301 “铀炸弹”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副人民委员197 曼图洛夫防线364 农业问题第九十七章 书记同志第九十九 慈父的来信236 爱沙尼亚人第三十九章 书记好年轻361 赫鲁晓夫351 诺维科夫案件第十三章 顿巴斯人第一百零四章 黑色黄金第一百一十七章 材料山158 人民委员会改组179 一小时后起飞!251 怎样处理?369 针对以色列的动作281 莫德尔166 炼油建设266 石油化工中心第十章 发展大计第一百零七章 保管文件229 孤单的滋味第二十三章 翻旧案356 清算211 最高统帅部214 升迁背后的角力279 荣耀与忠诚201 伪装要塞第十六章 宣示主权 (求推荐票)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斯伯格200 一意孤行第三十五章 列宁勋章183 突击准备284 利哈乔夫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尤科夫354 国安体系的调整285 新的提议194 卢茨克251 怎样处理?295 空袭舰队273 运输问题第八章 炼钢技术226 无后坐力炮236 爱沙尼亚人351 诺维科夫案件381 贝利亚的恶行312 权力与压力第八十二章 巴英查岗山的烽火378 新格局279 荣耀与忠诚374 应对219 找死?328 巴格拉季昂362 整人第四章 真实的梦334 地下工作296 重要的决定第十二章 红色贵族340 抢技术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副人民委员283 西方国家的朋友169 蒸汽涡轮机184 不切实际的命令第五十章 偶遇灰衣主教145 军工综合体第二十三章 翻旧案161 拉沃契金第八十四章 不择手段156 莫洛托夫的别墅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火再燃275 德军的意图第六章 安德罗波夫361 赫鲁晓夫214 升迁背后的角力第一百一十七章 材料山第一百零二章 关心下属273 运输问题233 帝国的精英172 五一阅兵330 波罗的海攻势第七十八章 少佐骂中将第一百零七章 保管文件356 清算第五十二章 打猎151 裂化技术236 爱沙尼亚人202 防御演习317 秘密行动256 算得上什么350 逮捕311 安静的午餐第七十七章 炸机场181 基尔波诺斯第八十八章 关东军的重视
第二十三章 翻旧案第五十二章 打猎374 应对162 拉-7战斗机171 战争准备301 “铀炸弹”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副人民委员197 曼图洛夫防线364 农业问题第九十七章 书记同志第九十九 慈父的来信236 爱沙尼亚人第三十九章 书记好年轻361 赫鲁晓夫351 诺维科夫案件第十三章 顿巴斯人第一百零四章 黑色黄金第一百一十七章 材料山158 人民委员会改组179 一小时后起飞!251 怎样处理?369 针对以色列的动作281 莫德尔166 炼油建设266 石油化工中心第十章 发展大计第一百零七章 保管文件229 孤单的滋味第二十三章 翻旧案356 清算211 最高统帅部214 升迁背后的角力279 荣耀与忠诚201 伪装要塞第十六章 宣示主权 (求推荐票)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斯伯格200 一意孤行第三十五章 列宁勋章183 突击准备284 利哈乔夫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尤科夫354 国安体系的调整285 新的提议194 卢茨克251 怎样处理?295 空袭舰队273 运输问题第八章 炼钢技术226 无后坐力炮236 爱沙尼亚人351 诺维科夫案件381 贝利亚的恶行312 权力与压力第八十二章 巴英查岗山的烽火378 新格局279 荣耀与忠诚374 应对219 找死?328 巴格拉季昂362 整人第四章 真实的梦334 地下工作296 重要的决定第十二章 红色贵族340 抢技术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副人民委员283 西方国家的朋友169 蒸汽涡轮机184 不切实际的命令第五十章 偶遇灰衣主教145 军工综合体第二十三章 翻旧案161 拉沃契金第八十四章 不择手段156 莫洛托夫的别墅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火再燃275 德军的意图第六章 安德罗波夫361 赫鲁晓夫214 升迁背后的角力第一百一十七章 材料山第一百零二章 关心下属273 运输问题233 帝国的精英172 五一阅兵330 波罗的海攻势第七十八章 少佐骂中将第一百零七章 保管文件356 清算第五十二章 打猎151 裂化技术236 爱沙尼亚人202 防御演习317 秘密行动256 算得上什么350 逮捕311 安静的午餐第七十七章 炸机场181 基尔波诺斯第八十八章 关东军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