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翔没有理解错,这的确是李烨准备发行的辽东半岛债券,本来李烨想发行华夏银行的债券,可是一想到要是普通百姓知道华夏银行没有了钱,那些百姓会怎么想,那还不引起金融挤兑风潮。
这个时代可没有多少金融观念,放贷的人不是被称为高利贷,就是被称为吸血鬼,虽然社会上有这方面的需要,但是并不表示大家就接受这样的观念。
先说一个有趣的现象,欧洲百年战争之后,国家破产了,可是百姓的生活却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各国在战争期间发行了大量的国债,而这些国债的购买者并不是普通百姓,而是那些银行家和企业主,所以战争的结果并没有破坏百姓的正常生活。
如果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其结果就与欧洲截然不同,首先受不了的是普通百姓,因为战争朝廷必然会加重百姓的税赋,结果前线的战争还没有结束,自己的后院已经起火了,这就是中国特色。
明代末期,排除官场腐败等原因,如果不是东北女真族的崛起,朝廷需要在辽东大量的用兵,不得不加重百姓的负担,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李自成进北京,当然也就没有明代覆灭。这当然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也能从一方面反应出经济对于国家的影响,如果明代发行了国家债券,后来的事情恐怕不会变得更糟。
可笑的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总是喜欢把眼光盯着最底层、最贫穷的百姓身上,而对那些腰缠万贯的商贾和豪门视而不见,当一个王朝榨干了百姓最后一点血汗以后,这个王朝也随之覆灭。
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重复的上演了二十四次,才有了今天的二十四史,这真的是一个天大的冷笑话。
当然,也不能排除古代就没有人想过向富人伸手,就像前面讲的一样,权力和义务是对等的,中国古代从来只有权力而没有义务。可能古代某一个权威官员有过这样的一个念头,不过很快的就消失了,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下,没有人感觉自己需要对这个王朝承担什么责任。
只有当这个国家属于每一个人的时候,人民才会在心里认同这个国家的存在,这就是王朝循环覆灭的原因,但是中国人从来就没有真正的面对过这样的事实。
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就算发行了国债又能怎么样,皇权之上的社会,一句话能决定人的生死,“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这可是血淋淋的现实。
拿什么来保障债主的权力,当债主成为了国家的贷款人,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变成了借债的人,这在封建王朝中简直就不敢去想,不要以为古人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可是想了又能怎么样呢?就好像后世经常在谈中国制造的同时,许多人在呼吁中国创造,可是中国创造真的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吗?不是没有人想过,而是想了根本就没有用,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有学者认为宋代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如果没有金人的入侵,中国在宋代就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狗屁”,如果历史能假设的话,就算给宋代一千的时间,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还是萌芽,永远也进不了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事实。
那些意淫的学者一厢情愿的认为,只要有了经济基础,古代封建王朝就可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这是痴人说梦无稽之谈。
要知道资本主义社会的起源不是经济基础,而是政治诉求和平等的权力,没有人权谈什么自由民主,一个雇佣几百人的作坊都要受到官府的打压,生怕出现集会动乱的政治氛围,有什么权利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所以从根本上讲,只有政治气氛容许才能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其他的都是昙花一现。
也许李烨的思想是过于的悲观了,但是李烨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思想,因为李烨本身没有高高在上的皇权想法,即使李烨也是这个时代的利益既得者,但是李烨依然清醒的认识到权利和责任、义务之间的关系。
那些不管死后洪水滔天的想法,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后世那些贪官在国内疯狂的敛财,裸官潜逃送子女去国外,他们难道不知道在这种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可能有什么健康发展的机会的,所以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另外一个事情就很好的说明米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霸主,当米国还在欧洲战场上的时候,在米国还在进行冷战的泥潭时,就已经想过用岛链来围堵中国的发展,这难道不是战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吗?
事实上,封建社会是一个缺乏远见的制度,这并不是说没有人考虑过长远的未来,而是考虑根本就没有用。
话说回来,大唐的官吏把眼光死盯在农民的土地上,辽东半岛的官吏也继承了这个传统,认为只有农业税才是国家的根本,完全忘记了税收的全貌。这当然是有意而为之的,并不是官员没有看见商贾的富足,而是因为商贾背后站着的官宦豪门大户,这才是唐代没有真正商税的原因。
宋代征收过商税,所以国家的税赋达到了一亿缗以上,而唐代和明代没有真正的征收过商税,所以国家的税赋相当的低,唐玄宗开元盛世的税赋才达到了一千五百万缗。这倒不是说唐代全国的税赋只有这么多,而是其中除去了那些实物税,比如粮食、茶叶、盐和布匹等,这些当然也是钱,但是却不能真实的反应一个国家的财政情况。
宋代基本上取消了实物税的征收,辽东半岛也是一样,除了粮食以外,一切的税赋都是以钱币来计算的,所以才会如此之高,但是这恰恰可以反应辽东半岛的经济状况发展。
大唐最后的覆灭从财政上也可以可见一斑,唐僖宗时期,国家的一年赋税只有一百多万缗,这点赋税勉强支撑起一个朝廷的运作,要想扩军讨伐各地的藩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到了唐末后期,朝廷的赋税又一次大幅度的减少,需要各地的藩镇救济才能维持运转下去,这时的皇帝已经变成了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皇帝。
其中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当时的董昌为了讨好唐朝的皇帝,拼命的收刮当地的百姓,向朝廷提供了大量的税赋,换来了一个越王的称号,可见朝廷当时多需要钱来维持。
有一句话说的好:“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个人需要钱,国家也需要钱,不要一谈钱就认为是万恶之源唯恐避之不及,这是迂腐或者虚伪的表现。
“敬兄,你看辽东半岛发行债券怎么样,用三年、五年到十年的财政税收进行支付,这样就可以解决目前的财政危机”
“那要是到时还不上呢”
“不可能,在发行债券的时候,就要把辽东半岛的财政情况彻底的摸清楚,比如明年可以收多少税赋,后年预计税赋达到多少,这些都要提前的预算出来。不仅如此,每年辽东半岛需要支出的费用也要提前做出预算,收入和支出都要有清晰的账目,这样才能知道税赋到底花在什么地方,有多少的结余”
敬翔有些头晕,李烨当初搞的行政财政统计,已经让敬翔忙的的焦头烂额,如今又要搞出什么财政预算,而且还是二三年的财政预算,这不是折腾人吗?
有时敬翔感觉李烨要是去户部当官一定是一个能臣,唐代有掌管全国财政预算和会计核算的会计最高主管部门,名叫度支部,估计这个地方非常的适合李烨去做。虽说唐代也有财政预算和会计核算,但是哪能像李烨说的如此精细预算,不过也就是给出一个大概的数目,像李烨这样搞,估计也只有那些从学校里的学生才能胜任了。
“不知郡王殿下,准备如何发行这些债券。”
“这些债券将通过华夏银行统一发售,三年期的利息是百分之五,五年期的利息是百分之七,不记名,可以相互转让,也可以相互买卖,到期后可以到华夏银行统一兑换。第一期准备发行五十万缗的辽东半岛债券,第二期准备发行一百万缗的辽东半岛债券,如果发行不掉,则有华夏银行统一购买,手续费百分之一,如果发行效果不错,可以增大发行力度,敬兄,你看这样如何”
一百五十万缗,敬翔被李烨的话雷的外焦里嫩,将近四年的财税就被李烨一口敲定下来,华夏银行承包所有债券的发行,这岂不是让华夏银行成为了辽东半岛的最大债权人,而且还相当于辽东半岛的户部了。
“这不是寅吃卯粮吗”,不过好像有不全对,敬翔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虽然敬翔已经跟李烨学过赤字经济,但是这样大的经济手笔还是让敬翔一下子有些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