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徐光启(四)

番薯的储存,杨改革小时候在农村看到过储藏番薯的地窖。要保存过冬也不是难事。

不过那也就是平常老百姓家的储藏方式,如果官府大规模的储存,还真的是一个麻烦问题。杨改革也没见过现代国家级的番薯储备是怎么弄的。

至于给官员和将士发番薯,这还是一个问题。

用折色把番薯收上来应该不是问题,但是如何发下去是个难题。你给那些官员发番薯,恐怕他们会跳起来骂娘。

杨改革开动脑经,思索着这个问题。思索着后来这番薯是怎么储藏的,是怎么变成经济作物的。

……

徐光启站出来来奏到:“启禀陛下,臣以为,用折色收番薯可行,给官员,将士搭配一些番薯发放,也是可行的,这番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乃是上等的补药,据说,海外多长寿,皆得益于长食此物,百官们,整日为了大明朝操劳,殚精竭虑,正需要此物来补补,发给官员们番薯,正是显示了陛下对百官的爱护……”徐光启从药理的层次出发,从番薯属于补药的理论出发,给皇帝搭配发放番薯作出了解释,实在是一“强人”。

杨改革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个徐光启也是蛮牛的,居然能拿出这种理论来,也算是异想天开了。

“启禀陛下,这纯粹是瞎扯,番薯怎么是补药?还是长寿仙丹?这明显就是骗人,长寿的仙丹,从来都是用来哄骗帝王上当,以卑鄙手段达到接近帝王为目的,只会误国坏事,还请陛下不要误信。”扯到仙丹,长生,扯到皇帝,这就不是好事,很多大臣是天生的反感皇帝寻什么长生不老药的,搞得一些骗子比他们这些大臣还受皇帝重用,说的话比他们这些官员说的话还管用,官员们当然相当的不爽。

杨改革笑了笑,这番薯是不是补药不知道,杨改革只记得,这番薯吃多了会放屁,一想到这满朝的文武早上吃过番薯之后来上班,一个个都蹩着屁,就好笑。

徐光启也不含糊,立刻反驳道:“启禀陛下,臣非浪言,据《本草纲目》记载,这南人用番薯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藷故也。为何就不是了?陛下,此话可是有据可查的。”这徐光启明显是博学多才的,辩论起来,十分犀利。

刚才那个反对的人明显不是这徐光启的对手,偃旗息鼓了,这《本草纲目》是药理方面的巨著,但是属于课外级的,不是人人都读的四书五经,如果是四书五经,当官的都还可以扯几句,说到《本草纲目》,如果不是有兴趣,读的人就不多了。

《本草纲目》?杨改革被这个东东吸引住了。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本牛书啊!成就巨大。李时珍,上小学的时候学过,杨改革到现在也不会忘记他的名字。这《本草纲目》里也记录了这番薯?还写了他的药用价值,还能长寿。要这样说起来,这折色收上来的番薯,还当真可以当作百官的福利发放下去,抵俸禄。

皇帝赐给你能长寿的食物和补药,你敢说不好?杨改革想起这强悍和牛B的一塌糊涂的理由,就想笑,就好比这日后,用黄金搭档、脑白金之类给那些公务员发工资。

这可当真是一个很强悍的理由。杨改革觉得,如果推广番薯实在不行,就可以如此操作。起码这番薯的种植规模是上去了。等日后那些旱灾爆发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这番薯,是救命的好东西,到时候,不用自己用力推广,他们也会积极的种番薯了。

想到这里,杨改革绷紧的神经,多少松了一些,起码,这事算是有点着落了。这《本草纲目》和他的作者李时珍,杨改革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问一问,可是一位牛人和牛书啊!

“徐师傅所言出自《本草纲目》?可是李时珍写的那本?成书多久了?”杨改革也不确定《本草纲目》的成书时间,只记得这李时珍是明末的人,具体是什么年月,就不记得了。如果是和自己同一个时期,李时珍还活着,杨改革不介意收这样一位大才。自己的人才库里,又多了一位。

“启禀陛下,正是,此书正是出自李东璧之手,此书成书大约在五十年前,乃药理之宝典也,上面所说,自然是假不了的。”徐光启的知识显然相当的丰富,准确的回答了崇祯的话。

杨改革叹了口气,果然,和自己预想的差不多,自己原本估计,这李时珍就不可能是和崇祯一个时期的人物,应该比这个时间早,现在书都写成五十年了,这人,估计也早死了。这李时珍,自己是没有机会再见到了,想到这里,杨改革又是一阵唏嘘。

“不错,这《本草纲目》乃是一本药理方面的巨著,朕此前也听说过,以前没放在心上,既然今日谈到了此书,那么,朕想刊印一些,送予各州县的医馆,为救死扶伤的大夫们增加知识,增长经验,或是以备查询,以此,大夫们能更好的为我大明朝的百姓服务,也算是朕积德,为天下百姓谋点福利……”

杨改革心血来潮,决定要印书,《本草纲目》作为一本巨著,实在应该推广,不该埋没了它的价值。既然自己穿越过来当崇祯,那么,这些华夏民族的瑰宝,就不该埋没,应该发扬光大,让世界瞩目。

……

“陛下仁慈……”听说皇帝要印《本草纲目》送给天下的大夫,这当真是一件积德行善的大好事,也是聚集天下民心的举措,皇帝要这样干,自然没人反对了,谁脑残到反对皇帝笼络民心去了?这可是大禁忌啊!

得一干大臣们的称赞,杨改革小小的得意一把,番薯的问题,勉强算是有了一个解决的办法,杨改革也轻松了不少。

……

“那这推广番薯的事,就算是定下来了,诸位卿家,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启禀陛下,臣想问,这番薯的种从何而来?如何发放到百姓手中?如何栽种?如何防御病虫?”

有大臣立刻提出实际的操作问题了。

“这……”杨改革傻眼了,自己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都一直在考虑如何推广的事,把这番薯的种子问题给遗忘了。

好在徐光启早有准备:“启禀陛下,此事臣早已有准备,早年,臣在天津试种了不少良种,用荒山种了不少的番薯,就是为了将来有朝一日能大规模的推广之后,能够提供种子。”

“这,徐师傅实在是……”杨改革不知道该怎么感谢这为可敬的老人,想得实在太周到了,连番薯的种子都准备好了。这左膀右臂,还真不是白叫的,这为国为民,当真是费尽心思啊!

“启禀陛下,臣想问一下,徐少保,徐大人有多少种子,这一旦推广,可是在整个大明朝推广啊!就算徐少保徐大人准备了种子,也不见得够啊!”来了一位找茬的。

杨改革也为难了,是啊!这推广,不说整个大明朝,起码也是北方几省,那得多大的面积?得多少种子?徐光启准备得过来吗?

徐光启奏到:“启禀陛下,臣以为,推广番薯一事,宜在北方选取一两省中的几个县,作为试种,一来作为制种的产地,二来为熟悉这番薯的习性,三来熟悉番薯的储藏等,为明年在我朝北方的大规模推广做好准备。”

徐光启果然考虑得很周全,滴水不露啊!计划,基地,推广。一步一步,层层推进。

“好!好!好!徐师傅果然是排算周全啊!此事,就按照徐师傅的意思去执行了,此事,也就交给徐师傅负责,当然,徐师傅不必自己亲自跑去负责,朕还离不开徐师傅,朝廷还有更重要的事需徐师傅去做,所以只在京城遥控指挥就行了,徐师傅可派一些信得过的人去做就是。”

杨改革连说了三个好,推广番薯一事,算是定了下来,这下,自己又可以松口气,勒在自己脖子上的那根绳子,又松了不少,日后有了天灾,这抵抗力,也就高了几分,也就少了些人造反。自己的日子,也就好过些。

徐光启,果然是个牛人。

第742章 学堂第725章 难以取舍第552章 大力士第22章 春雨贵如油(二)第351章 成败之关键第614章 长明灯第310章 军票第349章 好主意第422章 十万火急第82章 霸王也搬砖第467章 大对决(二)第145章 舆论第39章 新军(三)第434章 股票交易所第806章 铁轨路第423章 噩梦第198章 望城兴叹第248章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第219章 围湖造田第641章 拿剑戳人第576章 苦涩第595章 定了个规矩第317章 勇敢的官迷第650章 推演第735章 中华第628章 轰动的北京城第750章 地理志第533章 儒字新解第302章 朝堂上的大战第592章 传奇之路第264章 去猪毛的“武器”第381章 战前,镇江堡第644章 变革第617章 番薯酒第796章 难处第42章 瞒天过海(一)第54章 考验第222章 收铸币权议监生历事第621章 草原上的印第416章 明朝内幕第228章 不放弃,不抛弃第487章 办事认真喜公公第288章 刘吉善在忽悠第106章 徐光启(四)第102章 羊吃人(四)第661章 好大一个肥差第520章 公共交通业第186章 雇佣军第726章 缺粮的红线第29章 君臣斗法(三)第263章 听争宠,穷举钞票纸第107章 徐光启(五)第668章 还是再等等看第230章 大悲剧第457章 晋商案爆发第568章 阴影第727章 奴尔干第726章 缺粮的红线第284章 借人头,背后的故事第56章 缺人第351章 成败之关键第385章 打仗就这样简单?第414章 皇帝要干什么第386章 打仗不是那样简单的第342章 虎头蛇尾第427章 不能输的太干净第595章 定了个规矩第93章 果然来了第643章 配套计划第439章 白杆兵第270章 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第677章 传人第726章 缺粮的红线第20章 木棉花第792章 电时代第361章 奇观(二)第801章 鹿儿岛第221章 崇祯朝第一肥缺第232章 领会第528章 开张第563章 锦宁出击第276章 哄女人,延伸产业链第177章 游击朝鲜和海权论第576章 苦涩第698章 无奈第319章 夏天里穿棉衣第51章 双色球的问题第82章 霸王也搬砖第162章 红旗不倒第463章 韩爌第432章 大臣与小将第727章 奴尔干第746章 “推介会”第474章 票盐法第579章 逃亡第740章 技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第611章 很蛋疼第84章 三大班第150章 解的是心中的干旱第425章 借雨行事
第742章 学堂第725章 难以取舍第552章 大力士第22章 春雨贵如油(二)第351章 成败之关键第614章 长明灯第310章 军票第349章 好主意第422章 十万火急第82章 霸王也搬砖第467章 大对决(二)第145章 舆论第39章 新军(三)第434章 股票交易所第806章 铁轨路第423章 噩梦第198章 望城兴叹第248章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第219章 围湖造田第641章 拿剑戳人第576章 苦涩第595章 定了个规矩第317章 勇敢的官迷第650章 推演第735章 中华第628章 轰动的北京城第750章 地理志第533章 儒字新解第302章 朝堂上的大战第592章 传奇之路第264章 去猪毛的“武器”第381章 战前,镇江堡第644章 变革第617章 番薯酒第796章 难处第42章 瞒天过海(一)第54章 考验第222章 收铸币权议监生历事第621章 草原上的印第416章 明朝内幕第228章 不放弃,不抛弃第487章 办事认真喜公公第288章 刘吉善在忽悠第106章 徐光启(四)第102章 羊吃人(四)第661章 好大一个肥差第520章 公共交通业第186章 雇佣军第726章 缺粮的红线第29章 君臣斗法(三)第263章 听争宠,穷举钞票纸第107章 徐光启(五)第668章 还是再等等看第230章 大悲剧第457章 晋商案爆发第568章 阴影第727章 奴尔干第726章 缺粮的红线第284章 借人头,背后的故事第56章 缺人第351章 成败之关键第385章 打仗就这样简单?第414章 皇帝要干什么第386章 打仗不是那样简单的第342章 虎头蛇尾第427章 不能输的太干净第595章 定了个规矩第93章 果然来了第643章 配套计划第439章 白杆兵第270章 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第677章 传人第726章 缺粮的红线第20章 木棉花第792章 电时代第361章 奇观(二)第801章 鹿儿岛第221章 崇祯朝第一肥缺第232章 领会第528章 开张第563章 锦宁出击第276章 哄女人,延伸产业链第177章 游击朝鲜和海权论第576章 苦涩第698章 无奈第319章 夏天里穿棉衣第51章 双色球的问题第82章 霸王也搬砖第162章 红旗不倒第463章 韩爌第432章 大臣与小将第727章 奴尔干第746章 “推介会”第474章 票盐法第579章 逃亡第740章 技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第611章 很蛋疼第84章 三大班第150章 解的是心中的干旱第425章 借雨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