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放在列车上对大王他们说,这不知道,黄鸭湖里的那个女尸找到眉目没有。()
大王笑笑说,这种事,多了。管她呢?刚才咱们说到哪儿了?
小米说,刚才咱们在谈论三个初中生的事。
大王说,对,还是说说他们吧,咱们还能学学。
小赵说,其实三个初中生的成功也并不神奇。因为,我在美国的一位好朋友薛涌先生就曾经说过,草根才是主流。
薛涌先生是留美学者、耶鲁博士,是不折不扣、彻头彻尾的精英。由于他经常在公共论坛上为大众代言,所以被某些媒体尊之为中国民间意见领袖。
吴天放想,“草根才是主流”,这对身处草根阶层的人们,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慰藉,至于这话是否绝对,大可见仁见智,在此不论。
东北是片神奇的土地,神奇的土地养育着神奇的人,神奇的人创造着神奇的文化。说到神奇,就不能不说到——赵本山、马俊仁、魏书生。这三个东北初中生堪称是“草根才是主流”的典范和标本。
你可以批评二人转土、赵本山俗,但只要你还在看电视,你就拒绝不了他——赵本山小品是电视娱乐节目的绝对“主流”(有本事就别看大陆电视)。批评赵本山的人不妨想一想这样的问题:在目前的文艺界,有哪位精英有资格、有能力取代赵本山?有哪一个高雅艺术团体能像“刘老根大舞台”那样在全国火爆巡演?
你可以对退伍转业军人马俊仁粗暴的、不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嗤之以鼻,你可以骂“马家军”喝“中华鳖精”夺世界冠军纯属是胡说八道,但你千万不要忘了,二十年前,马俊仁可是中国体坛“民族英雄”式的人物,其火爆程度一点也不比姚明、刘翔差。
你完全有理由怀疑魏书生,因为他所宣传的那些高明的经验(模式),你就是无法克隆、复制,你就是只能人心动而无法付诸行动,但你不得不承认,魏书生名气实在是太响——几乎所有的教育领导和许多不教语文的教育同行都知道有个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想到这里,吴天放又突然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话,叫做“老粗出人物”。比如夺得江山的刘邦、朱元璋等人。
这次出行,虽然还没有深入到白山黑水之间,但通过和大家一块儿议论东北这三个传奇人物,吴天放就觉得自己的收获已经很大了。他甚至感到自己在美术创作上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体验。草根为什么能成为主流,原因在于他们身上少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敢于打破传统,勇于创新,敢走别人不敢走、也想不到的路。土办法最终反而能解决大问题。
吴天放把自己的思考同小米交流,小米深以为是。
这时,天色已经向明,天空发出了鱼肚般的白色。
吴天放和小赵、小米几个人就洗涮一番,回到了包厢。
老张和大王、小李他们三个人也已经从床铺上爬了起来。
小李问:“到哪里了?”
小赵说:“刚刚过了锦州。”
老张说:“快了,我该下车了。”
大王问:“老先生,你到哪里去?”
老张说:“营口。”
大王看了看老张的一身黄军装又问:“老生先,你原来在部队呆过?”
老张说:“那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我和雷锋同志是一个班的。当时,雷锋是班长我是副班长。”
听说眼前的这个老人是雷锋同志的生前战友,大家不由得肃然起敬。大王忙拉着老张的手说,老先生,坐,快坐!
老张说:“马上就是三月五号了,这一天是毛主席为雷锋题词的日子,也是全国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我每年的三月五号就要到营口我们的部队去看一看。已经坚持了18年了。”
大王问:“雷锋不是在抚顺当兵吗?我听说雷锋牺牲后,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隆重的追悼会,有近十万人护送雷锋的灵柩。”
老张说,这不奇怪,曾几何时,人们一提到雷锋,首先想到的是雷锋当兵在抚顺。这是与真实的历史事实不相符的。雷锋出生在湖南,工作在鞍钢,当兵在营口,牺牲在抚顺。我们部队的大本营一直都在营口。
小李说,这几年网上对雷锋的负面议论很多,说雷锋以及《雷锋日记》都是假的。有人甚至指责说宣传雷锋是“建国以来最大的造神”。他们还找出了不少论据。
比如说,雷锋的相片与高档物品。
雷锋1960年参军,至1962年牺牲,一年多时间里共拍下200多幅照片。不但有工作照和学习照,甚至还有生活照。1980年代之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拍照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许多人一辈子只拍过一、两张照,毕业照或是结婚照。6062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老百姓饿得生浮肿病,中南海都要吃窝窝头,全国一共饿死了3700万人。雷锋一年多时间居然能拍下200多照片,拍那么多照片,比买一辆自行车还贵。要知道,那时候的老百姓必须积攒好几年才能买得起一辆自行车的。以《雷锋传》一书所提供的资料计算,雷锋一生总收入为一千一百多元。这样算起来,雷锋一生收入的四分之一被用在照相上了。此外他还拥有料子衣裤、皮鞋、价格40多元的皮夹克以及160元以上的瑞士手表等在当年都属于高档的消费品。可以说,雷锋用于个人外表形象的打扮和形象保存上的花费约等于他收入的一半。这样的消费结构,怎么能算节俭?
比如说,《雷锋日记》。
《子午书简》主持人李潘说明了一些历史真相:雷锋是从1957年开始写日记,1960年12月1日,沈阳军区政治部首次在《前进报》发表被修改的《雷锋日记摘抄》。1963年初,雷锋牺牲5个月后,雷锋日记被再次整理发表。这次整理又做了一些“技术处理”,这次由《前进报》原社长冯荆育组成“雷锋日记再整理工作组”,上级对这次任务有严格要求,对雷锋日记进行了政治性和艺术性的升华,去掉了许多“过时的话”、不当之词等。所以最后出来的雷锋日记,不是雷锋日记原貌,而是“一个时代最革命、最无私、最质朴、最完美的记忆”。
再比如,如果雷锋真的做好事不留名的话,为什么都记在日记里,难道他不知道别人会发现吗?
等等,等等。
一些人得出的结论是,雷锋的照片是摆拍的,雷锋的日记是别人代笔的,雷锋的事迹都是假的。总之,雷锋是死后被拔高的。
老张说,这些话,我当然也听说过。作为雷锋生前的战友,我听到这些话很气愤,也很痛心。
大的方面,我也不想多讲,我给你们谈一谈他成长中的一些细节吧。
有人说雷锋是死后被拔高的,那是他们根本就不了解雷锋。雷锋早在牺牲前就已经是大名鼎鼎了。
雷锋生于1940年,牺牲于1962年,仅仅走过了22年的人生。但这短短的22年,却是极为辉煌的22年。在这22间,他当过国家公务员,当国国企的工人,当过人民解放军。在每一个岗位上,雷锋同志都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雷锋在7岁时就成了孤儿。1950年,他就是在他10岁时,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土改。
同年夏,乡政府的党支书供他免费读书,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
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也就是说,雷锋在17岁的时候,就是县委的公务员,还是模范工作者。
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
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你们看看,雷锋早在当兵之前,就是一名多么出色的标兵青年。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现人民武装部)表明参军的决心。
他身高只有1.54米,娃娃脸,眉毛粗,眼睛大,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你们看,雷锋的个头还比潘长江矮了很多。但人爱雷锋就是政治素质高。在当兵之前就是名人了。
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他努力钻研技术,后任班长。在部队,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1962年8月15日上午8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没有想到的是,汽车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被倒下来的方木杆子砸在右太阳穴上,当场晕倒在地,昏死过去。后经抢救无效,牺牲时年仅22岁。
老张饱含深情地说,你们听听,其实早在雷锋同志牺牲前,就是一位英模人物了。
小米说,没想到,雷锋当年这么年轻就已经出名了。
小赵说,雷锋虽然出生在湖南,但他工作和参军都是在我们辽宁。也算是半个东北人吧。看来我们东北,我们辽宁就是出奇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