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诸葛亮借刀杀关羽(下)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诸葛亮同关羽的矛盾。

先来讲诸葛亮同关羽在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我们都知道,诸葛亮“隆中对”的核心是联吴抗曹,联吴抗曹的政策是诸葛亮亲自制定的,这是诸葛亮的总战略。诸葛亮对孙刘联盟的态度是非常坚定的。尽管这是诸葛亮的大方针政策,但关羽好像不太赞成孙刘联盟。

《三国演义》上有一个故事,说孙权曾经派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到关羽那里,向关羽提亲,说孙权有一个儿子,关羽有一个女儿,孙权想要同关将军结成儿女亲家,两家联姻以后,可以共同对付曹*。没有想到,诸葛瑾的提亲碰了一鼻头的灰,关羽大发脾气,指着诸葛瑾说:“吾虎女岂肯嫁犬子?”

这段故事基本上符合历史,只不过“吾虎女岂肯嫁犬子”这句话是罗贯中通过想象力加上去的。《三国志》上的原文是:“羽辱骂其使,不许婚。”也就是关羽不仅不愿意同孙权结这门亲事,还把孙权臭骂一顿。其实,关羽辱骂孙权还不止这一次,还有比这更严重的。根据《关羽传?裴松之注》记载,当关羽包围樊城的时候,孙权表示愿意助关羽一臂之力,派兵帮助关羽一起攻打樊城,关羽痛恨孙权的表态姗姗来迟,竟然破口大骂,“孙权你这个狢子,胆敢如此,如果我把樊城打下来,我就把你灭了”。

狢子是一种动物,跟狐狸和狼差不多,关羽骂孙权是狢子,实际上就是骂孙权是禽兽,是畜生,不是人!孙权可是三国时期的英雄,是吴国的君主,他怎么受得了关羽如此的辱骂,所以也难怪他要翻脸不认人,派吕蒙偷袭荆州。而且关羽被活捉以后,并没有被押解到孙权那里,而是当场被东吴的将领潘璋、马忠斩首,这是孙权恨透了关羽,所以命令手下将领,一旦抓住关羽,立刻就地正法,不需要向他请示。从这里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诸葛亮和关羽在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上,确实是冰炭不能同器,水火不能相容。

正因为如此,章太炎才认为,关羽是诸葛亮联吴抗曹战略方针上的绊脚石,所以诸葛亮要除掉关羽。

诸葛亮同关羽个人之间也有矛盾,这在《三国演义》中看不出来,在《三国志》中有少量记载。譬如诸葛亮刚刚走出隆中,刘备对诸葛亮非常好,关羽和张飞很不高兴,刘备说:“孤之有孔明,好比鱼之有水。”关羽和张飞这才不吭声了,不吭声并不等于矛盾消除了,只不过是碍于刘备的面子,暂时将怨气压下去罢了。

其实关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差的,他同许多人关系都搞得非常紧张。

黄忠在定军山一仗中,刀劈曹*手下的大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汗马功劳,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封黄忠为后将军,两人平起平坐。当刘备派人册封关羽官职时,关羽破口大骂,大丈夫怎么能同黄忠这个老兵为伍?最后还是使者说了一大通好话,关羽才勉强地接受了刘备的册封。

关羽不仅同蜀国五虎大将中的两个大将有矛盾,他同刘封也闹矛盾。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和关羽有叔侄关系,但他们的叔侄关系很不好。关羽同部下将领上庸太守孟达的关系也很紧张。他几乎把刘备身边的所有人都得罪了,所以到了危难时机,就没有人肯救他。

关羽跟张飞正好相反,《三国志》中说“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就是说张飞很敬重士大夫,但是不知道爱护士兵。关羽正好相反,他对待士兵很好,但是和士大夫的关系很紧张。诸葛亮是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是刘备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关羽骄于士大夫”,那估计和诸葛亮的关系也就不怎么样了。

关羽骄横跋扈,从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诸葛亮其实也很自负,只不过关羽把骄傲写在脸上,别人一看就看出来了,而诸葛亮的城府很深,轻易不动声色。另外,关羽出山很早,早就跟随刘备南征北战,论资格要比诸葛亮老得多,对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立的大功,关羽肯定很嫉妒,诸葛亮对关羽这种骄横跋扈的武将作风肯定也看不顺眼。从内心深处来讲,诸葛亮对关羽是相当不满的,再加上关羽的官职比自己高,资格比自己老,诸葛亮觉得如果自己要成为刘备手下的第一号人物,关羽就是一个障碍。所以,在关键时刻,诸葛亮不救关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吴天然觉得,这里有一件事必须予以澄清,就是诸葛亮不救关羽,并不等于说借刀杀关羽,这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果是借刀,诸葛亮就是一个阴谋家,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采用卑鄙的手段,那诸葛亮不就成了一个小人?诸葛亮毕竟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一手去*纵整个战役的演变过程。诸葛亮也未必会想到关羽开始会打得这么漂亮。更不会料到吕蒙会偷袭荆州,关羽会输得这么惨。关羽走麦城,肯定不是诸葛亮策划的,只不过到了最后关头,荆州已经丢了,败局已经定了,再也无法挽回了,那就只能对不起关羽了,你是荆州军的最高统帅,丢了荆州,你就应该负责。所以诸葛亮觉得,在丢了荆州以后,没有必要为了救一个败军之将而兴师动众。因为就是把关羽救回来,也要不回荆州来。

有的学者往往把荆州同关羽连在一起,认为不救关羽,就是放弃荆州。好像是人们在泼脏水的时候,把小孩子连同脏水一起倒掉了,关羽和荆州是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说,“不救”同“借刀”有本质上的区别。

刘备与关羽的矛盾。

这里还有一个千古之谜,那就是在关羽危在旦夕的时候,刘备是什么态度?研究三国史的著名专家方诗铭就十分赞同章太炎的观点,不过方先生也有他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不是诸葛亮要借刀杀关羽,而是刘备要借刀杀关羽。方先生认为,刘备同关羽之间也有矛盾,这对千百年来“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可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刘、关、张三人情同手足,他们在桃园三结义时说,“不能同年同月生,但愿同年同月死”,刘备说,“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这些谚语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但是方先生认为,由于关羽的骄横跋扈,所以刘备对关羽也很不满,比如关羽说到的“大丈夫岂能与老兵为伍”,并不是针对黄忠,而是针对刘备,因为是刘备让黄忠与关羽平起平坐,是刘备让关羽同老兵为伍。方先生还认为刘备让小舅子糜芳与关羽一起镇守荆州,是对关羽不放心,是让自己的小舅子当监军,监视关羽,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且由于关羽太跋扈,刘备的儿子刘阿斗又太无能,可能刘备考虑在他死后,刘阿斗控制不住关羽,因此在生前就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就像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样,在他生前就要把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异姓王都消灭掉,绝不遗留给自己的子孙。刘备又为什么不能向他的老祖宗学呢?所以我们不要把古代的君臣关系太理想化了,认为真的是什么“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关羽之死。

《三国演义》上说刘备在听说关羽战死的消息后,“大叫一声,昏厥于地”,那完全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史料中,并没有关羽死后,刘备哭关羽的记载。相反,庞统死后,“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法正死后,“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就是刘备对法正的死也伤心得不得了,居然痛哭了好几天。而结拜兄弟死了之后,居然没有刘备痛哭的记载,难道不奇怪吗?

刘备与关羽生死之交的关系虽然从来没有人去怀疑,但那只是文学作品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事实并非如此。另外,关羽死后,照理说他是为国捐躯,英勇牺牲,刘备应该对他追封,给他谥号,但是刘备没有对关羽追封,关羽的谥号壮缪侯,是后主刘禅追封的。而法正死后,刘备就追封他翼侯。《三国志》中说,刘备同关羽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但关羽死后,他所享受的待遇还不如法正,这完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刘备和关羽之间的问题也许还牵涉到关羽被害的真相!这之所以成为千古之谜,最根本的原因,是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中的蜀志太简单的缘故。

陈寿所写的蜀志为什么这么简单呢?按理说陈寿是蜀国人啊,他应该对蜀国的情况更熟悉才对啊?这是因为蜀国不设史官。修史是我国古代历代王朝的传统,而且魏、吴两个国家都有史官,唯独蜀国不设史官。所以陈寿写蜀志就相当困难,蜀国没有官方档案,民间传闻也不可靠,陈寿同司马迁一样,下笔非常谨慎,不可靠的绝对不写,而且陈寿出生的时候,距离关羽被害已经十多年了。

那么蜀国为什么不修史呢?难道是蜀国缺少优秀的史官吗?绝不是如此,陈寿的老师———谯周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史学家,刘备和诸葛亮为什么不设史官?要违背汉朝的国家制度呢?如果大胆推测,或许是关羽被害这件事情的真相正是蜀汉最高统治阶级的内部绝密,绝不能公之于众,所以这件事就成了千古之谜。

关羽本是《三国志》里和赵云、张飞地位相当的武将,后来随着地位的逐渐上升,开始被供到庙里,成了和孔老夫子平起平坐的武圣人;而诸葛亮,千百年来被中国人当作智慧化身的完美智者形象,却在某个时刻有了“借刀杀人”的嫌疑。

吴天然想,这件悬案的正解有违于中国人的传统接受习惯,因而他也不会着意去推翻什么。时光渐渐远去,他也无法真正“解密”历史中的重重谜团。

关羽和诸葛亮都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忠”!关羽的“忠”体现在败走麦城的千古悲剧,诸葛亮则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扶助后主刘禅而流芳百世。

关羽之死,迷雾重重。

也许里面真的藏着蜀汉政权的阴谋和欺诈,而关羽只是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牺牲品。

吴天然觉得,关羽之死应当给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以警示。

其一,要完善自己的人格。不要留有太大的性格缺陷,如关羽的高傲,不合群,不讲人际关系。

其二,大局观念一定要强。不能像关羽那样背离了“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作为领导干部,头脑一定要清醒。

其三,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关羽大概是高估了自己在蜀汉政权中的个人影响力,特别是他和刘备的私人感情。也许一个领导干部真正的政敌就是你最亲近的人。

第863章 对话第459章 还隐隐作痛第355章 阿雪的心事第678章 百日之祭第631章 三个定位第220章 走马也可观花第494章 比孝子贤孙更孝顺第17章 耕读传家(中)第240章 心有所系第406章 解读忠义第322章 爱拼才会赢第34章 白衣天使(2)第392章 美到心痛第535章 激动的心第466章 啃老第933章 心想事成第5章 煮酒论英雄(3)第432章 黄金有价玉无价第609章 设局第794章 老把头第418章 政治动物第292章 8000人大会(上)第421章 惊天矿难第689章 长成一棵树第796章 长相守,到白头第734章 丧家之犬第23章 书记秘书(2)第794章 老把头第889章 娱乐大亨(2)第368章 沧海横流,英雄难觅第758章 盘根错节第407章 神仙也有烦恼第770章 野参与家参第69章 绝色保姆(1)第818章 第一情妇第779章 神秘手机卡第821章 我就是要做名人第405章 立死杆第932章 奥巴马的崛起第647章 惨不忍睹第356章 美国美,中国中第403章 你我都是传奇第296章 打虎亲兄弟第279章 高压锅第108章 走马上任(3)第74章 绝色保姆(6)第423章 省委书记的吼声第285章 如梦似幻第422章 矿主潜逃第416章 这年头,送礼真难第64章 我的叔叔阿姨(3)第687章 唯一的女人第896章 锁定林虎第321章 品牌的力量第436章 吴天娇要嫁给老外了第231章 领导艺术第695章 诛杀四位高官第496章 政坛百慕大第63章 我的叔叔阿姨(2)第440章 阿雪是我的种第709章 游戏人生第944章 无言的结局第176章 必杀令(4)第813章 权力家族的崩盘第199章 戏里戏外第515章 我这也是爱国第523章 实践第一第799章 终于找到了北第929章 信用危机第799章 终于找到了北第224章 朝圣到井冈第946章 亮起红牌第770章 野参与家参第209章 新黄埔军校第127章 官道凶险(6)第320章 招商难,难于上青天第94章 千禧之喜(2)第564章 牵肠挂肚第750章 步步紧逼第604章 左耳帮第900章 一网打尽第631章 三个定位第834章 天网恢恢第643章 交天下友第163章 对下要安抚(2)第455章 五人合葬第103章 家有仙妻(6)第12章 写作班子(下)第305章 借尸还魂第89章 小蜜当家㊣(2)第334章 你有几个好妹妹第361章 老爷子第786章 神话第234章 见多方能识广第274章 我是护士长第423章 省委书记的吼声第493章 吴天然用上了录音第91章 小蜜当家㊣(4)第241章 老牛啃嫩草第362章 巨人
第863章 对话第459章 还隐隐作痛第355章 阿雪的心事第678章 百日之祭第631章 三个定位第220章 走马也可观花第494章 比孝子贤孙更孝顺第17章 耕读传家(中)第240章 心有所系第406章 解读忠义第322章 爱拼才会赢第34章 白衣天使(2)第392章 美到心痛第535章 激动的心第466章 啃老第933章 心想事成第5章 煮酒论英雄(3)第432章 黄金有价玉无价第609章 设局第794章 老把头第418章 政治动物第292章 8000人大会(上)第421章 惊天矿难第689章 长成一棵树第796章 长相守,到白头第734章 丧家之犬第23章 书记秘书(2)第794章 老把头第889章 娱乐大亨(2)第368章 沧海横流,英雄难觅第758章 盘根错节第407章 神仙也有烦恼第770章 野参与家参第69章 绝色保姆(1)第818章 第一情妇第779章 神秘手机卡第821章 我就是要做名人第405章 立死杆第932章 奥巴马的崛起第647章 惨不忍睹第356章 美国美,中国中第403章 你我都是传奇第296章 打虎亲兄弟第279章 高压锅第108章 走马上任(3)第74章 绝色保姆(6)第423章 省委书记的吼声第285章 如梦似幻第422章 矿主潜逃第416章 这年头,送礼真难第64章 我的叔叔阿姨(3)第687章 唯一的女人第896章 锁定林虎第321章 品牌的力量第436章 吴天娇要嫁给老外了第231章 领导艺术第695章 诛杀四位高官第496章 政坛百慕大第63章 我的叔叔阿姨(2)第440章 阿雪是我的种第709章 游戏人生第944章 无言的结局第176章 必杀令(4)第813章 权力家族的崩盘第199章 戏里戏外第515章 我这也是爱国第523章 实践第一第799章 终于找到了北第929章 信用危机第799章 终于找到了北第224章 朝圣到井冈第946章 亮起红牌第770章 野参与家参第209章 新黄埔军校第127章 官道凶险(6)第320章 招商难,难于上青天第94章 千禧之喜(2)第564章 牵肠挂肚第750章 步步紧逼第604章 左耳帮第900章 一网打尽第631章 三个定位第834章 天网恢恢第643章 交天下友第163章 对下要安抚(2)第455章 五人合葬第103章 家有仙妻(6)第12章 写作班子(下)第305章 借尸还魂第89章 小蜜当家㊣(2)第334章 你有几个好妹妹第361章 老爷子第786章 神话第234章 见多方能识广第274章 我是护士长第423章 省委书记的吼声第493章 吴天然用上了录音第91章 小蜜当家㊣(4)第241章 老牛啃嫩草第362章 巨人