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决战幽云(七)

四月九日,柴荣率领着浩浩荡荡的水陆大军,来到了沧州。

柴荣坐了数月的船,下了战船,就见到侯大勇早早地在岸口迎接。“在船上憋了一月,真是闷坏了,给朕取一匹战马来。”柴荣虽是皇帝,却保持着大将的本色,后宫中虽有佳人无数,但是军营中却是清一色的男子汉,那怕是在外征战数月也是如此,所以,从大梁坐船到沧州,天天看着那几张满是青春痘的脸孔,也是无趣得很。

柴荣跨上一匹全身雪白的战马,配上柴荣的银甲,在郊外纵马狂奔,就如一道闪电。侯大勇还是骑着来自若尔盖的“风之子”,虽然“风之子”脚力雄健,并不输给柴荣的雪白色的战马,但是,侯大勇也是懂事之人,他控制好马速,紧随其后,并不敢和柴荣并驾齐驱。

柴荣和侯大勇的身后就满脸青春痘的供奉官们,这些供奉官都是悍勇之辈,负有保护陛下之责,他们紧紧跟在柴荣、侯大勇身后。把范质、王薄、魏仁浦等大臣远远地丢在身后。

范质、王薄、魏仁浦等人年纪一大把,马术又不精,只能眼睁睁看着柴荣的身影绝尘而去。

跑了数里,柴荣似乎过足了瘾,在一处小缓坡,突然勒住战马,战马长嘶一声,双腿高高举起,柴荣如影随形的粘在战马身上,身手敏捷不输给那些供奉官门。战马停下之后,柴荣跳下战马,对着身后的侯大勇道:“久在大梁,这马上功夫都有些不如从前了。”侯大勇由衷地赞道:“陛下的骑术,就算在胡人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柴荣骑术高超,侯大勇的赞扬也算是有谱,不过要说在胡人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就有着拍马屁的嫌疑。

柴荣对这个马屁是全盘接受。他背负着双手,看着一层薄雾的平原,侯大勇见柴荣深沉起来,也就不声不响地跟在了柴荣身后。

一群供奉官则站在山下,远远地跟在后面。

这一群供奉官都是禁军中的精英,赵匡义、曹彬、潘美、杨信、马仁瑀,这几个人的名字,侯大勇在另一个世界之时。耳朵里已经听出老茧了。

赵匡义就是宋太宗,此人暂且不提;曹彬则是北宋朝极为重要的大将之一,南征北讨,立下了赫赫战功;潘美地大名又为潘仁美,提出这个名字,就和杨家将联系在一起了,潘美由于杨家将的出现而被扭曲成一个奸臣,其实这也是历史的误会,是为了塑造悲剧性英雄而把毁坏了另一个英雄的名声。

而此时这些供奉官还是一些小小小小鸟,翅膀还没有长硬。只得恭敬地等在山坡下。看着陛下和侯相两人玉树临风地站在小土山上。

“幽州城池坚固,若在城外久攻不下,契丹援军四面而来。则必将陷入一场苦战。”柴荣虽说雄心勃勃要收复幽云十六州,可是在具体战术上,他仍然是非常谨慎,“攻打如此坚城,有四种办法,一是逼其投降,二是强攻坚城,三围而不打,四是引敌出城,侯郎。你看这幽州城如何可破?”

侯大勇脑海又想到了赵匡义主持的高梁河之战,当时宋军已经包围了幽州城,却没有啃下来这块硬骨头,赵匡义也几乎丧命于此役,最后坐驴车逃脱。

侯大勇在船上天天思索如何攻下幽州城,心中已有比较详尽的计划,就道:“攻打幽州城,关键在于防止契丹的援军,只要打掉援军。幽州城也就是瓮中之鳖,此计就叫做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这个援不好打啊,契丹人骑兵极强,幽州城外全是平地,我军占不到多少便宜。”柴荣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过了良久,脸上浮起了一丝笑容,道:“契丹占地极广,军威强盛,是我中原最大地一个强敌,只是辽主耶律述律荒诞不羁,现在恐怕还在七鹰山上,他们回援,只怕要花费些时间。”

侯大勇知道耶律述律就是一个玩主,他做出这样的事情,是极为正常的,接口道:“幽云十六州汉人居多,契丹人的统治未稳,若假以时日,等到契丹内部稳定下来,则攻打幽州则要难上加难。”侯大勇对于辽史不太熟悉,可是有几人却是如雷贯耳,如能干的萧太后,强悍的耶律休歌,还有韩得让,就是这些人,最终巩固了契丹政权,让宋家王朝望辽兴叹。

远处笼罩在一片薄雾中,不少高大的树木只能看到树冠,不断地战马的嘶鸣声传到耳边。

柴荣继续着前面的话题,道:“据说耶律述律小儿,宠信一个女巫,让女巫为他配制‘长生不老药“这个药需要用男子的胆作为药物,为此,述律杀了大批青壮年男子,如此荒唐之事,当然引起了契丹大臣们地反对,耶律小儿一怒之下,带着卫队到七鹰山游猎,也不知道现在回来没有。”

契丹人最早信仰普遍流行于东北方民族中地萨满教,萨满教相信鬼神崇敬巫者,一切朝野的重要礼仪,大都是太巫和从巫主持,祈祷要请巫者,治病也要请巫者,认为巫是通鬼神而法力无边。柴荣所说的女巫,其实就是一个萨满教地巫者。

“这些年来,契丹人内乱不止,导致国力大衰,内乱起因于耶律德光南征,辽主耶律德光灭晋之后,辽军四处打草谷,中原军民奋起反抗,耶律德光只得北还,病死于栾城。耶律德光病死之后,契丹永康王耶律兀欲在镇阳称帝,然而契丹最有权势的却是在上京述律太后,她想立其爱子李胡为帝,结果耶律兀欲和李胡在潢河整兵备战,后来耶律兀欲还是夺得旁位,成为辽世宗,太后述律一派的贵族被处死不少。”

柴荣叙述契丹历史,如述家珍一般,他说到此,神情也有些暗淡,他的两个儿子也是死于内乱。

权力,其实是魔鬼的诱饵,谁若贪吃。就会走上一条充满着艰难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丢失了善良、青春、家人,甚至是生命,只是为了权力峰顶看上去美妙的风景。

“在广顺二年,太祖进兵北汉,北汉向来依附于辽,此次辽主耶律兀欲亲自带兵来救北汉。就在耶律兀欲进兵至归化州的祥古山时,契丹贵族察割和耶律盆都联手暗杀了耶律兀欲,当时还是寿安王的耶律述律小儿起兵又攻灭了察割和耶律盆都,成了辽主,耶律述律小儿即位十年间,契丹皇族多次爆发谋反事件,一直都没有平静下来。”

柴荣见侯大勇听得认真,也一字一顿地讲了下去。

“契丹崛起于晚唐,它的疆域已远远超过了中原,特别是得到了幽云十六州之后。更是占尽了地利。成为大周强敌。石敬塘真是一条猪,当时只需献上钱财就可以让辽人出兵,他为了表忠心。非要割让十六州,为中原埋下了极大地祸根。”

柴荣脸上现出一丝忧虚,“所幸上天始终眷顾我大周,让契丹内乱不止,若是契丹再次出现一位如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一样的英雄人物,要想打败契丹,则困难百倍。现在耶律述律昏庸,实在是解决幽云十六州的良机,机不可失,失不在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否则会后悔终生。”

说到这里,柴荣眼里全是坚毅之色。

侯大勇心中充满了敬意,柴荣不愧为一代明君,眼光之长远,完全抓住了历史的节拍,实非平庸之人所能理解。

柴荣和侯大勇对于三关三镇都没有放在眼里,对于准备充分的十分禁军来讲,这三关三镇不过是极小的拦路虎而已。他们的眼光不约而同盯紧了幽云十六州的关键——幽州。

四月十六日,大军休整充分,赵匡胤奉命率领二万铁骑军袭取乾宁军,

乾宁军是契丹境内东南重镇,自从石敬瑭将其割让给契丹以后,契丹改乾宁军为宁州,由辽将王洪任宁州刺史,领三千骑兵驻防于此。赵匡胤统辖铁骑军两万人如猛虎一般扑到了宁州,将宁州围得如铁桶一样。辽将王洪本是汉人,见周军势大,高挂免战牌,坚守不出。

契丹人地三关三镇,全部是任命地汉将,这里也有着历史渊源。

在九四七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攻入了后晋都城大梁,他就在大梁建国号大辽,定年号为大同。辽军进入大梁以后,大肆掠取财物、俘掳奴隶,俘掳了晋出帝,并把后晋宫女、宦官以及方技、百工、图籍、石经、铜人等全部运走,与此同时,占据各地的辽兵不甘示弱,四处抢劫,极尽残忍之能事。

如此危机关头,后晋残部和各地义军聚集于山林,少则千人,多则万人,四处出击辽军,比较出名的就有泽阳梁晖,他率军攻打了相州,尽杀相州辽兵,自称“留后”,陕州的后晋军指挥使侯章、赵晖击杀辽人使长,据州城反抗辽人,另外,澶州王琼、丹州高彦询、徐州李仁恕,都各自率军和辽军作战。

耶律德光没有料到中原百姓如此难制,不断损兵折将,被迫退出了中原,他在回军路上,总结出两条经验,一是对于汉地,不能纵兵掳掠,否则众多汉人造反,辽军实在难以支撑;二是必须要由汉官来统治汉民。

这两条经验催生了以后辽国的南、北面官制,“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幽州以南的三关三镇,全部是用汉兵汉将。

大军围城之后,赵匡胤并不急于进攻,他命人把劝降书射进了宁州城。

宁州城内绝大多数是汉民,此时距离石敬塘割让幽云十六州不过二十多年,众多汉民仍然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契丹人的统治并不稳定。

宁州宁将王洪虽是汉人,身穿契丹人的传统服饰,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腰间束带,下穿长裤,裤在靴筒之内,契丹人和汉人接触时间很长,不少契丹人以穿汉服为荣,王洪这一身行头穿起来,比契丹人还要契丹人。

由于是守城,并不需要冲锋陷阵。他就只穿了一件皮甲,接到劝降信,他不断地掂量,一时难以决断,在王洪心目中,大辽和大周没有区别,关键是看那边更强。

第二天,王洪正在城墙下的军营里呼呼大睡。忽听城墙上鼓声、叫声大作,他提起长枪,几步就窜上了城墙,只见漕运河上帆墙如林,沿河西岸兵马如蚁,王洪没有想到大周军队如此众多,看了一会,对着亲卫喊道:“快给我拿汉服出来。”

亲卫飞一般地朝城墙下跑去,不一会,就取过一套衣服。王洪脱下契丹军服。对亲卫道:“把衣服拿下去放好,别弄脏了。”换上汉服,王洪悄悄地对身边地副将道:“周军势大。不如投降吧。”副将是王洪地心腹,跟随王洪时间已很久了,他看着王洪换上汉装,已猜到了他的心思,就道:“我们本是中国人,现在是重归故国,正是顺应了民心。”

宁州全城有九里长,全城守军不过三千人,站在城墙上稀稀拉拉,而且大周军队来得突然。城墙上的防务也极不完善,擂木、石块等战具在匆忙间也没有备齐。

王洪已有很久没有穿中原衣服了,契丹人地衣服要比汉服相对窄一些,中原衣服初初上身,王洪只觉得浑身不自在,他左扭右扯了一会,感觉才稍好一点,他观察了一会周军的阵势,对副将道:“让全城青壮年全部上城。拿上木棍或其他称手的武器,不要让周军瞧轻了。

副将跟随王洪多年,素知王洪多智,听到如此安排,脑筋转了几转,就料到这是为了以后投降增加些份量,就乐呵呵地下了城墙。

柴荣身穿银色铠甲,在侯大勇、李继勋等众将地簇拥之下,来到了宁州城下。柴荣观察了一会城墙的防务,对紧跟在身边的侯大勇道:“城墙上不过三四千人,安能挡得住大军一击。”正在说话间,只听得城头鼓点一阵紧似一阵,

城墙人头攒动,竟有上万人之多。

侯大勇视力极好,他抑望城墙,在人头不断增加的时候,发现城头越来越多的是没有衣甲的老百姓。在侯大勇的模糊地记忆中,柴荣北伐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就夺取了幽州北面诸镇,没有遇到特别激烈地抵抗,但是,眼前的宁州城,守军似乎准备进行坚决的抵抗。

“难道,历史又发生了改变?”正在胡思,赵匡胤“泼喇喇”提马过来。

“守将王洪是员汉将,这厮胆小如鼠,铁骑军到达宁州之后,就一直高挂免战牌,任凭军士们百般辱骂,就是不出来交战。”

赵匡胤身材壮实,头盔下是一张神采奕奕的国字脸,并未下马,在马上向柴荣行了一个干脆的军礼。在朝堂上,赵匡胤总是恭敬谦和,而此时一身戎装,威风凛凛,八面威风。正显英雄本色。

柴荣一脸轻松,他用马鞭指着城墙道:“赵将军,此战是北伐第一仗,只许胜不许败,你有何良策?”

赵匡胤胸有成竹地一笑,道:“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宁州城不过数千守军,面对十万大周禁军,想要守住九里长的城墙,根本是痴人说梦,臣在德州之时,听闻这宁州守将王洪为人极为狡滑,并不是一员敢打硬仗的猛将,他如此之举,就如商人一样,为自己多捞一些本钱,有待价而沽之意。”

赵匡胤之言,深合侯大勇的心意,他暗道:“难怪禁军征伐,每战皆用赵匡胤,这乱世英豪果然是了得,并非徒有虚名之人。”

赵匡胤笑道:“如不出臣所料,今日中午,就能在宁州城内温酒烹羊。”赵匡胤一提马缰,带着四名亲卫,奔向宁州城墙,赵匡胤五人全是清一色地黑马,而马蹄均有白色印迹,二十个白色马蹄翻飞,转眼间来到了宁州城墙之下。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对着城墙吼道:“我是大周铁骑军统领赵匡胤,宁州守将王洪听着,你本汉家儿郎,岂能做契丹走狗,现在大军已至,正是回归大周的好机会。”

王洪对副将道:“原来此将就是大名鼎鼎地赵匡胤,不知侯大勇是否也在大军之中。”侯大勇率领黑雕军在河套破了契丹名将耶律大光地数万大军,只是此战之光辉,被柴荣南征的胜利所掩盖,但是在契丹军中,侯大勇之名却是如雷贯耳,远在赵匡胤之上。

王洪探出城垛,道:“向来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要想取城,只管攻来。”副将看着周军黑压压一片,而且运河中还不断有战船开来,担心地道:“大帅,周军势大,若他们一怒攻城,应该如何是好?”王洪拈须摇头道:“赵匡胤也算是大周名将,凡是名将定是读过些兵书的,所以一般在攻城前都会尽力劝降,不会轻易损兵攻城。”

果然,赵匡胤又道:“王将军要为全城百姓作想,若要抵抗,破城之日,定然片甲不留。”

侯大勇在一旁看着,就如在看戏,这北伐第一仗,居然是嘴仗。

王洪没有回话,他慢慢地走到角楼上,对着军士们道:“军士们,周军势大,宁州城肯定守不住了,你们说,是战还是降?”

城楼上只有极少数地契丹人,他们面色苍白地看着城外的周军,城破之时,汉人或许能够免于一死,而他们则必将九死一生。一名契丹军士猛地抽出腰刀,狂吼道:“你们这些胆小鬼,还是不是男人。”话没有说完,一名汉军猛地一刀从其背部刺入,这一刀直入内脏,契丹军士“啊”地一声,重重地摔落在城墙上。

这一下如捅了马蜂窝,百多名契丹人纷纷抽刀抵抗,此时城墙上除了三千多汉军,还有上万的普勇老百姓,他们明知必死,可还是拼死反扑。

在契丹军士身边有不少老百姓,他们在城里已和契丹人生活了二三十年,在心里其实已模糊了契丹人和汉人的界限,因此,完全没有提防到身边还有契丹军士,在契丹军士疯狂砍杀下,一时手足无措,转眼间城墙上就倒了血肉横飞。契丹军士毕竟人少,等到汉军清醒过来之后,一阵砍杀,契丹军士全部倒在血泊之中。

王洪身边有十几名武艺高强的亲卫,因此,他抱着双手看着城墙上的格斗,战斗结束之后,他狠狠地骂道:“老子待他们不薄,却在这里反水,真应了那句古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奶奶的。”

城头众将都静静地看着城头上的骚动。

过了一会,王洪站在角楼上,大喊道:“我是宁州刺史王洪,赵将军,我想问一句话,若我献城以后,能否保证将士和百姓的安全,如果不能保证,大家就来个鱼死网破。”

赵匡胤已知事情成了,他“哈、哈”笑道:“天朝军队,军纪严明,岂能枉杀百姓。”柴荣见城墙上王洪还在犹豫,提马上前,道:“王洪听着,只要你肯投降,朕保证全城百姓无事,你还可官居原职。”

王洪听了“朕”字,知道陛下柴荣也来了,心中大喜,对副将道:“陛下金口玉牙,而且当着三军的面所许下地诺言,料来不会有变。”他从角楼上下来,道:“开城门,出城迎接陛下。”此时副将心中直懊恼,“怎么自己就没有换上汉服。”

只听几声炮响,宁州城门慢慢打开了,吊桥也“嘎、嘎”地放了下来,不一会,一员汉将带着三千兵将,从城门处“哗拉拉”涌了出来,他们在柴荣马头数百步,一齐跪下来。“吾皇万岁万万岁”,如满天的蝙蝠,轰然飞起。

第278章 鹿死死谁手(四十一)第63章 奇袭陇西(三)第32章 决战凤州(十二)第198章 庙堂之高(二十八)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245章 鹿死谁手(七)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223章 决战幽云(十四)第175章 庙堂之高(二)第88章 鏖战西北(一)第309章 南下之路(二十四)第14章 突现疫情第223章 决战幽云(十四)第1章 侯府话别第203章 庙堂之高(三十三)第三百五十五 荡尽群雄三十三第332章 荡尽群雄(九)第344章 荡尽群雄(二十二)第138章 争夺河套(三)第123章 经营同心(九)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14章 突现疫情第272章 鹿死谁手(三十五)第334章 荡尽群雄(十一)第359章 荡尽群雄(三十七)第172章 争夺河套(三十七)第247章 鹿死谁手(十)第151章 争夺河套(十六)第22章 决战凤州(六)第209章 庙堂之高(三十九)第349章 荡尽群雄(二十七)第369章 荡尽群雄(四十七)第250章 鹿死谁手(十三)第142章 争夺河套(七)第192章 庙堂之高(二十)第157章 争夺河套(二十二)第50章 回鹘大军(四)第138章 争夺河套(三)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361章 荡尽群雄(三十九)第260章 鹿死谁手(二十三)第354章 荡尽群雄(三十二)第226章 决战幽云(十七)第157章 争夺河套(二十二)第63章 奇袭陇西(三)第215章 决战幽云(六)第284章 鹿死谁手(四十八)第203章 庙堂之高(三十三)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5章 道士陈抟第129章 经营同心(十五)第242章 鹿死谁手(四)第19章 决战凤州(三)第374章 当今群雄(五十四)第256章 鹿死谁手(十九)第172章 争夺河套(三十七)第222章 决战幽云(十三)第三六十七章 荡尽群雄四十五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2章 开办实业第366章 荡尽群雄(四十四)第370章 荡尽群雄(四十八)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221章 决战幽云(十二)第242章 鹿死谁手(四)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17章 路过大梁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363章 荡尽群雄(四十一)第170章 争夺河套(三十五)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9章 解救符英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254章 鹿死谁手(十七)第225章 决战幽云(十六)第176章 庙堂之高(三)第16章 人事安排第86章 凤云再起(九)第209章 庙堂之高(三十九)第6章 粮食问题第201章 庙堂之高(三十一)第140章 争夺河套(五)第102章 鏖战西北(十五)第4章 惜惜相别第181章 庙堂之高(九)第143章 争夺河套(八)第282章 鹿死谁手(四十六)第三百五十五 荡尽群雄三十三第234章 决战幽云(二十五)第259章 鹿死谁手(二十二)第52章 回鹘大军(六)第98章 鏖战西北(十一)第260章 鹿死谁手(二十四)第324章 荡尽群雄(一)第241章 鹿死谁手(三)第173章 争夺河套(三十八)第52章 回鹘大军(六)第157章 争夺河套(二十二)
第278章 鹿死死谁手(四十一)第63章 奇袭陇西(三)第32章 决战凤州(十二)第198章 庙堂之高(二十八)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245章 鹿死谁手(七)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223章 决战幽云(十四)第175章 庙堂之高(二)第88章 鏖战西北(一)第309章 南下之路(二十四)第14章 突现疫情第223章 决战幽云(十四)第1章 侯府话别第203章 庙堂之高(三十三)第三百五十五 荡尽群雄三十三第332章 荡尽群雄(九)第344章 荡尽群雄(二十二)第138章 争夺河套(三)第123章 经营同心(九)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14章 突现疫情第272章 鹿死谁手(三十五)第334章 荡尽群雄(十一)第359章 荡尽群雄(三十七)第172章 争夺河套(三十七)第247章 鹿死谁手(十)第151章 争夺河套(十六)第22章 决战凤州(六)第209章 庙堂之高(三十九)第349章 荡尽群雄(二十七)第369章 荡尽群雄(四十七)第250章 鹿死谁手(十三)第142章 争夺河套(七)第192章 庙堂之高(二十)第157章 争夺河套(二十二)第50章 回鹘大军(四)第138章 争夺河套(三)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361章 荡尽群雄(三十九)第260章 鹿死谁手(二十三)第354章 荡尽群雄(三十二)第226章 决战幽云(十七)第157章 争夺河套(二十二)第63章 奇袭陇西(三)第215章 决战幽云(六)第284章 鹿死谁手(四十八)第203章 庙堂之高(三十三)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5章 道士陈抟第129章 经营同心(十五)第242章 鹿死谁手(四)第19章 决战凤州(三)第374章 当今群雄(五十四)第256章 鹿死谁手(十九)第172章 争夺河套(三十七)第222章 决战幽云(十三)第三六十七章 荡尽群雄四十五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2章 开办实业第366章 荡尽群雄(四十四)第370章 荡尽群雄(四十八)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221章 决战幽云(十二)第242章 鹿死谁手(四)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17章 路过大梁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363章 荡尽群雄(四十一)第170章 争夺河套(三十五)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9章 解救符英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254章 鹿死谁手(十七)第225章 决战幽云(十六)第176章 庙堂之高(三)第16章 人事安排第86章 凤云再起(九)第209章 庙堂之高(三十九)第6章 粮食问题第201章 庙堂之高(三十一)第140章 争夺河套(五)第102章 鏖战西北(十五)第4章 惜惜相别第181章 庙堂之高(九)第143章 争夺河套(八)第282章 鹿死谁手(四十六)第三百五十五 荡尽群雄三十三第234章 决战幽云(二十五)第259章 鹿死谁手(二十二)第52章 回鹘大军(六)第98章 鏖战西北(十一)第260章 鹿死谁手(二十四)第324章 荡尽群雄(一)第241章 鹿死谁手(三)第173章 争夺河套(三十八)第52章 回鹘大军(六)第157章 争夺河套(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