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推荐理由

景丰帝的疑心一天比一天严重,作为日日陪侍在皇帝身边的近臣,程炎对这一点是再清楚不过的。

景丰帝向他询问可调去帮助沈柏奕的将领人选,或许真的只是出于随心,并不是有意试探。然而文官和武官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程炎虽然是吏部文选司郎中,可他掌管的是文官的升迁与调任,武官的职位变动从属于兵部,并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故而景丰帝可以大方地问,但程炎并不能明白地答。面对这个敏感的问题,他最好的做法是不动声色地避开,从而于无形中化解景丰帝对他似有似无的疑虑——这也是程炎曾经做了无数次,对他来说相当驾轻就熟的操作。

然而程炎不仅答了,还答得如此精确,且直截了当,听得宁福海出了浑身的冷汗。

定国公苏旗——这是程炎的回答。

文官插手军务,与武将进行勾结,是君王心中的大忌,何况那是定国公苏旗。定国公一脉在军中的势力有多大,景丰帝就对他家有多忌惮,更莫说程炎与苏旗少年相识,说不准他这话就藏了几分的私心。

寥寥几个字的回答,却是精准无比地戳中了景丰帝敏感中的敏感,几乎是顷刻间,他的目光锐利起来,利剑一般锁定了泰然坐于下首的程炎。

程炎神色从容,脊背如青松般挺直不弯,好像不知道自己犯了怎样的禁忌。

疑虑到极致,反而冷静下来。无数纷乱念头在景丰帝脑中掠过,他很快收起目光,眼眸微垂,清晰冷淡地吐出两个字:“理由。”

程炎仍是那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嗓音清润地道:“其一,陛下希望调去浙江帮助沈大人的人选,是个有能力的,精通练兵、作战,最好拥有赫赫战功,以此补足沈大人的短板,助他在浙江令士兵信服,赢得人心。”

“而苏旗拥有怎样的能力和军功,大家有目共睹,陛下心里也有数,用不着微臣过多赘述,在这一点上,他是绝对符合的。”

“其二,实际上符合前一点要求的人很多,但他们都不是调往浙江的最佳人选。盖因能者功高,功高者气傲,怎会甘心去做沈大人的陪衬?便是做了,等他在浙江站稳脚跟之后,又怎会甘心放手?”

“但苏旗甘心。定国公一家世代忠良,只要陛下圣旨一下,就能让苏旗心甘情愿地去,心甘情愿地回,他绝无怨言。”

“其三,定国公靠着父辈的积累,自带威望,但凡是在军中,走到哪里旁人都要敬他三分。他若去浙江,想必能以比旁人更快的速度稳定局面,安抚人心,之后的事情进程推行也会更加顺利。”

“当然,还有最后一点,但不是为沈大人考虑,而是为苏旗考虑。自景丰四年鞑靼一役,苏旗十七岁入边关,如今已有七年,老定国公也逝世三年有余。他在宣府镇副总兵的位置上坐了这么久,需要个契机再进一步,以便真正成为守卫我大夏的‘长城’。”

“武将晋升靠军功,边关安定多年,没有苏旗建功立业的机会。功从何来?自然从这东南的倭寇来。”

程炎不停歇地说完这许多,稍稍缓了口气,而后站起身来朝景丰帝弯腰行了一礼,利落地做出总结:“以上,便是微臣向陛下推荐定国公的理由。”

话毕,他身形不动,一副恭等景丰帝考量思虑的样子。景丰帝目光沉沉,不言不语地看着他,眼眸渐渐幽深起来。

程炎如此长篇大论阐述自己的理由,可其中还是有很多没说清楚的地方。譬如别的将领不愿给沈柏奕当陪衬,为何苏旗愿意?为何程炎这般笃定他不会有怨言?

但程炎言尽于此,剩下的不用多说,他相信景丰帝自己也能想明白。

苏旗十七岁率军赶赴北疆支援,迅速扭转战局,解除边关围困。其中固然有楚荆的功劳,但明眼人都知道,从人心的角度看,苏旗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针”。

大夏朝建立了有多久,苏家就辉煌了有多久。先是跟着太祖打天下,可开国元勋太多,如群星般闪耀,苏家先祖在其中并不显眼。

而后没多少年,苏家又跟着后来的太宗皇帝举兵清君侧,这一次成功的站队,使得苏家先祖成为了从龙功臣,以此奠定了此后上百年苏家在军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太宗皇帝信任苏家、重用苏家,赐封仅次于郡王的第一等公爵国公,号“定国公”。

有先辈的荣耀铺路,苏旗的从军之路走得相当顺利,当然,他的实力也配得上这荣耀,未曾辱没先辈英明。

苏家有如此威望,让景丰帝不得不忌惮,然而就算他再忌惮,他也不得不承认——苏家确实忠良。

苏家辉煌了一百多年,靠的可不仅仅是军功,更是对上位者心理的精准把握。定国公传至苏旗,已经是第十一代,此前苏家多位先辈,或是急流勇退,或是自请卸甲,又或是战死沙场,总能从争斗的权势旋涡中保全后人,以一时势颓换君王安心。

苏家的自知之明,景丰帝看在眼里,更别说这一代的定国公苏旗,也就小了他七八岁,幼时和他甚为亲厚。少年时虽有些顽皮,但性子纯良,懂得知足,并非野心勃勃之人。

想起幼年的苏旗,景丰帝的眉眼难得染上一抹温情。

是了,那孩子从小调皮,过年放个炮仗结果放到了水池里,险些灭了他赵王府池鱼的“满门”。然而站在他面前却乖巧,最听他的话,跟幼弟李锐一起天天追在他屁股后头,像两个小尾巴。

后来的苏旗做了镇守边关的武将,但还是很听话。景丰帝不让回京,他便不回京,纵使京中有年迈老父,亲朋好友,他也没有半句怨言。景丰帝让他走,他便走,亦未曾表现出丝毫留恋不舍。

若是换做别人去做沈柏奕的陪衬,他肯定不愿,但苏旗怎么会不愿呢?

第431章 特军招募第283章 内阁请罪第349章 进展不顺第104章 士别三日第308章 佃田之税第393章 八品县丞第59章 半年考放榜第237章 冷遇第131章 锦衣何来第352章 辣酱开业第102章 盛气凌人第21章 府城祝寿第491章 倭寇偷袭第365章 交税几何第210章 新妇敬茶第440章 配合得当第185章 殿试结束第118章 皇帝嘉奖第10章 前往府城第305章 新官上任第101章 月事带第440章 配合得当第517章 群起攻伐第173章 会元第390章 恃宠而骄第453章 判得轻了第250章 母女平安第369章 收购策略第324章 高产作物第334章 观赏辣椒第196章 等不及了第54章 相信第308章 佃田之税第406章 师兄梅峰第508章 夺嫡浑水第330章 不给批款第441章 演习大胜第335章 吃的方法第52章 送礼物第438章 利器狼筅第322章 找到土豆第279章 荣发书坊第150章 乡试开始第66章 儿大留不住第321章 寻找作物第532章 该让位了第486章 倭寇内讧第325章 你的来历第57章 人言可畏第333章 徐家堂兄第240章 册立太子第114章 好事成双第533章 早做准备第431章 特军招募第148章 教子无方第421章 地方艰难第114章 好事成双第16章 案首第283章 内阁请罪第159章 即将赴试第382章 不太高兴第525章 猛虎冲窜第63章 受伤第430章 优质兵源第19章 通房第244章 冥顽不灵第5章 上学第419章 抗倭阵型第199章 家人抵京第42章 回家第138章 如意丢失第275章 三个爹疼第130章 顾家学塾第262章 死都不嫁第197章 苏旗的礼物第507章 飞黄腾达第482章 挖人墙角第405章 修路困难第544章 程炎在哪第67章 蝗灾初现第2章 前路漫漫第198章 接见授官第462章 徐氏宗祠第382章 不太高兴第10章 前往府城第164章 再见徐家父女第389章 浮出水面第214章 谁来关心第22章 过继第431章 特军招募第524章 秋狩出游第204章 又来通房第235章 练练厨艺第270章 再见苏旗第223章 廷杖受罚第5章 上学第195章 生辰礼物第382章 不太高兴第441章 演习大胜
第431章 特军招募第283章 内阁请罪第349章 进展不顺第104章 士别三日第308章 佃田之税第393章 八品县丞第59章 半年考放榜第237章 冷遇第131章 锦衣何来第352章 辣酱开业第102章 盛气凌人第21章 府城祝寿第491章 倭寇偷袭第365章 交税几何第210章 新妇敬茶第440章 配合得当第185章 殿试结束第118章 皇帝嘉奖第10章 前往府城第305章 新官上任第101章 月事带第440章 配合得当第517章 群起攻伐第173章 会元第390章 恃宠而骄第453章 判得轻了第250章 母女平安第369章 收购策略第324章 高产作物第334章 观赏辣椒第196章 等不及了第54章 相信第308章 佃田之税第406章 师兄梅峰第508章 夺嫡浑水第330章 不给批款第441章 演习大胜第335章 吃的方法第52章 送礼物第438章 利器狼筅第322章 找到土豆第279章 荣发书坊第150章 乡试开始第66章 儿大留不住第321章 寻找作物第532章 该让位了第486章 倭寇内讧第325章 你的来历第57章 人言可畏第333章 徐家堂兄第240章 册立太子第114章 好事成双第533章 早做准备第431章 特军招募第148章 教子无方第421章 地方艰难第114章 好事成双第16章 案首第283章 内阁请罪第159章 即将赴试第382章 不太高兴第525章 猛虎冲窜第63章 受伤第430章 优质兵源第19章 通房第244章 冥顽不灵第5章 上学第419章 抗倭阵型第199章 家人抵京第42章 回家第138章 如意丢失第275章 三个爹疼第130章 顾家学塾第262章 死都不嫁第197章 苏旗的礼物第507章 飞黄腾达第482章 挖人墙角第405章 修路困难第544章 程炎在哪第67章 蝗灾初现第2章 前路漫漫第198章 接见授官第462章 徐氏宗祠第382章 不太高兴第10章 前往府城第164章 再见徐家父女第389章 浮出水面第214章 谁来关心第22章 过继第431章 特军招募第524章 秋狩出游第204章 又来通房第235章 练练厨艺第270章 再见苏旗第223章 廷杖受罚第5章 上学第195章 生辰礼物第382章 不太高兴第441章 演习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