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梁县

石梁县位于滁、扬之间,乌杏山以东的平原地区,大部分区域地势低陷。

石梁县又位于洪泽浦以南,位于樊梁湖主湖域以西,诸多发源于巢州东部丘山的溪河,有多条经石梁县境内流入洪泽浦、樊梁湖。

这种地理上的先决条件,导致不论巢州东部以及滁州西部下暴雨,还是北面的洪泽浦或东面的樊梁湖水位高涨,石梁都会洪水滔天。

另一方面,石梁县虽然说位于淮南腹地,但大楚开国以来,梁军曾两次大举攻入这个腹地,以致朝廷也完全没有心思在这些地方(淮西、淮东)投入大笔的钱粮屯田垦荒、兴修水利。

淮东、淮西两地十数州,平均人口密度都不及江南东道一半。

而具体到石梁县,更是人丁稀寥。

韩谦踏进石梁县时,安宁宫叛军都已经撤到洪泽浦内(水师)或洪泽浦以西(马步军),而禁军马步军及五牙军水师也已经在石梁县的南部建立营寨,监视北面洪泽浦内的叛军楼船军水营残部以及以西叛军马步兵的动静。

当然,石梁县以东的樊梁等湖则在信王淮东军的控制之下。

恰如韩谦所预料的那样,地形低陷的石梁县区域,此时就已经成为楚军、叛军以及淮东军的缓冲区。

这时候已经是五月下旬,天气炎热起来,连日的暴雨,年久失修的河堤,已经叫石梁县境内变成一片泽国,但还有大量逃避战乱的难民滞留其地。

流民在逃难过程中,也天然以邻近的乡里凝聚起来,抱团成一串串流民势力,在这水泽滔天的缓冲区域内艰难的挣扎生存着。

这时候也有一批江南的宗阀或者朝中的官员,先期派人手渡江来圈占土地。

他们就等着朝廷在稳定对这一带的统治之后,重启经济民生之事,他们就能顺势免费获得大量的田地——朝廷需要有人去开发、耕种这些土地,对此也是鼓励跟纵容的。

这使得此时地广人稀的滁州境内,形势要比想象中鱼目混杂。

当然了,宗阀以及朝中官员先遣派出去渡江的人手,主要还是集中在驻军或已经有卫甄等朝廷官员接管的滁州城附近圈占土地。

赤山会组织第一批人手不多,就三四百人以逃荒的名义渡江后,沿滁州、扬州交界处的小塔河,携老扶幼、拖家带口,直接插入石梁县,驻守石梁县南境的禁军非但不会阻挡,甚至还是欢迎的。

首先赤山会组织的第一批人手,是从江南逃荒过来,心理上会被禁军将卒视为自己人。

其次石梁县大大小小的流民势力,鱼龙混杂,又都是来自叛军控制地域,不知道有多少安宁宫的耳目混迹其中,致使禁军不敢直接挺进到洪泽浦南岸。

现在有一股能信任的逃荒流民势力,想插入缓冲地带立足,驻军为何要阻止?不要说不阻止,甚至会默许其携带一部分刀盾自保。

流民势力说得好听是难民,但食物来源紧缺到一定程度时,流民就会很自然的转变成劫掠乡野的“乱匪”,相互之间更是少不了争斗、残杀。

当然,这一批三百余人北迁时,特别是经过禁军所设的关卡时,也是尽可能的打点各方,后续还要确保这条通道的顺畅,能源源不断的将更多的失地之人迁转过来。

第一批人手最终选择在樊梁湖西岸的一座主峰才三四十米高、南北绵延两里许、名为白蹄冈、形如马蹄、山岩发白的矮山立足。

白蹄冈距离长津河入樊梁湖的河口约有七八里,不会给人有威胁、窥探津河口这个战略要点的感觉,但从小塔河、长津河进入长江水道,以及走横溪进入石梁河,再进洪泽浦,或者横跨樊梁湖,进入洪泽浦,或进入湖东岸的淮东腹地,都极为顺利。

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淮东军不会容忍五牙军水师战船进入樊梁湖,但同时不想被朝廷捉住把柄,淮东的水师战船也不会轻易到樊梁湖西侧沿岸来。

同时当世的樊梁湖,还不是一座连接在一起的超级大湖,而是由三十余座大大小小水口相接的湖荡群,组成的水泽世界。

这些特殊性,都决定会为赤山会在此扎根立足留出相应的生存空间来。

当然要在此立足,还是需要就近从淮东购入大量的物资才行,——真要像其他流民那般,仅采摘野菜以及生食鱼蟹为生,面黄肌瘦不说,也难以控制疫病的横行。

特别是赤山会的存在,引起朝廷足够警惕之后,大量物资的获取,只能从淮东采购或经淮东控制的区域转运。

因为滁州的特殊性,注定其地方前期也是宗阀世家势力为主,而且组织性会更强。

…………

…………

船舶想要从樊梁湖南下,不走长津河或小塔河回长江,可以从东南侧的口子进入扬州腹地另一座大湖邵伯湖。

茱萸湾位于邵伯湖的南端。

修建于春秋时期,作为沟通江淮核心水道的邗沟(京杭大运河),北接邵伯湖的河口,就位于茱萸湾的西侧;而风景秀美的蜀冈,又在茱萸湾南部连绵起伏。

将来真要强攻扬州,茱萸湾则是用兵的要点之一。

作为扬州北门户的茱萸湾,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扬州北部最繁荣的水陆码头。

镇埠之中店铺宅院也是绵延不断,还有合计逾两千人规模的步营、水师驻扎地镇埠的南侧水寨兵营之中。

船舶从邵伯湖进入邗沟,也有水关会严格盘查。

韩谦与郭荣、奚荏等人分散乘渔船或小舢船、乌篷船,在茱萸湾靠岸。

时值正午太阳炽烈之时,韩谦抬头看蜀冈的北峰,就见苍郁山林里,随着山势分布诸多楼舍亭台,范围颇广,山上古树蔽日,曲折逶迤,这便是赫赫有名的鉴园,也是扬州刺史王文谦在城外的别苑。

要与王文谦见面,同时还不能给王文谦反应的机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何柳锋率一部分人手先潜伏过来,对鉴园附近的地形、守卫以及茱萸镇、扬州北城驻军等情形,先进行充分的侦察、刺探,制定见面及撤退的方案。

韩谦进入茱萸镇后,何柳锋便带着前期侦察、刺探的情报赶过来相见。

“王文谦在扬州城也用密间监视内外,对面的王二茶肆,常年有扬州府堂派出的两名探子,盯着茱萸湾的动静——茱萸湾的衙役及驻军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何柳锋轻轻揭开雅舍木窗的一角,指着长街对面的茶肆,说给韩谦他们知道。

“王文谦是谨小慎微之人,他派密间盯着自己的地盘,也不叫人奇怪啊,你们制定出方案来没有?”韩谦微微一笑。

“鉴园外围有三层明暗哨,从杂木林里渗入还有一线可能,但距离茱萸湾的驻军太近,一旦发生变故想要从鉴园撤出,却不是容易之事,更不要说安全抵达我们在蜀冈西坡仙岩埠所设的据点快速渡过邗沟往西隐蔽了。”何柳锋将蜀冈北峰及鉴园附近的地形图铺陈开来。

他显然反对韩谦从守卫空隙里找机会潜入鉴园与王文谦,一旦出现意外,他们附近只有百余扈卫,很难护卫韩谦从容离开。

“王家小姐这一个月来,行止有什么章法可循?”奚荏问道。

直接进入鉴园太过冒险,而王文谦身为扬州军政主官,即使会不时住到鉴园来,出城时也是前拥后护,扈兵规模就要超过叙州潜入扬州附近的人手。

奚荏想着从王珺这边入手,寻找与王文谦安全见面的机会。

当然了,奚荏问这话的时候,手在桌子下掐了韩谦一把。

第四百九十二章 接手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折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间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御山河第五百六十三章 赠书第四百章 计划第四百五十七章 相逢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狱第七百一十三章 幽宫第七百六十七章 贺礼第七百零五章 逆犯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二百六十二章 招降的条件第五百五十六章 对峙第二百九十七章 缓追(二)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气势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川第三百六十五章 过河拆桥第五百七十八章 屈就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御山河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惊蛇第四百三十九章 条件第四十四章 培养方向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一百零五章 审讯第七百一十七章 驱逐第五百二十七章 传旨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围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战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狱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二百四十一章 潜逃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四百零八章 相安无事第四百零四章 请战第六百六十五章 瞒天过海第九十章 破寨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折第二百零九章 缙云楼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该渡江第四百一十二章 南撤(一)第五章 家兵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诡局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五百七十一章 同病相怜第三十三章 论赌第五百五十七章 对峙(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中第四十三章 教训家兵第一百八十六章 封赏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第八十六章 改造第一百章 黔阳第四百二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四百四十四章 辞表第三十七章 书出惊心第二十章 解惑第三百零八章 天凉好个秋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阳(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第七百九十六章 劝嫁(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官第四百七十四章 风起第三百三十四章 穷酸王侯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七百一十一章 长信太后第四百七十章 询问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二十三章 翻手为云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二百三十七章 疑案第四百九十六章 试探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货殖之道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四章 危机四伏第一百八十章 问心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势第二百一十二章 化暗为明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七百五十六章 关中(三)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四百九十七章 招安第十九章 侍讲沈漾
第四百九十二章 接手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折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间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御山河第五百六十三章 赠书第四百章 计划第四百五十七章 相逢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狱第七百一十三章 幽宫第七百六十七章 贺礼第七百零五章 逆犯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二百六十二章 招降的条件第五百五十六章 对峙第二百九十七章 缓追(二)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气势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川第三百六十五章 过河拆桥第五百七十八章 屈就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御山河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惊蛇第四百三十九章 条件第四十四章 培养方向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一百零五章 审讯第七百一十七章 驱逐第五百二十七章 传旨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围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战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狱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二百四十一章 潜逃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四百零八章 相安无事第四百零四章 请战第六百六十五章 瞒天过海第九十章 破寨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折第二百零九章 缙云楼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该渡江第四百一十二章 南撤(一)第五章 家兵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诡局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五百七十一章 同病相怜第三十三章 论赌第五百五十七章 对峙(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中第四十三章 教训家兵第一百八十六章 封赏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第八十六章 改造第一百章 黔阳第四百二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四百四十四章 辞表第三十七章 书出惊心第二十章 解惑第三百零八章 天凉好个秋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阳(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第七百九十六章 劝嫁(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官第四百七十四章 风起第三百三十四章 穷酸王侯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七百一十一章 长信太后第四百七十章 询问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二十三章 翻手为云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二百三十七章 疑案第四百九十六章 试探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货殖之道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四章 危机四伏第一百八十章 问心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势第二百一十二章 化暗为明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七百五十六章 关中(三)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四百九十七章 招安第十九章 侍讲沈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